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像素和引导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邸敬 尹世杰 +1 位作者 马帅 王国栋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90-298,共9页
针对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存在的聚焦区域误判、纹理不清晰和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超像素和引导波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融合方法。首先,在高频融合中使用三重引导滤波达到识别聚焦区域和光滑聚... 针对多聚焦图像融合中存在的聚焦区域误判、纹理不清晰和伪影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超像素和引导波的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融合方法。首先,在高频融合中使用三重引导滤波达到识别聚焦区域和光滑聚焦边界的效果,并通过中值去噪增强图像的抗噪性。其次,对基于超像素融合的低频子带进行伽马校正提升图像的对比度,保证图像纹理的连续性,超像素融合还可以保持区域色度一致性。最后,重构的亮度和色度子图通过逆Lab变换进行融合。在7组实验中,本算法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SF)、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边缘强度(Edge intensity,EI)和视觉信息保真度(Visual information fidelity,VIF)都远大于对比算法的相应值,表明本算法能很好地保留纹理轮廓信息,提升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焦融合 非下采样的切变换 超像素 引导波
下载PDF
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析理论
2
作者 刘建豪 王岗 +2 位作者 郭海 郑金海 杜齐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3,共8页
越洋海啸能够被大洋海脊引导并沿海脊传播至远场地区,虽然传播速度较慢,但携带较大的能量,会对远场地区造成灾害影响,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海啸传播特性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线性长波方程,推导出了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 越洋海啸能够被大洋海脊引导并沿海脊传播至远场地区,虽然传播速度较慢,但携带较大的能量,会对远场地区造成灾害影响,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海啸传播特性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线性长波方程,推导出了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析理论。研究表明对称型海脊同时存在对称与反对称引导波,其自由水面波动可以表示为虚宗量Bessel函数形式。利用海脊中心对称条件给出了描述其频率与波数的频散关系。基于所提理论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引导波的运动特性,包括频散关系、波速度、能量传播速度与波面空间分布等。本研究为揭示地形坡度由脊顶至两侧逐渐增加的海脊引导波运动特征,预测实际越洋海啸中最具威胁性海啸波的到达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海脊引导波 俘获 解析解 线性长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眼前节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蕾 朱冉 宋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符合手术适应证且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患者共40例78眼的临床资料,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Pentacam AXL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眼前节,包括角膜后表面Q值,全角膜像差,后表面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角膜后表面曲率、顶点高度及最薄点高度,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ACA),并对比分析。结果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Q值术前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患眼角膜后表面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组患眼全角膜像差、角膜后表面球差和垂直彗差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患眼ACD、ACV术前与术后1个月、术后1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CA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年和术前球差变化值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相关性分析发现,高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呈中度相关(r=-0.349,P=0.025),而中度近视组患眼球差变化值与术前SE无明显相关性(r=-0.052,P=0.758)。结论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虽然对患者高阶像差有一定改善,但对角膜后表面和前房结构仍然有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对周边影响相对较小,术后1年眼前节结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像差引导FS-LASIK 角膜后表面高度 角膜后表面Q值 高阶像差 前房深度 前房容积 前房角
下载PDF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王泽飞 王勇 +1 位作者 姜丽丽 何之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WFG)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双眼TransPRK治疗的60例中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W...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WFG)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双眼TransPRK治疗的60例中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WFG,分为WFG-TransPRK组(30例,60眼)和TransPRK组(30例,60眼)。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高阶像差和中央角膜厚度等变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高阶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手术前后总高阶相差和球差升幅高于WFG-TransPRK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度升幅、中央角膜厚度降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指数(t=1.913)、安全指数(t=0.775)和并发症发生率(χ2=0.1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0.442、0.697)。结论WFG-TransPRK所引起的球面像差比常规TransPRK少,对于具有高角膜像差或球面像差的患者可能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前像差引导 近视 高阶像差
下载PDF
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鸣 欧艳昆 金淑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66-968,共3页
目的:观察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接受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26例患者(52眼),每名患者的1眼使用Q值引导的切削,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mo,2组手... 目的:观察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接受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26例患者(52眼),每名患者的1眼使用Q值引导的切削,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mo,2组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其间屈光度无差别(P>0.05);Q值引导组与波前引导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24±0.32)低于波前引导组Q值(0.53±0.41)(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两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均有增加,Q值引导组术后球差增加的幅度小于波前引导组,而彗差增加的幅度大于波前引导组。术后眩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Q值引导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是安全有效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或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引导 LASIK 近视 散光
下载PDF
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 被引量:1
6
作者 雷鸣 苏越昆 欧艳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接受近视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129眼),应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对照组:70例(136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治... 目的:探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接受近视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129眼),应用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对照组:70例(136眼),接受常规LASIK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22眼(94.57%)术后裸眼视力达1.0,对照组有121眼(88.97%);治疗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分别为68眼(52.71%)和37眼(27.21%);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瞳孔为6mm时,对照组的术后高阶像差RMS值明显增加,增幅达99.75%,治疗组虽也有增加,但增幅仅为39.9%。结论:波前结合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准确性和视觉质量优于常规LASIK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 虹膜识别 LASIK 近视 近视散光
下载PDF
个性化波前引导的LASIK矫正中度以上近视散光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鸣 高建华 +2 位作者 欧艳昆 苏越昆 金淑芬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波前引导的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76例(145只眼),随机分为波前组和对照组:波前组39例(73只眼),对照组37例(72只眼);两组性别,散光度数大致相同。波前组行波前和虹膜识别... 目的探讨个性化波前引导的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散光患者76例(145只眼),随机分为波前组和对照组:波前组39例(73只眼),对照组37例(72只眼);两组性别,散光度数大致相同。波前组行波前和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对照组行普通LASIK,对比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波前组裸眼视力1.0以上者为69只眼(94.5%);对照组为63只眼(87.5%)。波前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为36只眼(49.3%),对照组为19只眼(2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RMS平均增幅为107%,波前组平均增幅明显小于对照组,为4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16只眼(22.2%)暗环境下有眩光主述,波前组有5只眼(6.8%),两组眩光症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引导与虹膜识别相结合的LASIK在治疗近视散光时,矫正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常规LASIK,视觉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引导 虹膜识别 近视散光
下载PDF
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切削LASIK矫治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小毛 周水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36-1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与常规切削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本院2007-01/2009-12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当中选取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削方式的不同按自愿非随机选择原则分为3组:非球面切... 目的:对比分析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与常规切削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本院2007-01/2009-12收治的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当中选取90例180眼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削方式的不同按自愿非随机选择原则分为3组:非球面切削组、波前引导切削组和常规切削组;每组均包括低度近视(屈光度≤-3.00D)、中度近视(-3.25^-6.00D)、高度近视(-6.25^-9.00D)各10例20眼。对比分析术后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Q值、高阶像差(RMS值)等视觉质量参数以及患者视觉满意度。结果:不同激光切削方式术后的裸眼视力均达到1.0以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26);术后角膜Q值均有所增加,但非球面切削组明显小于常规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P<0.05);术后各组的高阶像差RMS值均较术前增加,非球面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明显小于常规切削组(P<0.05),非球面切削组和波前引导切削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组患者均感到满意,非球面切削组视觉非常满意度要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7)。结论:常规切削、非球面切削、波前引导切削LASIK治疗近视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视觉质量,其中非球面切削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切削 非球面切削 引导切削 LASIK 治疗近视 术后视觉质量
下载PDF
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步观察
9
作者 雷鸣 欧艳昆 +1 位作者 金淑芬 苏玉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LASIK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治疗近视后的视功能、角膜非球面形态(Q值)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6例(52眼),每例病人的1眼使用非球面切削程序,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 目的:分析比较LASIK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治疗近视后的视功能、角膜非球面形态(Q值)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6例(52眼),每例病人的1眼使用非球面切削程序,另1眼使用波前引导的个性化切削进行LASIK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Q值以及术后眩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手术眼视力矫正均满意,两组之间屈光度无差别(P>0.05);非球面切削组与波前引导的切削组比较其术后角膜更倾向于长椭球形,Q值0.24±0.32低于波前引导的切削组Q值0.53±0.41(P<0.01)。术后暗视力和眩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与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均可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但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引导 LASIK 近视 散光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戴国林 梁小庆 蒋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3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近视散光患者中抽取了115例共220眼进行调查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下的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眼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近视散光患者中抽取了115例共220眼进行调查分析,治疗期间患者均为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将所选病例分成两组,试验组(A组)为57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利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行个体化激光手术;对照组(B组)为58例(共110眼)先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再行传统LASIK激光手术。对比分析两种手术完成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0及以上的占98.18%,高于B组的94.55%。且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954,P<0.01)。A组术后残余屈光度(0.34±0.14)D,B组为(0.41±0.24)D,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t=2.815,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下的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激光手术较飞秒制瓣下普通LASIK手术在治疗近视散光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 虹膜定位前像差引导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残余屈光度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与LASIK治疗近视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提高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建勋 荣瑜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及波前像差的变化,评价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矫治中心就诊,选取屈光度-1.75 D≤球镜≤-8.00 D,柱镜≤-2.00 D的近视患者520例(975只眼),其中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245例(465只眼),常规LASIK手术275例(510只眼)。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的变化。统计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包的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常规LASIK手术患者与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后者视力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前者,常规LASIK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显著增加,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49例,发生率为17.82%;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患者术后高阶像差降低,出现术后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仅5例,发生率为2.04%,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与常规LASIK手术治疗近视比较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术后高阶像差,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像差 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阶像差
下载PDF
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的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高莉 颜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适于矫正角膜偏薄,睑裂较小,曲率(k)值偏高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但对于合并有散光者矫正并不十分精确。手术过程中眼位的改变等影响了散光矫正的准确性。本研究应用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矫正中低度近...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k)适于矫正角膜偏薄,睑裂较小,曲率(k)值偏高的中低度近视患者,但对于合并有散光者矫正并不十分精确。手术过程中眼位的改变等影响了散光矫正的准确性。本研究应用波前引导联合虹膜识别矫正中低度近视散光,并将结果与普通Lasek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引导 虹膜 散光 近视
下载PDF
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彬 唐静晓 霍建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46-548,共3页
关键词 前像差引导 虹膜定位 LASIK术 角膜屈光手术 LASIK术 屈光不正 视觉质量 高阶像差
下载PDF
波前优化和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对比
14
作者 刘永琰(综述) 王共先(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能获得较好的视力,然而传统疗法行角膜球面切削会将一般的扁平角膜变成更扁圆的轮廓,并导致球面像差。角膜非球面性的改变引起球面像差的增加,并影响夜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 传统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能获得较好的视力,然而传统疗法行角膜球面切削会将一般的扁平角膜变成更扁圆的轮廓,并导致球面像差。角膜非球面性的改变引起球面像差的增加,并影响夜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等视觉质量。波前优化旨在用基于总体均数的调整措施保留眼球先前的视觉像差,并优化角膜的非球面性,从而建立一个基于理想模型的个体化调整措施。波前引导测量眼球像差并行个体化切削治疗可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就波前优化和波前引导疗法对于球面像差的矫正效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球面像差 引导 前优化 角膜偏心率
下载PDF
Zyoptix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
15
作者 雷鸣 舒越昆 +1 位作者 欧艳昆 叶丽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手术者96例(177眼),术后随访6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散瞳前后虹膜识别数据显示,X... 目的探讨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手术者96例(177眼),术后随访6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散瞳前后虹膜识别数据显示,X轴移位的距离为(16.68±109.49)μm,Y轴移位距离为(-107.58±137.61)μm;瞳孔中心偏移角度为(0.23±1.45)°.术后随访6月,球镜为+0.110.34D,散光为-0.29±0.30D;最佳矫正视力均≥术前最佳球镜矫正视力,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者为167只眼(94.4%),95%CI为:91.13~97.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为54.24%(96眼),95%CI为46.90%~61.58%.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其术前矫正视力者71眼(40.11%),95%CI为32.89%~47.33%.瞳孔为6mm时,术后高阶像差RMS值明显增加,增幅为55.58%.术后6个月时,主诉暗环境下有眩光症状仅有9眼(5.1%),95%CI为1.85%~8.32%.结论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其效果安全、精确,优于常规LASIK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 虹膜识别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近视散光
下载PDF
年龄因素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矫正不同度数近视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王莉 李鹏 +2 位作者 高丹宇 伍喜媛 杨扬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326-327,共2页
Epi—LASIK即机械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是在LASE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功的弥补了LASEK术中用乙醇来辅助角膜上皮瓣形成的问题,使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更男;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医患的认可。加之虹膜... Epi—LASIK即机械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是在LASE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功的弥补了LASEK术中用乙醇来辅助角膜上皮瓣形成的问题,使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更男;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医患的认可。加之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的引导应用,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像差引导 LASIK 虹膜定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EPI 年龄因素 相关性 K矫正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姚佩君 周行涛 褚仁远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像差引导 个体化切削 临床进展 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 高阶像差 视网膜成像 图像对比度 屈光不正 重要环节 质量研究 手术方法 制约因素 临床效果 膜处理 适应证
下载PDF
矢量分析法比较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萌蔓 时钟 +5 位作者 马月磊 刘超敏 李向品 董盈盈 侯献琪 郭秀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标记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未角膜标记的SMILE以及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 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标记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未角膜标记的SMILE以及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SMILE及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球镜≥-1.0 D、柱镜≥-1.5 D)41例(82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角膜标记的SMILE组17例(34眼)、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12例(24眼)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12例(24眼)。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方法计算目标矫正散光量(TIA)、手术矫正散光量(SIA)、差异矢量、矫正指数、成功指数、误差角度(AofE)、变平指数等指标。结果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术后UCVA、等效球镜度、残余散光度分别为(-0.040±0.020)logMAR、(-0.02±0.51)D、(-0.06±0.35)D,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分别为(-0.062±0.043)logMAR、(-0.07±0.38)D、(-0.07±0.44)D,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分别为(-0.054±0.038)logMAR、(-0.06±0.48)D、(-0.25±0.56)D,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误差角度绝对值(|AofE|)分别为1.39±3.03、2.24±4.13、-1.81±4.88,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大于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矫正指数、成功指数、变平指数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中各组的|SIA|与|TI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术后3个月三组的成功指数与|AofE|、差异矢量与|AofE|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角膜标记及未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比未角膜标记的SMILE在控制散光轴向误差方面的准确性更好,可提高散光的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度散光 角膜标记的SMILE 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 矢量分析
下载PDF
波前像差引导在准分子激光补矫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志 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波前像差引导的补矫融合了波前技术,可对术中发生角膜并发症,或术后高阶像差明显增加的角膜屈光手术进行补矫,能有效减少术源性高阶像差,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存在问题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前像差引导 准分子激光 补矫 角膜屈光手术 高阶像差 角膜并发症 视觉质量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鸣 金淑芬 欧艳昆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分析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3例(120眼),随机分为行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LASIK的治疗组31例(59眼... 目的分析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63例(120眼),随机分为行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LASIK的治疗组31例(59眼)和行普通LASIK的对照组32例(61眼)。术中观察治疗组眼球旋转情况,术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58眼(98.3%)发生了眼球旋转,平均旋转范围为(2.69±2.0)°。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29眼,49.2%)多于对照组(16眼,26.2%);治疗组的平均散光(-0.30±0.27)D低于对照组(-0.46±0.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高阶像差平均增幅(109%)明显高于治疗组(41.4%),暗环境下有眩光主诉的眼数(15眼,24.6%)也高于治疗组(5眼,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在治疗近视散光时,矫正的精确性和术后视觉质量都明显优于常规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引导 虹膜识别 散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