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作为超感官知觉的叙述
1
作者 隋晓荻 张韵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2-38,共7页
为解决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难题,伍尔夫在小说叙事活动中采用了一种超感官知觉叙述策略。这种叙述策略,把人的审美体验从纯粹的、主观化的感官域扩充至非感官域的超感官知觉域,她的每部小说在构成上也因此展现为从繁杂和割裂的自存性... 为解决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难题,伍尔夫在小说叙事活动中采用了一种超感官知觉叙述策略。这种叙述策略,把人的审美体验从纯粹的、主观化的感官域扩充至非感官域的超感官知觉域,她的每部小说在构成上也因此展现为从繁杂和割裂的自存性叙事转向综合和协同的依存性叙事。在《海浪》和《弗勒希小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同质化功能,去谋求人与世界的共存;在《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连续化功能去谋求人与集体的共通;在《远航》和《奥兰多传》里,她力图用超感官知觉叙述的统一化功能,去谋求人与自身的共融。伍尔夫采用超感官知觉叙述,其目的是克服西方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局限及其多重二元分裂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超感官知觉 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大英帝国形象 被引量:8
2
作者 谢江南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4,共8页
大英帝国想象是英国文学中的一个"常数",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思想探索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伍尔夫拥护大英帝国的现存秩序,深信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正义的,同时,她又不满帝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傲慢... 大英帝国想象是英国文学中的一个"常数",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思想探索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伍尔夫拥护大英帝国的现存秩序,深信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正义的,同时,她又不满帝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傲慢、骄纵,对帝国的内忧外患深感忧虑。更重要的是,她拒绝相信帝国的永恒性,客观地呈现了走向衰落时期的大英帝国的历史风貌,它的荣华不在、它的挣扎和苦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化建构 大英帝国 伦敦 殖民地形象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画面感的认知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展 《学术探索》 2019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富于画面感。结合认知规律,分析文字与画面在读者头脑中的认知转化,能够探究出伍尔夫所用文字与画面感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海浪》《日与夜》《幕间》《雅阁的房间》《到灯塔去》《岁月》等小说中的景物...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富于画面感。结合认知规律,分析文字与画面在读者头脑中的认知转化,能够探究出伍尔夫所用文字与画面感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海浪》《日与夜》《幕间》《雅阁的房间》《到灯塔去》《岁月》等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置于认知语境中剖析,会发现作者在文本中隐藏了指令,以指导读者脑海中画面感的形成。根据斯卡利《由书而梦》中的理论,文本中使用了"薄膜擦过""花的想象"等指令,从坚固性与细节处来帮助读者构建静态的画面;又借助"明亮光照""轻薄性""添加与移除"等指令,使读者对于动态的画面也能够有生动的感受。伍尔夫的小说写作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而能使读者在头脑中轻易地绘制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并赋予画面动态感,从而实现从文字到画面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认知 画面 转化
下载PDF
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性别创伤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艳阳 向连兵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07-811,815,共6页
分析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认为其作品通过对传统妇女教育的憎恨,对性与婚姻的畏惧,对女性情谊的认同等表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性别创伤书写,并且指出这种书写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文学对自身... 分析了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认为其作品通过对传统妇女教育的憎恨,对性与婚姻的畏惧,对女性情谊的认同等表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性别创伤书写,并且指出这种书写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文学对自身性别创伤经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父权制 性别创伤书写
下载PDF
“戏剧-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4-7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的详尽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她提出的"戏剧-小说"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界限的消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她塑造出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改变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失语、无...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的详尽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她提出的"戏剧-小说"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界限的消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她塑造出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改变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失语、无名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小说 女性 无名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水”中之“道”
6
作者 何晓涛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8-93,共6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水意象描写,探讨了人生方方面面的话题:生与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精神世界与物质外界等问题。深入考察和分析这些水意象可以看出,伍尔夫女性主义人生观思想和道家水哲学思想至少在以下三...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水意象描写,探讨了人生方方面面的话题:生与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精神世界与物质外界等问题。深入考察和分析这些水意象可以看出,伍尔夫女性主义人生观思想和道家水哲学思想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是遥相呼应的:自然虚静的生存理念;柔弱不争的处世智慧;有无循环的生死顿悟。道家水哲学思想有利于建构适合两性和谐发展的女性主义思想,同时解构具有明显男权本位化特征的西方二元论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水意象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生死主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朱艳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9-71,113,共4页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欧美小说发展史上一名重要的开拓者,她关注社会,关注灵魂,从精神的高度重复远古时代人类“生与死”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颇具特色、发人深省。她的主要小说《达洛维太太》和《海浪...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欧美小说发展史上一名重要的开拓者,她关注社会,关注灵魂,从精神的高度重复远古时代人类“生与死”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颇具特色、发人深省。她的主要小说《达洛维太太》和《海浪》表征了她独特的生死观———向死而生,超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 小说 主题 创作 远古时代 开拓者 发展史 生死观
下载PDF
中西诗学观照下系统研究伍尔夫小说理论的杰作——评《走向生命诗学: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蕾蕾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I0005-I0005,共1页
当今社会,人文学科不断被边缘化,导致大学教育的功利化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在大学的学科教育中增加文化修养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师在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当今社会,人文学科不断被边缘化,导致大学教育的功利化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匮乏。在大学的学科教育中增加文化修养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任务。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师在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立足怎样的视角、通过怎样的方法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伍尔夫 弗吉尼亚 生命诗学 系统研究 中西诗学 英美文学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自由与空间: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诗学视野下的城市抒写范式管窥
9
作者 郑茗元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追求小说形式革新、充满实验精神的伍尔夫,是一位关注小说艺术发展的小说家、文论家。她的城市空间抒写范式容纳了城市文化非地理学进程中的多维历史积淀与社会情感要素,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对广阔自由空间等现代性问题的极度渴望和思考... 追求小说形式革新、充满实验精神的伍尔夫,是一位关注小说艺术发展的小说家、文论家。她的城市空间抒写范式容纳了城市文化非地理学进程中的多维历史积淀与社会情感要素,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对广阔自由空间等现代性问题的极度渴望和思考,比城市文学文本本身更具深刻的研究意义和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尔夫 小说诗学 都市空间 自由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一竹 甄艳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1-112,共2页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伍尔夫小说有代表性的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心理时间 叙述视角 心理现实主义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文本经典性的生成机制重释评骘
11
作者 汪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英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本经典性"观念一直是国内外文评界常说常新的议题。这一涉及小说结构原则的核心创作理念侧重于将语言实验的认识论视角伸向由无数印象片断构成的重要瞬间的幽暗意识深... 在英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本经典性"观念一直是国内外文评界常说常新的议题。这一涉及小说结构原则的核心创作理念侧重于将语言实验的认识论视角伸向由无数印象片断构成的重要瞬间的幽暗意识深处,认为人类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才应是小说文本理应捕捉的"重要时刻"。她的文本生成观体现了小说艺术的持久力和生命意识的情感化,这种开放的唯美主义思维模式引领了当今西方文论建设的新方向,同时也给物欲横流的迷茫的现代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生命启示和生活希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本经典性 生成机制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拯救灵魂——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12
作者 李敏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9-140,共2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是灾难的结束,是新生的回溯,是生命的升华,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死亡意识 拯救 灵魂
下载PDF
“追寻”原型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体现
13
作者 张瑶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21期50-50,共1页
诺斯罗普·弗莱提出文学作品的叙事结构往往可归结为某种原型。以“旅行”为原型的叙事模式千变万化,其中追寻(Quest)模式在弗吉尼亚·伍尔夫三部代表作中尤为突出,可作为宏观把握三部作品及其相似性的切入点。
关键词 原型 旅行 叙事模式 追寻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 《海浪》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音乐—小说”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李京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音乐”关注音乐和小说如何在一个作品中共存及小说对音乐的指涉,具有颠覆性意义。通过借用音乐理念、使用音乐元素、借鉴音乐结构,伍尔夫形成了“按节奏而非情节”“形式与意义并重”“独特的音乐叙事风格...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音乐”关注音乐和小说如何在一个作品中共存及小说对音乐的指涉,具有颠覆性意义。通过借用音乐理念、使用音乐元素、借鉴音乐结构,伍尔夫形成了“按节奏而非情节”“形式与意义并重”“独特的音乐叙事风格”的“音乐—小说”特征。《远航》《夜与日》《雅各的房间》中,“角色”与音乐的关系构成了小说的主题。《到灯塔去》《海浪》中,伍尔夫将自己化身成为交响队的指挥,充分运用文字音乐、主题贯穿、对位、赋格曲和奏鸣曲式的创作手法,使作品具有音乐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音乐—小说 跨媒介
下载PDF
长歌当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另类战争观
15
作者 陈晓兰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幸生逢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其思想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其重要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两次大战的间歇期。不同于主流战争文学,伍尔夫在战后或者战前,以后方平民特别是女性的视角,再现远...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幸生逢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是其思想意识和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其重要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两次大战的间歇期。不同于主流战争文学,伍尔夫在战后或者战前,以后方平民特别是女性的视角,再现远离战场的后方平民的间接战争体验,以独特的战争话语揭示了战争对个体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持久影响。伍尔夫的战争书写打破了战时与平时、前线与后方、战士与平民截然区分的界限,拓展了战争书写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她的战争书写表现出与国家主流战争话语截然不同的特征,她的另类战争观为后世理解两次大战提供了独特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战争书写 战争观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琼·马丁小姐的日记》中的隐性叙事进程
16
作者 丁礼明 赵瑞玲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2,F0003,共10页
中外批评家从各个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琼·马丁小姐的日记》情节发展的深层意义展开探讨,普遍认为小说从琼·马丁的视角揭示了“家中天使”在帝国历史书写与男权主义共谋下的卑微地位。然而,借助语料库软件A... 中外批评家从各个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琼·马丁小姐的日记》情节发展的深层意义展开探讨,普遍认为小说从琼·马丁的视角揭示了“家中天使”在帝国历史书写与男权主义共谋下的卑微地位。然而,借助语料库软件AntConc4.2.0的词频功能和索引定位,通过对小说进行整体细读,发现小说存在双重叙事结构。在隐性进程中,琼的母亲并不是以维护父权制为唯一特征的扁平人物,而是具有独立、坚强、高尚等丰富特征的圆形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是以伍尔夫的母亲为原型。小说中的双重叙事不仅表明伍尔夫文学创作中的母性认同意识,还体现出其对爱德华时代英国小说人物塑造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琼·马丁小姐的日记》 隐性进程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共同体思想
17
作者 申富英 李慧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0-98,共9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英国社会一个剧变的时代,个体间情感疏离,社会向心力离散,她在作品中试图唤起人类本能的互助共生意识,将疏离的个体维系成团结的共同体。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个体精神...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英国社会一个剧变的时代,个体间情感疏离,社会向心力离散,她在作品中试图唤起人类本能的互助共生意识,将疏离的个体维系成团结的共同体。长期以来,学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个体精神世界的书写,却忽视了她对群体的关注和对共同体的向往。事实上,伍尔夫在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对群体和共同体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伍尔夫在作品中构想的理想共同体有以下三方面体现:构成性共同体、一体主义共同体和流动的合奏式共同体。伍尔夫强调个体无法脱离共同体而孤立存在,关注融合的群体意识,向往共同体团结。此外,她批判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拥有广阔的世界主义视野,提出一种承认差异的、流动的合奏式共同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构成性共同体 一体主义共同体 流动的合奏式共同体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岁月》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晗 吕洪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岁月》中透过帕吉特一家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一幅女性成长的画卷。该小说于传统叙事中表露新意,不仅具有传统成长小说的自传性,而且,在人物的设置、顿悟的运用及婚姻主题等方面,对传统成长小说及女性成长小说...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岁月》中透过帕吉特一家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了一幅女性成长的画卷。该小说于传统叙事中表露新意,不仅具有传统成长小说的自传性,而且,在人物的设置、顿悟的运用及婚姻主题等方面,对传统成长小说及女性成长小说既有继承,也有突破,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群体成长及社会生活的持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岁月》 成长小说
下载PDF
在片刻之间捕捉到永恒——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印象主义艺术手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项凤靖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小说 印象主义 艺术手法 英国
下载PDF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近百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近百年来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20世纪不同批评立场之间的交锋。英美研究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开放性争鸣、30至50年代的新批评质疑、60和70年代的整体研究、80年代的回顾总结、9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 近百年来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的研究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20世纪不同批评立场之间的交锋。英美研究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的开放性争鸣、30至50年代的新批评质疑、60和70年代的整体研究、80年代的回顾总结、9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读等阶段,整个研究历程体现了职业批评家对伍尔夫的艺术家批评从批判到逐步接纳的嬗变。中国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从社会、历史、创作、形式、批评、境界等多个层面观照并阐明伍尔夫小说理论的内涵、本质与价值,与英美批评形成了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小说理论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