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生物瓣衰坏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石开虎 张镜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异种生物瓣 衰坏机制 防治 生物 心脏膜置换
原文传递
异种生物瓣材料防钙化抗衰坏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国伟 龚光甫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1152-115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异种生物瓣材料 预防 钙化抗衰坏 研究进展 膜设计
原文传递
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左室功能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中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0,共3页
评价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2年左室功能的变化。将80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病人分为2组,50例(年龄69.3±9.3岁)应用TorontoSPVTM瓣;30例(年龄71.6±7.7岁)作为对照组接... 评价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2年左室功能的变化。将80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病人分为2组,50例(年龄69.3±9.3岁)应用TorontoSPVTM瓣;30例(年龄71.6±7.7岁)作为对照组接受支架人工瓣膜替换。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间记录M型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采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分析,定量测定左室功能的变化。随访期间,Toronto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为0.8±0.6kPa(6.0±4.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3±0.9kPa(17.3±6.8mmHg);术后1个月,左室心肌质量下降25%,左室+Vcf及-Vcf明显增加(2.0±0.8/1.4±0.3s-1,P<0.01;2.8±1.2/1.8±0.7s-1,P<0.01)。术后6个月,左室功能进一步改善,心室肥厚的消退更趋完全,该变化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结论:与支架瓣膜相比,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具有较大瓣口开放面积及低跨瓣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架 异种生物瓣 主动脉替换 左室功能
原文传递
猪去细胞主动脉瓣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振晓 刘维永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 观察猪主动脉瓣叶去细胞后的组织学和理化性能变化 ,探讨其作为未来“杂种”瓣膜支架的可能性 .方法 新鲜采集的猪主动脉瓣叶经表面活性剂、核酸酶、渗透压变化作用 ,去除瓣叶组织的细胞成分 ,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测... 目的 观察猪主动脉瓣叶去细胞后的组织学和理化性能变化 ,探讨其作为未来“杂种”瓣膜支架的可能性 .方法 新鲜采集的猪主动脉瓣叶经表面活性剂、核酸酶、渗透压变化作用 ,去除瓣叶组织的细胞成分 ,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测定瓣叶组织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热皱缩温度、瓣叶厚度、描计了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 成功地去除了猪主动脉瓣组织中的细胞成分 ;瓣叶去细胞后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 [φ( 94.6± 0 .3) % vs ( 91.2± 2 .0 ) % ,P<0 .0 1],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ω( 0 .0 41± 0 .0 0 8) % vs( 0 .0 5 6±0 .0 0 6 ) % ,P<0 .0 5 ];热皱缩温度 [( 72 .0± 0 .7)℃ vs( 71.2±0 .8)℃ ,P>0 .0 5 ],瓣叶厚度 [( 0 .8± 0 .3) m m vs ( 0 .7± 0 .3)mm,P>0 .0 5 ],断裂强度 [( 6 46± 133) g.mm- 2 vs( 6 5 0±10 5 ) g.mm- 2 ,P>0 .0 5 ]和断裂伸长率 [( 5 7± 14) % vs( 6 5±18) % ,P>0 .0 5 ]均无明显差别 .结论 采用表面活性剂、核酸酶结合渗透压变化的方法 ,能够成功地去除猪主动脉瓣组织的细胞成分 ,且不影响组织的理化性能 ,有可能作为纤维支架 ,用于构建“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组织学 异种生物瓣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生物瓣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郗二平 陈胜喜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生物 趋势研究 人工心脏 异种生物瓣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6
作者 董念国 史嘉玮 胡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瓣膜疾病是心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每年全世界瓣膜置换术约17万例,我国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2.34%-2.72%,等待瓣膜置换近20万例。现有临床瓣膜替代物各有不足之处: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易致出血或栓塞;异种生物瓣易退... 瓣膜疾病是心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每年全世界瓣膜置换术约17万例,我国成年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2.34%-2.72%,等待瓣膜置换近20万例。现有临床瓣膜替代物各有不足之处: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易致出血或栓塞;异种生物瓣易退行性变、钙化,10年左右需再次手术;同种生物瓣来源困难,并潜在排斥反应。寻找和研制更理想的瓣膜替代物一直是广大心外科医生努力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为实现这一梦想带来新的曙光。心脏瓣膜部位、功能特殊,机械强度和弹性要求较高,使近年TEHV研究较其他(骨、皮肤、血管等)组织工程滞后。作为组织工程基本要素之一的支架材料近年研究活跃。以支架材料为突破口调控种子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现已成为TEHV构建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心脏 支架材料 膜置换术 机械置换术 TEHV 外科常见病 异种生物瓣 生物
原文传递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 transfer improves host endothelialization of xenogeneic biologic heart valve in vivo
7
作者 张中明 董红燕 +2 位作者 刘金东 王伟 胡波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78-883,153,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endothelialization of bioprosthesis by transfer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METHODS: Bovine pericardium treated with glutaraldehyde and L-glutamic ac...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endothelialization of bioprosthesis by transfer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gene. METHODS: Bovine pericardium treated with glutaraldehyde and L-glutamic acid was positioned into the pig right atrium. pcD(2)/hVEGF(121) gene (1 mg) was transferred into the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using surgical sutures Reverse transcri 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VEGF mRNA.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VEGF protein in blood from both the right atrium and peripheral vein, and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analysis of implanted bovine pericardium were completed simultaneously.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VEGF derived from the right atrium in pcD(2)/hVEGF(121)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cD(2) group 10 days after VEGF gene transfer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ROSTHESIS Heart Valve Prosthesis Animals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Endothelium Vascular Female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Humans LYMPHOKINES Male RNA Messenger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win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