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5diff血液分析仪异常粒细胞增高对疟原虫感染的提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樊玉书 《医学信息》 2010年第22期4333-4334,共2页
目的临床三热病人(疟疾病人、疑是疟疾病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一般都要进行血常规检测和疟原虫检查。利用血液分析仪提示的异常细胞比值增高信息,结合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方法首先,采用AC·T5diff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次,... 目的临床三热病人(疟疾病人、疑是疟疾病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一般都要进行血常规检测和疟原虫检查。利用血液分析仪提示的异常细胞比值增高信息,结合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方法首先,采用AC·T5diff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其次,对仪器提示嗜酸细胞(EO+)比值增高的标本再用显微镜进行涂片检查。在一般情况下,镜检结果与仪器提示相符合。如果涂片检查EO指标不相符合时,则用检测红细胞形态查找疟原虫。结果本人在203例仪器提示EO+增高的标本中,通过上述方法,检出2例疟原虫环状体。结论在用AC·T5diff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若仪器提示EO+增高,而镜检结果与其不符,则高度提示有可能存在疟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5diff血液分析仪 疟原虫感染 异常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吕泰霞 王建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不同类型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异常增多、BCR/AB... 目的:探讨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不同类型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异常增多、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脾大,外周血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胞浆内中毒颗粒易见,无明显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强阳性,骨髓粒系增生明显活跃。例2诊断为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 CML),血涂片示不成熟粒细胞比例增高伴粒系病态造血,尤其核染色质异常浓聚更为明显,骨髓象表现为髓系增生和病态造血,原始细胞轻度增多。例3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异常偏高,粒系病态如核分叶过多、环状核和假性Pelger-Huet畸形等易见,骨髓髓系增生明显活跃伴病态造血,无原始细胞增多。结论: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较为少见,易于误诊,细胞形态学特征是诊断BCR/ABL-慢性白血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这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中性粒细胞增多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膜分子机制研究
3
作者 陈晶 吴惠毅 +2 位作者 许东琳 李珊 梁文学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8期626-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功能异常的膜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DPH荧光探针标记PMN膜 ,荧光偏振法测定 5 1例感染新生儿 (其中败血症 2 8例、肺炎 2 3例 )、19例健康新生儿PMN膜流动性。结果 感染新生儿PMN流动性较...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功能异常的膜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DPH荧光探针标记PMN膜 ,荧光偏振法测定 5 1例感染新生儿 (其中败血症 2 8例、肺炎 2 3例 )、19例健康新生儿PMN膜流动性。结果 感染新生儿PMN流动性较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 ,尤以败血症更为明显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PMN膜微粘度 (η)与吞噬、杀菌率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 (γ)分别为 - 0 30 1(P <0 0 5 )、- 0 2 5 6 (P <0 0 5 )。结论 PMN膜流动性降低是造成感染新生儿PMN吞噬、杀菌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膜分子
下载PDF
外周血异常中性粒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关系探讨
4
作者 王志明 王志明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4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异常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细胞形态学 分型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粒细胞核异常现象的分析
5
作者 张芳 赵会英 马艳平 《实用医技杂志》 1998年第5期285-285,共1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表现多样、转归不一的血液学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为一克隆性疾病。mds的诊断目前仍靠骨髓象的改变,关键之一是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病态造血可表现在粒、红、巨三系;也可两系,本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组表现多样、转归不一的血液学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为一克隆性疾病。mds的诊断目前仍靠骨髓象的改变,关键之一是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病态造血可表现在粒、红、巨三系;也可两系,本文主要对粒系的病态造血进行观察,现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选自我院建院来(1982—1995年)已确诊mds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1.2 25例mds(其中RA5例、RAS5例、RAEB11例、RAEB—t4例)的骨髓象,我们重新进行回顾性诊断。具体方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计数100个,确认粒系病态造血的分类粒细胞100个,对Pelger—huet粒系病态造血的分类粒细胞100个,对pelger粒细胞再做计数和形态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粒细胞异常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及其诊断意义的若干认识
6
作者 林丰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 诊断 细胞 鉴别诊断 白血病 其他疾病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有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2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陆玉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294-1296,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有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属于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的一类,形态学多为FAB分型中的AML-M4Eo,是一种较少见的AML亚型,占AML的10%~12%,其不同于其他AML的形态学特点是骨髓象中出现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形态上极易与...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有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属于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的一类,形态学多为FAB分型中的AML-M4Eo,是一种较少见的AML亚型,占AML的10%~12%,其不同于其他AML的形态学特点是骨髓象中出现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形态上极易与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亚型AML及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AEL)相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inv(16)(p13.1q22) t(16 16)(p13.1q22) CBFB-MYH11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病例报告
8
作者 薛秀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8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 病例报告 CT 诊断 X线诊断
下载PDF
红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报告
9
作者 张有成 赵麟成 赵自刚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6-47,共2页
文献报告红白血病是以异常幼红细胞和原粒(单)+早幼粒(单)为改变。本文二例中,除红系异常改变外,粒系以异常中幼粒为主,中幼粒核浆发育不平衡,浆老核幼,呈典型的亚急性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改变,建议:粒系中以异常中幼粒细胞为主的红白... 文献报告红白血病是以异常幼红细胞和原粒(单)+早幼粒(单)为改变。本文二例中,除红系异常改变外,粒系以异常中幼粒为主,中幼粒核浆发育不平衡,浆老核幼,呈典型的亚急性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改变,建议:粒系中以异常中幼粒细胞为主的红白血病为红白血病亚型-一红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判断CR:原粒Ⅰ+Ⅱ型≤0.05,中幼粒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红系原+幼红以及比例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白血病 白血病 治疗 异常中幼粒细胞
下载PDF
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型的鉴别
10
作者 耿玮 《药物与人》 2014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亚型(M3a和M3b)的鉴别.方法:对39例APL的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及血常规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型的细胞形态特点以胞浆中含粗大、深染、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增生为主(〉... 目的:探讨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两亚型(M3a和M3b)的鉴别.方法:对39例APL的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及血常规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型的细胞形态特点以胞浆中含粗大、深染、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增生为主(〉30%),M3b型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主要以密集、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为主,具有单核细胞样的特征.过氧化物酶染色两型均为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均不被氟化钠抑制,外周血M3b的白细胞明显高于M3a型(P〈0.01).结论: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及血常规的统计学分析,可对其两亚型即M3a和M3b作出初步的鉴别,其中以细胞形态检查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和M3b) 细胞形态 化学染色 t检验分析
下载PDF
21例M4EO病例的骨髓形态学及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明蕾 肖亮 朱正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通过总结21例M4EO病例,探讨M4EO的骨髓形态学、组化染色、染色体的特点。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组化染色、染色体检查。结果M4EO在FAB分型中作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ML)的一种亚型,在骨髓中可发现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且... 目的通过总结21例M4EO病例,探讨M4EO的骨髓形态学、组化染色、染色体的特点。方法对21例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组化染色、染色体检查。结果M4EO在FAB分型中作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ML)的一种亚型,在骨髓中可发现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且其染色体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M4EO的形态学和组化染色具有很独特的特点,通过结合染色体检查更有助于疾病诊断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4EO骨髓形态学 异常嗜酸性粒细胞 染色体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彬 朱晴 李南方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死亡,导致血管发生坏死性炎性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以中性粒细胞异常死亡,导致血管发生坏死性炎性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和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相关性 自身抗体 中性粒细胞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性
原文传递
外周血涂片镜检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笑芸 牛真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涂片镜检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探讨两者在APL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涂片镜检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探讨两者在APL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初诊并最终确诊为APL患者35例,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低分为正常组、升高组、降低组,统计外周血涂片镜检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并对漏检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检测患者FDP、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APL初诊患者一次血涂片镜检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88.57%,二次镜检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4.29%,白细胞降低组患者漏检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APL初诊患者FDP、D-D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外周血涂片镜检能有效地筛查出高度疑似APL患者,联合FDP、D-D检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筛、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涂片镜检 异常早幼粒细胞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C5a介导重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功能障碍
14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年第8期11-11,共1页
危重患者对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存在易感性,而我们对于危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知之甚少。为了描述并详细说明危重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的机制,了解肺部炎症是否导致额外的吞噬细胞介导的损伤,英国爱丁堡大学的Morris AC等对... 危重患者对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存在易感性,而我们对于危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知之甚少。为了描述并详细说明危重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的机制,了解肺部炎症是否导致额外的吞噬细胞介导的损伤,英国爱丁堡大学的Morris AC等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结果发表在2009年6月的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导 细胞功能障碍 外周血 重症患者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 C5A 医院获得性感染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Telomerase activity i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15
作者 傅争争 陈子兴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475-147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elomerase activity (TA) and its variation i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and leu... OBJECTIVE: To study telomerase activity (TA) and its variation in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and leukemic cells. METHODS: The TA was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in mononuclear cells from 20 normal bone marrow samples, 21 patients with MD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32 cases of acute leukemia by using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 assay (PCR-ELISA) kit. RESULTS: The TA in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was in the range of 0 to 0.3 units (U) with a mean of 0.11 +/- 0.08 U. Among them, 3 samples were considered posi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recommended by the kit's pamphlet. In bone marrow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the TA was ranging from 0 to 0.96 U with a mean value of 0.42 +/- 0.26 U. The positive rate was 78.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bone marrow (BM)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Bone Marrow Cells CHILD Female Humans Leukocytes Mononuclear Male Middle Ag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ELOMER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