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的“弃恶从善”观——论“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
1
作者 贺方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康德的宗教哲学与其道德哲学是紧密相连、一以贯之的,都致力于解决人的向善问题,这既是他的生存关注,也是康德学的核心问题——人类学——的关键所在。康德的"弃恶从善"观既是他遵循理性主义的思路而抽象思辨的产物,也深受其... 康德的宗教哲学与其道德哲学是紧密相连、一以贯之的,都致力于解决人的向善问题,这既是他的生存关注,也是康德学的核心问题——人类学——的关键所在。康德的"弃恶从善"观既是他遵循理性主义的思路而抽象思辨的产物,也深受其所属教派虔敬派的影响,即从行为动机上入手严格遵守律法,由此而导致了康德注重采纳法则为行为准则的改过迁善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恶从善 重建 向善 原初禀赋
下载PDF
道德情感与心灵改善--兼论康德理性宗教的道德奠基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永军 尚文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6,共7页
康德将他的理性批判事业推广到宗教领域,限制宗教于纯然理性界限之内。"道德上恶的人能否弃恶从善以及如何弃恶从善"成为批判的宗教哲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匍匐在信仰之下的理性依靠信念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 康德将他的理性批判事业推广到宗教领域,限制宗教于纯然理性界限之内。"道德上恶的人能否弃恶从善以及如何弃恶从善"成为批判的宗教哲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匍匐在信仰之下的理性依靠信念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只能在纯然理性界限内联系道德信仰由实践理性来解决的问题。康德通过批判实践理性,证明了道德情感是一种尊重理性自律而产生的对道德法则敬重的情感,又以"动力—关切—准则"三个连贯的概念分析道德的纯粹性,并依据"责任"概念批判基督教伦理原则——"爱的诫命",最终基于人之有限性原则证成人只能在实践理性所限定的道德领域实现弃恶从善的心灵转变。康德所完成的批判考察,理性地解决了宗教与哲学、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为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奠定了必要的理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法则 道德情感 责任 动力-关切-准则 弃恶从善
下载PDF
康德论善的原则的客观实在性
3
作者 傅永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康德通过将耶稣基督诠释为完美的道德理想,即将上帝之子诠释为"善的原则的拟人化了的理念",探讨了原善的人性,并据此阐明了人类重新向善的可能性。可以说,康德对善之原则客观实在性的分析,特别是对耶稣基督作为人之道德典范... 康德通过将耶稣基督诠释为完美的道德理想,即将上帝之子诠释为"善的原则的拟人化了的理念",探讨了原善的人性,并据此阐明了人类重新向善的可能性。可以说,康德对善之原则客观实在性的分析,特别是对耶稣基督作为人之道德典范所具有的示范作用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目的在于证成从心灵或者精神角度思考通过人性转变(心灵改善或灵魂实践)实现道德完善(现实谋划或理想建构)不仅具有先验的根据,而且具有形而上学的合理性。一种内在的自我救赎,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善的原则 拟人化的理念 弃恶从善 自我救赎
下载PDF
论犹太教的善恶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爱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8,共6页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善恶观。犹太教在对"善"、"恶"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善恶观。在传统犹太教中,善恶是以上帝作为标准的——顺从上帝律法的就是善的,违背上帝律法的则是恶的;上帝还是那个全能、全...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善恶观。犹太教在对"善"、"恶"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善恶观。在传统犹太教中,善恶是以上帝作为标准的——顺从上帝律法的就是善的,违背上帝律法的则是恶的;上帝还是那个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恶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因为人有意志自由;上帝总是公义的,上帝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惩恶扬善,而人应该笃信上帝、谨守律法,从而去恶从善,过一种道德的生活。犹太教的善恶观虽然大多体现了宗教伦理的特色,但它同样能为我们世俗伦理的建设提供一种宝贵的资源,并能带给我们更深的思索和有意义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教 善恶观 上帝 弃恶从善 惩恶扬善
下载PDF
不能忽略坏人心灵中的善——透视《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的内心世界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兰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7-58,共2页
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一个肉欲主义者,花花公子。对于这个人物,作者从他与苔丝的关系和反复交往中读出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在他后来的“弃恶从善”和“再次堕落”中,又渗透出了某种人性的东西——良知... 亚雷是《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一个肉欲主义者,花花公子。对于这个人物,作者从他与苔丝的关系和反复交往中读出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在他后来的“弃恶从善”和“再次堕落”中,又渗透出了某种人性的东西——良知、真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雷 肉欲主义者 弃恶从善 良知 真爱
下载PDF
鸡足山揽胜
6
作者 杨鲲峰 《大理文化》 2019年第11期79-81,共3页
鸡足山揽胜,最尽兴、最惬意的,还是结伴徒步游。早上从下关出发,中午来到橘果飘香的白族村寨炼洞,沿着溪水潺湲的拈花箐迂回而上,时闻樵歌牧唱,偶见药叟僧尼。经入山第一刹拈花寺后,不远便到沙址河上的洗心桥小坐,便谈起当年山中长老治... 鸡足山揽胜,最尽兴、最惬意的,还是结伴徒步游。早上从下关出发,中午来到橘果飘香的白族村寨炼洞,沿着溪水潺湲的拈花箐迂回而上,时闻樵歌牧唱,偶见药叟僧尼。经入山第一刹拈花寺后,不远便到沙址河上的洗心桥小坐,便谈起当年山中长老治服八个强盗在此洗心革面、弃恶从善的传说,自然想起“为善最乐,作恶难逃”的古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心 樵歌 鸡足山 弃恶从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