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理博物杂记到志怪传奇——《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及其与古小说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晶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3-67,共5页
自汉至唐,其间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为数众多而又自成系统。《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与我国古小说——志怪传奇——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以前的《异物志》中,知... 自汉至唐,其间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为数众多而又自成系统。《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与我国古小说——志怪传奇——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以前的《异物志》中,知识性与文学性共存是其基本特征,充其量不过是知识性逐渐减少、文学性不断递增而已。进入唐代以后,文学性一举压倒知识性,成为决定《异物志》性质的主要因素,《异物志》由此从传播知识、认识世界的地理博物杂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博物杂记 怪传奇 异物志 生成演变过程 知识性 文学性
下载PDF
六朝《异物志》与文学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志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
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 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文学性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六朝文学 咏物赋
下载PDF
杨孚《异物志》与岭南药用动植物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斌 陈俊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考证东汉南海人杨孚生平传略,概述其著作《异物志》版本及内容,并简述《异物志》中可供药用的岭南动植物情况及该书对后世的影响。认为杨孚为东汉章、和二帝时期(公元78-105年)人,曾官至议郎,著《异物志》,该书在宋代已散佚。清代曾钊... 考证东汉南海人杨孚生平传略,概述其著作《异物志》版本及内容,并简述《异物志》中可供药用的岭南动植物情况及该书对后世的影响。认为杨孚为东汉章、和二帝时期(公元78-105年)人,曾官至议郎,著《异物志》,该书在宋代已散佚。清代曾钊对自汉唐以来称异物志者进行整理成为现今读本,南海伍崇矅将杨孚的《异物志》收入《岭南遗书》中。重点对《异物志》药用动植物进行研究,例举稻、橘等10种植物以及蚺惟大蛇、鲮鲤等4种动物以说明。《异物志》一类典籍为岭南杨孚首创,杨孚可专其名;杨孚之后的各典籍的引文中,凡不称人名只称《异物志》者,皆当为杨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药用动植物 岭南 杨孚 东汉
下载PDF
杨孚《南裔异物志》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英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89,共4页
东汉末年广东南海人杨孚所著《南裔异物志》详载汉代岭南社会风物风情及其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创建史学新门类,成为粤人著作见诸史志著录的第一部;它是首部专记岭南风物的志书,为研究东汉岭... 东汉末年广东南海人杨孚所著《南裔异物志》详载汉代岭南社会风物风情及其开发利用,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创建史学新门类,成为粤人著作见诸史志著录的第一部;它是首部专记岭南风物的志书,为研究东汉岭南社会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广东诗文嚆矢之作,开南粤风雅之先,堪称岭南古史上的鸿篇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孚 南裔异物志 价值
下载PDF
《齐民要术》引存亡佚《异物志》资料的文献史料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金荣 孙文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异物志》是汉唐间专门记载有关地区及国家新异物产的典籍。见于史志著录和他书征引的《异物志》有20余种,今已全部亡佚。《齐民要术》引《异物志》版本4种,共计引文38条(38个物种)。后人辑本仅有几种,以《齐民要术》引文为辑佚的重要... 《异物志》是汉唐间专门记载有关地区及国家新异物产的典籍。见于史志著录和他书征引的《异物志》有20余种,今已全部亡佚。《齐民要术》引《异物志》版本4种,共计引文38条(38个物种)。后人辑本仅有几种,以《齐民要术》引文为辑佚的重要来源。《齐民要术》引用保存这些文字已经难能可贵,况且有的条目除《齐民要术》引用保存,不见其它各本征引,这些引文资料的文献史料价值就更加珍贵,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有关书目、内容和版本的重要文献资料。《齐民要术》引《异物志》涉及地域广阔,涉及物种丰富多样,涉及科技门类多元。这些科技史料,是《齐民要术》科技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了解古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的重要史料,还是现代农业科技文化思想传承和应用的基础,具有史料价值和现代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异物志 文献史料价值
下载PDF
杨孚《异物志》之物类记述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永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9-105,140,共8页
东汉求异之风盛行,博学洽闻逐渐成为学者追求的学术目标。在此种情势下,杨孚之《异物志》成为中国古代地志中异物志著述的先河之作,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启了汉唐间地志中异物记述的繁盛局面。同为写物作品,《异物志》体现出与东汉咏物... 东汉求异之风盛行,博学洽闻逐渐成为学者追求的学术目标。在此种情势下,杨孚之《异物志》成为中国古代地志中异物志著述的先河之作,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启了汉唐间地志中异物记述的繁盛局面。同为写物作品,《异物志》体现出与东汉咏物赋不同的创作形式和手法,且对东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物类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孚 异物志 物类记述 东汉咏物赋
下载PDF
异物志传统的新变——以唐宋岭南民俗志中的风土书写为考察对象
7
作者 王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4-61,共8页
从汉代到唐代,对岭南风土的写作,形成异物志的传统。宋代,这种传统悄然发生着新变。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写作对象的重心开始由异物到异文化转换,岭南形象也从封闭走向开放;二、岭南书写中的人物形象也开始了变化,从唐末的士人群体的颓废... 从汉代到唐代,对岭南风土的写作,形成异物志的传统。宋代,这种传统悄然发生着新变。变化主要体现在:一、写作对象的重心开始由异物到异文化转换,岭南形象也从封闭走向开放;二、岭南书写中的人物形象也开始了变化,从唐末的士人群体的颓废,转换到宋代士人主体意识的高涨;三、在经验表述与知识生成方面,异物志传统下的岭南写作呈现出一种驱魅式写作,而宋代的岭南写作则有意舍弃对前人文献的引用,注重自身的观察。岭南风土书写的这种嬗变是古典民俗志在内容和体例方面转换的一个生动个案,对我们当下探讨民俗志理论与实践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异物志传统 岭南风土书写
下载PDF
博物知识体系的传承与异物志的文体特征
8
作者 李翠叶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8-71,共4页
关于"异物志"这一文体,在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内并不涉及它的文体特征;而在文学史的范围,研究者多关注其与志怪小说的关系。异物志中一些故事的记载,只是介绍物产命名的方式之一,和小说实无联系。如果从博物知识体系的传承来看,&... 关于"异物志"这一文体,在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内并不涉及它的文体特征;而在文学史的范围,研究者多关注其与志怪小说的关系。异物志中一些故事的记载,只是介绍物产命名的方式之一,和小说实无联系。如果从博物知识体系的传承来看,"异物志"创作的内在导引是一种知识学科和语言形态的发展,因此,可以从知识和语言同步共生的角度,来考察"异物志"文体的生成与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存在性描写 特征性描写 人文性描写
下载PDF
《异物志》的编纂及其种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晶波 《社科纵横》 1993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一类独特而又几近湮没的著作——《异物志》。从东汉末年杨孚写出第一部《异物志》,到唐中叶房千里作《南方异物志》,汉唐间出现了大批同类著作,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其内... 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一类独特而又几近湮没的著作——《异物志》。从东汉末年杨孚写出第一部《异物志》,到唐中叶房千里作《南方异物志》,汉唐间出现了大批同类著作,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及其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了解汉唐间的社会民族心理、中外文化交往、南部西南部地区的开发史,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献 《太平御览》 凉州异物志 文化交往 地理类 杨孚 唐中叶 民族心理 陈运溶 综合研究
下载PDF
论今存唐前《南方异物志》实为《南州异物志》
10
作者 姜复宁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通过对《齐民要术》及《艺文类聚》等类书中所征引且标记出处为《南方异物志》条目的考证,发现这些引文实际上源出三国时期吴万震所作的《南州异物志》。出现这种鲁鱼之讹的原因在于类书以及具有类书特色的《齐民要术》在编制时具有的... 通过对《齐民要术》及《艺文类聚》等类书中所征引且标记出处为《南方异物志》条目的考证,发现这些引文实际上源出三国时期吴万震所作的《南州异物志》。出现这种鲁鱼之讹的原因在于类书以及具有类书特色的《齐民要术》在编制时具有的承嗣性,这种讹误是承嗣自前代著作的误写。先唐文献中所征引的《南方异物志》实际上是《南州异物志》,史上不存在一部所谓“撰人不详,当为南朝或隋代所作”的《南方异物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异物志 《南州异物志 辨误
下载PDF
四种中古“异物志”考订、辑补
11
作者 郁冲聪 《史志学刊》 2022年第3期43-57,共15页
“异物志”是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数量在22种左右,均已散佚。本文选取四种比较重要的“异物志”,对其同书异名、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考订,并指出前人辑本中的错辑、漏辑问题。首先,学界引为杨孚信史的《百越先贤志》... “异物志”是中古物产专志的主要撰述形式,数量在22种左右,均已散佚。本文选取四种比较重要的“异物志”,对其同书异名、成书年代、作者生平等信息进行考订,并指出前人辑本中的错辑、漏辑问题。首先,学界引为杨孚信史的《百越先贤志》材料系伪作,是取自《后汉书·贾琮传》,并指出缪启愉辑本的讹辑佚文,再补诸本漏辑佚文六条。其次,梳理《扶南异物志》与《吴时外国传》的关系,指出前者并非“有目无文”,而是后者在唐前的本名。再次,将《临海水土异物志》的具体成书时间定位到太康三年(282)稍后,并指出张崇根先生辑本的一条错误。最后,考订《南中八郡异物志》成书于太和二年(303)稍后而非之前,文末再辑补一条新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考订 辑补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读《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札记
12
作者 王健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3-66,70,共5页
张崇根先生《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是目前关于《临海水土异物志》的佳本,对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风物研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辑校》文本仍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原文讹误的文字方面与校本误断的句读方面。此外,该书的语言学价... 张崇根先生《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是目前关于《临海水土异物志》的佳本,对我国古代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方风物研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辑校》文本仍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原文讹误的文字方面与校本误断的句读方面。此外,该书的语言学价值也值得注意,如可为《汉语大词典》提供较早例证、补充词语义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水土异物志 《汉语大词典》 辑校 沈莹
下载PDF
沈莹和著名地域志《临海水土异物志》
13
作者 叶哲明 《台州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66-74,共9页
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是三国时期的一部地域志。它翔实生动地记载了中古时期东南沿海越族的安家、毛民及台湾高山族等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状况,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关于作者生平、撰书背景以及卫温、诸葛直出使台湾等悬... 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是三国时期的一部地域志。它翔实生动地记载了中古时期东南沿海越族的安家、毛民及台湾高山族等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状况,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献价值。关于作者生平、撰书背景以及卫温、诸葛直出使台湾等悬而未决等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都作了考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水土异物志 地域 沈莹 《三国 东南沿海 浙闽沿海 台湾海峡 山越 《资治通鉴》 隋书经籍
下载PDF
六朝“异物志”科学价值论述
14
作者 郁冲聪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24年第2期22-35,M0003,M0004,共16页
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话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 六朝时期,人们在边地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彼时各类科技著作也集中诞生,构建起了“中心”对“边地”的知识型认知。其中尤以六朝“异物志”最具代表性,它们跳出数术和训话思维模式下的观物方式,开启科学观物模式。六朝“异物志”承载起中古时期介绍新增自然科学知识的时代使命。本文从记录新知生物的地理分布样态、记录新知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清晰的知识归类思维和超前的科学认知水平4个方面,论述六朝“异物志”的科学价值。最后,通过梳理六朝“异物志”所载知识在后世的承袭与散播,考察此类著作对中国古代博物之学的特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异物志 科学价值
原文传递
汉唐间已佚《异物志》考述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晶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78-184,共7页
《异物志》是汉唐间一类专门记载周边地区及国家新异物产的典籍。它产生于汉末 ,繁盛于魏晋南北朝 ,至唐开始衰变 ,宋以后消亡。据笔者考察 ,见于史志著录和他书征引的《异物志》 ,共有二十二种之多。这些著作今已全部亡佚 ,后人辑本也... 《异物志》是汉唐间一类专门记载周边地区及国家新异物产的典籍。它产生于汉末 ,繁盛于魏晋南北朝 ,至唐开始衰变 ,宋以后消亡。据笔者考察 ,见于史志著录和他书征引的《异物志》 ,共有二十二种之多。这些著作今已全部亡佚 ,后人辑本也只有有限的几种。在本文中 ,笔者对有线索可考的《异物志》做了全面系统的考证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历史文献研究关于这一领域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汉唐 考述
原文传递
《临海水土异物志》成书时间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现多认为成书于三国时期。从有关史书著录情况及佚文中出现的大量晋地名看,成书于三国时期实难成定论。
关键词 沈莹 《临海水土异物志 成书时间
原文传递
从杨孚《南裔异物志》一窥汉代海外交往
17
作者 陈泽泓 《暨南史学》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东汉番禺人杨孚的《南裔异物志》,是已知全国最早的异物志。从其辑佚条目中,可寻得汉代岭南与海外交往乃至对海外异国记载的蛛丝马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南裔异物志》所载物产,涉及周边地区、海外国家;所述许多海产,有些产自深海,更... 东汉番禺人杨孚的《南裔异物志》,是已知全国最早的异物志。从其辑佚条目中,可寻得汉代岭南与海外交往乃至对海外异国记载的蛛丝马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南裔异物志》所载物产,涉及周边地区、海外国家;所述许多海产,有些产自深海,更有当时的主要贡品;所载还涉及海外一些地区或国家的俗象;有条目专述东南亚一带的海外国家和瓮人。《南裔异物志》是岭南最早有海上丝路相关记述的志书,是全国最早记载海外风物的志书,也是迄今所见最早记述扶南等海外国家的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海外交往
原文传递
从几种《异物志》看东吴对交州的统治——兼对东吴交州地区《异物志》产生原因再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郁冲聪 《中国地方志》 2017年第10期24-33,共10页
东吴时期诞生了诸多交州地区的《异物志》。这些《异物志》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产生集中、记述异物种类繁多新奇且具体。这一现象应当与东吴对交州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并不断深化这一客观背景有关。相关《异物志》中部分材料反映出交州... 东吴时期诞生了诸多交州地区的《异物志》。这些《异物志》出现时间相对较早、产生集中、记述异物种类繁多新奇且具体。这一现象应当与东吴对交州地区建立起了有效统治并不断深化这一客观背景有关。相关《异物志》中部分材料反映出交州地区对东吴"贡奉"异物以及东吴向交州地区"征敛"异物的情况,正是东吴对交州地区具体统治的一个侧面反映。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之下,东吴为获得立国所需的政治和经济资本,不断向南拓境。这一政治举动加深了东吴对交州的统治,也在客观上使得东吴士人有更多机会和渠道得以听闻、认识乃至接触到交州异物。除官方渠道之外的异物输送外,东吴时期应当还有更多的不见于史籍记载的民间物资交流,两方面都为当时东吴时期交州《异物志》的繁盛提供了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志 东吴 交州
原文传递
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一部海洋海域特产志——《临海水土异物志》
19
作者 叶哲明 《古今谈》 2005年第4期21-27,共7页
居于浙南的台州、温州一带的越族,古称“越沤”,以善于航海作舟、最早开发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海域,而著称于中原华夏。《越绝书》称:“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山海经·海南经》云:“沤在海中,以象... 居于浙南的台州、温州一带的越族,古称“越沤”,以善于航海作舟、最早开发我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海域,而著称于中原华夏。《越绝书》称:“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山海经·海南经》云:“沤在海中,以象龙子。”《史记》、《汉书》还说秦汉之交,在温台一带,建立东海王国,海上航运十分发达,“北去辽东,南及交趾,皆从东瓯”。《三国志》还较多记载了雄才大略的孙权派遣将军,以临海郡的温、台为开拓海疆、发展航海的军事战略要津,北去高丽,南下海南、东南亚各地,“南宣国化,布施典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地区 《越绝书》 《三国 《史记》 《汉书》 军事战略 海洋海域特产 《临海水土异物志
原文传递
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 被引量:3
20
作者 华林甫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2-83,共2页
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华林甫东晋常璩撰著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第一部地方史志著作和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倍受历代史家重视。常璩(约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人。常... 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华林甫东晋常璩撰著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第一部地方史志著作和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倍受历代史家重视。常璩(约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县(今四川崇庆县)人。常璩少年时.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国 《中国地名学源流》 《续汉书·郡国 地名渊源 任乃强 异物志 西南夷 西南地区 滇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