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时空下俄文档案汉译之语境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艳娟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1年第3期68-76,共9页
语境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源,档案翻译的独特性要求翻译主体应具备敏锐的文本考辨能力和语境意识,在语境机制作用下,跨越异质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历史语境和翻译语境在翻译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语境的解释与滤补功能,挖掘档案史... 语境是翻译活动中最重要的信息源,档案翻译的独特性要求翻译主体应具备敏锐的文本考辨能力和语境意识,在语境机制作用下,跨越异质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历史语境和翻译语境在翻译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语境的解释与滤补功能,挖掘档案史料中被遗漏的潜在信息。本文旨在为档案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时空 俄文档案 翻译语境 历史语境
下载PDF
异质时空与辩证影像:当代艺术中的慢速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敬毅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51-159,共9页
现代性加速体验在导致经验的贫乏与毁灭之后召唤出慢下来的普遍愿望。科普尼克指认出一种以“异质时空”为标志的慢速美学,图绘了审美救赎的可能。包括约翰·伯格的“见证摄影”、马诺维奇的“空间蒙太奇”和当代艺术归档实践在内... 现代性加速体验在导致经验的贫乏与毁灭之后召唤出慢下来的普遍愿望。科普尼克指认出一种以“异质时空”为标志的慢速美学,图绘了审美救赎的可能。包括约翰·伯格的“见证摄影”、马诺维奇的“空间蒙太奇”和当代艺术归档实践在内的“辩证影像”的普泛,则表明诉诸多元感知的内在转向,慢速体验已然成为当代人的周遭处境,失去了其被预设的救赎潜能。奠基于加速的神话修辞术中的慢速实践无力改善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异质时空 辩证影像 当代艺术 慢速美学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及其时空异质特征——基于105个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树平 岳娟 +4 位作者 余波平 米逸诗 马慧慧 付新武 李星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105个县级行政单元作为核算单元,运用收益还原法核算耕地资源经济价值,采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模型算法分析耕地资源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划分不... 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是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105个县级行政单元作为核算单元,运用收益还原法核算耕地资源经济价值,采用动态度、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模型算法分析耕地资源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划分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差异调控策略。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相较于2015年增加17.75万元·hm^(-2),增长幅度29.57%,年增长幅度达到5.91%;核算单元耕地资源经济价值范围5.29~297.85万元·hm^(-2),均值98.28万元·hm^(-2),呈现皖北和皖南两侧向内部递增的空间格局;耕地资源经济价值Moran’s I指数介于0.102与0.265之间,从2016年以后Moran’s I指数持续上升且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表明安徽省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空间集聚态势不断显著且相对稳定;“高-高”聚集区诸多分布于皖南和皖北地区,“低-低”聚集区以皖中地区为主;核密度分布曲线整体向右平移,进一步表明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划分为皖北提质增产型、皖中潜力挖掘型、皖西南维护发展型3个区域类型,针对每种类型提出耕地资源精准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策略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提升耕地资源经济价值及科学确定其补偿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价值 时空异质 核算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多维核算及其时空异质效应
4
作者 范树平 曹瑜珺 +4 位作者 郭慧敏 米逸诗 奚星伍 刘友兆 余波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224,共14页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 科学合理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是全方位保护耕地资源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任务及关键环节。该文将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相结合,从生态支持服务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生态衍生服务价值3个维度,统一规范构建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以安徽省104个县级面板数据为实证,综合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SOFM等模型算法,核算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及其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并进一步提出差异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最低仅为22284元/hm^(2),2015年耕地生态价值最高达到25666元/hm^(2),较2010年同比增长12%;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占比较大,生态衍生服务价值占比较小,生态调节服务价值逐年上升,生态支持服务价值和生态衍生服务价值整体上升趋势,部分年份呈现稍微下降态势。(2)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全局Moran’s I指数介于0.792~0.808之间,耕地资源生态价值集聚性强,高值区越高、低值区越低,高值区域集中于东南片区和西部片区,低值区域集中于北部区域和部分市辖区,基本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总体布局。(3)耕地生态价值密度分布总体呈现右移取向,表现明显偏态分布和极化程度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峰态势,呈现“一主一副”空间格局,多级分化较为明显。安徽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效应特征,将安徽省划分为西南部山地生态功能维护区域、中部丘陵生态功能协调区域、北部平原生态功能提升区域,分区域类型针对性提出差别管控策略,有助于发挥耕地资源生态价值调节作用和耕地资源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价值 多维核算 时空异质效应 管控策略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交通尾气碳排放影响下城市住区大气污染时空异质特征研究
5
作者 钱约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50-54,共5页
为了及时获取城市住区大气污染状况,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提出了一种交通尾气碳排放影响下城市住区大气污染时空异质特征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激光雷达采集交通尾气碳排放影响下的城市住区大气污染物PM、CO、HC和NO_(x)的浓度数据,并... 为了及时获取城市住区大气污染状况,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提出了一种交通尾气碳排放影响下城市住区大气污染时空异质特征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激光雷达采集交通尾气碳排放影响下的城市住区大气污染物PM、CO、HC和NO_(x)的浓度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展开归一化处理;其次根据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计算污染物的最邻近指数、核密度、重心迁移轨迹、标准差椭圆和探测力值五个指标;最后基于上述五个指标对污染物的时空异质特征展开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得大气污染的时空异质特征,有利于改善大气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尾气碳排放 大气污染 时空异质特征 激光雷达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小麦化感表达在根际土中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德胜 马永清 +2 位作者 左胜鹏 金付平 袁翠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7-542,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基于统计学方法,对4种不同品种小麦在4个连续生长期根系表层土壤(0—20cm)化感潜势时空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之间根系土壤化感潜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生育期变化。化感潜力的变异与品种有关... 采用盆栽试验基于统计学方法,对4种不同品种小麦在4个连续生长期根系表层土壤(0—20cm)化感潜势时空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麦之间根系土壤化感潜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生育期变化。化感潜力的变异与品种有关,一般15cm为普通小麦耕层土壤化感潜力的转折位点。变异函数分析显示,4种小麦根系土壤化感潜势变化是独立、随机、异质性的。“碧玛1号”、“丰产3号”、“宁冬1号”、“小偃22号”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分别为线形模型、球型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其中“小偃22号”的化感背景值和化感潜力空间结构比随生育期增大,导致0~20cm表层土壤化感表达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4种普通小麦的化感表达均存在时空异质性,其中“宁冬1号”的表层土壤化感表达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异存在尺度依赖。“宁冬1号”化感潜势在表层土壤的空间分布趋于离散表达,化感潜力的有效纵向半径和有效延深半径分别为5cm和14cm。这种时空变异格局可能与根系发育特征、根系翻转运动及土壤环境有关,化感实施过程可能为熵增过程。根系表层土壤化感潜势时空异质性的研究可为监测化感作用实施,定位有效化感物质和合理利用土壤化感潜势提供理论依据,为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存在迁移转化的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 普通小麦 化感潜势 空间结构 时空异质 生态管理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PM_(2.5)时空异质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小林 陈艺晏 +1 位作者 李义玲 陈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8-1215,1223,共9页
选择2000—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PM_(2.5)浓度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对流域PM_(2.5)污染时空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年度PM_(2.5)浓度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选择2000—2020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PM_(2.5)浓度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回归模型对流域PM_(2.5)污染时空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年度PM_(2.5)浓度值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黄河流域PM_(2.5)污染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②黄河流域PM_(2.5)浓度年度均值为52.99μg/m^(3),其中,上游、中游和下游PM_(2.5)浓度年度均值分别为39.35μg/m^(3)、54.65μg/m^(3)、72.53μg/m^(3),表明黄河流域PM_(2.5)污染水平地理梯度分布呈“上游<中游<下游”的态势。③黄河流域PM_(2.5)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聚集特征,下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大气污染区,但流域PM_(2.5)污染水平空间极化程度不断降低,空气质量朝着空间均衡方向不断改善。④黄河流域城市PM_(2.5)污染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工业化程度、人均GDP等因素与城市PM_(2.5)污染水平呈正向相关性,降水量、年均风速、植被覆盖度等因素与城市PM_(2.5)污染水平之间呈负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PM_(2.5) 时空异质 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更新对住房价格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研究--基于深圳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贵文 周求章 黄娟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7,共6页
以深圳市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更新对周边住房价格的时空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住房价格上涨。城市更新项目计划立项和开工建设后分别使周边住房价格提升了14.3%和13.... 以深圳市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更新对周边住房价格的时空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住房价格上涨。城市更新项目计划立项和开工建设后分别使周边住房价格提升了14.3%和13.4%,对房价的推升作用存在预期效应。城市更新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对周边房价的推升作用随着中心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城市更新对高中低价位住房的影响不同,随着住房价位提高推升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住房价格 时空异质影响 双重差分 空间计量
下载PDF
我国科技人才空间聚集及时空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晨 薛晔 +1 位作者 牛冲槐 牛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60-64,共5页
文章依据2005—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科技人才聚集度和杜宾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空间聚集格局,探究了影响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及相关效应。结果显示:(1)科技人才空间布局表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聚集度高,中西部聚集... 文章依据2005—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科技人才聚集度和杜宾模型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空间聚集格局,探究了影响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及相关效应。结果显示:(1)科技人才空间布局表现出较大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聚集度高,中西部聚集度低,且科技人才稀疏面积具有一定扩大的趋势;(2)科技人才聚集度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中国科技人才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且空间聚集程度有上升的趋势;(3)科技人才聚集格局具有空间依赖性,空间聚集模式以高-高、低-高和低-低类型为主,且随着时间动态演变;(4)经济环境因素和科研环境因素是决定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机构和科研经费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当地的人均收入及医疗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空间聚集 时空异质 杜宾模型
下载PDF
捕食、环境扰动、时空异质对群落结构的作用
10
作者 马继雄 吴学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5-27,共3页
竞争对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 ,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环境条件的时间变异 ,捕食扰动对群落结构影响很大。在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中作用显著 。
关键词 捕食 环境扰动 时空异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处理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的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时空异质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侯建 陈建成 陈恒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3-1152,共10页
基于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首次纳入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的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考虑,利用SFA模型进行分解修正调整样本投入的偏移量,进一步结合超效率技术改进,更为有效真实地反映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及其时空异质和... 基于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首次纳入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的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考虑,利用SFA模型进行分解修正调整样本投入的偏移量,进一步结合超效率技术改进,更为有效真实地反映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成效及其时空异质和来源体系配置特征。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产生显著异质影响。总体上,调整后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整体效率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纯技术效率改进显著优于规模效率,是其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时间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空间差异显著,亟待进行引领产业创新驱动结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绩效 时空异质 高技术产业 环境效应 随机误差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士心 袁中美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共5页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增长有极为显著的长短期促进效应,已成为当前制约政府债务缩减的关键要素...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影响的时空异质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增长有极为显著的长短期促进效应,已成为当前制约政府债务缩减的关键要素;人口老龄化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长期均衡影响大于短期波动影响,中西部地区影响大于东部地区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财政支出、城镇化率、通货膨胀率的交互效应具有调节和制约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债务影响的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政府债务 时空异质效应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时空异质特征及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淇中 秦燕丝 何晓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包容性绿色发展倡导包容性与绿色化共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手段,对长江... 包容性绿色发展倡导包容性与绿色化共存,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协同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手段,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表现为从长江下游地区到长江上游地区逐级递减的阶梯性差异,同时还具有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集聚地的"多中心"发展格局;2)与均值回归估计结果不同,面板分位数模型进一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中等水平城市影响较大,人口分布情况、科研投入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较低或较高水平城市影响程度更强,而产业结构仅对包容性绿色发展低水平城市有显著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促进不同包容性绿色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证参考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发展 时空异质 耦合协调发展 面板分位数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共17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要素错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时空异质性,资本、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呈配置过度状态,电力资源和低技能劳动力呈配置不足状态。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呈空间收敛趋势,其他类型要素配置呈空间扩大趋势。资本和电力资源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过度加剧,低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不足加剧,中等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较大源于东北地区配置不足严重。资本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大于配置不足增加的城市数量,电力资源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远大于配置不足减少的城市数量,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度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中等技能、低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的城市数量增加。资源型城市要素错配问题比非资源型城市严重,尤其是成长型、成熟型资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错配 异质性技能劳动力 电力资源 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2010—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梦微 杨小林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第6期59-63,共5页
通过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时空动态综合研究,可实现流域水资源的有效调控,从而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承载压力、支撑力和调控力3个层面构建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客观赋权法“纵横... 通过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时空动态综合研究,可实现流域水资源的有效调控,从而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本文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承载压力、支撑力和调控力3个层面构建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客观赋权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时空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时间上,2010—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流域上游的水资源承载力增速明显大于中下游地区;(2)空间上,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陕西、内蒙古和宁夏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高,河南、甘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低;(3)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将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陕西属于弱承载状态,宁夏、内蒙古属于临界状态,青海、四川、山西、山东属于超载状态,甘肃、河南属于严重超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 PSR模型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时空异质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范树平 米逸诗 +4 位作者 朱云涛 余波平 奚星伍 夏敏 程久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5-2439,共15页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作为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关键要素,亦是促进耕地保护理念模式创新、提升耕地保护效能及响应耕地长效保护的时代要求。以快速城镇化地区合肥都市圈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保障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的双重维度,构建耕...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作为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关键要素,亦是促进耕地保护理念模式创新、提升耕地保护效能及响应耕地长效保护的时代要求。以快速城镇化地区合肥都市圈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保障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的双重维度,构建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核算体系,综合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市场法和影子价格法等核算方法,以及空间相关性分析、空间趋势分析、OLS经典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等计量模型,探究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近15年来合肥都市圈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增长达到1.22倍,超过450万元/hm2的区县达到10个,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时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空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南部区域与北部区域差距尤为明显,呈现“南高北低”空间布局特征。(2)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呈现显著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集聚态势在15年间不断增强,尤以高—高集聚区集中于合肥都市圈东南部,空间趋势分析呈现更加扁平化趋势,尤以东南部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增长较快。(3)基于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时空异质特征并综合考虑自然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从理论层面阐释“自然夯基底、经济作保障、社会促调控”影响机制,进一步实证得出人均耕地面积、平均高程、人口密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起到逆向抑制作用,农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占比、人均消费零售总额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核算及其影响研究,并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显化耕地资源社会价值、紧扣区域时空异质特征3个方面提出较为可行策略供给,为深化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核算及其耕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社会价值 时空异质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快速城镇化
原文传递
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曲春红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114,共12页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变迁特征、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能够对要素产出弹性的时变和异质性进行估计,优于传统生产函数方法,能够得到省际差异的时变要素产出弹性,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显著性和经济学意义;对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发现,1978—2017年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7%,高于中部的0.9%和西部的1.2%;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整体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增速变化趋势趋同,但存在阶段性差异;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Dagum基尼系数均值为0.247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和西部区域内发展不均衡性高于中部地区,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时空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区域内协同均衡发展格局亟待完善和转变。本文建议从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地区禀赋优势、健全完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软环境"等方面,加快推进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核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生产函数异质性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聂凤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 要素投入 资本深化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CO_(2)排放和空气质量协同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为师 徐颖 惠婧璇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城市既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影响的重点区域,又是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关键主体。在城市尺度上研究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及其时空异质化的影响规律,将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2012—2... 城市既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影响的重点区域,又是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关键主体。在城市尺度上研究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及其时空异质化的影响规律,将为因地制宜地制定减污降碳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2012—2019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指数的动态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而后通过构建STIRPAT模型和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讨了低碳政策、大气污染物防控政策、产业结构等驱动因素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异质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全国主要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指数平均值由2012年的0.79增加至2019年的0.85,环京津冀区域、汾渭平原等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区域耦合协调度指数显著提高。以低碳试点城市为代表的区域,其降碳政策、减污政策、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以及技术投入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华北平原城市群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主要通过减污政策提高协同效益;低碳政策主要在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发挥作用;中西部城市则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投入实现协同效益。最后,基于此提出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效益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城市 时空异质化影响 政策分析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under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in Xiamen City of China in Recent Decade 被引量:3
20
作者 HUANG Yixiong YIN Xiuqin +5 位作者 YE Gongfu LIN Jiemin HUANG Ru WANG Na WANG Liang SUN Yu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Xiamen is an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and highly urbanized city along the coastal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 Xiamen is an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and highly urbanized city along the coastal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 It is also crucial to the discovery of spatial variation a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analyzed the intensity of human impacts 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features and dynamics of landscape patterns by introducing statistical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We analyze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using the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semivariogram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er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ndexes and human impact index. Both the indexes show a moder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s well as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anisotropy. From 1998 to 2008,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hanges in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shows that the landscape patterns in Xiamen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urban land utilization methods, the condition of traffic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phys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 such as the terrain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human impact index human activities Xiamen 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