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借医弘道到悲田养病——试论汉唐之际中国佛教医学的发展及其贡献 被引量:5
1
作者 邵佳德 王月清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73,F0003,共4页
佛教医学传入中国后,通过早期僧人的行医,为佛法初传作出了贡献。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中土其他医疗资源的挑战,佛教医学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及无条件救济底层民众,改变了初传时的不利状况,到唐代时更是融入了国家的救济体制。佛教医学在汉唐... 佛教医学传入中国后,通过早期僧人的行医,为佛法初传作出了贡献。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中土其他医疗资源的挑战,佛教医学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及无条件救济底层民众,改变了初传时的不利状况,到唐代时更是融入了国家的救济体制。佛教医学在汉唐之际发展极大,为佛教的发展争取到了信众和统治者的支持,同时也影响了中土医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医学 借医弘道 悲田养病坊
下载PDF
松见弘道对“北刘南杜”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范凡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4,共10页
日本学者松见弘道致力于介绍、翻译和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四十余年,关于刘国钧和杜定友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堪称"北刘南杜"海外研究的集大成者。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研读他们的著作,并翻译成日文出版;二、撰文介绍他们的... 日本学者松见弘道致力于介绍、翻译和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四十余年,关于刘国钧和杜定友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堪称"北刘南杜"海外研究的集大成者。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研读他们的著作,并翻译成日文出版;二、撰文介绍他们的学术业绩和人格,并致以较高的评价和敬意;三、他对"北刘南杜"的研究是置于世界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发展视野之中的,史无前例地把他们与世界一流图书馆学专家相提并论;四、他在对刘、杜的研究过程中,与他们本人建立了密切的通信联系,互相寄赠彼此在研究中急需的专业书籍,反映了当时中日图书馆学交流的概况。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彰显松见弘道的学术贡献,并为国内"北刘南杜"研究乃至中日图书馆学交流史研究提供借鉴。表1。参考文献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刘南杜 刘国钧 杜定友 图书馆学史 中国 日本 松见弘道
下载PDF
医学教育当弘道重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丹 梁晓春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177-1179,1184,共4页
欲重塑医学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必须从医学教育的源头抓起,即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道器并举,以达到道器合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道与器分离的问题,探讨医学教育中道与器以及德与术的辩证关系,结合... 欲重塑医学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就必须从医学教育的源头抓起,即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道器并举,以达到道器合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道与器分离的问题,探讨医学教育中道与器以及德与术的辩证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体会,提出为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能,培养德艺双馨的苍生大医,医学教育当弘道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弘道重器 道器合一
下载PDF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析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广辉 禹菲 《船山学刊》 201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论语》所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早已成了中国人的格言警句。本文概述了历史上学者的相关讨论,并探讨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和现实意义。"道"有二义:一谓"真理";二谓"理论学说"。"... 《论语》所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早已成了中国人的格言警句。本文概述了历史上学者的相关讨论,并探讨了这句话所包含的哲理和现实意义。"道"有二义:一谓"真理";二谓"理论学说"。"弘"也有二义:一谓扩充、发展;二谓含弘、包容。理论家的责任在于要发展理论学说,如果只是躺在现成的理论学说上,那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这一思想警示当代理论界,要克服那种不求理论创新、只会空喊口号的空疏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道 理论学说 弘扬 包容 警示
下载PDF
人能弘道:中国传统教育的主体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4,共7页
中国传统教育的觉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对教育的理解及其主张各有千秋,但是,在他们锲而不舍地抗争和坚守中所凝聚的主体精神,揭示了教育的独特规律性和内在学术性,既推动了先秦社会的发展,又有效地提升... 中国传统教育的觉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当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对教育的理解及其主张各有千秋,但是,在他们锲而不舍地抗争和坚守中所凝聚的主体精神,揭示了教育的独特规律性和内在学术性,既推动了先秦社会的发展,又有效地提升了传统教育的主体性品质,铸就了中国教育的高尚和神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道 为己之学
下载PDF
“人能弘道”:中国诗教传统与文化特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宇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4期94-102,共9页
文明比较显示,中国诗教体现了“人能弘道”的文化特质。这种价值建构方式既是自由的又是共同的,涵盖了情感审美与语言艺术、思维方式与认识体系、人格境界与言行能力、社会礼俗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塑造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民族心灵史。... 文明比较显示,中国诗教体现了“人能弘道”的文化特质。这种价值建构方式既是自由的又是共同的,涵盖了情感审美与语言艺术、思维方式与认识体系、人格境界与言行能力、社会礼俗与国家治理等方面,塑造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民族心灵史。“人能弘道”的诗学特质,即以生命自觉之“情”为本源,在实践中“感”自然和人事之“物”(现象),对天人之“道”进行自证和体认,以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比较 诗教传统 “人能弘道
下载PDF
三原弘道书院的讲学与明代关学之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米文科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1-33,45,共4页
三原弘道书院是明清关中地区最著名的讲学书院之一,为三原人王承裕所创建。弘道书院以"弘道"为目的,讲学注重经学、礼教、气节,不尚空谈;解经则强调以心证经和体认躬行,并重视心性的道德修养。弘道书院的建立,不仅开创了明代... 三原弘道书院是明清关中地区最著名的讲学书院之一,为三原人王承裕所创建。弘道书院以"弘道"为目的,讲学注重经学、礼教、气节,不尚空谈;解经则强调以心证经和体认躬行,并重视心性的道德修养。弘道书院的建立,不仅开创了明代关中地区的书院讲学之风,培养了大量的理学人才,同时也为明代关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并凸显了关学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原弘道书院 王承裕 讲学 明代 关学
下载PDF
真理与价值合一的理想境界的弘扬——论孔子的弘道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馥洁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9年第3期5-10,共6页
孔子的“道”是真理与价值合一的理想境界。关于弘道,孔子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多方面的阐发,形成了丰富思想,主要包括弘道的意义、弘道的主体、弘道的方式等内容。孔子的弘道思想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培育了... 孔子的“道”是真理与价值合一的理想境界。关于弘道,孔子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多方面的阐发,形成了丰富思想,主要包括弘道的意义、弘道的主体、弘道的方式等内容。孔子的弘道思想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培育了中华民族追求理想的精神、“义以为上”的道德精神、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真理 价值 弘道
下载PDF
金末元初杨弘道散文片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崇武 《励耘学刊》 2007年第2期91-102,共12页
杨弘道一生坎坷,他的散文真切地展现了他的困窘生涯及其对出仕的渴望,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并不激烈,呈现出一种温厚的特点。杨弘道虽在散文艺术上宗法韩、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其眼光过分局限于个人的悲欢得失,从而削弱了其作... 杨弘道一生坎坷,他的散文真切地展现了他的困窘生涯及其对出仕的渴望,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并不激烈,呈现出一种温厚的特点。杨弘道虽在散文艺术上宗法韩、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其眼光过分局限于个人的悲欢得失,从而削弱了其作品的深度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道 散文 金末元初
下载PDF
“强身健体,弘道崇德”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引领——以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敬锋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强身健体,弘道崇德”蕴含了古朴的“天人合一,天道自然”的辩证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统一关系,也强调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其在体... “强身健体,弘道崇德”蕴含了古朴的“天人合一,天道自然”的辩证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体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统一关系,也强调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其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以中国传媒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为案例,剖析如何以党建引领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体育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更好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身健体 弘道崇德 体育教育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杨弘道的诗学理论
11
作者 陈娟 王素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杨弘道的诗歌理论,从"吟咏性情"诗之本原论出发,与元好问一道共倡雅正之音,以唐人为指归,主张以格调限制性灵,以性灵表现思想感情,自成一家,推动元初新的诗学思想向前发展。
关键词 弘道 诗学 理论主张
下载PDF
费密的《弘道论》与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
12
作者 曾加荣 王方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弘道书》是清初学者费密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费氏的儒学观点,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提出了自己的道统论和中实思想。胡适有感于《弘道书》的独特价值,对费氏家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是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对费密... 《弘道书》是清初学者费密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费氏的儒学观点,以汉儒为宗,力倡实学,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提出了自己的道统论和中实思想。胡适有感于《弘道书》的独特价值,对费氏家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是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对费密思想评价最高的一位学者。胡适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阐释明清实学,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沟通,体现了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密 弘道 胡适 实用主义
下载PDF
曾子弘道性格之探悉
13
作者 刘红霞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参也鲁"的性格特点对于曾子体悟孔子一贯之道意义重大,从曾子与其他同门弟子的交往、交流甚至交锋,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曾子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全面地把握曾子的弘道性格。
关键词 曾子 性格 弘道 鲁钝
下载PDF
论河东程学传脉郝经的学术弘道
14
作者 侯文宜 《晋阳学刊》 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
郝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著名的经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与其家学渊源、地域文化传统分不开。北宋治平年间程颢任晋城令,创办乡校、暇时亲授,郝氏家学即为源自程颢门下而发展起来的一支学脉,“传六世至经,奉承绪余,弗敢失坠”。郝经自学... 郝经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著名的经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与其家学渊源、地域文化传统分不开。北宋治平年间程颢任晋城令,创办乡校、暇时亲授,郝氏家学即为源自程颢门下而发展起来的一支学脉,“传六世至经,奉承绪余,弗敢失坠”。郝经自学道起便立志以周孔、颜孟为榜样,以复兴斯文为己任,在付诸政治践履之外,尤为突显出学术弘道的系统建构与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 程学传脉 郝经 学术弘道
下载PDF
论王阳明悟道弘道的心路历程
15
作者 王路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成圣之志,以成己成物、救心救世为己任,开始了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最终龙场悟道的机缘在于世代书香之家的平台、溺习骑射的经历、泛滥词章的积淀、出入佛老又归本儒学的思考和龙场历经苦难而创立心学。... 王阳明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成圣之志,以成己成物、救心救世为己任,开始了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最终龙场悟道的机缘在于世代书香之家的平台、溺习骑射的经历、泛滥词章的积淀、出入佛老又归本儒学的思考和龙场历经苦难而创立心学。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便开始大讲心学、专攻良知的弘道。由之展现了他一生坎坷多舛而丰富多彩的悟道弘道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悟道 弘道 心路历程
下载PDF
“人能弘道”与古典诗学体系——以钟嵘《诗品》为中心
16
作者 董宇宇 《天府新论》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诗歌以“情”为本原,实际上体现了基于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在与“物”相感中追寻鲜活的“道”、以心理本体为归宿这种具有普适真理与理性信仰高度的价值建构方式,因此成为“可以兴”和“所以为教”的最重要文艺体裁。整个诗学... 中国诗歌以“情”为本原,实际上体现了基于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在与“物”相感中追寻鲜活的“道”、以心理本体为归宿这种具有普适真理与理性信仰高度的价值建构方式,因此成为“可以兴”和“所以为教”的最重要文艺体裁。整个诗学围绕这一核心而形成内在完备体系,情道论、心物论、文质论等一体,诗歌审美本体即由此产生的具备深层次“滋味”的意境,这是漫长历史实践中确立的永恒普适标准,诗歌内容和形式则是开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能弘道 感物 意境
下载PDF
激扬文字 含弘道远——吴晓懿书法艺术摭谈
17
作者 陈池瑜 《书画世界》 2013年第4期89-91,共3页
中国书法以其氤氲淋漓的鬟色、雄势逸状的形体和虚实相生的布白,一直彰显着汉字广宏灵动的生命力。汉字是构筑华夏文化的根基,它以深邃的内涵熔铸了充满憧憬和浪漫的民族审美情愫,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在历史上孕育了璨若星辰的文... 中国书法以其氤氲淋漓的鬟色、雄势逸状的形体和虚实相生的布白,一直彰显着汉字广宏灵动的生命力。汉字是构筑华夏文化的根基,它以深邃的内涵熔铸了充满憧憬和浪漫的民族审美情愫,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底蕴,在历史上孕育了璨若星辰的文人墨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弘道 文字 中国书法 虚实相生 华夏文化 民族审美 艺术底蕴
下载PDF
孔子的一生:终生弘道崇德 承传传统文化
18
作者 陈新根 《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7期279-281,共3页
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始者,他在传承上古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新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儒家仁道人文理想,孔子一生虚心好学,创建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弘道崇德 传承 道德规范
下载PDF
弘道养正 艺写人生——首届张子说师徒书法作品联展
19
作者 刘小龙 《黄河之声》 2015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本刊讯记者刘小龙报道】近日,"弘道养正、艺写人生——首届张子说师徒书法作品联展"在北京大观园盛大开展。此次展览,张子说先生携众弟子、40余幅书法作品出展北京大观园,是张子说先生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 【本刊讯记者刘小龙报道】近日,"弘道养正、艺写人生——首届张子说师徒书法作品联展"在北京大观园盛大开展。此次展览,张子说先生携众弟子、40余幅书法作品出展北京大观园,是张子说先生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光大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艺术、践行中华民族复兴强国之梦的具体行动。张子说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郊区工作部副主任,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副秘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弘道 人生 中华民族复兴 民族传统文化 协会会员 书法艺术 副秘书长
下载PDF
“由儒入道”与“非儒弘道”的歧路与会通——以阮籍与嵇康的哲学进路之比较为例探析魏晋玄学的生发理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旭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经董仲舒改造的汉代新儒学曲折地彰显出道家基质。魏晋之际,儒道互济、阴阳表里。作为"竹林玄学"的领袖,阮籍"由儒入道",以儒道价值认同的进路通达玄学;嵇康"非儒弘道",以... 汉初"黄老之学"兴盛,经董仲舒改造的汉代新儒学曲折地彰显出道家基质。魏晋之际,儒道互济、阴阳表里。作为"竹林玄学"的领袖,阮籍"由儒入道",以儒道价值认同的进路通达玄学;嵇康"非儒弘道",以重估儒家价值的进路展开其玄学思想理路。阮籍与嵇康殊途同归的哲学进路折射出魏晋玄学生发于先秦以降儒道互济的思想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儒入道 非儒弘道 儒道互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