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期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持续性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琰 王庆元 +3 位作者 李欢 张增健 宋军 李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3,共8页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 利用NCEP/NCAR 的1951~2010 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 气候诊断中心的1951~2010 年的海表温度扩展重建资料, 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试验探讨了前期秋季开始持续的热带海温异常事件对菲律宾低层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比于西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和北印度洋海温异常事件, 前期秋季印度洋上与9 月至次年6 月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PSAC)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印度洋偶极子事件(IOD); 2)在前期秋季单纯El Ni?o 事件发生时, 11 月至次年5 月在菲律宾海地区均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在没有El Ni?o 事件影响时, 单纯正位相IOD 事件下从11 月到次年4 月菲律宾海地区依然表现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特征, 但再分析资料表明其强度要较El Ni?o 情形下的偏弱;3)当正位相两事件伴随发生时, 两事件对El Ni?o 具有协同作用, 在该作用下菲律宾海地区的反气旋异常环流相对于单纯某种海温异常事件表现得更加强大, 且持续时间更长, 甚至到8 月仍表现出显著的反气旋环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异常反气旋环流 厄尔尼诺 印度洋偶极子
下载PDF
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妍 谭桂容 卢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6,共9页
利用1978—2012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地区对流与夏季贝加尔湖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存在一致的变化,为预测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的前兆... 利用1978—2012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冬季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地区对流与夏季贝加尔湖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存在一致的变化,为预测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的前兆信号之一。即当前期冬季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偏强时,夏季对流区北抬至青藏高原西侧,进而有利于贝加尔湖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发生和维持。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夏季西印度洋对流活动异常将干扰青藏高原及其西侧的对流上升运动对贝加尔湖环流的影响。当夏季西印度洋对流偏强时,前期冬季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对流和夏季青藏高原西侧对流变化表现出不一致。偏强的西印度洋对流将干扰青藏高原及其西侧的对流上升运动对贝加尔湖环流的影响,进而不利于贝加尔湖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形成。当夏季西印度洋对流异常弱时,前期冬季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对流可能引起夏季贝加尔湖南侧环流异常,两者呈现一致的变化;但当夏季西印度洋对流强盛时,将可能改变上述两者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南侧反气旋环流异常 印度尼西亚到西太平洋对流 青藏高原西侧对流 西印度洋对流
下载PDF
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位相及其对应的西北太平洋环流异常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卫 陆日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6-777,共12页
利用季节平均Had ISST海温、CMAP降水及NCEP风场数据,分析了2015/2016超级厄尔尼诺衰减期的特征及其对应的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除了成熟位相冬季强度大以外,还具有在随后春季衰减快,到夏季就消亡的... 利用季节平均Had ISST海温、CMAP降水及NCEP风场数据,分析了2015/2016超级厄尔尼诺衰减期的特征及其对应的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15/2016厄尔尼诺事件除了成熟位相冬季强度大以外,还具有在随后春季衰减快,到夏季就消亡的特征。伴随着厄尔尼诺的迅速衰减,西北太平洋有较强的反气旋环流异常维持。厄尔尼诺衰减位相与西太反气旋异常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强,衰减期热带印度洋有显著的暖海温异常从冬季一直维持到夏季,有利于西太反气旋的增强和维持。另一方面,西太反气旋环流异常的维持及其南侧东风异常的发展使得中东太平洋正海温异常减弱,令厄尔尼诺事件快速衰退。此外,通过与1982/1983和1997/1998年比较发现,这三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虽强度相当,但衰减位相及与之相联系的西太反气旋异常都不尽相同。1982/1983事件衰减慢,维持时间长,对应的西太反气旋强度弱。而1997/1998事件衰减快,维持时间短,对应的西太反气旋强度在春季和夏季都强盛维持。2015/2016事件的衰减速度明显快于1982/1983事件,对应的西太反气旋也强于1982/1983事件,由于2015/2016事件增暖中心偏向于中东太平洋,而这里是厄尔尼诺衰减过程中负海温异常最先出现的区域,因此尽管2015/2016事件中西太反气旋异常的强度弱于1997/1998事件,但衰减速度及衰减位相维持时间与1997/1998相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厄尔尼诺衰减与西太反气旋异常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2016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季节演变 厄尔尼诺衰减位相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环流异常 超强厄尔尼诺
下载PDF
一次El Nino背景下副高异常事件的基本特征
4
作者 李文辉 《广东气象》 2021年第6期11-15,共5页
分析了2019年一次El Nino事件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次事件背景下副高偏强偏南的原因。研究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纬向流反馈偏弱和西太平洋海域区域性的东风异常,都对该次事件表现出向中部型转变的趋势有一定程度的贡献。西太平洋海... 分析了2019年一次El Nino事件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次事件背景下副高偏强偏南的原因。研究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纬向流反馈偏弱和西太平洋海域区域性的东风异常,都对该次事件表现出向中部型转变的趋势有一定程度的贡献。西太平洋海域上层大气的强烈下沉运动以及对流层低层存在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副高的发展,在该次El Nino事件发展期间,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向南增强,位置偏南;Hadley环流下沉支的异常进一步加强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2018年期间,从东太平洋海域西传的冷性Rossby波到达西太平洋海域且维持,产生异常Rossby波响应,同时2019年5月,MJO来到印度洋海域第8位相,西太平洋海域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二者共同影响,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及我国南海地区出现异常的反气旋环流,进一步促进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强度偏强、位置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厄尔尼诺 副热带高压 异常反气旋环流 ROSSBY波 西太平洋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over Northeast Asia and the Japan Sea in Boreal Winter 1997/98 and the Spring of 1998 被引量:4
5
作者 WANG Hai LIU Qinyu ZHENG Ji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2期312-317,共6页
A robust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AC) was observed over Northeast Asia and the Japan Sea in boreal win-ter 1997/98 and over the Japan Sea in spring 1998.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c... A robust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AAC) was observed over Northeast Asia and the Japan Sea in boreal win-ter 1997/98 and over the Japan Sea in spring 1998.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vertically sheared winter monsoonal flow, anomalous rainfall in the tropical Indo-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excited a wave train towards East Asia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boreal winter of 1997/98. The AAC over Northeast Asia and the Japan Sea is part of the wave train of equivalent barotropic structure. The AAC over the Japan Sea persisted from winter to spring and even intensified in spring 1998. The diagnostic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vorticity and temperature fluxes by synoptic eddies ar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the AAC over the Japan Sea in spring 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Northeast Asia Japan Sea wave train synoptic ed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