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升伟 包怀恩 +1 位作者 李小燕 葛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观察ICR小鼠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后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方法 4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0只)和对照组(16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鼠,悬于0.5 ml PBS中),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每... 目的观察ICR小鼠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后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方法 4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0只)和对照组(16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鼠,悬于0.5 ml PBS中),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每天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第5、10、15、20、25、30、60和90天,分别处死感染组小鼠3只和对照组小鼠2只,取小鼠肝、脾、肺、肾、心和脑组织制作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感染组小鼠于第6天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耸毛、抖动和腹泻等症状,死亡率为20.0%。HE染色镜检发现第5天至20天,肝组织结构破坏,少数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和小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窦扩张充血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脾脏可见脾小体破坏、消失,脾窦扩张充血,红髓增宽白髓萎缩等。肺组织结构破坏,出现间质性肺炎等病理改变。感染第20天后上述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减轻至恢复。脑组织从感染第10天起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第15天-90天出现神经胶质结节、血管袖套现象和珠网膜下腔炎症细胞浸润等,并可见弓形虫包囊,第90天珠网膜下腔内见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第5天内脏器官即出现弓形虫抗原,第10天最强,后逐渐减弱直至转阴,脑组织从感染10天起至90天均可见弓形虫抗原。结论 ICR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早期出现速殖子所致的非特异临床表现及多脏器组织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此后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脑组织感染与弓形虫包囊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rugniaud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弓形虫Prugniaud株诱导的对小鼠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启媛 徐军 +2 位作者 杨小迪 陈兴智 孙新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弓形虫Prugniaud实验感染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检测Prugniaud株单独感染或联合卡介苗(B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每组9只,荷瘤后单独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或联合BCG... 目的探讨弓形虫Prugniaud实验感染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抗肿瘤效应,检测Prugniaud株单独感染或联合卡介苗(BCG)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用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每组9只,荷瘤后单独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或联合BCG,比较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B16组、BCG/B16组、TG/B16组、TG/BCG/B16组小鼠瘤重分别为3.237±0.552g、2.461±0.320g、1.521±0.263g、1.069±0.444g,各组肿瘤凋亡率分别为7.42±2.09%、9.27±2.10%、23.32±4.37%、43.88±6.33%;光镜下TG/B16组和TG/BCG/B16组小鼠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VEGF120/β-actin和VEGF120/β-actin低于其他组(TG/B16:0.167±0.011,0.190±0.015);TG/BCG/B16:0.140±0.015,0.171±0.011)。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并且在BCG联合作用下效果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rugniaud 感染 黑色素瘤 卡介苗
下载PDF
孕晚期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对子一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孕晚期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PRU)株对其生殖毒性及子一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受孕15 d(孕晚期)的25只ICR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只)灌胃含弓形虫包囊的小鼠脑组织匀浆液(10个包囊/鼠),对照组(12只)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孕晚期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PRU)株对其生殖毒性及子一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受孕15 d(孕晚期)的25只ICR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只)灌胃含弓形虫包囊的小鼠脑组织匀浆液(10个包囊/鼠),对照组(12只)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孕鼠产子时间和数量。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受孕20 d后分别处死3只,取胎盘组织和产出死胎的胎盘组织制作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提取胎盘组织DNA,进行PCR扩增弓形虫B1基因。实验组和对照组子代进行水迷宫实验,观测两组子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于受孕后(19.2±1.751)d和(21.0±1.732)d产子(P<0.05),产子数分别为70只和85只(P>0.05)。实验组胎盘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见,绒毛间呈现多灶弓形虫,绒毛周围霍夫包尔细胞增多,血窦扩张充血,可见有核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胎盘组织中有弓形虫抗原颗粒;PCR可在胎盘组织中扩增出弓形虫特异性DNA片段(194 bp)。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学习第3天和第4天,实验组子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分别为(29.92±4.28)s和(27.69±6.23)s,对照组的分别为(24.07±5.32)s和(22.25±7.94)s,前者长于后者(均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子鼠的目标象限寻找路程分别为(384.66±41.33)cm和(426.12±46.4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鼠感染弓形虫PRU株后,可导致生殖毒性,并影响子一代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prugniaud 生殖毒性 学习记忆
下载PDF
孕晚期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对子代的影响
4
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共3页
为了观察孕晚期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对子代生长发育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ICR小鼠在孕15天灌胃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感染弓形虫,分娩后观察记录仔鼠数量、体重和体长,提取部分仔鼠脑/肝组织DNA,PCR扩增弓形虫特异性B1基... 为了观察孕晚期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对子代生长发育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ICR小鼠在孕15天灌胃prugniaud株包囊(10个/只)感染弓形虫,分娩后观察记录仔鼠数量、体重和体长,提取部分仔鼠脑/肝组织DNA,PCR扩增弓形虫特异性B1基因,2月后子代小鼠进行水迷宫试验,观察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表明:感染组和对照组孕鼠分娩的仔鼠数量及体长无差异,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73.8%的仔鼠可通过PCR扩增出弓形虫特异性DNA片段;水迷宫测试中,感染组仔鼠逃避潜伏期均比对照组时间长,在训练3,4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间搜索试验中,在目标象限寻找的路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说明孕晚期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可垂直传播给仔鼠,虽对仔鼠数量和体长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仔鼠体重降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rugniaud 生长发育 学习记忆
原文传递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谢德华 翁亚彪 +4 位作者 李华文 郑唤钦 林瑞庆 张德林 朱兴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95-1500,共6页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提供资料。PCR-RFL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RH、SH、CN3株弓形虫为一种带型,QH和ZS2株弓形虫为另一种电泳带型。GRA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H、SH、CN3株弓形虫的GRA6基因序列上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RH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Ι,为强毒株;QH和ZS2株弓形虫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弱毒株BEVERLEY株和ME49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Ⅱ,与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除MseΙ酶切位点外,中国的几个虫株GRA6序列与GenBankTM注册的RH株及BEVERLEY和ME49两个弱毒株有个别碱基的差异。结果证明中国人源弓形虫包含了Ι、Ⅱ两种基因型,而动物源性弓形虫则因宿主和来源地不同亦有Ι、Ⅱ两个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RFLP分析 酶切位点 分析结果 基因型 遗传学研究 PCR MSE 致密颗粒 国际标准 基因分型 分布情况 弓形虫 基因序列 强毒 弱毒 H 带型 中国人 来源地 动物源 宿主 RH 显示 国外 绵羊 抗原
下载PDF
猫源弓形虫虫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翰 周东辉 +3 位作者 陈强 唐剑栋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将猫的心、脑、舌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用特异PCR方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了鉴定。分别从24只猫的样品中分离出8株弓形虫虫株,用弓形虫种特异的PCR方法对8个虫株进行鉴定,均得到弓形虫的... 将猫的心、脑、舌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用特异PCR方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了鉴定。分别从24只猫的样品中分离出8株弓形虫虫株,用弓形虫种特异的PCR方法对8个虫株进行鉴定,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测序证明所扩增出的DNA片段确为弓形虫的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部分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将动物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接种小白鼠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为理想的方法,特异PCR方法能准确、快速地鉴定弓形虫虫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特异PCR 鉴定
下载PDF
辽宁省猪源弓形虫虫株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娜 邢蒙恩 +1 位作者 王大为 吴元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以采自辽宁省某屠宰场2 063头猪的血清和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对血清进行定量检测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显示:2 063份猪血清中阳性血清(滴度≥25)共计233份,阳性检出率为11.3%;选取阳性抗体滴度≥100所对应的67份... 以采自辽宁省某屠宰场2 063头猪的血清和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凝集试验(MAT)对血清进行定量检测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显示:2 063份猪血清中阳性血清(滴度≥25)共计233份,阳性检出率为11.3%;选取阳性抗体滴度≥100所对应的67份猪心脏组织进行弓形虫虫株分离,结果从猪心脏组织中共分离出23株弓形虫虫体,分离率为34.3%。此结果提示,辽宁地区猪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对该地区人们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MAT PCR
下载PDF
弓形虫HT分离株ROP5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军 杨松涛 +7 位作者 高玉伟 秦川 华育平 王立刚 刘丹 王玮 周明 夏咸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弓形虫虎源分离株(HT株)ROP5蛋白基因。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HT株中扩增出ROP5基因,将其克隆入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1650bp,编码549... 目的克隆和表达弓形虫虎源分离株(HT株)ROP5蛋白基因。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HT株中扩增出ROP5基因,将其克隆入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1650bp,编码549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有12个核苷酸有差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两者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9%。转化重组质粒pETROP5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64800的重组蛋白,并且能与弓形虫抗体发生血清学反应,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5.6%。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弓形虫HT株ROP5蛋白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ROP5基因
下载PDF
弓形虫虎源分离株ROP1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乔军 杨松涛 +2 位作者 夏咸柱 冯娜 戈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70-74,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虎源分离株中扩增出ROP10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 采用RT-PCR技术从弓形虫虎源分离株中扩增出ROP10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诱导表达。该基因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其中前2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信号肽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RH株相比,16个核苷酸存在变异,导致7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但两者N-联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位置没有差异,两虫株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和98.8%。转化重组质粒pETROP10的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的诱导下,可表达出分子量为67.6 kDa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虎源分离 ROPIO基因 表达
下载PDF
应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猪源弓形虫虫株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东林 惠煜 +4 位作者 周艳琴 王玉海 董海岚 王正松 赵俊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为获得猪源弓形虫野生虫株,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基种类、血清用量及培养佐剂等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最佳分离条件。对临床血清学检测呈阳性猪场的19份血液样品进行弓形虫虫株的培养检测,共获得野生虫株10株。运用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为获得猪源弓形虫野生虫株,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基种类、血清用量及培养佐剂等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最佳分离条件。对临床血清学检测呈阳性猪场的19份血液样品进行弓形虫虫株的培养检测,共获得野生虫株10株。运用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证实分离虫株为弓形虫野生虫株。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方法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三种弓形虫株感染小鼠的早期病理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莉 赵雁飞 +1 位作者 赵伶兹 杨惠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24-426,共3页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 为加深对弓形虫病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的了解,用RH株、B36株和Fukaya株三种弓形虫株分别感染小鼠,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感染后各脏器病变进行系统观察,并着重对早期改变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虫株引起的改变在病变程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但无质的差异。病变程度可能与虫株在宿主内的繁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弓形虫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弓形体病
下载PDF
PRU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脑组织免疫病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升伟 胡国顺 +1 位作者 王正蓉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2,63,共5页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 目的了解弓形虫PRU株感染小鼠后脑内局部细胞因子对脑组织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51只ICR小鼠分为感染组(33只)和对照组(18只),感染组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株10个包囊/鼠,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量的PBS。于感染后第5d、10d、15d、20d、30d和90d,剖杀感染组小鼠5只和对照组小鼠3只,取脑组织,部分作病理切片;部分提取其RNA,检测IFN-γ、IL-4、IL-6和TNF-αmRNA;部分获取脑组织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上述细胞因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感染小鼠脑组织中IFN-γ于感染后第5d开始升高,第10d时下降达到最低,之后开始上升;TNF-α在感染第10d或15d时明显降低,接着上升并于第30d时达到高峰;IL-6在感染第5d时开始升高,感染第10d时降至最低,之后缓慢上升,并于第30d后达到高峰;IL-4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弓形虫PRU感染ICR小鼠的过程中,脑组织中IFN-γ、IL-6和TNF-α细胞因子在感染第10d或15d的低表达有利于弓形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导致速殖子在脑组织中存活;同时细胞因子的分泌不平衡,导致小鼠脑组织中出现弓形虫包囊与病理变化共存的隐性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PRU 免疫病理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绿色荧光蛋白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亮 袁异玮 +6 位作者 姜旭淦 傅行礼 逯兆喜 涂国华 李礼 陈盛霞 周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弓形虫突变株,探讨以其检测宿主细胞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在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培养弓形虫RH株速殖子,电穿孔法向虫体导入质粒ptubP30-GFP/sag-CAT,氯霉素和极限稀释...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弓形虫突变株,探讨以其检测宿主细胞感染率的效果。方法在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培养弓形虫RH株速殖子,电穿孔法向虫体导入质粒ptubP30-GFP/sag-CAT,氯霉素和极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P30-GFP融合蛋白的突变株,RT-PCR法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FP蛋白在虫体内的表达。HeLa细胞分别感染1×104~1×107个突变株虫体,24 h后,显微镜计数各孔10个高倍镜视野下具有GFP荧光的HeLa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纳虫泡",评估HeLa细胞感染率。结果导入ptubP30-GFP/sag-CAT质粒后,经氯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检出虫体GFP基因表达,镜下可见GFP荧光聚集于虫体外膜。HeLa细胞感染率随虫体接种量的增多而增加,接种1×104~1×107个虫体24 h后,具有GFP荧光的HeLa细胞数分别为(14±6)、(133±45)、(332±93)和(443±90)个;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感染率分别为(0.49±0.09)%、(8.76±0.50)%、(21.02±1.49)%和(39.00±3.47)%。结论构建了刚地弓形虫GFP荧光蛋白突变株,为检测虫体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突变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显微镜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弓形虫RH、B_(36)、Fukaya株毒力及致病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惠珍 张爱民 +3 位作者 张建华 杨杨 王莉 钱宗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弓形由株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和动物模型观察RH、B36、Fukaya三虫株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及其致病、致畸、致死的差异。结果Vero细胞在8h内的侵袭率及分解产物脂肪酸含量以B36株为高。胞内24h繁殖数以RH株为最多,B36次之,Fukaya最低。此结果与虫体对细胞的损害程度、对仔鼠智力发育的影响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后,对弓形由抑虫或杀虫程度与NO浓度相一致。结论RH株NO浓度高,胞内虫株可被完全消灭,NO可能参与抗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毒力 致病性 RH B36
下载PDF
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OP1和P30基因的体外扩增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虹 陈观今 +1 位作者 郑焕钦 周永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通过体外扩增弓形虫RH、ZS1、ZS2、GT14个分离株的编码棒状体蛋白(ROP1)和主要表膜蛋白(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比较虫株间差异,为克隆及其DNA免疫的研究做准备。特定引物的设计;弓形虫虫株的复苏、接种、收... 通过体外扩增弓形虫RH、ZS1、ZS2、GT14个分离株的编码棒状体蛋白(ROP1)和主要表膜蛋白(P30)抗原的基因片段,比较虫株间差异,为克隆及其DNA免疫的研究做准备。特定引物的设计;弓形虫虫株的复苏、接种、收集、纯化;提取弓形虫RH、ZS1、ZS2及GT1分离株的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从4个分离株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编码ROP1、P30抗原的基因片段,其大小ROP1约756bp,P30约1025bp,电泳条带未见虫株间的明显差别。研究表明,所扩增4个弓形虫分离株的ROP1和P30基因片段均与理论预测值相符,并具有高度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分离 棒状体蛋白 表膜抗原 扩增
下载PDF
用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构建弓形虫脂肪酸合成酶FABZ缺陷株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亮 薛兰兰 +3 位作者 王晓 吴腊梅 姜旭淦 陈盛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的刚地弓形虫β-酮脂酰ACP合成酶(FABZ)缺陷株。方法从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fabz基因并构建四环素调控诱导表达载体pTetO7-Sag1-FABZ-Ty-DHFR,电穿孔法导入弓形虫TATi株,通过乙胺嘧啶抗性和极限稀释法... 目的构建基于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的刚地弓形虫β-酮脂酰ACP合成酶(FABZ)缺陷株。方法从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fabz基因并构建四环素调控诱导表达载体pTetO7-Sag1-FABZ-Ty-DHFR,电穿孔法导入弓形虫TATi株,通过乙胺嘧啶抗性和极限稀释法筛选FABZ缺陷株,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虫体内附加表位标签Ty的表达。在5×105个FABZ缺陷株弓形虫速殖子培养液中加入脱水四环素(终浓度为1μg/ml),Western blotting检测带有Ty标签的FABZ表达情况。结果筛选获得的缺陷株可表达带有Ty标签的转运肽型FABZ和成熟型FABZ。FABZ缺陷株弓形虫速殖子培养液中加入脱水四环素24 h和48 h后,转运肽型FABZ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构建了由脱水四环素调控表达的弓形虫FABZ缺陷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脂肪酸代谢酶 四环素诱导调控表达系统 缺陷
下载PDF
先天性畸形儿弓形虫感染4例及虫株的分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惠珍 徐克继 +1 位作者 钱宗立 费冲 《上海医学》 CAS 1988年第5期268-270,2,共4页
本文报道1986年11月至1987年6月间,本院妇产科6例畸形儿死胎中通过动物接种分离到弓形虫速殖子者有4例。对该虫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并对弓形虫感染方式与途径、病原学分离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弓形虫 死胎 动物接种 病原分离 速殖子 畸形儿
下载PDF
基于hxgprt^-缺陷的弓形虫顶质体荧光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亮 姜旭淦 +5 位作者 李礼 鞠爱萍 沈进 傅行礼 陈盛霞 周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34-37,42,共5页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顶质体的弓形虫突变株,建立检测顶质体的简便方法。方法:扩增顶质体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基因并构建转染载体pHX-ACP-GFP,转入弓形虫hxgprt-株速殖子,经霉...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顶质体的弓形虫突变株,建立检测顶质体的简便方法。方法:扩增顶质体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基因并构建转染载体pHX-ACP-GFP,转入弓形虫hxgprt-株速殖子,经霉酚酸和黄嘌呤筛选荧光突变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突变株ACP-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霉酚酸和黄嘌呤筛选,可以在1周内获得突变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ACP-GFP融合蛋白聚集于顶质体,用抗GFP抗体能检测出ACP的转运肽型和成熟型蛋白。结论:顶质体荧光突变株可清晰标记出顶质体的位置,借助GFP标签即可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顶质体 突变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不同毒力株弓形虫速殖子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珠 袁保梅 +1 位作者 宋晓荣 石佑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构建不同毒力株弓形虫速殖子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弓形虫强毒株RH株速殖子为Tester、弱毒株Prugniaud株速殖子为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以Prugniaud株为Tester、RH株为Driver,进行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分别将获取的2组抑制... 目的构建不同毒力株弓形虫速殖子cDNA消减文库。方法以弓形虫强毒株RH株速殖子为Tester、弱毒株Prugniaud株速殖子为Driver,进行正向抑制性消减杂交;以Prugniaud株为Tester、RH株为Driver,进行反向抑制性消减杂交。分别将获取的2组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以PCR扩增鉴定插入片段。结果获得正向和反向cDNA消减文库,每个消减文库分别随机挑取384个阳性克隆,PCR扩增显示插入率为98%,片段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结论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2个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弓形虫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抑制性消减杂交
下载PDF
弓形虫病免疫的研究——自然弱毒株(QHO)免疫原性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重波 马军武 +2 位作者 郭志刚 刘卫 张德林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89年第6期9-11,共3页
本文描述了弓形虫自然弱毒株(QHO)速殖子不经任何理化处理,以敏感模式动物小白鼠进行的适宜免疫剂量、有效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适宜攻击剂量和免疫持续期等项试验。结果用QHO株10~1~10~5免疫剂量存活率分别为100%、70%、100%、90%... 本文描述了弓形虫自然弱毒株(QHO)速殖子不经任何理化处理,以敏感模式动物小白鼠进行的适宜免疫剂量、有效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适宜攻击剂量和免疫持续期等项试验。结果用QHO株10~1~10~5免疫剂量存活率分别为100%、70%、100%、90%、80%;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后的小鼠可经受10~1~10~4以上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免疫后小鼠经120天以上持续期观察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都可经受10~5大剂量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抗体滴度一直维持在高滴度水平(滤纸IHA法1:32)。证实QHO株是一种典型的弱毒株,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激发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是许多弓形虫(RH、GJS、M-7741、GT-1等株)所不能相媲的一种特异弱毒虫株。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弱毒株虫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免疫 自然弱毒 免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