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性传统与中国课程改革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俊列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3,共11页
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将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出发点由主义转向问题、摆动点由激进转向渐进、支撑点由政府转向学校、测评点由形式转向质量。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此阶段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初期由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的自上而... 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将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即出发点由主义转向问题、摆动点由激进转向渐进、支撑点由政府转向学校、测评点由形式转向质量。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此阶段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初期由政府所主导的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将转向以地方学校为主体的变革性实践阶段,凸显的是一种持续稳定、由局部到整体的改革理路,意味着引导性境况的呈现。而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本特点在于引导性,有别于西方的认知性传统,根源由于秉持"性善"而塑造的"道"(导)的核心理念,其根本遵旨在于通过引导而达成转化与提升。因此,无论是文化自觉与价值认同,还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引导性传统对于指导当前的课程改革无疑具有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性善为本的价值认知、引导性的制度变迁、通权达变的实践策略、和合创生的根本目的。总之,用中国的智慧解决中国课程改革的问题,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创新是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传统 引导性智慧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