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薄层异质结构的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法研究
1
作者 郑文莉 贾全杰 +1 位作者 姜晓明 蒋最敏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200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用X射线反射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Si中Ge薄层异质结构的Ge原子分布特性.根据X射线反射理论及Parratt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验反射曲线的模拟,得到不同厚度的Ge薄层异质结构样品中Ge原子的深度分布为非对称指数形式:在靠近样品... 用X射线反射方法研究了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Si中Ge薄层异质结构的Ge原子分布特性.根据X射线反射理论及Parratt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验反射曲线的模拟,得到不同厚度的Ge薄层异质结构样品中Ge原子的深度分布为非对称指数形式:在靠近样品表面一侧的衰减长度为8埃,而在靠近样品衬底一侧的衰减长度为3埃,且分布形式与Ge原子层的厚度无关。讨论了不同结构参数(Ge原子薄层的深度、Ce原子分布范围、样品表面粗糙度、样品表面氧化层厚度等)对样品低角反射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法 薄层异质结构 Ge 半导体材料 表面偏析 分子束外延 晶体薄膜生长
下载PDF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秀钰 陈诺夫 +5 位作者 陶泉丽 徐甲然 张航 陈梦 白一鸣 陈吉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17-1927,共11页
HI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太阳能电池,即具有本征非晶硅薄层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利用了非晶硅薄膜/单晶硅衬底的异质结结构,从而结合了单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优良的特点。这种类型结构的电池可以在较低温度下(&... HI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太阳能电池,即具有本征非晶硅薄层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利用了非晶硅薄膜/单晶硅衬底的异质结结构,从而结合了单晶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优良的特点。这种类型结构的电池可以在较低温度下(<250℃)制造,具有良好的光照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成本低而且效率高,目前效率达到26.7%。文章简述了HIT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且总结了HIT电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提高HIT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以及HIT电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薄膜 界面钝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高效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电池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郝立成 张明 +1 位作者 陈文超 冯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5,714,共8页
高效本征薄层异质结(HIT)是由本征钝化层沉积在a-Si/c-Si界面处组成,这种硅异质结(SHJ)结构由于钝化性能好,实际效率值往往比同质结电池更高。本文首先介绍了HIT高效电池发展现状、电池基本结构的特点,然后从制备工艺、钝化原理、能带... 高效本征薄层异质结(HIT)是由本征钝化层沉积在a-Si/c-Si界面处组成,这种硅异质结(SHJ)结构由于钝化性能好,实际效率值往往比同质结电池更高。本文首先介绍了HIT高效电池发展现状、电池基本结构的特点,然后从制备工艺、钝化原理、能带带阶等几个方面对衬底层、非晶硅层(本征/掺杂)、TCO薄膜以及金属格栅电极展开讨论,并对未来高效HIT电池的工业化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带带阶 钝化 载流子迁移率 高效本征薄层异质结(HIT) 太阳电池
下载PDF
对非晶硅薄膜进行快速磷扩散以获得本征薄层异质结
4
作者 杨秀钰 陈诺夫 +4 位作者 张航 陶泉丽 徐甲然 陈梦 陈吉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353-3357,共5页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好、制备温度低等。本研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型单晶硅(p-c-Si)衬底上制备一定厚度的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以磷纸为扩散源,通过快速热扩散(RTD)方法进行扩...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好、制备温度低等。本研究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p型单晶硅(p-c-Si)衬底上制备一定厚度的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以磷纸为扩散源,通过快速热扩散(RTD)方法进行扩散得到具有p-n结的掺杂非晶硅层(n+-a-Si),最终得到n+-a-Si/i-a-Si/c-Si的异质结结构。系统地研究了扩散过程对a-Si膜(包括i-a-Si和n+-a-Si)晶化程度以及p-n结深度的影响,利用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仪、台阶仪、扫描电镜(SEM)等对a-Si膜进行表征,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测量p-n结(采用磨角染色法染色)深度,从而获得制备p-n结的最佳扩散温度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薄膜 磁控溅射 P-N结 快速热扩散
下载PDF
本征薄层异质结光伏电池特性拟合曲线与填充因子的线性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显辉 简有为 +1 位作者 师楠 高彬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103,共8页
为给出仅需厂商给定数据且准确的本征薄层异质结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曲线,以两个2次贝塞尔函数对本征薄层异质结电池特性曲线最大功率点左、右两侧分别建模,以迭代算法的数值结果为基准,给出了11种不同本征薄层异质结光伏电池最佳控制点下... 为给出仅需厂商给定数据且准确的本征薄层异质结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曲线,以两个2次贝塞尔函数对本征薄层异质结电池特性曲线最大功率点左、右两侧分别建模,以迭代算法的数值结果为基准,给出了11种不同本征薄层异质结光伏电池最佳控制点下的贝塞尔曲线建模结果,进一步找出贝塞尔曲线最佳控制点位置与本征薄层异质结电池填充因子之间的线性函数;最后,利用5种新的本征薄层异质结电池对此函数关系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方法的建模精确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本征薄层异质 输出特性曲线 贝塞尔函数 控制点 线性关系
下载PDF
X射线衍射研究表面活化剂对异质外延薄层Ge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朱海军 蒋最敏 +6 位作者 郑文莉 姜晓明 徐阿妹 毛明春 胡冬枝 张翔九 王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796-1800,共5页
利用原位的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和非原位的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活化剂Sb对于Ge在Si上外延过程的影响.当没有活化剂、Ge层厚度为6nm时,外延Ge层形成岛状,应力完全释放.当有Sb时、Ge在Si上的生长是二维的,并且... 利用原位的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和非原位的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活化剂Sb对于Ge在Si上外延过程的影响.当没有活化剂、Ge层厚度为6nm时,外延Ge层形成岛状,应力完全释放.当有Sb时、Ge在Si上的生长是二维的,并且应力释放是缓慢的,即使Ge外延层厚为6nm,仍有42%的应变没有弛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 锗结构 异质外延薄层 表面活化剂
原文传递
温度对钢板超声波检测结果的影响
7
作者 赵新炜 《无损检测》 2009年第4期317-318,331,共3页
在对某原油储罐钢板的超声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底板弓形边缘板及坡口两侧有超出Ⅰ级验收标准的缺陷,有些甚至达到Ⅴ级。而在复检中,原检出缺陷级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讨论了钢板中声压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同一缺陷的... 在对某原油储罐钢板的超声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底板弓形边缘板及坡口两侧有超出Ⅰ级验收标准的缺陷,有些甚至达到Ⅴ级。而在复检中,原检出缺陷级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讨论了钢板中声压反射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同一缺陷的检出级别由于异质薄层的热胀冷缩,而昼夜发生变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储罐 超声波检测 温度影响 异质薄层
下载PDF
热丝CVD法沉积超薄α-Si∶H钝化膜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罡煜 王涛 +6 位作者 黄海宾 孙喜莲 高超 岳之浩 袁吉仁 周耐根 周浪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6-381,386,共7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n型直拉单晶硅圆片表面双面沉积厚度为10 nm的本征非晶硅(α-Si∶H)薄膜。利用光谱型椭偏测试仪和准稳态光电导法研究热丝电流、H_2体积流量和热丝与衬底之间的距离对α-Si∶H薄膜结构和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n型直拉单晶硅圆片表面双面沉积厚度为10 nm的本征非晶硅(α-Si∶H)薄膜。利用光谱型椭偏测试仪和准稳态光电导法研究热丝电流、H_2体积流量和热丝与衬底之间的距离对α-Si∶H薄膜结构和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丝电流为21.5~23.5 A时,钝化后硅片的少子寿命随着热丝电流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丝电流为23.0 A时,钝化效果最好;H_2体积流量为5~20 cm^3/min时,少子寿命随着H_2体积流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体积流量为15 cm^3/min时,钝化效果最好;热丝与衬底间距为4~5 cm时,随着间距的增加,薄膜的结构由晶化向非晶化转变,在间距为4.5 cm时硅片的钝化效果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WCVD) 介电常数 非晶硅(α-Si:H)薄膜 钝化 带有 本征薄层异质结(HIT)
下载PDF
Effect of BCP ultrathin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9
作者 WANG Hong YU Jun-sheng LI Lu TANG Xiao-qing JIANG Ya-do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8年第5期317-320,共4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double layer device, triple lay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ith two heterostructures of indium-tin oxide (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 Based on conventional double layer device, triple lay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 with two heterostructures of indium-tin oxide (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 1,10-phenanthroline (BCP)/ 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lq3)/Mg:A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method have been fabricat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ilm thickness of BCP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OLE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hickness of the BCP layer film gradually varied from 0.1 nm to 4.0 nm, the electrolumines- cence (EL) spectra of the OLEDs shifted from green to greenish-blue to blue, and the BCP layer acted as the recombination region of charge carriers related to EL spectrum, enhancing the brightness and power efficiency.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OLEDs reached as high as 7.3 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器件 薄层 OLEDS 异质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