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传播学观照下《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文化回译信息传播路径及接受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宇文刚 张添羽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信息错位与失衡的根本缘由,并指出对类似文化回译叙事文本文学批评的正确路径,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相关文本信息传播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创作 文化回译 翻译传播学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中西合奏的壮丽交响——浅析电影《末代皇帝》的异语创作魅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楚菡 郭婷 《戏剧之家》 2015年第5X期139-141,共3页
异语创作电影属于跨文化创作的影视作品。首次将异语创作研究引入电影批评领域,以讲述中国故事的英语电影《末代皇帝》为例,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该片的英语对白设计及汉语回译特点,探讨该片能被中西共赏的缘由,期望为拍摄中国内容的异... 异语创作电影属于跨文化创作的影视作品。首次将异语创作研究引入电影批评领域,以讲述中国故事的英语电影《末代皇帝》为例,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该片的英语对白设计及汉语回译特点,探讨该片能被中西共赏的缘由,期望为拍摄中国内容的异语创作电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语创作 文化回译 末代皇帝 电影批评
下载PDF
译者叙事话语权在无本回译中的镜像分析——以《湖滨案》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宇文刚 张添羽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选取陈来元等汉译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如何在无本回译中行使叙事话语权,并从人物话语、主题器物、预叙手法、情节改写和密码回译等角度阐释译者叙事建构方式和途径,阐明译者叙事话语权的叙事机理和内在因缘... 选取陈来元等汉译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如何在无本回译中行使叙事话语权,并从人物话语、主题器物、预叙手法、情节改写和密码回译等角度阐释译者叙事建构方式和途径,阐明译者叙事话语权的叙事机理和内在因缘,进而诠释该版《大唐狄公案》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讲好中国故事"构想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本回译 异语创作 译者叙事话 创造性
下载PDF
彼得·海斯勒《江城》无本回译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力鹏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6-51,共6页
"回译"指的是被译写成另一种文字的内容再转译成原文的表述,在西方汉学研究作品译介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中国文化典籍的还原,其回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诸多学者关注。但是,对于跨文化异语写作作品中,并没有真... "回译"指的是被译写成另一种文字的内容再转译成原文的表述,在西方汉学研究作品译介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中国文化典籍的还原,其回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诸多学者关注。但是,对于跨文化异语写作作品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原文"作为标准的"无本回译"问题的探讨。本文以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中译为例,通过对比中国台湾繁体译本与中国大陆简体译文之间的差异,探讨译者文化身份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在"无本回译"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本回译 异语创作 充分性 可接受性
下载PDF
《大唐狄公案》汉译本无本回译中译者叙事身份探析
5
作者 宇文刚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67-68,共2页
本文以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陈来元、胡明翻译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行为者、叙事空间名称、文化物事、叙事者角色和情节改写等因素入手,探究译者在从中国文化异语创作到无本回译还原过程中所充当的叙事身份,尝... 本文以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陈来元、胡明翻译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行为者、叙事空间名称、文化物事、叙事者角色和情节改写等因素入手,探究译者在从中国文化异语创作到无本回译还原过程中所充当的叙事身份,尝试分析译者在此过程中的叙事机制和叙事功能,从而阐释该译作中译者的叙事行为与该系列小说在我国国内畅销的内在联系,希望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实施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狄公案》 异语创作 无本回译 译者叙事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