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忠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12期196-197,共2页
目的:分析我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对防控点登记用药的HIV携带者与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社会人口学、传播方式、性行为特征等,共调查了122例。同时对10名患者进行访谈... 目的:分析我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对防控点登记用药的HIV携带者与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社会人口学、传播方式、性行为特征等,共调查了122例。同时对10名患者进行访谈,调查个人对艾滋病传播、性行为看法。结果:90例经商业性行为传播、固定性伴侣传播12例、其他方式传播20例(随机性行为)。不同类型性行为传播者年龄、性别、性生活频次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我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以商业性行为为主,多见于30~50岁的男性,还可能与无保护措施性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方方 马凯芳 +5 位作者 张晓婷 葛琳 蔡畅 秦倩倩 汤后林 李东民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 目的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结果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765例增至2019年60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结论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老年人 异性传播 性别比
原文传递
深圳市HIV-1在同性和异性传播中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鲍毅 王晓辉 +4 位作者 陈琳 何太平 石向东 赵锦 杨峥嵘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5-1057,共3页
全世界HIV-1感染者中,约3/4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其中约有1/4是通过男男性途径感染的。深圳市HIV经静脉吸毒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占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后,异性性传播逐渐转变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近几年,同性传播感染人数急剧升高。... 全世界HIV-1感染者中,约3/4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其中约有1/4是通过男男性途径感染的。深圳市HIV经静脉吸毒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占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后,异性性传播逐渐转变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近几年,同性传播感染人数急剧升高。本研究试图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研究深圳市同性和异性传播途径中病毒株的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感染者 分子流行病学 异性传播 流行病学分析 深圳市 传播途径 异性传播 吸毒传播
原文传递
辅助受体CCR5、CCR2及细胞趋化因子SDF1基因多态性与HIV-1异性传播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关汉 魏飞力 +6 位作者 何云 孙锋 周曾全 梅珊 李莉 冯鑫 曹韵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3-777,共5页
目的 进一步阐述CCR5、CCR2和SDF1基因多态性与HIV 1异性传播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 RFLP技术分析CCR5、CCR2和SDF1基因的多态性 ,继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HIV 1异性传播的关系。结果 在收集到的 70对异性配对病例中 ,未能在汉族人群发现... 目的 进一步阐述CCR5、CCR2和SDF1基因多态性与HIV 1异性传播的关系。方法 通过PCR RFLP技术分析CCR5、CCR2和SDF1基因的多态性 ,继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HIV 1异性传播的关系。结果 在收集到的 70对异性配对病例中 ,未能在汉族人群发现CCR5基因缺失突变 ,维吾尔族人CCR5Δ32基因频率为 6 .5 % (6 92 ) ,未发现纯合突变。有暴露史而未感染HIV 1者CCR2 6 4I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受暴露后感染病毒者 ,说明CCR2 6 4I对异性传播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SDF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发现 ,将病毒传播给配偶的指标病例 (先感染HIV 1一方 )SDF1 3′A的基因频率高于未发生传播者 (较接近于统计学检验水准 ) ,SDF1 3′A似乎是危险因素。结论 CCR5Δ32对汉族人群的HIV 1异性传播无明显意义 ,CCR2 6 4I对HIV 1异性传播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SDF1 3′A则有可能是危险因素 ,但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对后二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受体 CCR5 CCR2 细胞趋化因子 SDFl 基因多态性 HIV-1 异性传播 艾滋病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1—2017年HIV/AIDS异性传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蕴蛟 陈亮 +1 位作者 连巧龄 张明雅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7年当年新报告异性传播的HIV/AIDS数据。结果福建省2011—2017年累计报告异... 目的分析福建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7年当年新报告异性传播的HIV/AIDS数据。结果福建省2011—2017年累计报告异性传播HIV/AIDS 8273例,年均增长率19.6%,环比呈下降趋势;性别比3.3∶1;≥50岁组占比呈上升趋势,而20~39岁各年龄组占比呈下降趋势;男性病例接触史以“商业性性行为”为主(68.6%),而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为主(50.5%,χ^2=1200.19,P<0.01),不同特征病例的接触史构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应加大暗娼人群的打击与干预,加强中老年人群AIDS知识普及,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定精准的干预措施,以减缓HIV经异性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江西省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晴 成慧 《卫生软科学》 2018年第4期69-7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6年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信息进行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分析。[结果]共调... [目的]了解江西省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2016年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信息进行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特征分析。[结果]共调查1656名艾滋病患者,其中经固定性伴传播占11.78%,经非商业临时性伴传播占34.60%,经商业性伴传播占53.6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性病患病情况的艾滋病患者,异性性传播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5~49岁、罹患性病是影响艾滋病异性传播方式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江西省艾滋病异性传播以经商业性行为感染方式为主,男性、15~49岁、罹患性病的患者感染风险更大,应根据不同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异性传播 传播方式 江西
下载PDF
厦门市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桂林 欧阳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 目的比较厦门市HIV感染者男男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1992—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对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厦门市24年间共报告HIV感染者1 610例,其中同性传播674例(41.9%),异性传播853例(53.0%),与异性传播感染者比较,同性传播感染者未婚占比大(75.4%)、文化程度高(≥大专48.4%)、更年轻(<40岁占81.2%)。同性传播者样本来源主要为咨询检测(47.0%)和专题调查(12.8%),异性传播者主要为其它就诊检测(32.8%)和术前检测(22.2%)。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7.9%)比异性传播者(17.1%)低。结论同性传播者首次发现HIV抗体阳性1个月内即被诊断为艾滋病的比例更低,可能与该人群更加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同性传播 异性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耀斑激波的各向异性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友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7期1827-1829,共3页
对飞船观测和行星际闪烁记录的分析表明,耀斑激波的最快传播方向偏离耀斑法线:在赤道面内朝东偏转,在子午面内偏向日球电流片.即便扣除背景太阳风的对流效应,上述非对称传播特征仍然存在.可是,迄今对日球赤道面内耀斑激波的数值模拟给... 对飞船观测和行星际闪烁记录的分析表明,耀斑激波的最快传播方向偏离耀斑法线:在赤道面内朝东偏转,在子午面内偏向日球电流片.即便扣除背景太阳风的对流效应,上述非对称传播特征仍然存在.可是,迄今对日球赤道面内耀斑激波的数值模拟给出的最快激波传播方向几乎与耀斑法线平行,与观测结果相左.本文将证明,适当修改下边界的激波引入方式,可以获得最快传播方向东偏之结果. 既然耀斑源区随太阳自转,采用共转坐标系比较方便.在该坐标系中,日球赤道面内的理想 MHD二维平面流动满足如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磁流体激波 耀斑激波 各向异性传播
原文传递
泸州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高危性行为史调查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春英 郭巍 +6 位作者 陈航 冯才碧 赖文红 罗映娟 肖体呈 袁风顺 陈晨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调查了解泸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异性传播的具体来源。 方法 招募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调查其诊断HIV之前高危性行为信息和方式,分析其感染HIV最可能的时间和地点。 结果 对300名经异性性行为感... 目的 调查了解泸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经异性传播的具体来源。 方法 招募经异性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调查其诊断HIV之前高危性行为信息和方式,分析其感染HIV最可能的时间和地点。 结果 对300名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感染者的调查表明,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34,P<0.001),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90.8%),另外固定性伴性行为占5.1%,临时异性性行为4.1%;而女性中以固定性伴性行为为主(71.9%),商业异性性行为占17.1%,临时异性性行为11.0%。自述经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的调查对象中,25.9%的人自述曾在2个以上地市发生过商业性行为,25.0%在2个及以上的省份发生过商业性行为;64.3%的调查对象自我判断在泸州市感染,而认为自己是在户籍地以外的其他省份感染HIV的调查对象占29.3%。 结论 泸州市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的情况较为复杂,亟需系统而全面地在全人群和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 感染方式
原文传递
2015-2018年内江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聪 王美凤 +2 位作者 彭嘉怡 徐勇 孙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了解内江市2015-2018年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内江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统计2015-2018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内江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 目的了解内江市2015-2018年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内江市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统计2015-2018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内江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采用SPSS 23.0软件对病人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χ~2检验。结果调查异性传播病例4 717例,异性传播病例中通过非婚商业性行为传播的占60.87%(2 867/4 717),通过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的占27.62%(1 303/4 717),通过配偶阳性传播的占9.71%(458/4 717),非婚未分类占1.89%(89/4 717)。不同县(市、区)异性传播均以非婚商业性传播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艾滋病异性传播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2018年内江市艾滋病异性传播构成方式因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而不同,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未婚和离异或丧偶、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因非婚商业感染风险更大,但经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及配偶阳性传播艾滋病同样不容忽视,应针对不同的感染方式和不同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宣传干预策略,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感染方式
原文传递
2021年宁夏异性传播人群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特征分析
11
作者 司冰倩 马春花 +5 位作者 吴玉灵 李宗倍 裴建新 杨东智 吴忠兰 张银豪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3-790,共8页
分析宁夏地区HIV-1异性传播人群的基因亚型分布和耐药突变特征。收集2021年宁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血浆样品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病毒载量大于400拷贝/mL且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基因亚型及耐药... 分析宁夏地区HIV-1异性传播人群的基因亚型分布和耐药突变特征。收集2021年宁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的血浆样品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病毒载量大于400拷贝/mL且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基因亚型及耐药特征。101例通过异性传播的HIV/AIDS患者中,共发现9种HIV-1亚型毒株流行,CRF07_BC亚型和CRF01_AE亚型为主要基因亚型。43例患者出现耐药基因突变,总体耐药率为2.10%(43/2 046),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以NRTIs/NNRTIs为主,NNRTIs耐药突变率高于NRTIs和PIs。PI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为M46L和Q58E;NRTI耐药突变以M184V/I/MV、K65KR/R/N、K70E/KN为主;NNRTI耐药突变以K103N/KN/S、V179D/E/T、V106M/A/I为主。NRTIs耐药者对FTC和3TC高度耐药最多均为18.81%;NNRTIs耐药者对NVP和NEFV高度耐药最多,且耐药发生率最高均为35.64%;未发现PI高度耐药。2021年宁夏异性传播人群HIV-1基因亚型多样性增加,共检出9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7_BC亚型和CRF01_AE亚型为主,且首次检出CRF59_01B亚型。该人群的总耐药率为2.10%,依据WHO提出的5%中度耐药警戒线,仍处于低流行水平。在耐药情况方面,以NNRTIs/NRTIs耐药为主,其中CRF01_AE亚型耐药率最高。提示需要持续关注HIV-1基因亚型的变化,加强监测HIV-1耐药毒株的流行情况,并扩大样本量持续探讨基因亚型和耐药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有效控制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异性传播 基因亚型 耐药
原文传递
淮安市艾滋病异性性传播方式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炜 燕清丽 还锡萍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了解淮安市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人群的性传播构成方式以及病毒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淮安市的经异性性传播病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高危行为史。从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 目的了解淮安市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人群的性传播构成方式以及病毒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淮安市的经异性性传播病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高危行为史。从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血液中提取DNA或RNA,用巢式PCR或RT-PCR方法扩增gag、env基因区片段,测定序列并分析。结果共调查HIV/AIDS病例166例,经商业异性性传播者占38.0%,经婚内或者固定性伴侣性传播者占40.4%,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者占21.7%。结合gag和env 2个基因片段,最终确定了103分样本的基因亚型,发现有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_AE占52.4%、CRF07_BC占20.4%、CRF08_BC占11.7%、B'(泰国B)占9.7%、B(欧美B)占3.9%、CRF55_01B占1.9%。结论淮安市HIV经异性性传播方式以经婚内或固定性伴传播为主;感染HIV-1流行株较为复杂,存在6种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_AE重组型是主要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传播 亚型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晓杰 夏雪山 +1 位作者 武部豊 草川茂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感染者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1994~2002年26例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HIV-1阳性者的血浆,采用BigDye链终止反应试剂盒测定2.6-kb gag-RT区的核苷酸序列,确定HIV-1的基因型...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感染者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1994~2002年26例昆明地区吸毒人群和异性性传播HIV-1阳性者的血浆,采用BigDye链终止反应试剂盒测定2.6-kb gag-RT区的核苷酸序列,确定HIV-1的基因型分布。结果CRF07_BC和CRF08_BC是吸毒人群中HIV-1的主要基因型;1例吸毒者感染了亚型B’。同样,大多数异性性传播HIV-1感染者的基因型也以CRF07_BC,CRF08_BC和亚型B为主。结论昆明地区异性性传播HIV-1感染者中流行的病毒基因型来自当地吸毒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分子流行病 吸毒人群 异性传播
下载PDF
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性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卫静 王晓伟 刘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53,共9页
烟粉虱以持久性、可循回的方式传播双生病毒。烟粉虱传毒历经获毒、持毒和传毒3个阶段,烟粉虱体内的病毒受体、病毒蛋白以及寄主植物因子都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综述了影响烟粉虱特异性传播双生病毒的因素以及二者的直接和间接互作。烟... 烟粉虱以持久性、可循回的方式传播双生病毒。烟粉虱传毒历经获毒、持毒和传毒3个阶段,烟粉虱体内的病毒受体、病毒蛋白以及寄主植物因子都参与了这个过程。本文综述了影响烟粉虱特异性传播双生病毒的因素以及二者的直接和间接互作。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的特异性不仅与烟粉虱隐种和病毒种类有关,还与烟粉虱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细胞、烟粉虱和病毒的蛋白以及烟粉虱体内的共生细菌有关。在烟粉虱和双生病毒的长期共进化中,病毒可以通过调控烟粉虱和寄主植物的特性而促进其自身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双生病毒 异性传播 内共生细菌 寄主植物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HIV)的异性性传播
15
《青海医药杂志》 1989年第3期9-9,共1页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合作中心报告,根据全球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研究得到的明确证据,经阴道性交可使 HIV 在男女间互相传播。仅仅一次这次性接触的危险性虽然不高,但可以发生传染,而反复与己感染 HIV 的性侣接触,则随时间而增加危险。某些... 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合作中心报告,根据全球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研究得到的明确证据,经阴道性交可使 HIV 在男女间互相传播。仅仅一次这次性接触的危险性虽然不高,但可以发生传染,而反复与己感染 HIV 的性侣接触,则随时间而增加危险。某些研究表明,HIV 感染者与不变的异性性侣有50%以上也成为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 HIV 合作中心 肛交 性接触 注射者 临床状况 传播疾病 生殖器溃疡
下载PDF
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燕 史灵恩 +5 位作者 陈禹衡 陈沄渟 徐晓琴 还锡萍 傅更锋 陈国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ciency virus,HIV)病例性行为感染方式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报告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询问具体感染方式,调查商业... 目的:分析江苏省经异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ciency virus,HIV)病例性行为感染方式及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确证阳性前后性行为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报告经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病例,询问具体感染方式,调查商业异性性传播病例确证前后性行为信息。结果:调查对象以商业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7.21%,但女性主要为婚内传播。经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病例同时存在固定和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固定性行为和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由确证前100.0%、14.35%和17.72%降至确证后7.59%、5.06%和2.95%,但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性伴不告知和不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等传播风险仍然存在。调查对象的感染及感染后的传播均主要发生在本省内。结论:除继续推行现有的干预措施外,还应进一步缩短发现到治疗的时间以及推进"配偶强制告知"政策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传播 艾滋病病毒
下载PDF
艾滋病(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被引量:1
17
《齐鲁护理杂志》 2009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传播途径 艾滋病 HIV感染率 异性传播 同性恋者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发达国家
下载PDF
新报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九成经性传播
18
《健康博览》 2013年第10期12-12,共1页
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29日举行在线访谈,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尊友在访谈中表示,截至6月底,我国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90%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其中异性传播占70%、同性传播占20%,仅9%通过吸毒传播。目前,经... 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29日举行在线访谈,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尊友在访谈中表示,截至6月底,我国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90%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的,其中异性传播占70%、同性传播占20%,仅9%通过吸毒传播。目前,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仍是最大的威胁。吴尊友介绍,截至目前,已有约23万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以美沙酮维持治疗为例,仅这一措施就使吸毒人群患艾滋病人数从2003年新报告人数的50%以上,降到目前的不到10%。近几年,我国将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4.8~5万。“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将艾滋病新发感染人数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减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异性传播 美沙酮维持治疗 传播感染 抗病毒治疗 吸毒传播 艾滋病人 吸毒人群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因异性关系致HIV感染的特点——对160例华裔HIV感染的分析与借鉴
19
作者 王京 《青海医药杂志》 2000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马来西亚华裔HIV感染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 ,旨在了解马来西亚华人因异性性关系致感染的特点 ,并为我国HIV感染的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 :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 1 986年— 1 998年中的 2 1 1例异性性关系致HIV感染者... 目的 :分析马来西亚华裔HIV感染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 ,旨在了解马来西亚华人因异性性关系致感染的特点 ,并为我国HIV感染的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 :对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 1 986年— 1 998年中的 2 1 1例异性性关系致HI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组、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及是否出现临床症状、CD4细胞、艾滋病指针性疾病、机会性感染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IVDU组对比 ;结果 :本组男性居多 (占 85 % ) ,大部分患者属 2 0岁至 49岁年龄组 ,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 ,异性性关系致感染者CD4细胞计数低 ,患有ADI者多 ,就诊时间普遍较晚 ,已婚者中安全性行为措施明显不足 ;结论 :该组异性性行为致感染者 ,在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有与其它传播方式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异性性关系传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慈溪市2009-2018年不同性别性传播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娜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7期63-64,共2页
目的分析慈溪市经异性与同性性传播的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慈溪市新报告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634例。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疾病进展、死亡等情况。结果经... 目的分析慈溪市经异性与同性性传播的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慈溪市新报告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共634例。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疾病进展、死亡等情况。结果经异性性传播371例(58.5%),被发现时年龄(43.6±14.5)岁;经同性性传播263例(41.5%),被发现时年龄(35.6±12.2)岁。不同性别性传播者被发现时病程阶段为HIV占比均过半。经异性性传播335例(90.3%)被发现后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202个/μL;经同性性传播250例(95.1%)被发现后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246个/μL。死亡38例(6.0%),全部为经异性性传播者。结论经异性与同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特征有一定差别,需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的干预力度,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行动,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男性 异性传播 同性性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