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里尔克的性欲书写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启示 |
赵蕾莲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到影视剧中的暴力美学 |
李易阳
黄少华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3
|
弗洛伊德日记里的《精神分析引论》中文译本 |
陈琦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重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
李颖颖
|
《时代人物》
|
2024 |
0 |
|
5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下《爱德华大夫》的角色与综合心理疗愈探索 |
张月娇
叶辉
林含之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6
|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超现实主义及达利美术创作的影响 |
杨晓庆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7 |
5
|
|
7
|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
张卫霞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3
|
|
8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审美折射 |
张鹏飞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9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下的西方绘画——评《当代欧美具象艺术·巴尔蒂斯》 |
江汉英
梁显飞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0
|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美国“迷茫一代”作家的影响 |
刘茹斐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06 |
0 |
|
11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无意识观念的理论性质 |
孟秋丽
高申春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12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
郝敬习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3
|
|
13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的《红字》与张爱玲作品比较研究 |
秦艳萍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4
|
弗洛伊德与荣格精神分析文学批评观比较 |
刘宏宇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5
|
《奥兰多》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殊途同归 |
蔡芳
谢葆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6
|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
罗炜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7
|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 |
戴雪红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8
|
“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的心理 |
陈莉
肖佳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9
|
美梦与噩梦·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电影《穆赫兰道》 |
刘庆美
|
《戏剧之家》
|
2014 |
2
|
|
20
|
欲望中的沉浮和挣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 |
成秀萍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