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探究——反思政法大学弑师案
- 1
-
-
作者
曹潇吟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出处
《云南电大学报》
2008年第4期61-64,共4页
-
文摘
今秋的政法大学弑师案昭示了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危机,透过中国独特的法律发展史,可以呈现法律信仰状况及其根源。从而可以看出,古代中国法被信仰是由于人们对礼的追求和道德化的政治,而近代中国法律信仰的没落是由于法制变革引发信仰危机、建国后价值观倡导矫枉过正。究其原因,是中、西法律信仰双重继承断裂。
-
关键词
弑师案
法律信仰
继承断裂
-
Keywords
case of teacher murdered
belief crisis of law
broken heritage
-
分类号
D920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湖南弑师案”中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分析
- 2
-
-
作者
赵冰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
-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7期52-53,共2页
-
文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社交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同时也使互联网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交媒体的使用既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同时也在网民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交媒体微博转载加评论的功能在增加网民知情权的同时,也聚焦了吸引网民目光的舆论指向,往往因此形成明显的聚集效应,从而引发网民群体性事件。本文以"湖南弑师案"为例,分析网络社交媒体中网民"群体极化"这一现象,继而找出群体极化的原因和相对应的对策,以减少群体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群体极化
“湖南弑师案”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从学生弑师案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立德培智管理
- 3
-
-
作者
余清峰
-
机构
浙江湖州市安吉县南北庄中学
-
出处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第2期27-28,共2页
-
文摘
学校是培育社会英才的重要阵地, 是莘莘学子向往的精神家园, 但是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学生弑师案的发生更是将校园暴力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生弑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显示出学校在德育、 智育方面的不足,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立德和培智教育结合起来, 积极建设和谐校园,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将校园暴力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源头上遏制悲剧的发生.
-
关键词
弑师案
立德
培智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重视生命教育 提升生命价值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闫鹏
秦丹
王嵩
-
机构
滨州医学院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4期102-103,共2页
-
文摘
"弑师案"令人震惊,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进行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通过探寻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的根源,探讨了实施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的有效措施与意义。
-
关键词
弑师案
生命教育
生命伦理
-
Keywords
Murder Case of Teacher
Life Education
Bioethics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让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中尽情绽放
- 5
-
-
作者
赵春霞
赵子嵩
-
机构
古浪县第五中学
古浪县定宁初级中学
-
出处
《人生十六七》
2018年第2Z期85-85,共1页
-
文摘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弑杀父母、弑杀老师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如2015年10月18日,湘中某县3名中小学生入室抢劫,持木棒殴打一名女教师,并拖至卫生间用布条堵住其嘴巴,最终致这名教师死亡。同年12月4日,该县某民办学校高中部6楼的教师办公室,49岁的滕老师被他教了3年的不满18岁龙姓学生当着家长的面用水果刀杀死在办公室,原因仅仅是老师阻挡他看小说。
-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陈情表》
人生观
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
弑师案
语文教材
审美情趣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生容器说”新议
- 6
-
-
作者
陆国良
-
机构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
-
出处
《大众心理学》
2019年第3期29-29,28,共2页
-
文摘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这无疑体现了教育的极大进步,为一线教育者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指明了路径。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肉的、充满个性特征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鲜活的个体绝不等同于千人一面,也不等同于统一规格的产品.
-
关键词
内心情感
弑师案
情绪体验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