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江珧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丽青 王雪梅 +7 位作者 吴彪 孙秀俊 陈四清 刘志鸿 杨爱国 张盛农 赵庆 张高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了解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取暂养促熟的雌雄亲贝共12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暂养水温、采用鳃丝及鳃丝对应部位创面的愈合增生组织为染色体制备材料来改良染色体制备方法,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制备出大量形态好且... 为了解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取暂养促熟的雌雄亲贝共12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暂养水温、采用鳃丝及鳃丝对应部位创面的愈合增生组织为染色体制备材料来改良染色体制备方法,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制备出大量形态好且分散均匀的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适度调节暂养水温和给鳃组织制造微创并以创面愈合增生组织为染色体制备材料均能有效增加组织细胞的分裂增生能力,为染色体制备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栉江珧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34,雄性染色体组型为2n=8m+10sm+16st,雌性染色体组型为2n=6m+10sm+18st,染色体组型中,雌雄两性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排序基本一致,都有1对染色体相对长度明显大于其他染色体;两性染色体组型有两处明显不同,其一,雄性第14对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而雌性相对应的是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二,雄性栉江珧相对长度最大的染色体存在异形情形,雌性最大的染色体对则为同形,基本确定栉江珧存在初级的性染色体分化,属于XX/XY型性别决定方式。大型贝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将有助于丰富贝类细胞遗传学和分类学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染色体核型 异形染色体 分类
下载PDF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鱼核型及Ag-NORs带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薛蕊 安皓 +3 位作者 刘清华 肖志忠 王彦丰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32,共7页
为研究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本文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碱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采用冷滴片结合空气干燥的方法获取了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吉姆萨和硝酸银染色并进行核型和带... 为研究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本文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碱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采用冷滴片结合空气干燥的方法获取了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的吉姆萨和硝酸银染色并进行核型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1)雄性斑石鲷核型为2n=47、1m+2sm+44t、NF=50,雌性斑石鲷核型为2n=48、2sm+46t、NF=50。(2)斑石鲷雌、雄鱼染色体相对长度分别为(2.30±0.37)—(6.87±0.42)及(2.28±0.30)—(10.33±0.86),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体型巨大的异形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相对长度达到其它染色体的2—5倍。(3)染色体经银染后,发现含有2个Ag-NORs位点的分裂相最多,位点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末端,呈短棒状,且具有活性异形现象。(4)本研究中雄性斑石鲷具有一条异形性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Y,我们推测其染色体的性别决定类型可能为X1X1X2X2/X1X2Y型。本研究为鲈形目鱼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将为进一步开展斑石鲷遗传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石鲷 异形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体系 核型分析 银染
下载PDF
番木瓜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卫星 李春艳 梁国鲁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1,共3页
分析比较了‘穗中红’、‘日升’和‘美中红’3个品种的核型,发现3个品种均具有1对中部或中间随体,但前两个品种的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而‘美中红’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根据前两个品种中发现存在的异形染色体,推测番木瓜性染色体的... 分析比较了‘穗中红’、‘日升’和‘美中红’3个品种的核型,发现3个品种均具有1对中部或中间随体,但前两个品种的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而‘美中红’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根据前两个品种中发现存在的异形染色体,推测番木瓜性染色体的存在。3个品种的核型公式分别表示为:‘穗中红’2n=2x=18=16m(2SAT)+2sm,‘日升’2n=2x=18=14m(2SAT)+4sm,‘美中红’2n=2x=18=16m(2SAT)+2sm。3个品种均属于“2A”核型,但核型有一定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核型 异形染色体 染色体
下载PDF
斑头鱼和铠平You核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家声 王梅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333-338,共6页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针和铠平You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 采用PHA、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肾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研究斑头针和铠平You的核型,其核型分别为2n=48,7m+33sm+8st,NF=88和2n=48,3m+2st+43t,NF=51。并且这两种鱼的核型中均有1条具次缢痕的染色体,因此形成异形染色体对,这是黄渤海鱼类染色体研究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鱼 铠平You 核型 异形染色体
下载PDF
鸡胚性别鉴定——家禽科学研究的新视点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健 漠纵泉 +3 位作者 肖小珺 刘长国 刘向萍 王晓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23-24,共2页
近来,孵化蛋种鸡过程中产生的小公鸡一出壳就被宰杀,由于它们与肉仔鸡相比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因此没有饲养价值,在德国,仅2001年就有大约9200万新生雏鸡被宰杀,而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ZMP,2002)之多。最终这些雏鸡被用... 近来,孵化蛋种鸡过程中产生的小公鸡一出壳就被宰杀,由于它们与肉仔鸡相比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因此没有饲养价值,在德国,仅2001年就有大约9200万新生雏鸡被宰杀,而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ZMP,2002)之多。最终这些雏鸡被用作动物园动物的食品或工业蛋白产品。对雏鸡的宰杀引起了社会上敏感的人士对动物福利的关心,他们积极呼吁停止宰杀行为,有选择性地利用蛋鸡群中的小公鸡。如果只有小母鸡被孵化出雏这种宰杀就可以避免。要达到这种效果,要么改变胚胎的性别,干扰性别的决定,要么所不期望性别的胚胎在发育的某个阶段就要被鉴定出来,这样公众所关心的将不再是反对对小公鸡的宰杀。受精的发生先于蛋壳的形成,鸡胚胎在产卵的时候已经发育到40000~60000个细胞阶段。人类性别鉴定的成功技术不能应用到鸟类和产蛋鸡。最近一些年,围绕着鸡胚性别鉴定开展了许多的技术研究,有一些是理论上的,有一些是实践方面的。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验证性别鉴定工作的进展,估计它的可行性,另一个目标是讨论繁育具有产蛋、产肉双重目标的蛋鸡,以及用孵出的小公鸡进行产肉的限制因素和潜能,当然伦理道德方面也应该被考虑。(漠纵泉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性别鉴定 性别决定 研究进展 家禽 异形配子性染色体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