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双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6,共9页
20世纪德语文学的三个重要代表卡夫卡、策兰和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都是在多语言、多文化交织的文化空间里生活并从事创作的。他们深刻体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身份之间的脱离,由此产生了一种寻找或塑造自己独特... 20世纪德语文学的三个重要代表卡夫卡、策兰和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都是在多语言、多文化交织的文化空间里生活并从事创作的。他们深刻体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身份之间的脱离,由此产生了一种寻找或塑造自己独特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既表现为他们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也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他们以文学创作来探索体现个人存在价值的个性化语言。这让他们的文学作品始终包含着对语言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德语文学乃至现代世界文学中焕发着夺目异彩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茨·卡夫卡 保尔·策兰 赫塔·穆勒 语言反思 身份
原文传递
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弗朗茨·卡夫卡 王炳钧(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捷克 短篇小说 弗朗茨·卡夫卡
原文传递
译林新书介绍
3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0-70,共1页
银行职员约瑟夫·K一天清晨无端被捕,不得不面对一场莫名其妙的诉讼案。他不知身犯何罪,却要定期接受“审讯”;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却又感到法院的人无处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却又无从措手。一切都荒谬绝伦:法律无法捉摸,审讯如同儿戏,... 银行职员约瑟夫·K一天清晨无端被捕,不得不面对一场莫名其妙的诉讼案。他不知身犯何罪,却要定期接受“审讯”;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却又感到法院的人无处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却又无从措手。一切都荒谬绝伦:法律无法捉摸,审讯如同儿戏,法官委琐卑劣,律师只会空谈……然而,案子却像网一般罩住了他。最终,他只能像狗一样被人杀死。《审判》展示的是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却昭示着某种极端的人类历史命运。对二十世纪来说,卡夫卡是一位天才的预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刊介绍 《审判》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