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共存与汉语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鸿儒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7期3-7,共5页
文章阐明了《切韵》所记音与《切韵》未载之音异质共存的语言事实,指出《切韵》异质之音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切韵》 异质共存 汉语研究
原文传递
新时期“国礼外交”的国际传播特征——一种“关系”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申依婧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4-106,共3页
在全球大变局下,作为呈现国家间关系的“国礼外交”应受到国际传播的关注。以一种“关系”视角对“国礼外交”进行传播学阐释,得以探究新时期国礼外交“弱政治化”和“异质共存”的国际传播特征,两大特征共同指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在全球大变局下,作为呈现国家间关系的“国礼外交”应受到国际传播的关注。以一种“关系”视角对“国礼外交”进行传播学阐释,得以探究新时期国礼外交“弱政治化”和“异质共存”的国际传播特征,两大特征共同指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可以获得对新时期国际传播研究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礼外交 国际传播 关系 弱政治化 异质共存
下载PDF
当今中国文化的几个自发走向及其问题
3
作者 王才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8-33,共6页
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已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地在现实中注入了文化发展的一些自发机制 ,这个自发具体体现在正处于成形中的诸异质文化的同时并存。在这个不同文化的异质共存中既蕴藏着绝无仅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潜伏着无疑的危机 。
关键词 文化走向 文化的异质共存 机遇和危机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成都市藏族移民社会融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吴碧君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运用2006-2010年对成都市藏族移民的调查资料与数据,对都市藏族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及其现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藏族移民在经济、身份、文化、心理四个方面的融合状况的分析发现,都市藏族移民社会融合的总体水平偏低。经济融合的程... 本文运用2006-2010年对成都市藏族移民的调查资料与数据,对都市藏族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及其现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藏族移民在经济、身份、文化、心理四个方面的融合状况的分析发现,都市藏族移民社会融合的总体水平偏低。经济融合的程度高和速度快,文化、心理和身份融合的步伐则相对较慢。藏族移民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政治身份、移民时间、信仰状况等都对其自身社会融合的程度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藏族移民 社会融合 异质共存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日本外国人政策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婧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0-49,共10页
论文揭示了21世纪以来日本历任内阁在移民政策制定上的争论;分析了针对日本现行的劳动力开国战略、观光立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外国人接纳政策的现状、影响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担心重蹈欧洲移民问题覆辙、邻国人口过度涌入、外来移民引... 论文揭示了21世纪以来日本历任内阁在移民政策制定上的争论;分析了针对日本现行的劳动力开国战略、观光立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外国人接纳政策的现状、影响及发展趋势;阐明了担心重蹈欧洲移民问题覆辙、邻国人口过度涌入、外来移民引发社会问题等是日本不解禁移民政策的顾虑因素;探讨了在外国人政策不完备的日本社会环境下,旅日中国人选择适应而不同化的异质共存模式生存发展策略。论文认为,适应而不同化,即选择性地融入迁入地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异质共存模式生存发展策略,更符合从物理空间到精神空间频繁往返于双方社会的新一代中国跨境迁移者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日本构建起不以同化为必要条件的共生地域社会,从而激发外国人族群释放更多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移民政策 旅日华人 非同化共存 异质共存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的智能机器道德地位
6
作者 赵斌 田天增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随着智能机器逐步拥有类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能力,智能机器是否可以类似非人生物在道德受体甚至更高意义上被赋予其道德地位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议题。基于对智能机器道德地位的三种考量可发现,诸多论证并未从智能机器的内在价值去探究... 随着智能机器逐步拥有类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能力,智能机器是否可以类似非人生物在道德受体甚至更高意义上被赋予其道德地位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议题。基于对智能机器道德地位的三种考量可发现,诸多论证并未从智能机器的内在价值去探究智能机器道德地位的重要性。而通过引用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概念,指出智能机器在与人异质共存前提下构成的共生关系网络中,具有维持互利共生网络的内在价值,进而可以对论证其道德地位的关系论路径所面临的“他者”问题和关系稳定性问题进行消解,通过承认智能机器的内在价值赋予其道德地位。最终,从共生的生物演化视角、人类世视角,以及超越“两种主义”争论的视角,主张一种积极面向的开放性人机关系,从而对关系论的智能机器道德地位问题进行回应,也为人机关系的发展问题提供可探索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 道德地位 共生 异质共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