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郑华珍 雷秋成 +2 位作者 陈展泽 陈焕伟 李启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0-793,79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阳性组(38例)和MVI阴性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影像学、PIVKA-Ⅱ、AFP、肝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VKA-Ⅱ联合AFP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65 cm、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OR=3.741,P=0.011)、AFP(OR=3.837,P=0.004)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3%、54.5%、0.709和55.3%、75.8%、0.652;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AUC为78.9%、59.5%、0.719。结论术前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CC发生MV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异常凝血酶原Ⅱ预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非完全缓解的价值探讨
2
作者 王琳 张青兰 马海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预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非完全缓解(CR)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3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7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TACE术...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预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非完全缓解(CR)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3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7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术后7 d测定血清PIVKA-Ⅱ水平,术后3个月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患者TACE术后疗效情况分为CR组与非CR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特征、血清PIVKA-Ⅱ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非CR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超声造影结合PIVKA-Ⅱ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3个月,97例患者中33例CR,发生率34.02%,64例非CR,发生率65.98%。非CR组动脉期增强率、延迟期增强率、门静脉期增强率高于CR组(P<0.05)。非CR组肿瘤直径>5 cm例数占比高于CR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增强[O^R=3.480(95%CI:1.530,7.916)]、延迟期增强[O^R=4.293(95%CI:1.887,9.766)]、门静脉期增强[O^R=2.726(95%CI:1.199,6.202)]、血清PIVKA-Ⅱ升高[O^R=3.050(95%CI:1.341,6.937)]、肿瘤直径>5 cm[O^R=3.575(95%CI:1.572,8.133)]为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非CR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血清PIVKA-Ⅱ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非CR的敏感性分别为84.37%(95%CI:0.627,0.895)、78.56%(95%CI:0.569,0.834)、92.19%(0.702,0.958),特异性分别为60.61%(95%CI:0.523,0.731)、78.79%(95%CI:0.583,0.852)、84.85%(95%CI:0.627,0.920),AUC分别为0.725(95%CI:0.625,0.811)、0.760(95%CI:0.663,0.841)、0.885(95%CI:0.804,0.942)(P<0.05),二者联合时AUC更高。结论超声造影、血清PIVKA-Ⅱ在预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非CR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 异常凝血酶原 老年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完全缓解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的肝癌微血管侵犯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3
作者 闻金凤 谢斌 +2 位作者 张玉敏 吕琳 叶佳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09-2215,2220,共8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12例肝癌患者作...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肝癌微血管侵犯(MVI)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并对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31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建模集组(208例)和验证集组(104例)。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MVI的影响因素,采用R3.6.1软件绘制肝癌MVI预测列线图模型;以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建模集组与验证集组MVI发生率分别为32.21%(67/208)、27.88%(29/104),建模集组与验证集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及MVI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建模集组中MVI组中国肝癌分期为Ⅱ~Ⅲ期患者占比及甲胎蛋白水平均高于无M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集组中MVI组肿瘤最大径大于无MVI组,LI-RADS分级为5级患者占比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无MV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肿瘤最大径增大、LI-RADS分级为5级患者占比较高、PIVKA-Ⅱ水平升高均为肝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肝癌MVI的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936(95%CI:0.894~0.965),区分度良好。Bootstrap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9、0.8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癌MVI的AUC为0.936,高于单独的甲胎蛋白(0.839)、肿瘤最大径(0.792)、LI-RADS分级(0.705)、PIVKA-Ⅱ(0.81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建模集高风险阈值为0.00~0.93、验证集高风险阈值为0.00~0.78时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甲胎蛋白、肿瘤最大径、LI-RADS分级和PIVKA-Ⅱ与肝癌MVI均有关,均可作为肝癌MVI的联合预测因子,可提高术前诊断肝癌MVI的效能,为临床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异常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肝癌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刘洵祺 才袁 +1 位作者 汪莹 黄湘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所有... 目的分析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相关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至少随访2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依据ROC曲线分析PIVKA-Ⅱ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曲线图明确PIVKA-Ⅱ与肿瘤复发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11~10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9个月。至随访结束,99例患者中有72例复发,复发率为72.7%。ROC曲线分析确定PIVKA-Ⅱ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43.6 mAu/ml,敏感度为68.1%,特异度为70.4%,约登指数0.385,ROC曲线下面积0.66。以PIVKA-Ⅱ截断值43.6 mAu/ml为界,≥43.6 mAu/ml为高水平组,57例;<43.6 mAu/ml为低水平组,42例。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1、3、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81%、87%与35%、5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甲胎蛋白(AFP)、PIVKA-Ⅱ与肿瘤复发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PIVKA-Ⅱ是乙肝相关肝癌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治疗后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异常凝血酶原 复发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杨艳 喻海忠 +1 位作者 曹红艳 肖春红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68-169,173,共3页
目的:分析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水平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患者5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抗原19-9(carcinoma antige... 目的:分析单独或联合检测血清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水平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患者5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抗原19-9(carcinoma antigen 19-9,CA19-9)、铁蛋白(ferritin,Fer)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癌抗原50(carcinoma antigen 50,CA50)、DCP水平。结果:肝恶性肿瘤患者中DCP阳性率64.91%,明显高于其它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DCP+Fer阳性率77.19%,高于DCP+AFP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DCP+Fer+CA19-9阳性率82.45%,DCP+Fer+CA50阳性率84.21%,两者阳性率均高于DCP+Fer+AFP的77.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Fer+CA19-9阳性率与DCP+Fer+CA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P+Fer+CA50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DCP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Fer阳性率与D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可作为肝恶性肿瘤患者辅助诊断的首选单项指标,在有条件情况下,可选择联合检测DCP+Fer+CA50,或能更准确诊断与监测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铁蛋白 癌抗原19-9 癌抗原50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异常凝血酶原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
6
作者 张淑花 朱宗林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HBV感染及健康对照500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HBV感染及健康对照500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高尔基体蛋白(GP7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IVKA-Ⅱ,通过SPSS软件及受试者工作特者(ROC)曲线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P73诊断ASC、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7.0%、71.1%、69.0%和94.0%,特异度为84.4%、57.6%、58.9%和34.8%,AUC值为0.861、0.628、0.672和0.62;PIVKA-Ⅱ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92.1%、30.0%和33.0%,特异度为29.4%、82.9%和87.7%,AUC值为0.577、0.537和0.605;GP73和PIVKA-Ⅱ二者联合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0.0%、66.0%和70.0%,特异度分别为54.1%、51.2%和54.1%,AUC值为0.674、0.594、0.598;GP73和PIVKA-Ⅱ二者联合传统血清学指标诊断CHB、LC和HCC的特异度分别为87.9%、72.3%和58.0%,敏感度分别为97.4%、56.0%和72.0%,AUC值为0.959、0.661、0.62。结论:GP73对ASC和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IVKA-Ⅱ对诊断HCC诊断较好,二者联合传统指标可进一步提升对HBV感染的不同结局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异常凝血酶原 乙型肝炎病毒 肝病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L3异常凝血酶原及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7
作者 张晓琼 戴林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29-131,14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3,AFP-L3)、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糖类抗原1 99(carbohyd...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lpha-fetoprotein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3,AFP-L3)、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糖类抗原1 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 99)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吉安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肝细胞癌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及不同TNM分期肝癌患者AFP、AFP-L3、PIVKA-Ⅱ及CA1 99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AFP、AFP-L3、PIVKA-Ⅱ、CA1 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FP、AFP-L3、PIVKA-Ⅱ、CA1 99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患者AFP、AFP-L3、PIVKA-Ⅱ、CA1 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AFP、AFP-L3、PIVKA-Ⅱ、CA1 99及联合检测诊断肝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70、0.806、0.763、0.968,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AFP、AFP-L3、PIVKA-Ⅱ、CA1 99在肝细胞癌中存在较高表达,能够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异常凝血酶原 糖类抗原199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尚应春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 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9
作者 郭娜 孙明忠 苗艳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使用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患者60例(HCC组),肝炎患...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使用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患者60例(HCC组),肝炎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所有患者均行异常凝血酶原Ⅱ(Abnormal ProthrombinⅡ,PIVKA-Ⅱ)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对比3组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AFP检验、PIVKA-Ⅱ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高于其余两组,且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96.66%、特异度91.66%和准确度93.33%明显高于AFP检验(81.66%、75.00%、77.22%)和PIVKA-Ⅱ检验(86.66%、82.50%、8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2、11.882、18.318,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姜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AFP)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影响。方法 2020.01—2022.01吉林省前卫医院接受诊断的肝病患者总共120例,将其中40例PLC患者命名为实验一组,再选取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命名为实验二组,另外选取40...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AFP)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影响。方法 2020.01—2022.01吉林省前卫医院接受诊断的肝病患者总共120例,将其中40例PLC患者命名为实验一组,再选取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命名为实验二组,另外选取4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命名为对照组,通过检测血浆PT、血清AFP,对比各组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实验一组的PT(16.74±1.61)s、AFP(522.36±213.86)ng/ml检测结果比实验二组高(P<0.05),实验二组PT(12.25±1.47)s、AFP(17.64±3.82)ng/ml检测结果比对照组高(P<0.05);PT单独检测特异性占比85.19%、灵敏度占比68.18%、阴性预测值占比68.66%、准确度占比75.83%均高于AFP单独检测(P<0.05),联合2检测特异度占比93.75%及阴性预测值占比70.59%均高于AFP单独检测、PT单独检测,阳性预测值占比70.59%高于PT单独检测(P<0.05),联合1检测灵敏度占比71.83%、准确度占比78.33%高于AFP单独检测、PT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浆PT、血清AFP联合检测,在诊断PLC中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检测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分类联合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异常凝血酶原鉴别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娟 郑佳利 +2 位作者 路秋晨 熊敏 匡铭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类在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确诊的35例肝内胆管... 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类在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确诊的3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病人为ICC组,另选取105例肝细胞癌病人为肝细胞癌组。采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P90α水平,对所有病人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LI-RADS分类系统收集各超声特征;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LI-RADS-M(简称LR-M)类特征(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早期消退、显著消退)、血清HSP90α、PIVKA-Ⅱ及三者联合诊断ICC的价值。结果 与肝细胞癌组[(8.89±1.63)μg/L,(526.18±83.75)mAU/mL,16.19%,10.48%,15.24%,6.67%,48.57%,21.90%]相比,ICC组血清HSP90α(12.15±2.56)μg/L、PIVKA-Ⅱ(679.42±95.74)mAU/mL水平及胆管扩张(60.00%)、肿瘤边界模糊(60.00%)、形态不规则(62.86%)、动脉期环状高增强(51.43%)、门脉早期消退(94.29%)、显著消退(65.71%)比例显著较高(P<0.05)。超声造影LR-M类特征、血清HSP90α、PIVKA-Ⅱ及三者联合诊断IC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0(0.72,0.88)、0.78(0.71,0.90)、0.78(0.68,0.87)、0.90(0.82,0.98),其中联合诊断效能最佳。结论超声造影LR-M类特征和血清HSP90α、PIVKA-Ⅱ联合后对ICC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有效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和I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胆管 肝内 肝细胞 血管造影术 超声造影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 热休克蛋白90Α 异常凝血酶原 肝内胆管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静博 苏小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66-1068,107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PLC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4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47例肝硬化(LC)患者分别作为HBV组和LC组;... 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PLC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4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47例肝硬化(LC)患者分别作为HBV组和LC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受检者均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对AFP和DCP水平进行测定。以PLC组患者和非PLC组患者(HBV组和LC组)作为因变量,以血清AFP、DCP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血清AFP、DCP在诊断P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在诊断PLC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FP、DCP水平比较:PLC组>LC组>HBV组>对照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DCP水平的升高与PLC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FP、DCP在诊断PLC的AUC分别为0.960、0.972,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27%、96.77%和92.16%、93.55%。结论:血清DCP、AFP水平在PLC患者中呈现出高表达,二者在PLC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评价上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雅宁 盛基尧 +1 位作者 王赈霄 张学文 《肝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目前主要用于肝细胞癌的补充诊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IVKA-Ⅱ在联合其他血清学指标进行高特异度、高敏感度... 异常凝血酶原即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目前主要用于肝细胞癌的补充诊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PIVKA-Ⅱ在联合其他血清学指标进行高特异度、高敏感度的诊断、治疗前的疗效评估及治疗后的预后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其水平的变化可以为肝移植术、肝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及微血管侵犯提供新的依据。本文对PIVKA-Ⅱ在肝细胞癌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延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96例,均行MSCT诊断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以病理结果将确诊72例肝癌划分为(PLC组),24例肝脏良性病变划分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MSCT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脏肿瘤患者96例,均行MSCT诊断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指标,以病理结果将确诊72例肝癌划分为(PLC组),24例肝脏良性病变划分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检者PIVKA-Ⅱ水平及MSCT检查结果。结果9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7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24例良性病变,PLC组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PLC组在组织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P)、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低于良性病变组、对照组;联合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92%、98.61%、95.83%,高于MSCT93.75%、94.44%、91.67%、PIVKA-Ⅱ79.17%、8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与血清PIVKA-Ⅱ用于PLC诊断后能提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在早期肝癌中诊断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宋燕州 康志龙 +3 位作者 张昆 陈琦军 赵新 李志伟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在直径小于3 cm的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98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患... 目的:探究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检测在直径小于3 cm的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98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同期非肝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共46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PIVKA-Ⅱ、AFP-L3表达及确诊前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诊断方法针对早期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肝癌组患者PIVKA-Ⅱ及AFP-L3中位数值及均值分别为:68.5 mAU/mL、23.0 ng/mL及(94.1±119.0) mAU/mL、(28.5±27.1)ng/mL,阳性表达PIVKA-Ⅱ及AFP-L3的比率分别为:70.4%、73.5%;非肝癌组患者PIVKA-Ⅱ及AFP-L3中位数值及均值分别为:18.5 mAU/mL、0 ng/mL及(42.0±50.4) mAU/mL、(3.0±5.1) ng/mL,阳性表达PIVKA-Ⅱ及AFP-L3的比率分别为43.5%、39.1%,肝癌患者组其PIVKA-Ⅱ及AFP-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癌患者组,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早期肝癌单一指标的诊断,AFP-L3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最高,分别为73.5%及60.9%。在联合指标检测诊断中,PIVKA-Ⅱ/AFP-L3的敏感性最高,为92.3%,PIVKA-Ⅱ+AFP-L3的特异性最高,为80.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则表明联合PIVKA-Ⅱ和AFP-L3诊断早期肝癌,其曲线下面积可提高至0.848。结论:针对直径小于3cm的肝癌的诊断,PIVKA-Ⅱ联合AFP-L3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异质体 诊断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林辉雄 周悦乔 +2 位作者 李洪 黄冬花 李海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107-109,共3页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定期检查AFP水平,实验组定期检查AFP、APT、肝脏彩超。比较两组肝癌筛查效果。结果 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检出率(5.33%)高于对照组(0.67%)(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确诊9例(6.00%),对照组确诊8例(5.33%)。经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AFP阳性率为1.33%,APT阳性率为1.33%,肝脏彩超异常率为2.67%,对照组AFP阳性率为0.67%,两组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AFP+APT+肝脏彩超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89%,100.00%、99.33%,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2.50%、100.00%、95.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AFP、APT与肝脏彩超联合检查在筛查乙肝相关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筛筛查HBV携带者是否罹患相关性肝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肝脏彩超 乙肝相关性肝癌 筛查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中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7
作者 江锦鸿 谢燕 +1 位作者 蔡栋昊 梁志刚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7期1-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美国科学网中检索PIVKA-II对PHC诊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美国科学网中检索PIVKA-II对PHC诊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4和Stata 15.1对收集得到的信息进行合并比较。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PIVKA-II检测PH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79(95%CI:0.74~0.83)、0.89(95%CI:0.86~0.92)、7.4(95%CI:5.7~9.7)、0.24(95%CI:0.19~0.29)、32(95%CI:21~47),综合受试者工作特质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9~0.94)。结论:PIVKA-II有助于诊断PHC,可作为重要的初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异常凝血酶原 META分析
下载PDF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AFP、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肖健 陈亦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68-70,共3页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糖链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内,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155例患者,根据病理学诊断分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58例,乙肝后肝硬化组52例,原发性肝癌组4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中,PIVKA-II、AFP、CA199的联合检测在诊断PLC中的准确性如何。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三种标志物水平、四种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其余三组。联合检测诊断PLC的诊断效能高于任一独立检测。结论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AFP、Ca199联合检测对PL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备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II 甲胎蛋白 糖链抗原199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秦宇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检验科检验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联...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检验科检验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诊断,70例患者中患肝细胞癌48例,阴性22例;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灵敏性、准确性均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肝细胞癌中运用血清甲胎蛋白联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且特异性、灵敏度较高,可减少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肝细胞癌 血清甲胎蛋白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运胜 王猛 +2 位作者 李军良 吴侠 李洪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30-37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疾病分为PHC组5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疾病分为PHC组50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20、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其他肿瘤组)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GP73、DCP、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PHC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GP73、DCP、GPC-3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DCP、GPC-3和AFP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824〔95%CI(0.735,0.912)〕、0.640〔95%CI(0.533,0.746)〕、0.635〔95%CI(0.527,0.743)〕和0.668〔95%CI(0.564,0.773)〕。将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肿瘤组及对照组合并为非PHC组,与PHC组进行比较:单项检测以GP73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以GPC-3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以GP73/AFP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系列试验中GP73与其他任何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度均可达100.0%。结论单独检测GP73对早期PHC诊断价值优于AFP,单独检测DCP或GPC-3对早期PHC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与AFP相当,GP73、DCP、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早期PH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尔基体蛋白73 异常凝血酶原 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类 甲胎蛋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