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及其失败原因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金林
-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东北亚学刊》
2012年第5期45-51,共7页
-
文摘
(续上期)三、第二次东征日本——弘安之役(一)遣使备战对于文永之役的结果,东征军将领并未如实呈报忽必烈。因此,在忽必烈看来,战事并没有结束和失败。忽必烈打算再次争取以和平方式达到"通和"、"通好"的目的。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任命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为宣谕日本使。杜世忠等人于三月十七日到达高丽,然后由高丽使徐赞等陪同前往日本。
-
关键词
文永之役
弘安之役
东征
计议官
兵部侍郎
礼部侍郎
博多湾
阿塔海
忻都
撒都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及其失败原因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金林
-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
-
出处
《东北亚学刊》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
文摘
13世纪元朝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忽必烈屡派使节要求日本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日方拒绝,甚至斩杀来使。忽必烈试图以武力征服日本,然而两次东征均以失败告终。东征失败的内因主要是东征军对日本自然环境缺乏了解、元军不善水战、内部矛盾重重、将帅指挥不当,以及中朝民众的厌战情绪和反抗活动等。另外,东征失败也存在突遇风雨的偶然性,但完全归咎于此,鼓吹"神风"所致,显然是不科学的。
-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忽必烈
东征日本
文永之役
弘安之役
“神风”败元军论
失败原因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蒙古袭来绘词》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概况
- 3
-
-
作者
马云超
-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
文摘
《蒙古袭来绘词》(以下简称'绘词')是记录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的重要史料①。一般认为,‘绘词’’是其主人公竹崎季长命令画师所作,故又称《竹崎季长绘词》。从最后的落款来看,'绘词'创作于永仁元年(1293)二月,距离弘安之役结束不到12年时间,因此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日本学界已经对'绘词'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池内宏②、川添昭二③、山口修④、石井进⑤、佐藤铁太郎⑥等。
-
关键词
季长
弘安之役
元世祖忽必烈
日本学界
永仁
御家人
文永之役
《元史》
长江沿岸
菊池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十三世纪末蒙元征日事件考议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逎赓
-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7-51,共5页
-
文摘
十三世纪末,中日关系史上发生过蒙元征日事件,前后两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1274年,蒙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文永之役”。时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这次战役是尚未灭掉南宋政权以前蒙古统治者发动的。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日本史上称“弘安之役”。时在南宋灭亡后第三年。经过两次战役,中日间出现交恶状态是必然的。但史书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往往不详,接触这个历史事件时不好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议供商量。
-
关键词
蒙元
元世祖忽必烈
文永之役
弘安之役
南宋度宗
中日关系史
日本史
蒙古人
历史事件
交流史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