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弓状纤维损伤及临床相关分析
1
作者 张传凤 王安琴 +1 位作者 武红利 王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探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白质中弓状纤维束的损伤,及其与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例和健康受试者26例,采用3.0T磁共振分别采集DTI序列,利用AFQ技术对大脑双侧弓状纤...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探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白质中弓状纤维束的损伤,及其与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例和健康受试者26例,采用3.0T磁共振分别采集DTI序列,利用AFQ技术对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的100个节点进行自动定量分析。结果通过t检验及χ^(2)检验,性别和年龄在患者及健康受试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经过AFQ分析,双侧弓状纤维各参数在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不同程度FA值降低,MD值、AD值和RD值升高。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左侧弓状纤维束FA值与MMSE及TBPM呈正相关(P<0.001),MD值及TBPM呈负相关(P<0.001);右侧纤维束FA值与MMSE及TBPM呈正相关(P<0.05),MD值与MMSE呈负相关(P<0.01),MD值及TBPM呈负相关(P<0.001)。结论参与学习及记忆功能的UF损伤可能在W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纤维自动定量技术 弓状纤维束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弓状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红 余齐卫 +4 位作者 牟志伟 陈小云 严嘉健 李淑青 陈卓铭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估和DTI扫描,观察各语言功能亚项和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改变,并分析各语言功能亚项改变与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患者ABC各语言分项治疗前后得分百分比为:听理解(治疗前66.38%,治疗后69.40%);命名(治疗前84.76%,治疗后84.76%);复述(治疗前64.00%,治疗后72.00%);口语表达(治疗前69.81%,治疗后81.13%),其中听理解和命名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而复述和口语表达改善较明显.在口语表达分项的各亚项中,信息量(治疗前66.67%,治疗后83.33%)和流利性(治疗前48.15%,治疗后66.67%)得分明显提高.复述分项中则以句复述亚项得分百分比提高为主,从治疗前的52.63%提高到63.16%.DTI纤维追踪结果显示患者双侧弓状纤维束的纤维数量和致密性增加并出现损伤部位的结构重建.结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可发生完整性增加及结构重建等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语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症 语言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恢复机制
下载PDF
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的言语障碍特点及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梅 马越涛 +5 位作者 赵性泉 王春雪 周筠 王丽敏 李磊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64-1065,共2页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方法选择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试验组)及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进行利手评定及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两组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与弓状...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方法选择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试验组)及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进行利手评定及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两组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与弓状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传导性失语患者的Broca区、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引起非流利型口语,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结论传导性失语的患者病变部位不仅累及弓状纤维束,Broca区、Wernicke区也可受累,弓状纤维束损伤的部位不同,传导性失语言语障碍的特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性失语 弥散张量成像(DTI) BROCA区 Wernicke区 弓状纤维束 双向分布学说
下载PDF
传导性失语联系中断学说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性泉 方瑞乐 +2 位作者 孙学进 胡楠 张玉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分析,验证传导性失语复述障碍的联系中断学说。方法选择5例病变部位累及弓状纤维束的传导性失语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制定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入...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分析,验证传导性失语复述障碍的联系中断学说。方法选择5例病变部位累及弓状纤维束的传导性失语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制定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评定。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入选病例的弓状纤维束,比较健康志愿者与传导性失语患者的异同。结果5例传导性失语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与健康志愿者比较,传导性失语患者的弓状纤维束均不同程度受累。结论传导性失语复述障碍的联系中断学说是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性失语 弓状纤维束 联系中断学说
下载PDF
DTI量化评估旋律语调疗法治疗Broca失语症后脑细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海娟 王宝兰 +1 位作者 王云玲 贾文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卒中后Broca失语症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语言疗法,实验组18例,在常规语言疗法基础上再行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FA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双侧Broca区、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弓状纤维束区及左侧Broca区P<0.001,右侧Broca区P=0.008);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区FA值无统计学差异(右侧Broca区P=0.154,左侧Broca区P=0.228,右侧弓状纤维束区P=0.361,左侧弓状纤维束区P=0.13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侧弓状纤维束及双侧Broca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Broca区P=0.138,左侧Broca区P=0.093,左侧弓状纤维束P=0.259)。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患者的强化康复治疗后,右侧弓状纤维束区FA值增加,提示MIT的治疗机制与右侧弓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旋律语调疗法 Broca失语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