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贸易开放对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1
作者 欧晓静 李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2,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集聚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东部)—边缘(中西部)空间分布特征。随着中国阔步迈进全面开放的新时代,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异质性集聚日益显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各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集聚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东部)—边缘(中西部)空间分布特征。随着中国阔步迈进全面开放的新时代,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异质性集聚日益显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各大城市正在抢抓构建人才集聚新优势,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势必呈现新局面。作者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利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匹配到城市的面板数据与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首先,检验贸易开放影响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基准结果显示,贸易开放能够显著促进高、低技能劳动力集聚,但是对高技能劳动力集聚的影响更大,经内生性检验、样本选择偏误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其次,检验贸易开放影响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时空差异发现,从不同地区看,贸易开放对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从不同时期看,加入WTO后的贸易开放提升,对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积极影响增大,但2010年以来,对高技能劳动力集聚的影响持续增强,对低技能劳动力集聚的影响却呈现下降趋势。再次,检验贸易开放影响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中介作用,表明:一方面,贸易开放通过促进工资上涨,进而吸引高、低技能劳动力集聚;另一方面,贸易开放还拉动房价上涨,对高、低技能劳动力集聚产生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即当房价较高时,房价攀升成为贸易开放影响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的分散力。最后,拓展研究表明,促进技能溢价是贸易开放对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影响较大的显著原因;同时,贸易开放又可强化高技能劳动力通过技能互补带动低技能劳动力集聚;尤其是在大城市或三线及以上城市,高技能劳动力更容易获得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溢价,且贸易开放的技能互补提升效应也更明显。由此可见,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贸易开放,增强创新要素集聚力,东、中西城市的贸易开放要有所侧重、各具特色,打造开放梯度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贸易开放的技能溢价与技能互补效应,激活异质性劳动力的循环累积集聚机制,打造合理有序的高、低技能劳动力共同集聚的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集聚力—分散力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 技能溢价 技能互补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的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基于就业洛伦兹曲线及其分解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覃成林 种照辉 任建辉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6,共12页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分析各类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新集聚格局形成与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重视的理论问题,也对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制造业基础及交通条件选择制造业发展方向有重要意...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分析各类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是研究新集聚格局形成与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重视的理论问题,也对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制造业基础及交通条件选择制造业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对就业洛伦兹曲线进行二重分解,即产业分解和按照改进的可达性指标进行空间分解,分四类研究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其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与其技术密集度正相关。区域制造业基础越好,越有利于吸引高、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集聚。而就区域交通条件的影响而言,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主要向交通条件优越的区域集聚,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更倾向于集聚在交通条件中等的区域,但区域交通条件对中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如上结论对中央政府引导产业转移和地方政府进行产业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就业洛伦兹曲线 二重分解 可达性 集聚异质性
下载PDF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赫永达 林伯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6,共18页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异质性劳动力和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内生机理。以异质性要素配置与能源替代、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揭示地区劳动技能水平、要素配置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数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必要校准并对模型中的关键性质和结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技能型劳动力的集聚能够反向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进而强化能源替代效率,从而可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而资本的集聚则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挤出效应,对劳动要素和能源要素配置产生替代效应,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还会扩大碳排放水平。最后,利用中国省级宏观数据构建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对模型的理论性质和数值模拟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区间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有效发挥技能型劳动力对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利用效率反向推动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技术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技能型劳动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技术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 碳排放 一般均衡模型 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金融集聚异质性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2,共4页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异质性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经济增长 门槛模型
下载PDF
产业集聚异质性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阳平 贾品品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101,共10页
以2003—2018年中国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BBC-DEA模型测算各个城市的效率,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评价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且其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全... 以2003—2018年中国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BBC-DEA模型测算各个城市的效率,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评价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效率存在非线性影响,且其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全国层面,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效率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从传导渠道来看,制造业集聚效应主要在于改善城市纯技术效率,而服务业集聚效应在于促进城市规模效率提升;在区域层面,服务业集聚对东、中、西部城市效率的影响与全国层面的一致,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果出现了差异,在东部出现了“拥挤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在中部为“倒U型”,在西部的影响暂不显著。因此,中国的产业发展应立足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集聚政策,从而有效地助力城市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异质性 制造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 城市效率
下载PDF
中国收缩城市企业TFP下降的原因:关于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的检验 被引量:3
6
作者 钟林睿 陆军 +1 位作者 凌英凯 李志斌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2,共11页
探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对于收缩城市复苏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一个能够识别同一类地区在不同时间节点间的企业生产率变动原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微观数据检验集聚效应、集聚效应的异质性和选择效应在2000—2010... 探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对于收缩城市复苏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一个能够识别同一类地区在不同时间节点间的企业生产率变动原因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微观数据检验集聚效应、集聚效应的异质性和选择效应在2000—2010年间中国收缩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收缩城市企业同时面临着集聚效应增强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效率企业获益更多)和选择效应减弱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企业相比非高技术产业企业、高收缩程度城市企业相比低收缩程度城市企业从集聚中获得了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其中低效率企业存活比例的提升幅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的异质性 选择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视角下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7
作者 李娜 赵康杰 景普秋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1,共10页
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视角分析地方品质影响城市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6—2020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系统识别地方品质、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造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经济... 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视角分析地方品质影响城市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6—2020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系统识别地方品质、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造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效应逐渐增强。高技能劳动力集聚和普通劳动力集聚是人造地方品质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且由普通劳动力集聚引致的中介效应更强。人造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自然地方品质城市中,人造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拥挤效应”、技能匹配失调、高技能劳动力流向非生产性部门、异质性劳动力感知差异等均是人造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方品质 自然地方品质 城市创新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城市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守华 吴海峰 钱非非 《经济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9,共18页
通过梳理城市经济学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的脉络,本文尝试厘清当前的系列前沿问题,其中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演变为多中心、城市发展从单一均衡到城市体系(城市间)均衡、微观集聚模式从同质性主体转变为异质性主体,以及实证方法逐渐... 通过梳理城市经济学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的脉络,本文尝试厘清当前的系列前沿问题,其中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演变为多中心、城市发展从单一均衡到城市体系(城市间)均衡、微观集聚模式从同质性主体转变为异质性主体,以及实证方法逐渐从简约式估计演进为结构式估计。本文首先概述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机制、驱动因素以及经济社会效应;其次,阐释从单个城市均衡到城市间均衡的演变过程,探讨城市体系演变的驱动因素和相关议题;再次,剖析最新的异质性主体集聚理论,探讨异质性集聚的驱动因素和研究进展;最后,在实证方法上,概述从简约式估计到结构式估计转变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未来研究中,可关注远程办公、创新集群以及都市圈(城市群)一体化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学 多中心结构 城市体系 异质性集聚 量化空间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