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彩”异考
1
作者 陈乃惠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0-122,132,共4页
色彩之根,源于光,系于人。色彩虽然静谧无声,却因光的自然因素而存在,因人的生命诞生而生发,因人的精神活力而滋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永远与自然共生、人类共存。由此,色彩如同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人皆知。
关键词 色彩 异考 美学
下载PDF
姚文田、严可均《说文解字考异》考论
2
作者 任健行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59-75,126,共18页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 姚文田、严可均编纂的《说文解字考异》是现存较早的一部《说文》异文总汇。本文对《说文解字考异》的性质、版本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在性质方面,文章指出《考异》是一部著作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在版本方面,文章对《考异》的版本及各版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考异》的价值方面,文章指出《考异》从编纂到修订历时百年,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对深入研究清代《说文》学史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姚文田 严可均 《说文解字》
下载PDF
朱熹与《周易参同契考异》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敏 徐炳兴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7-181,共5页
本文以朱熹所作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为切入点,从朱熹作文的缘由,道教、道家之宇宙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道家之阴阳五行理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周易参同契考异》中体现的涵养本原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探讨朱熹哲学思想形成... 本文以朱熹所作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为切入点,从朱熹作文的缘由,道教、道家之宇宙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道家之阴阳五行理论对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周易参同契考异》中体现的涵养本原工夫论等四个方面,探讨朱熹哲学思想形成与道教、道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易参同契 道教 道家
下载PDF
《通鉴考异》著作凡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鉴考异》著作凡例近六十条 ,可归纳为四个层次。一、基本凡例 ,属理论性方法 ,核心是现实政治内容 ,它是当代史概念的基础环节。二、一般凡例 ,属技术性方法 ,在所有凡例中数量最多 ,它是基于史料本身产生出来的一些必要的鉴别和考... 《通鉴考异》著作凡例近六十条 ,可归纳为四个层次。一、基本凡例 ,属理论性方法 ,核心是现实政治内容 ,它是当代史概念的基础环节。二、一般凡例 ,属技术性方法 ,在所有凡例中数量最多 ,它是基于史料本身产生出来的一些必要的鉴别和考证方法。三、随机凡例 ,比一般凡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四、辩证凡例 ,许多表面上似乎截然对立的凡例的存在 ,说明《考异》凡例正朝着辩证统一的方向发展。三、四两个层次均属撰述性方法。通过对《考异》凡例的分析 ,有助于准确地认识《通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 凡例分析 中国 司马光 历史评学
下载PDF
《通鉴考异》考辨释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德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94-99,共6页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学风极为严谨的历史巨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通鉴考异》考辨精当,最能体现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本文就《考异》一书的体例及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司马光及其助手在广泛收集各种史料的基础上,比勘...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学风极为严谨的历史巨著,具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通鉴考异》考辨精当,最能体现作者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本文就《考异》一书的体例及其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司马光及其助手在广泛收集各种史料的基础上,比勘异同,证实求真,取是舍非,保证了《通鉴》一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通鉴 文献学
下载PDF
朱熹《韩文考异》摘疵一则
6
作者 岳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1,共2页
“二百”一词具有五个义项,韩愈诗中的“五百”指行刑的役卒,朱熹解释为“什伍之长”,是完全错误的。
关键词 朱熹 《韩文 韩愈 “五百” 词义 训诂学
下载PDF
《诗经协韵考异》版本考辨
7
作者 易卫华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南宋辅广《诗经协韵考异》版本众多,有十卷和二十卷《诗童子问》附刻本、清代单行本三种。本文通过比较发现,文渊阁《四库全书》十卷《诗童子问》附刻本错误最少,元明二十卷《诗童子问》附刻本次之,《学海类编》本、《逊敏堂丛书》本最差。
关键词 《诗经协韵 附刻本 单行本
下载PDF
厌烦还是耐烦,这是一个问题——以200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陕西卷A篇和江苏卷B篇为例看高考同题异考命题之情感态度把握
8
作者 胡利芳 戴林英 《英语考试研究》 2010年第7期40-43,共4页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题陕西卷阅读理解A篇和江苏卷B篇属于同题异考。同样题材,不同命题者,却在同类设问上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命题者对阅读材料的取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把握,并对文中小女孩怪异行为...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题陕西卷阅读理解A篇和江苏卷B篇属于同题异考。同样题材,不同命题者,却在同类设问上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命题者对阅读材料的取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的把握,并对文中小女孩怪异行为的深层情感原因进行了解读,试图指出:命题者要做到正确命题、客观命题、科学命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情感态度的准确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异考 情感态度 价值取向
原文传递
二十四史表、志异同考——兼谈万斯同《历代史表》
9
作者 吴锦花 《黑龙江史志》 2020年第12期41-44,60,共5页
自司马迁《史记》创纪传编年史体例以来,班固《汉书》续写太初以后西汉一代王朝的历史,此后各个王朝编写前朝正史遂成惯例,到清代为止,一共编成正史二十四部。二十四部正史中,并不是每一部正史的体例都按照《纪》《传》《表》《志》体... 自司马迁《史记》创纪传编年史体例以来,班固《汉书》续写太初以后西汉一代王朝的历史,此后各个王朝编写前朝正史遂成惯例,到清代为止,一共编成正史二十四部。二十四部正史中,并不是每一部正史的体例都按照《纪》《传》《表》《志》体例来安排,有十六部正史无表,志的名号存在频繁的变动。二十四史表、志异同是清代钱嘉学派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史学家写史需要学习和继承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表 万斯同 表、志异考
下载PDF
《通鉴考异》引“唐书”性质考辨——与徐冲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帅淇 《唐宋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131-143,251,共14页
司马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起三家分晋,迄后周将灭,以编年体记叙了一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历史,向来是了解这一时段历史大势的佳作上选。其中《隋纪》及以下的部分,因为引据了大量实录国史、官方档案、杂史笔记而别具史料价值。
关键词 中国古代历史 《资治通鉴》 三家分晋 司马光 《通鉴 史料价值 编年体 档案
下载PDF
宋代历史考证学的传承与衍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蕾 施建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80,共8页
两宋时期,历史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历史考证由对历史现象时空要素的... 两宋时期,历史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历史考证由对历史现象时空要素的单纯考辨上升到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考察,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历史考证方法日益成熟,将宋代历史考证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为传统学术研究的继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通鉴 《容斋随笔》 《困学纪闻》
下载PDF
宋代历史考证学的传承与衍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蕾 施建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两宋时期,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详考各书史事记载的差异、说明史料去取的理由。他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程... 两宋时期,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详考各书史事记载的差异、说明史料去取的理由。他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而且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深度与广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司马光等启于前,洪迈、王应麟等倡于后,加上时代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将宋代历史考证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也为传统学术研究的继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史学史 历史证学 《通鉴 《容斋随笔》 《困学纪闻》
下载PDF
说司马光的人才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怀祺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94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宋显德六年,共1362年。与此书相关的还有《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前者是“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后者是参考群书基础上,以评其同异。总计是35...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94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宋显德六年,共1362年。与此书相关的还有《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前者是“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后者是参考群书基础上,以评其同异。总计是354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人才思想 《资治通鉴》 《通鉴 北宋
下载PDF
朱子晚年“木晦于根,春容晔敷”的精神旨趣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昭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1,共6页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平衡"熹","晦"之意如启蒙老师刘子翚祝词:"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这影响了朱子一生的审美趣味与精神旨趣。朱子主静的思想资...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平衡"熹","晦"之意如启蒙老师刘子翚祝词:"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这影响了朱子一生的审美趣味与精神旨趣。朱子主静的思想资源丰富,如道南指诀的观未发之中、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无欲主静、《易传》的寂然不动等。朱子晚年对道教丹道经典《周易参同契》颇用功,著有《周易参同契考异》,深受其中主静功夫的影响,如朱子视"三光陆沉,温养子珠"为其中之"要切之要切者",效验是"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在晚年的《楚辞集注》中,朱子通过屈原的《远游》来寄托超脱的情怀,以"壹气"为要诀之要诀,涵盖"毋滑魂""与泰初而为邻"。另外,主静还表现为专一的持守,如《调息箴》中所言守鼻端之白,由此而至"静极而嘘,如春沼鱼"。诸多主静思想资源汇聚于朱子,他既能入之深,又能转得出,以持敬平衡主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周易参同契 《楚辞集注》 缄默维度
下载PDF
也论朱子对《周易参同契》的整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智忠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1,共8页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 本文系对"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回应。该说法认为,朱子以宋代之后才出现的"先天方位"思想作为诠释《参同契》思想的基本方向,为弥合其注释与正文之间的矛盾,朱子有选择地删改了《参同契》的文本。本文对该说的几个主要论据做出回应:针对在朱子之前《参同契》文本不稳定的观点,本文指出,《参同契》文本在唐代已经基本稳定,而唐宋之际阐发《参同契》的文献大量出现,导致了《参同契》与之相混同的现象;针对朱子首次把《参同契》所本无的"先天方位"思想强加到对《参同契》的解释中的说法,本文指出,在朱子之前已有先例以"乾坤坎离"释《参同契》的"牝牡四卦"的说法,而《参同契》本身也是陈抟、邵雍"先天方位"说的思想来源之一;最后,本文还就"朱子删改《参同契》文本说"的具体条目做出了分析,指出其判断多有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同契》 先天方位 《参同契
下载PDF
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林甫 《安徽史学》 1999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元丰九域志》 《通鉴》 地名学 点校本 《通鉴 《资治通鉴》 胡氏 《十七史商榷》 《日知录》 二百五
下载PDF
读《壶关录》札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光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5期5-7,共3页
读《壶关录》札记陈光崇韩昱《壶关录》三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中国丛书综录》诸书,并为《通鉴考异》所征引,是一种颇有价值的唐代传记资料。但是多年来... 读《壶关录》札记陈光崇韩昱《壶关录》三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中国丛书综录》诸书,并为《通鉴考异》所征引,是一种颇有价值的唐代传记资料。但是多年来为人们所忽视,《中国历史大词典·史学史》分卷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 壶关 《通鉴》 李密 《通志·艺文略》 《新唐书·艺文志》 《说郛》 王世充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下载PDF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如何做好主编工作
18
作者 李乐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4-77,共4页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6个王朝,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294卷,加上它的副产品《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总计354卷,300余万字。历代...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6个王朝,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294卷,加上它的副产品《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总计354卷,300余万字。历代学者对于此书都有很高的评价: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繁简得宜,很有分寸,文章技术不在司马迁之下。”翦伯赞在《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中这样评价:“叙事则提要钩元.行文则删繁就简.疏而不漏,简而扼要;言必有据,没有空话:事皆可征,没有臆说:文字精练,没有费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主编工作 历史研究法 《通鉴 编年体通史 删繁就简 历史论文
下载PDF
关于古代典籍整理与研究的关系
19
作者 李德山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6期6-7,共2页
关键词 整理与研究 古代典籍 古籍整理研究 文献典籍 社会效益 搜集材料 《通鉴 史料价值 准确可靠 隋唐五代
下载PDF
刘文静劝李渊通突厥事之记载与《通鉴》叙事体例
20
作者 张耐冬 《唐宋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3-7,251,共6页
《资治通鉴》记李渊于晋阳起兵后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事云:"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①《通鉴考异》分别在"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与"自为手启... 《资治通鉴》记李渊于晋阳起兵后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事云:"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①《通鉴考异》分别在"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与"自为手启"下加以说明:《创业注》云:"突厥去,觇人来报,文武入贺。帝曰:‘且勿相贺,当为诸君召而使之。’即自手与突厥书。"盖温大雅欲归功高祖耳。今从《唐书·刘文静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通鉴》 刘文静 李渊 唐书 突厥 温大雅 《通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