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 王鸣秋 +6 位作者 李诗瑶 张涛 何名扬 朱必婷 林津 徐芬 张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7,共8页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对ITS序列设计特异性杂交探针,样本核酸经95℃变性后,与探针进行特异性结合,经连接和PCR扩增反应得到不同大小的目标片段,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目标片段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含有待测过敏原成分。利用混合探针体系检测单一模板只能扩增出单一扩增峰,表明探针具有高特异性,检测限结果表明,MLPA扩增最低可检出的DNA质量浓度为1ng/μL。通过20份实际样本的检测,证明该研究基于MLPA建立的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过敏原 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欧展辉 梁雄 孙筱放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比较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两种方法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个Prader–Willi综合征家系。结果甲基化特异性... 目的比较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两种方法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个Prader–Willi综合征家系。结果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均能对患者进行检测,为缺失型致病,而其父母未见异常。结论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方法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比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提供更多的致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 甲基化特异性PCR Prader–Willi综合征 SNRPN基因
原文传递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在胎盘甲基化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尹玉竹 章钧 +2 位作者 佘芹 田琪 林俊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ethylation—specific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在胎盘甲基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S-MI。PA及亚硫酸氢盐测序两种方法对9个正常整倍体胎盘... 目的探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ethylation—specific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在胎盘甲基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S-MI。PA及亚硫酸氢盐测序两种方法对9个正常整倍体胎盘样本及13名非孕妇女外周血进行甲基化检测,并计算候选的CG1149、HLCS、CG1113、ACTB4个基因的甲基化率。结果在13名非孕妇女的外周血标本中,当消化内参完全消化时,ACTB基因的甲基化率波动于0~0.1之间,0.1为MS-MLPA检测甲基化率的截断值;在9个胎盘组织样本中,MS-MLPA与亚硫酸氢盐测序方法所测得的HLCS、CGH13、CG1149和ACTB4个基因的甲基化率结果一致。结论MS-MLPA检测甲基化率结果可靠,可代替亚硫酸氢盐测序用于胎盘的甲基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技术 亚硫酸氢盐测序 胎盘 甲基化率
原文传递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在杜氏肌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炎鸿 丘丽萍 +2 位作者 郑德柱 严爱贞 兰风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18个家系中临床怀疑DMD患者进行MLPA分析,并对其中2个家系中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分子诊断。结...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就诊的18个家系中临床怀疑DMD患者进行MLPA分析,并对其中2个家系中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分子诊断。结果通过MLPA检测,在6例患者DMD基因中检测出外显子缺失(其中2例为新生突变),1例为外显子重复突变。产前分子诊断中在其中1例胎儿的DMD基因中检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的缺失突变,而另1例未测到与先证者相同突变。结论MLPA能够检测出DMD基因中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突变,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杜氏肌营养不良 突变
原文传递
Prader-Willi综合征的临床筛查和基因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国庆 苏月月 +4 位作者 丘晓颖 陆喜燕 李坚旭 黄秒 罗小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疑似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筛查、基因诊断及确诊病例临床诊断评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疑似PWS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S-MLPA)技术进... 目的探讨临床疑似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的临床筛查、基因诊断及确诊病例临床诊断评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疑似PWS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S-MLPA)技术进行检测,对确诊患儿采用临床诊断评分进行评估,并分析确诊患儿的围生期特征。结果MS-MLPA技术确诊PWS患儿11例,检出率为12%;其中男7例,女4例;中位确诊年龄3岁4个月(范围:25 d至6岁8个月)。11例PWS患儿中仅5例(45%)满足临床诊断标准。PWS患儿围生期主要特征有胎动减少9例(82%)、剖宫产11例(100%)、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11例(100%)、喂养困难11例(100%)及哭声低下11例(100%)。结论对临床疑似的PWS患儿应及早进行基因检测确诊,单纯依靠临床诊断评分可能导致PWS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 基因 筛查 诊断 儿童
下载PDF
NGS和MLPA技术检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缺失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6 位作者 王韧 陈喜军 饶慧英 吴文冰 丘丽萍 黄毅 伍严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和DNA Sanger测序以证实突变。结果 NGS和MLPA技术检测均显示1例患者有1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另1例患者其56号外显子有缺失突变。经PCR和Sanger测序证实前者18号外显子及其两侧翼区有大片段缺失c.2114-2357_2167+747del3158bp,后者第56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有9 bp的缺失突变c.6864_c.6871+1del CTGTGTAGG。结论 NGS和MLPA技术有助于筛查基因组缺失突变,但仍需借助Sanger测序等方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第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下载PDF
运用MLPA技术检测男性不孕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帆 林琳 赵克温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调查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频率及缺失位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收治的110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DNA;运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Y染... 目的调查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分布频率及缺失位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收治的110例男性不育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DNA;运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分析比较不同缺乏类型组Y染色体缺失率及缺失位点的差异。结果 11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36例检出存在无精子因子(AZF)区不同程度微缺失,缺失率为32.7%;其中AZFc区缺失发生频率最高,占总缺失的75.0%(27/36);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无精、少精的发生率更高72.2%(26/36)。结论男性不育患者尤其是无精症/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较高,应在治疗前进行遗传检测及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男性不育
下载PDF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检测CMT患者PMP22突变基因的结果比较
8
作者 史磊 曹秉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并初步验证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技术对6例散发CMT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进行P... 目的联合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并初步验证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技术对6例散发CMT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6例CMT患者及6例对照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未检测出PMP22基因的特异性连接片段,且所有病例及对照经MLPA技术检测结果亦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MLPA两种方法检测PMP22基因重复突变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PMP22基因重复突变
下载PDF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慧 李桂河 +3 位作者 谢颖璇 陈海珠 李世举 何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19-524,共6页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贝30例),设计5’端带有FAM荧光基团的SMN1基因7号外显子引物以及三对内参基因引物,利用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使用基因分析仪片段分析多重PCR的产物,并与相应的MLP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及内参基因的引物可实现目的片段的扩增,通过计算可得到0拷贝、1拷贝、2拷贝的样本结果。对107例DNA样本的SMN1基因拷贝数荧光短片段多重PCR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均与MLPA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使用荧光标记多重PCR反应检测SMN1拷贝数可重复性好,精确度高,与MLPA得到的结果高度一致,具有便捷、准确、成本低的优势,可满足临床高准确性的检测要求,可用于SMA新生儿携带者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1基因拷贝数检测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 神经遗传病 携带者筛查
下载PDF
MLPA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儿童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杨帆 林琳 +1 位作者 张嵘 赵克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3104-3106,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检测儿童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7例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抽取外周血进行传统G显带核型分析,并运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微缺失等检测,分析发育异常儿童的染色... 目的探讨多重链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检测儿童发育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7例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抽取外周血进行传统G显带核型分析,并运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微缺失等检测,分析发育异常儿童的染色体情况。结果 87例患儿中检出异常核型22例,异常率为25.3%,包括46,XY,小Y染色体核型10例、45,X核型2例、45,X/46,XY核型1例、46,XY/45,XX核型1例、47,XXY核型1例等。在65例正常核型中MLPA仍检测出8例存在微缺失或微重复。结论 MLPA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为临床诊断儿童发育异常提供了一条有效、准确的检测流程,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发育异常
下载PDF
MLPA技术应用于SMA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慧 孟祥吉 周长胜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2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MLPA(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应用于SMA(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三个脊髓性肌萎缩症家系(9例),采集家系父母与患儿外周血、孕妇妊娠羊水标本(16~24周)。采用... 目的观察分析MLPA(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应用于SMA(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三个脊髓性肌萎缩症家系(9例),采集家系父母与患儿外周血、孕妇妊娠羊水标本(16~24周)。采用统计学分析三个脊髓性肌萎缩症家系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检查结果。结果纯合缺失为1例、杂合缺失为9例、杂合重复为2例、情况正常为6例,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脊髓性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21-羟化酶缺陷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产前诊断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魏 陶逸伦 +2 位作者 李晓泽 韩冬 药泽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4-494,共1页
孕妇 31 岁,孕 1 产 1,因“停经 18 周 +2 ,既往不良妊娠史”于2016年7月11日于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要求行产前诊断。2012年自然分娩一男婴,出生后1个月,男婴(先证者)于外院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孕妇 31 岁,孕 1 产 1,因“停经 18 周 +2 ,既往不良妊娠史”于2016年7月11日于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要求行产前诊断。2012年自然分娩一男婴,出生后1个月,男婴(先证者)于外院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遂抽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检测 21-羟化酶基因(CYP21A2)的微缺失、微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生症 产前诊断 21-羟化酶缺陷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21-羟化酶基因 妇幼保健院 不良妊娠史 外周静脉血
原文传递
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258例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超群 王克 +3 位作者 杨芳 杨土银 李思思 王志坚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评价多种直接基因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对血友病基因检测的价值。方法对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的258例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联合应用LDPCR、MLPA、基因测序方法对胎儿基因进行直接检测。孕周... 目的通过分析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评价多种直接基因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对血友病基因检测的价值。方法对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的258例血友病基因携带孕妇,联合应用LDPCR、MLPA、基因测序方法对胎儿基因进行直接检测。孕周为11~13周胎儿检测样本通过绒毛吸取术获得,孕周18~28周胎儿检测样本通过羊水穿刺获得。统计致病基因胎儿阳性率、各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258例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中,血友病A为225例(87.2%),血友病B为33例(12.8%)。产前诊断胎儿中血友病A基因诊断阳性84例(37.3%),血友病B基因诊断阳性5例(38.6%)。绒毛穿刺131例(50.8%),羊水穿刺127例(49.2%)。穿刺术均无不良事件发生。84例血友病A基因检测阳性病例中,F8基因内含子22倒位39例(46.4%),内含子1倒位4例(4.8%),基因大片段缺失3例(3.6%),基因点突变38例(45.2%)。5例血友病B基因检测阳性者,F9基因4号外显子G-A点突变2例、5号外显子G碱基丢失2例、2号内含子5'端第4碱基A-T突变1例。基因检测阴性胎儿出生后随访1~2年,无血友病发生。结论LD-PCR、MLPA和直接基因测序法联合使用,能对血友病基因进行有效检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基因 产前诊断 长距离PCR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基因测序
下载PDF
HbF增高合并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
14
作者 刘思平 宋兰林 +3 位作者 熊丽 王克 申洪 钟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阐述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丢失与增加对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HbF增高合并G地中海贫血的患者,首先采用Gap-PCR检测常见a一地中海贫血的3种缺失型,之后应用多重探针连接扩增技术对α-珠蛋... 目的阐述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丢失与增加对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HbF增高合并G地中海贫血的患者,首先采用Gap-PCR检测常见a一地中海贫血的3种缺失型,之后应用多重探针连接扩增技术对α-珠蛋白基因簇行片段缺失与重复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检出-SEA缺失杂合子3例,-α3.7缺失杂合子1例,-α4.2缺失纯合子1例,-α3.7与-SEA双重缺失杂合子1例,α珠蛋白基因簇大片段重复1例,类α-珠蛋白基因杂合缺失1例,7例样本未见α拷贝数的丢失与增加。结论α拷贝数的增多会生成过多的α链,加重α与β链的不平衡性,同时过量的α链与γ链组成过多的HbF,导致HbF水平的升高;α拷贝数的减少会修正α与β链比例的失衡,减轻β0/β0或β0/β+的贫血症状,这类病例归为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一般具有较高的Hb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血红蛋白 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变异 多重探针连接技术
原文传递
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的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跃青 陈涵强 +8 位作者 朱文斌 王旌 周进福 陈瑶 赵红 曾颖琳 林枫 张洪华 林庆颖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的突变特征及CYP21A2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应用巢式PCR、基因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19例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先证者及74名家系成员CYP21A2基因的突变;用时间分辨荧光分...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的突变特征及CYP21A2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应用巢式PCR、基因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19例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先证者及74名家系成员CYP21A2基因的突变;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74名家系成员的血17-羟孕酮浓度。结果在19例先证者中,发现11种源于父母的致病性突变;其中92.1%(35/38)等位基因突变与21-羟化酶真假基因重组有关,包括84.2%(32/38)的真假基因间碱基互换,7.9%(3/38)CYP21A2基因大片段缺失;IVS2-13A/C>G和真假基因融合为最常见2种突变类型,分别占34.2%(13/38)和18.4%(7/38);IVs2+1G>A和Q318X+356W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74名家系成员中,74.3%(55/74)为CYP21A2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25.7%(19/74)为非携带者;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17-羟孕酮浓度值分别为8.1±3.2nmol/L与5.2±3.7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地区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具有独特的突变特征,IVS2-13A/C>G和真假基因融合为两种最常见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21-羟化酶症 基因突变 巢式PCR 基因测序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原文传递
两例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晓莺 律玉强 +5 位作者 高敏 闫秀丽 孟晨 张开慧 刘毅 盖中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1-834,共4页
目的对两例先天性脐膨出,疑为Bee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两例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抽取两例患儿的外周血,进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对两例先天性脐膨出,疑为Bee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两例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抽取两例患儿的外周血,进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例患者染色体11p15.5印记区域均存在母源印记中心2(imprinting center,IC2)的甲基化缺失。结论两例患者均为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IC2甲基化缺失是两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印记中心
原文传递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RNA对诊断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珍 李静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7期821-823,852,共4页
目的探究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RNA对21-三体综合征(D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98例。提取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R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测定mR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状态,分析杂合SN... 目的探究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RNA对21-三体综合征(D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98例。提取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R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测定mRN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状态,分析杂合SNP位点片段,以样本中≥2个杂合SNP位点,各杂合SNP位点中长片段、短片段对应峰面积比值接近或等于2∶1则判定为DS阳性,以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计算诊断结果。结果 mRNA-SNP诊断DS的灵敏度为92.86%(52/56),特异度为94.37%(134/142),阴性预测值为97.10%(134/138),阳性预测值为86.67%(52/60)。kappa检验显示,mRNA-SNP与金标准诊断DS的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54)。结论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RNA检测在DS胎儿中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三体综合征 RNA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于MLPA技术对单基因遗传病DMD/BMD、SMA基因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杨 王红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年第9期8-10,共3页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 目的建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与SMA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平台,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携带者检出率,并指导再生育。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就诊的50例DMD患者,5例BMD患者和7例SMA患者,运用MLPA技术对患者的DMD基因、SMN1基因的缺失/重复突变进行突变筛查,同时对有基因缺失的DMD、SMA先症者的姐妹或母亲进行DMD、SMN1基因携带者筛查。结果 DMD:55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3例有外显子重复,其中20例外显子缺失的患者中8例其姐妹或母亲为缺失携带者。SMA:7例患者中5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和1例7外显子纯合缺失,1例没有缺失,5例患儿的父母亲中4例为SMN1外显子7+8部分缺失携带者。结论 MLPA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性价比较高的DMD/BMD、SMA分子诊断新方法。MLPA的应用不依赖患者信息,可有效对DMD/BMD、SMA致病基因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出遗传缺陷携带者和提高患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脊髓性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MLPA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单基因遗传病DMD/BMD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杨 王红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6期659-661,665,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来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50例(120例DMD...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来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50例(120例DMD,30例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或是重复突变进行筛查,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150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组织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同时关注蛋白定位情况,以2例正常人的肌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检测150例患者中92例患者有外显子缺失,9例有外显子重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证实了对照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定位在肌细胞膜上,且染色阳性,DMD患者肌膜完全无显色,BMD患者染色弱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见沿着肌细胞膜分布的间断的且呈斑片状分布的荧光带。结论150例DMD/BMD患儿经MLPA技术分析,101例由缺失或是重复突变所致,也能推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缺乏或表达异常是DMD/BMD基本病理基础,因此运用此两种方法综合诊断有助于DMD和BMD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DMD/BMD
原文传递
恶性脑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敏捷 张旺明 +3 位作者 王军 郑伟新 姜晓丹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GMT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评价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化疗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06至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GMT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评价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脑胶质瘤化疗的意义。方法选择自2006至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WHOII级、Ⅳ级)的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应用MS-MLPA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观察患者化疗后总生存时间。结果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阳性、弱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31,MGMT蛋白表达阳性者比表达阴性者预后更差。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者、低度过甲基化者、中度过甲基化者、高度过甲基化者生存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率越高者预后越好。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存在统计学相关性(r==0.697,P=-0.000),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者蛋白表达越低。结论MGMT蛋白表达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可以作为接受烷化剂化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MS-MLPA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启动子甲基化 甲基化特 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