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弃老”的另类解读与情感诉求——论深泽七郎的《楢山节考》
1
作者 王越 刘研 《东疆学刊》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深泽七郎的作品《楢山节考》借助日本传统的“弃老”传说,成功塑造了积极践行信仰的母亲形象。小说创作的时代以及作家之后的创作轨迹使得作品被涂上了一层战争色彩。主人公阿玲言行的背后隐藏着作家对母亲的真情实感,而儿子辰平打破戒... 深泽七郎的作品《楢山节考》借助日本传统的“弃老”传说,成功塑造了积极践行信仰的母亲形象。小说创作的时代以及作家之后的创作轨迹使得作品被涂上了一层战争色彩。主人公阿玲言行的背后隐藏着作家对母亲的真情实感,而儿子辰平打破戒律的行为更体现了作家的情感诉求,即痛陈失去至亲的悲哀。作家为日本现代文学开辟了一条道路,即从民俗世界寻求题材,并发现其间隐藏着的人性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泽七郎 《楢山节考》 弃老 情感诉求
下载PDF
野蛮“弃老”俗的见证——武当山寄死窑 被引量:8
2
作者 宫哲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湖北省武当山周边村落的寄死窑的考察,及对有关寄死窑理论解释的叙述,作者指出弃老习俗并非只出现在中国,还出现在世界许多民族中;寄死窑现象并不与中国传统道德相悖,相反,它说明中华民族的孝道是从野蛮习俗中逐渐发展过来的。
关键词 寄死窑 弃老习俗 孝道 习俗演变
下载PDF
“弃老”故事与长生成仙信仰 被引量:7
3
作者 海力波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3期79-92,共14页
"弃老"实为古代人生礼仪中从老年走向死亡的过渡仪式,老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从公共生活中隐遁,在社会身份与生活空间上与世人相隔离,以等待死亡的到来。"仙"之原意当为老年年龄等级之称谓;长生成仙信仰起源于古人对... "弃老"实为古代人生礼仪中从老年走向死亡的过渡仪式,老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从公共生活中隐遁,在社会身份与生活空间上与世人相隔离,以等待死亡的到来。"仙"之原意当为老年年龄等级之称谓;长生成仙信仰起源于古人对曾经存在的"弃老"习俗与仪式的曲折记忆与美化想象。处于仪式阈限状态的老人形貌与"野化"生活方式成为早期仙人形貌与仙界生活的原型;飞升与尸解极有可能源自火葬与食尸葬等丧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死亡仪式 长生成仙 过渡仪式
下载PDF
百炼此身渡乱世:井上靖文学的一个母题——从《弃老》入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明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小说《弃老》不盈万字,风格也非井上靖文学的主流,但其中蕴藏的克己自砺、坦立乱世的主题贯通于井上靖多部作品之中,堪称解读井上靖文学的一把"关钥"。不安栖于既存的自我,明知前途艰险坎坷,依然甘心历苦自课,渡尽乱世而不自... 小说《弃老》不盈万字,风格也非井上靖文学的主流,但其中蕴藏的克己自砺、坦立乱世的主题贯通于井上靖多部作品之中,堪称解读井上靖文学的一把"关钥"。不安栖于既存的自我,明知前途艰险坎坷,依然甘心历苦自课,渡尽乱世而不自哀的人物特征,既与作家本人的成长重影叠像,又与其他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相辉映,构成了井上靖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短篇浓缩着井上靖文学的一个母题,是作家井上靖用以验明正身的"徽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现代文学 井上靖 弃老 准自传体小说
下载PDF
孝文化的起源与弃老习俗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穆光宗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本文扼要回溯了我国孝道文化的变迁历史,进而试图回答孝亲敬老的传统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弃老习俗有无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考古发现"寄死窑""模子坟"的分析,认为墓葬形制与孝文化的起源在时间上构不成联系,在内容上也... 本文扼要回溯了我国孝道文化的变迁历史,进而试图回答孝亲敬老的传统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弃老习俗有无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考古发现"寄死窑""模子坟"的分析,认为墓葬形制与孝文化的起源在时间上构不成联系,在内容上也缺乏联系的依据,将弃老视为孝文化诞生的契机缺乏直接的证据。但作者承认,由于人文教化不力,斯文扫地,孝道不举,弃老现象自古至今历代不绝。弃老与孝亲相伴相生,相反相成。孝道具有一种醇化民风、教化民众之功,发扬光大完全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弃老 寄死窑 模子坟 孝亲
下载PDF
“弃老”风俗在中日文学中的表现及成因——以《爸爸爸》与《楢山节考》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珂玮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75-80,共6页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找到故事原型。"弃老"风俗中,老人或是被家庭遗弃,或是为了家庭、种群的存续和繁衍主动放弃生命,这反映了家庭养老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通过对故事原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分析,分别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挖掘"弃老"现象的深层原因,其根源在于物资匮乏和粮食短缺,此外还受制于村落共同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等因素。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目前又是人口老龄化颇为严重的国家,探讨"弃老"风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原型 原因 启示 “abandoning old”
下载PDF
弃老的悲凉之歌——对《樽山节考》山歌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艳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35,共4页
《楢山节考》是日本著名作家深泽七郎的代表作品,小说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一经发表便震撼了整个日本文坛。小说讲述了贫困山村弃老的悲凉风俗,描绘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社会,人性的残酷、挣扎与无奈。其中出现的多首山歌,贯穿着小说首尾,... 《楢山节考》是日本著名作家深泽七郎的代表作品,小说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一经发表便震撼了整个日本文坛。小说讲述了贫困山村弃老的悲凉风俗,描绘出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社会,人性的残酷、挣扎与无奈。其中出现的多首山歌,贯穿着小说首尾,起着烘托的作用,也使得小说的基调更为平实、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泽七郎 樽山节考 山歌 弃老风俗
下载PDF
弃老习俗下的亲情悲歌——谈《楢山小调考》的乡俗规约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韶南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
《楢山小调考》表现的是古时候日本信州一带贫苦农民中流行的弃老习俗。文中出现的大量小调传承着世代相袭的乡俗、蕴藏着楢山进神的规约。笔者借阿玲和辰平的遭遇反映彼时小人物在生存困境挣扎中的无奈。这对母子在面对弃老这一悲剧宿... 《楢山小调考》表现的是古时候日本信州一带贫苦农民中流行的弃老习俗。文中出现的大量小调传承着世代相袭的乡俗、蕴藏着楢山进神的规约。笔者借阿玲和辰平的遭遇反映彼时小人物在生存困境挣扎中的无奈。这对母子在面对弃老这一悲剧宿命时采取了与身边村民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对悲凉命运的坦然面对,更饱含着对亲情的眷恋和不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俗 弃老 亲情
下载PDF
由“弃老”引发的“养老模式”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学飞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4-36,共3页
近年来林林总总的新闻媒体报道了各种"弃老"现象,究其原因,无非六种,但就如何防治"弃老",除了众所周知的提高道德水平等长效机制外,其它八种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在分析养老所需物力、人力、环境和精神资源四个方面... 近年来林林总总的新闻媒体报道了各种"弃老"现象,究其原因,无非六种,但就如何防治"弃老",除了众所周知的提高道德水平等长效机制外,其它八种切实可行的养老模式在分析养老所需物力、人力、环境和精神资源四个方面的基础上被一一罗列,以希裨益于我国养老体系的早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体系 模式
下载PDF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考辨——以日本有关民俗研究成果为基础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素桂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的故事从口承文艺到文学创作,以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日本文学中横亘古今的母题。根据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姨舍山"的类型、起源、演变、社会传承思想等进行梳理总结...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的故事从口承文艺到文学创作,以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日本文学中横亘古今的母题。根据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文献记载,对"姨舍山"的类型、起源、演变、社会传承思想等进行梳理总结,发现日本的"姨舍山"本质上是一个促使人们敬老爱老的传说。这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也暗合了当今老龄化社会科学对待老年群体的人性需要,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姨舍山 弃老传说 传承
下载PDF
浅析《弃老》和《楢山节考》中的母亲形象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娴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6期167-168,共2页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关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不在少数。《弃老》和《楢山节考》便是两部以弃老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了母亲形象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通过对小说的背景、母亲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分析,主要探讨两部小说中母亲... 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中,关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不在少数。《弃老》和《楢山节考》便是两部以弃老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了母亲形象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析,通过对小说的背景、母亲的性格、选择不同的分析,主要探讨两部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异同。相比之后可以看出,两者的主人公都是独立刚强的日本女性,《楢山节考》中刻画了一位慈爱而无私母亲形象,为家庭大局考虑选择了上山。在相比之下,《弃老》中的母亲的选择是一种厌世观的体现,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楢山节考》 母亲形象
下载PDF
弃老与日本人的山岳信仰——深泽七郎《楢山節考》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晓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日本弃老型民间故事或起源于古老的墓葬制度,因其死亡主题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命题而具有了持久的影响力。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節考》借用日本及亚洲地区自古流传的"弃老"故事框架,加上独特的艺术创造,获得了读者共鸣。主... 日本弃老型民间故事或起源于古老的墓葬制度,因其死亡主题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命题而具有了持久的影响力。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節考》借用日本及亚洲地区自古流传的"弃老"故事框架,加上独特的艺术创造,获得了读者共鸣。主人公阿林在严酷生存条件下主动"上楢山"的行为,体现了日本庶民阶层以种族繁衍为第一要义的生存伦理,引起了日本社会对近代伦理的反思。小说把弃老地设定在"楢山",这与日本传统山岳信仰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泽七郎 楢山節考 弃老 山岳信仰
下载PDF
由《楢山小调考》谈古日本的“弃老”
13
作者 刘芹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1期18-19,共2页
本文通过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槽山小调考》“弃老”现象的分析,并与中国一些民族曾经存在的同样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弃老”的原因,对研究日本文化、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差异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楢山小调考》 古日本文化 儒家文化 孝道 弃老
下载PDF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弃老贵壮”传说比较研究
14
作者 于秀娟 《黑龙江民族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中流传的贵壮传说是对古代北方“弃老贵壮”风俗的文学化表现。根据搜集整理的传说文本,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弃老”传说的类型以“智解难题”亚型为主。通过对5个民族的“弃老贵壮”传说的情节单元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中流传的贵壮传说是对古代北方“弃老贵壮”风俗的文学化表现。根据搜集整理的传说文本,可以看出这一地区“弃老”传说的类型以“智解难题”亚型为主。通过对5个民族的“弃老贵壮”传说的情节单元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弃老”传说产生的背景及文化内涵,揭示从“弃老”向敬老风俗转变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人口较少民族 弃老传说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弃老型故事的类别和文化内涵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道和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35-40,共6页
弃老型故事是着眼于弃老风俗的表现、成因及其向敬老风尚转变的民间故事。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引录中国境内古今55例异文,把该型故事分为亚型A“智决难题型”和亚型B“换位触动型”2类4种;由此分析故事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与祝寿、丧葬礼... 弃老型故事是着眼于弃老风俗的表现、成因及其向敬老风尚转变的民间故事。在前人基础上通过引录中国境内古今55例异文,把该型故事分为亚型A“智决难题型”和亚型B“换位触动型”2类4种;由此分析故事产生的时代、原因及其与祝寿、丧葬礼仪的关系;从而揭示人类从弃老到敬老再到神化老人的精神发展史中获得的人性自觉和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故事 风俗
原文传递
中日弃老故事比较研究——以“原谷型”与“姥捨て型”为中心 被引量:4
16
作者 毕雪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普遍流传于中国的"原谷型"弃老故事基本以"弃父"为核心展开,而日本流传较广的"姥捨て"弃老故事则主要围绕"弃母"问题流传。"姥捨て"的"折树枝型"弃母故事与夫妇别墓制下... 普遍流传于中国的"原谷型"弃老故事基本以"弃父"为核心展开,而日本流传较广的"姥捨て"弃老故事则主要围绕"弃母"问题流传。"姥捨て"的"折树枝型"弃母故事与夫妇别墓制下的两墓制有着较深的关联,属于社会习俗;而"原谷型"弃父故事和"姥捨て"的"致富型"弃母故事都反映了家庭纠葛的不同方面,属于个体行为,"留物警示"与"致富惩恶"均告诫世人要孝养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弃老故事 原谷型 “姥捨て型”
原文传递
“弃老传说”在中国和日本的流传及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达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弃老传说"是广泛存在和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远古传说的统称。从该传说的起源地印度及其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大陆和日本的传播和演变中可以了解到东亚文化的传播及其演变特征,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重结果、善于说理,日本文化... "弃老传说"是广泛存在和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一系列远古传说的统称。从该传说的起源地印度及其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大陆和日本的传播和演变中可以了解到东亚文化的传播及其演变特征,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重结果、善于说理,日本文化重过程、善于体现内心情感的特点,揭示出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传说 文化恋母情结 流传及演变
原文传递
从“绿瓢”与“秋狐”看中国的老虎外婆型故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和双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从元代开始在汉籍中频繁出现的"罗罗"、"绿瓢"与"秋狐"始终同华夏边缘的彝语支族群纠缠在一起。不可否认,所谓"蛮人老则化虎"的传说有着潜在的传播路线,这是江南汉族移民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拓展... 从元代开始在汉籍中频繁出现的"罗罗"、"绿瓢"与"秋狐"始终同华夏边缘的彝语支族群纠缠在一起。不可否认,所谓"蛮人老则化虎"的传说有着潜在的传播路线,这是江南汉族移民向中西部地区不断拓展的结果。作为祖灵的"虎神"能够庇护子孙后代的观念,在东亚文化圈的动物精怪故事和神鬼信仰中很容易找到"反证"。笔者推测,诸多野兽变外婆吃小孩的故事是对远古时代真实存在过的"弃老习俗"的某种追忆,尽管其内容太过于荒诞不经,但也部分地折射出游猎民族对祖灵的极端恐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边缘 民间故事 野兽外婆 弃老习俗 祖灵信仰
下载PDF
《楢山节考》中的日本人孝养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春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0-92,共3页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笔者通过作品文本分析,旨在探究日本人的孝养观。首先,对"弃老传说"做了考究,得出了"名为弃老,实则养老;借弃老传说,传孝老之道"的结论;其次,通过解读作品分析了阿玲与辰平之间的母子情;最后,统合上述分析解明了日本人的孝养观,即孝养老人是必须的,但是受条件制约,概言之,是一种有条件的孝养。拙论对于研究《楢山节考》这部作品以及通过文学作品解读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养观 母子情 弃老传说 《楢山节考》
下载PDF
生存的欲望
20
作者 新藤兼人 汪晓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2,共19页
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笼罩着现实中行将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们茫然的心——到了年龄的老人要由儿子遇上弃老山扔掉,纵然儿子极具爱心也不得犯这祖传的恶。年过七旬的者人安吉生活不能自理,靠养老金勉强度日,唯一在身边的女儿又患着躁郁症... 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笼罩着现实中行将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们茫然的心——到了年龄的老人要由儿子遇上弃老山扔掉,纵然儿子极具爱心也不得犯这祖传的恶。年过七旬的者人安吉生活不能自理,靠养老金勉强度日,唯一在身边的女儿又患着躁郁症,父女间在生活上无休止地冲交对立,而面对养老院这座现今的弃老山,爱将他们牢牢地连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老 阿德 女儿 儿子 女掌柜 生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