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柳先生传》系年与主题新证
- 1
-
-
作者
谢序华
-
机构
怀化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
文摘
针对自古以来关于《五柳先生传》的系年和主题问题,从历史记载、诗文内证、陶渊明思想感情的发展界限和诗歌风格等方面考定了《五柳先生传》为陶渊明二十九岁前(出仕以前)所作;并从"猛志逸四海"的角度评述了《五柳先生传》的主题思想和风格,阐明了《五柳先生传》表面上的"飘逸"所掩盖着的对社会的绝望和愤慨、对世人的憎恶和蔑视的观点。《五柳先生传》实际上是一篇在对社会、对前途绝望的情况下想要求得个体形神的超脱,因而极力表现自我人格之高洁的美文,同时也是弃世玩世的妙文。
-
关键词
青年所作
心境悲凉
蔑世弃世
玩世不恭
-
Keywords
a work in his early days desolate state of mind
discarding the society
thumb one's nose at the world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两首英语诗歌的比较与试评
- 2
-
-
作者
王旭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大学英语部第一教研室
-
出处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32期224-224,共1页
-
文摘
本文主要从诗歌思想,文字,以及音律角度讨论和分析了两首英美诗歌,以及它们背后的思想渊源.
-
关键词
英诗比较
超验主义
弃世思想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对贾宝玉失落的生存意义的哲学探究
- 3
-
-
作者
梁慕贤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处
《中国商界》
2010年第10X期288-288,共1页
-
文摘
贾宝玉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文学界产生了不可不关注的影响贾宝玉对封建礼教及传统文化的叛逆且妥协体现出的是只破不立的人生悲哀;而他对生命的慵懒及对死亡的倾慕表现出的就是是其与生俱来的"弃世"情怀。对其失落的生存意义进行哲学的探究,去认知贾宝玉的生命意识和人生理念,从而帮助人们提升自己的人生、生命质量。
-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弃世
叛逆
妥协
生存意义
-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野草·影的告别》:对“祥林嫂之问”的再回应
- 4
-
-
作者
刘骥鹏
-
机构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基础部
-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7,65,共11页
-
文摘
《影的告别》是作者对“影”(灵魂的象征)“告别”所依附之“人”(形体)的一种超现实艺术想象,也是对《祝福》中“祥林嫂之问”的艺术性回应。因为作者承受着痛苦的疾病折磨,也经历了多位亲友去世这样一种间接性的死亡体验,并经受了自身与家庭这一“暧昧世界”的颠覆性事变,从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焦虑、痛苦情绪与弃世意向。该篇文章既是这种情绪与意向的自然流露,也呈现出对“告别”形体之“影”归宿的探寻与困惑。从“影”最终只能在“黑暗中沉没”的结局,以及作者此后的言行来看,作者最终否定了灵魂世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祛除了内心的“鬼气与毒气”,并开启了自我摆脱心理困境的生命叙事历程。
-
关键词
《影的告别》
“祥林嫂之问”
弃世意愿
形影分离
生命叙事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