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产生的轫致辐射源实现同核异能素^(152m)Eu的高效激发 |
罗凯军
樊文茹
袁赟
齐伟
张景丽
张晓辉
邓志刚
罗文
|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独异能指及其艺术论启示 |
刘宸
朱立元
|
《上海视觉》
|
2024 |
0 |
|
3
|
原子核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研究进展 |
孙扬
杨迎春
高翔
李家明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197)Bi 高自旋同质异能态寿命的确定 |
周小红
孙相富
郭应祥
雷祥国
刘忠
张玉虎
陈新峰
金寒娟
罗亦孝
温书贤
袁观俊
李广生
杨春祥
|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5
|
原子数据库在研究同核异能态诱发辐射中的应用 |
高翔
孙扬
李家明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6
|
同核异能跃迁的γ射线强度计算 |
周春梅
吴振东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搜索同质异能态的一种简便方法 |
袁双贵
徐岩冰
丁华杰
杨维凡
王贤义
赵力民
王平志
李恒远
|
《科学技术与工程》
|
2009 |
0 |
|
8
|
14.5MeV(n,2n)反应同质异能态截面比的系统学 |
黄小龙
蔡敦九
周德邻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链状硅酸盐矿物中^(57)Fe同质异能移和二级多普勒移 |
林传易
张立
S.S.Hafner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0
|
核同质异能素^(178)Hf^(2m)的开发研究进展 |
高晓敏
董海山
|
《四川兵工学报》
CAS
|
2006 |
0 |
|
11
|
E_p<3 GeV能区质子反应同质异能态截面比的系统学 |
黄小龙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
2001 |
0 |
|
12
|
核同质异能素的探索性研究 |
高晓敏
董海山
|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
2012 |
0 |
|
13
|
硅酸盐矿物中Fe^(2+)离子同质异能位移与平均有效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 |
李哲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4
|
高自旋同质异能态束流的产生和应用 |
周小红
|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
2000 |
0 |
|
15
|
满族萨满异能神话解析 |
谷颖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原子核高K同质异能态的诱发γ辐射 |
石钰
田文栋
马余刚
蔡翔舟
方德清
王鲲
陈金根
王宏伟
郭威
|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分异能计算方法研究 |
耿煜
王君恒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非轴对称核激发与同质异能态的退激 |
朱立俊
袁竹书
|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1997 |
0 |
|
19
|
^(151)Eu(n,γ)^(152)Eu反应的同核异能态截面比 |
刘慢天
夏宜君
龙先灌
杨志华
何福庆
彭秀峰
罗小兵
王春浩
杨经福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5 |
0 |
|
20
|
论网络末世异能小说中“自然崇拜”观念的再构 |
张琛笑
|
《文教资料》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