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生境下黑果枸杞异形果实的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热依拉穆·麦麦提吐尔逊 哈里布努尔 艾沙江·阿不都沙拉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2-1163,共12页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药食同源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新疆南部自然居群中出现扁形和圆球形果实的两种个体,二者在不同海拔居群出现比例上存在差异。为了了解该物种异形果实的种子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萌发特性及其...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药食同源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新疆南部自然居群中出现扁形和圆球形果实的两种个体,二者在不同海拔居群出现比例上存在差异。为了了解该物种异形果实的种子在不同海拔居群的萌发特性及其对不同气候类型荒漠环境的响应,对其在不同海拔居群的结籽率和种子质量、休眠、萌发特性及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室内控制性实验的比较研究,以期揭示该物种异形果实对新疆南部不同海拔荒漠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扁形果实的结籽率高于圆球形果实;异形果实结籽率随着居群海拔的上升而逐渐降低,种子质量则随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升高。低海拔居群种子的吸水率比高海拔居群高,扁形果实种子的吸水率高于圆球形果实的种子。高温(20~30℃)、低浓度(0.1 mmol·L^(–1))的赤霉素及全黑暗条件是打破休眠的主要因素。圆球形果实的种子对高浓度30%PEG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高于扁形果实的种子;低海拔居群果实的抗旱能力高于高海拔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异形果实 种子休眠 两头下注 适应对策 海拔
下载PDF
短命植物异喙菊异形果实的两头下注策略 被引量:5
2
作者 成小军 谭敦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1-910,共10页
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一种具异形果实的菊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其同一果序中3种果实的形态结构与扩散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异喙菊3种果实的形态特征存在明... 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一种具异形果实的菊科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文对其同一果序中3种果实的形态结构与扩散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异喙菊3种果实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其扩散特性明显不同,避免了同胞子代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其中,中央果具冠毛,成熟后以果实为散布单元借风力扩散到较大范围;外围果与过渡果均无冠毛,分别以果序和果实为单元扩散至母株附近。2)3种果实胚大小的差异导致其幼苗大小和竞争能力不同。外围果与过渡果的胚比中央果的大,萌发后可产生较大和竞争力较强的幼苗。3)与中央果相比,外围果和过渡果果皮颜色较深,所含酚类物质较多,厚度较大且厚壁组织较多,对胚的保护能力强,且种子休眠程度深。4)异形痩果在数量上的差异,分摊了扩散和定居中的风险。数量较多的中央果增加了随机散布的机会,可为其扩大种群开拓更大的范围,而数量较少的外围果和过渡果可有效地减少近距离扩散所造成的同胞子代间竞争。异喙菊异形果实的产生及其生态学行为属于典型的两头下注策略:外围果和过渡果代表了"谨慎"或"低风险"策略,中央果则代表了"冒险"或"高风险"策略。通过这些策略,异喙菊可将其在准噶尔荒漠极端环境中的生存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摊,以保障其繁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命植物 异喙菊 异形果实 形态结构 扩散 两头下注策略
下载PDF
预防异形果实 促进草莓高产
3
作者 余宏章 《农民科技培训》 2003年第1期21-21,共1页
草菌生产过程中,异形果所占比例的大小,与其产量关系极大。棚栽草莓生长管理正常的情况下,异形果一般为10%~20%。而选种不当或生态环境没有满足草莓生育需要时,常使异形果的比例增多。据田间调查,多的达30%~40%,高的达50%左右。
关键词 预防措施 高产栽培 异形果实 草莓
原文传递
短命植物小疮菊异形瘦果特性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华之 谭敦炎 曲荣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3-361,共9页
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具异形果实的菊科早春短命植物,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3种不同形态和扩散方式的果实。在形态特征上,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 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是准噶尔荒漠中常见的具异形果实的菊科早春短命植物,其同一果序中由外到内分别产生外围果、过渡果和中央果3种不同形态和扩散方式的果实。在形态特征上,每果序中外围果5.24±0.05个,柱状弧形曲,深黄、黄至黄白色,果体长6.67±0.10mm,无冠毛,成熟时被宿存苞片所包被,果体背面下部与苞片合生,果皮厚约156.7μm,表面较光滑,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118.10±1.30mg和46.70±0.50mg;过渡果5.39±0.14个,柱状弧形曲,灰白色,果体长7.60±0.11mm,具少量短冠毛,果皮厚约82.1μm,表面有两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88.30±1.30mg和36.80±0.30mg;中央果5.77±0.13个,柱形近直立,深褐色,果体长9.74±0.14mm,具发育完全的冠毛,果皮厚约69.7μm,表面有多条纵向细棱,瘦果及胚百粒重分别为69.00±0.60mg和36.90±0.30mg。在扩散特点上,3种瘦果的扩散能力表现为中央果>过渡果>外围果,且散布能力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中央果成熟后容易从母株上脱落,发育完全的冠毛能借风力进行远距离扩散;外围果与宿存苞片紧密相连,成熟后不易脱落,散布距离很近;过渡果的散布特征介于两者之间。本文还讨论了小疮菊异形瘦果的形态特征与扩散特点对其在准噶尔荒漠中成功定居与生长发育以及物种延续和种群扩大、减少同胞果实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hadiolus papposus 异形果实 形态特征 扩散方式 准噶尔荒漠 生态适应
下载PDF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统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学杰 谭敦炎 李新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重点对两种植物的繁育系统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P)、胚珠数(O)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 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 h和3 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 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 222±197和3 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⑥两种植物在繁育系统上所表现出的特点,避免了准噶尔荒漠的多风、温湿度变化大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其开花、传粉过程的不利影响,保障了繁殖成功。这些结果将为探讨短命植物对准噶尔荒漠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短命植物 紫草科 异形果实 花部综合征 繁育系统
下载PDF
一年生短命植物疏齿千里光果实异形性的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吉乃提汗.马木提 谭敦炎 成小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3-671,共9页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疏齿千里光果序中的外围果和中央果均为柱形,但前者为淡黄色,后者为褐色,且二者在大小、冠毛长度及果皮微形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瘦果均以单个果实为扩散单元,且在静止空气中的降落速度和在1m·s–1与2m·s–1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果实大小和冠毛长度对瘦果扩散具有不同的影响,但对其整体扩散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各温变周期(5/2、15/2、20/10、25/15和30/15℃)处理中,淡黄色外围果的萌发率均高于褐色中央果的,且不同温度间两种瘦果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光照条件对其无显著影响。果序中的中央瘦果数明显多于外围果的,且植株中外围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中央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特点说明,该物种的小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较易萌发的外围果,大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不易萌发的中央果。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可预测的极端环境中,疏齿千里光可通过异形瘦果间的萌发差异及调节其不同大小植株中异形瘦果的比例,来减少同胞后代之间的竞争,增加其对不同微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果产量 一年生短命植物 扩散 生态适应 萌发 果实异形 形态特征 疏齿千里光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pollen source on seed traits and dispersability in the heterocarpic annual Crepis sancta
7
作者 Efrat Dener Hagai Shemesh Itamar Gilad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425-437,共13页
Aims The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of dispersal-related traits are intertwined with those of other life-history functions and are manifested with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Such a relationship is predicted bet... Aims The evolution and expression of dispersal-related traits are intertwined with those of other life-history functions and are manifested with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Such a relationship is predicted between inbreeding levels and dispersability,which may be anatomically and ontogenetically linked so that the selection pressures on one may affect the other.While both the effect of inbreeding on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on dispersal strategie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only a few studies considered both simultaneously.Furthermore,such studies often rely on two dichotomic representations of breeding and dispersal:using selfing versus outcrossing as a representation of breeding level,and dispersal ratio as the sole representation of dispersal strategy.Methods Here,we used pollination experiments in the heterocarpic Crepis sancta(Asteraceae)to expand in two different manners on the common practice of using dichotomic representations of breeding and dispersal.First,we used pollination treatments that represent a continuum from selfing through pollination by kin to pollination by a distant neighbor.Second,we measured a whole set of continuous morphological and dispersal-related traits,in addition to measurements of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dispersal ratio.Important Findings The proportion of developed capitula and the number of both dispersed and non-dispersed achen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elf-pollination treatment in comparison to the outcrossed treatments.The effect of pollen sources on dispersal ratio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ough self-pollinated plants rarely produced non-dispersing seeds.Achene's biomass increased with distance between parent plants,but pappus width did not,leading to a nonsignificant effect of pollination on falling velocity.Overall,pollen source affected mainly trait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reproductive output,but it had no clear effect on predominately dispersal-related traits.Such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of reproduction and dispersal traits to variation in pollen source suggest that dispersal-related selection is probably weak and/or masked by other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ersal HETEROCARPY falling velocity POLLINATION inbreeding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