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弛豫理论对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中峰压缩现象的研究
1
作者 张维冰 郑政峰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由于溶质在输运过程中所具有的电性质,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现象。这些现象,如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中产生超高柱效峰的现象,已经不能用一般的色谱理论加以解释。基于弛豫理论所建立的基本模型,在考虑溶质在两相中皆有... 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由于溶质在输运过程中所具有的电性质,常会产生一些特殊的现象。这些现象,如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中产生超高柱效峰的现象,已经不能用一般的色谱理论加以解释。基于弛豫理论所建立的基本模型,在考虑溶质在两相中皆有可能发生正、反向迁移的情况下,得到了流出曲线一阶原点矩和二阶中心矩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对溶质在两相中电扩散速率与电泳速率、电渗流速率关系的分析结果证实:溶质在固定相表面的电扩散行为可以使其保留变弱,出峰加快;而这种电扩散导致的超常柱效峰的出现具有不稳定性,只有在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匹配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 峰压缩 弛豫理论
下载PDF
二级磁相变附近弛豫理论(英文)
2
作者 钱文虎 曹海霞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5-60,共6页
用量子统计方法研究了在简单立方晶格中的双粒子BEG模型,应用Onsager理论获得了在两极磁相变附近的弛豫时间和声速衰减系数.
关键词 磁相变 弛豫理论 Onsager 二级 BEG模型 立方晶格 统计方法 衰减系数 弛豫时间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中影响组织弛豫时间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晋 袁小燕 +1 位作者 刘小利 石春花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1-44,共4页
磁共振成像是医学影像中常用的成像手段。可以形成一个组织的多种加权图像。其中纵向弛豫时间T_1和横向驰豫时间T_2加权图较为常见。随着磁共振成像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方法和设备的出现,驰豫时间由于成像方法和成像条件的不同也有着复... 磁共振成像是医学影像中常用的成像手段。可以形成一个组织的多种加权图像。其中纵向弛豫时间T_1和横向驰豫时间T_2加权图较为常见。随着磁共振成像的不断发展,很多新的方法和设备的出现,驰豫时间由于成像方法和成像条件的不同也有着复杂的变化,驰豫时间的物理机制是基于BPP理论的,从基础物理出发,寻找在不同成像技术中及高场磁共振设备中T_1和T_2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和改进磁共振成像技术,正确理解成像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BPP弛豫理论 驰豫时间 主磁场 温度 顺磁性
下载PDF
带电溶质在电色谱中柱内富集方法的研究——基本理论模型和实验验证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维冰 张博 +1 位作者 朱军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7-261,共5页
在电色谱 (CEC)中引入场增强进样技术 ,并与HPLC柱内富集技术结合以使带电溶质得到更好的富集效果 .理论研究表明 ,采用较高电阻率的样品溶剂 ,及匹配适当的有机调节剂强度有利于带电溶质在CEC中的柱内富集 .以碱性药物普罗帕酮为实验样... 在电色谱 (CEC)中引入场增强进样技术 ,并与HPLC柱内富集技术结合以使带电溶质得到更好的富集效果 .理论研究表明 ,采用较高电阻率的样品溶剂 ,及匹配适当的有机调节剂强度有利于带电溶质在CEC中的柱内富集 .以碱性药物普罗帕酮为实验样品 ,采用水 ( φ =40 % ) -乙腈 ( φ =60 % )为样品溶剂 ,水 ( φ =15 % ) -乙腈 ( φ =85 % ) - Tris ( 2mmol/L) -TEA( 0 .6mmol/L ,pH 7.60 )为运行缓冲溶液时 ,达到了 17,0 0 0倍以上的富集效果 .从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角度说明了CZE与HPLC机制结合的CEC进样方法用于样品柱内富集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色谱 富集 带电溶质 弛豫理论 场增强进样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有效介质理论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扩散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仲成 彭述明 +2 位作者 杨茂年 龙兴贵 刘琼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并考虑晶格驰豫的影响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嵌入能,通过能量分析推测He原子在金属钒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计算结果表明,He原子在金属钒bcc结构的四面体间隙位置有能量的最低点,为4.37eV,在八面体间隙位置嵌... 采用有效介质理论,并考虑晶格驰豫的影响计算He原子在金属钒中的嵌入能,通过能量分析推测He原子在金属钒中可能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计算结果表明,He原子在金属钒bcc结构的四面体间隙位置有能量的最低点,为4.37eV,在八面体间隙位置嵌入能比四面体间隙位置的稍大,He原子在金属钒的bcc结构中最有可能在(100)面内沿着由位置(1,1/4,1/2),(1,1/2,1/2),(1,3/4,1/2)联成的直线(或其等价晶面相应联线)向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原子 有效介质理论 弛豫 嵌入能 扩散势垒
下载PDF
Zn_(1-x)Fe_(x)O材料的键弛豫动力学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恩奇 朱敏 +1 位作者 邹益群 杨学弦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42-47,共6页
铁原子掺入氧化锌可大幅增加其光催化性能从而提高了除污能力.该文通过行星球磨结合高温固溶掺杂的方法制备Zn_(1-x)Fe_(x)O材料.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和键弛豫理论,定量分析了Fe^(3+)掺杂对Zn-O键弛豫动力学及其光催... 铁原子掺入氧化锌可大幅增加其光催化性能从而提高了除污能力.该文通过行星球磨结合高温固溶掺杂的方法制备Zn_(1-x)Fe_(x)O材料.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和键弛豫理论,定量分析了Fe^(3+)掺杂对Zn-O键弛豫动力学及其光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e^(3+)掺杂浓度为10%时,1 g Zn_(1-x)Fe_(x)O材料在2.5 h内,光降解亚甲基蓝可达到66%,比纯ZnO高出52%;掺杂浓度在10%以内时,Zn_(1-x)Fe_(x)O材料中Zn-O键的单键能和禁带宽度均随着Fe^(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定量获取了不同浓度下Zn-O键的配位数、单键能和禁带宽度.为Zn_(1-x)Fe_(x)O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控且低成本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掺杂 弛豫理论 光催化 禁带宽度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的双层粘弹性纳米板双轴屈曲分析
7
作者 王少扬 庞苗 《科技通报》 2020年第3期22-24,33,共4页
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Kelvin-Voigt模型,研究微观结构旋转影响下简支状态的双层粘弹性纳米板屈曲分析。首先,结合考虑修正的偶应力弹性理论和弛豫理论,将粘弹性微观结构、局部旋转和应力松弛分别纳入了经典粘弹性板理论中。通过分析... 基于修正的偶应力理论、Kelvin-Voigt模型,研究微观结构旋转影响下简支状态的双层粘弹性纳米板屈曲分析。首先,结合考虑修正的偶应力弹性理论和弛豫理论,将粘弹性微观结构、局部旋转和应力松弛分别纳入了经典粘弹性板理论中。通过分析粘弹性纳米板,得到了偶应力张量。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和Kirchhoff板理论,采用变分方法求出了粘弹性纳米板的尺寸相关微积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该模型利用Boltzmann叠加原理,利用积分型本构关系对线性非老化材料的粘弹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Navier的方法 Laplace变换得出了简支的粘弹性双层板的屈曲荷载。根据解析解,分析发现介质的温克尔模量和剪切模量,极限弹性模量与初始弹性模量比值等因素对系统的屈曲荷载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粘弹性纳米板 双轴屈曲 修正的偶应力效应 弛豫理论 依赖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理论基础》
8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3-753,共1页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响...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响峰展宽的因素及其规律。基于作者发展的弛豫理论和唯象的输运过程处理方法,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问题,分别就不同的分离模式的选择性规律和柱内富集理论与技术、梯度洗脱的溶质输运特征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色谱理论 分离分析技术 基础 分配特征 分离过程 协同作用 理论研究 过程处理 弛豫理论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理论基础》
9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50-950,共1页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嗡...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嗡峰展宽的因素及其规律。基于作者发展的弛豫理论和唯象的输运过程处理方法,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问题,分别就不同的分离模式的选择性规律和柱内富集理论与技术、梯度洗脱的溶质输运特征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色谱理论 分离分析技术 基础 分配特征 分离过程 协同作用 理论研究 过程处理 弛豫理论
下载PDF
褶皱状单层GeSe各向异性的能带漏斗效应
10
作者 刘俊杰 左慧玲 +1 位作者 谭鑫 董健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6-183,共8页
褶皱结构引起的周期性连续变化应变为调控二维材料电子和光电性质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关于褶皱状二维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相关物性的调控研究仍缺乏理解.本文基于原子键弛豫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褶皱状单层GeSe能带结构... 褶皱结构引起的周期性连续变化应变为调控二维材料电子和光电性质提供了重要手段.然而,关于褶皱状二维材料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相关物性的调控研究仍缺乏理解.本文基于原子键弛豫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褶皱状单层GeSe能带结构随波长和位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质和褶皱引起的周期性连续变化应变,褶皱状单层GeSe表现出各向异性的能带漏斗效应,激子会定向聚集在褶皱的谷区域,且聚集能力随着波长的减小而增强.此外,当波长减小至106 nm,锯齿型褶皱状单层GeSe的能带漏斗消失,而扶手椅型褶皱状单层GeSe的能带漏斗依然得以保持.这些结果为褶皱状单层GeSe在激子输运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设计高性能基于二维材料的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e 褶皱结构 能带漏斗效应 原子键弛豫理论
下载PDF
MoS_(2)/SiO_(2)界面黏附性能的尺寸和温度效应
11
作者 段聪 刘俊杰 +3 位作者 陈永杰 左慧玲 董健生 欧阳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288,共8页
探索二维材料与其衬底之间的黏附性能对于二维材料的制备、转移以及器件性能的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原子键弛豫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尺寸和温度对MoS_(2)/SiO_(2)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表面效应引起的热膨胀... 探索二维材料与其衬底之间的黏附性能对于二维材料的制备、转移以及器件性能的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原子键弛豫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尺寸和温度对MoS_(2)/SiO_(2)界面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表面效应引起的热膨胀系数、晶格应变和杨氏模量的变化,MoS_(2)/SiO_(2)界面黏附能随MoS_(2)厚度的减小而增大,而热应变使MoS_(2)/SiO_(2)界面黏附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此外,预测了在不同尺寸和温度下MoS_(2)在SiO_(2)衬底上的“脱落”条件,系统阐述了MoS_(2)与SiO_(2)衬底之间黏附性能的物理机制,为基于二维材料电子器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尺寸和温度效应 界面黏附性能 原子键弛豫理论
下载PDF
压力对加压电色谱分离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枫 张维冰 +1 位作者 阎超 张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基于弛豫理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溶质在加压电色谱中输运过程的研究 ,得到了溶质多种形态同时存在情况下反映其色谱行为与电泳行为对迁移时间影响的理论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中性溶质与中性溶质、中性溶质与带电溶质以及带电溶质与带电... 基于弛豫理论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溶质在加压电色谱中输运过程的研究 ,得到了溶质多种形态同时存在情况下反映其色谱行为与电泳行为对迁移时间影响的理论表达式。进一步研究了中性溶质与中性溶质、中性溶质与带电溶质以及带电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选择性与压力、操作电压等的关系 ,结果表明 :对于中性溶质的分离 ,尽管可以通过压力的改变调节峰间距和分离时间 ,但不会对出峰次序产生影响。对于中性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以及带电溶质与带电溶质的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电色谱 弛豫理论 分离选择性 压力 溶质
下载PDF
中性溶质在电色谱进样过程中的自富集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维冰 朱军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77-1480,共4页
从理论上探讨了溶质在柱头产生的自富集作用过程 ,说明了进样时间及流动相组成对富集效果的影响规律 ,并以安息香和美芬妥因两种药物为例对理论加以验证 .结果表明 ,较好地控制实验条件 ,在基本不影响柱效的情况下 。
关键词 电色谱 自富集 进样时间 弛豫理论 中性溶质 分离 进样过程 固定相 保留特征
下载PDF
电色谱中中性溶质柱内富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维冰 朱军 +3 位作者 尤进茂 张博 平贵臣 张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69-875,共7页
中性溶质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富集可以通过调节有机调节剂在运行缓冲溶液和进样区段中的浓度及适当增加进样长度来实现 ,富集作用主要由两种过程控制 ,即进样过程中的自富集作用和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输运富集作用。采用弛豫理论的研究方法... 中性溶质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富集可以通过调节有机调节剂在运行缓冲溶液和进样区段中的浓度及适当增加进样长度来实现 ,富集作用主要由两种过程控制 ,即进样过程中的自富集作用和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输运富集作用。采用弛豫理论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描述富集效果与操作条件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结果表明 :随进样长度的增加 ,可以有效提高富集效果 ;进样长度对柱效的影响也与有机调节剂的浓度有关 ,当其在两区段中的浓度差别较大时 ,适当加长进样时间并不会对柱效产生太大的影响。对安息香和美芬妥因两种药物的实验研究达到了超过 1 0 0倍的富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色谱 柱内富集 中性溶质 弛豫理论 分离 毛细管 进样时间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中超长进样溶质在柱内的分布特征
15
作者 张维冰 平贵臣 +3 位作者 张凌怡 张庆和 张丽华 张玉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在毛细管电色谱中 ,对浓度极稀的样品 ,通过加长进样时间 ,控制操作条件可能有效地实现溶质在柱内的富集 ,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根据驰豫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理论上探讨了进样过程中溶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对其分布的影响规律。理论和... 在毛细管电色谱中 ,对浓度极稀的样品 ,通过加长进样时间 ,控制操作条件可能有效地实现溶质在柱内的富集 ,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文根据驰豫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理论上探讨了进样过程中溶质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对其分布的影响规律。理论和试验皆证明 :采用超过时间进样的方法 ,通过控制进样区带与运行区带中有机调节剂浓度、离子强度等条件 ,导致溶质在区带界面处的速度产生阶跃 ,能够使中性溶质仅保留在柱内较窄的区带中 ,这一过程类似于完成一次固相微萃取过程 ,能够达到较好的富集效果。对于药物安息香达到了超过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溶质 柱内分布 超长时间进样 弛豫理论 富集
下载PDF
双炔分子的荧光谱与分子结构
16
作者 彭景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79-79,共1页
双炔分子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RC—C≡C—CR型和RC=C=C=CR型,前者称为乙炔型,后者称为丁三稀型,在制备时,可以控制侧基团R,而得到不同的衍生物。由于双炔类分子单体及其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其二阶甚至三阶非线性系数都很大... 双炔分子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RC—C≡C—CR型和RC=C=C=CR型,前者称为乙炔型,后者称为丁三稀型,在制备时,可以控制侧基团R,而得到不同的衍生物。由于双炔类分子单体及其聚合物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其二阶甚至三阶非线性系数都很大,不单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可能性,因而近年来引起了很多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兴趣。本文以R=n—BCMU(n—丁氧基,一氧化碳甲烷(基)尿烷,n=4,3)为例,研究双炔分子的荧光谱及其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特性 荧光谱 三阶非线性 尿烷 丁氧基 局域结构 激子 弛豫理论 红向移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介电谱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7
《分析仪器》 CAS 2009年第1期19-19,共1页
本书作为化学前沿应用丛书分册之一,全面地阐述和介绍了介电谱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化学和生物学主要领域中的应用;列举了经典的论文、综述以及最近介电谱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的解说和评述;概述了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应用... 本书作为化学前沿应用丛书分册之一,全面地阐述和介绍了介电谱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化学和生物学主要领域中的应用;列举了经典的论文、综述以及最近介电谱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重点的解说和评述;概述了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本书还包含了相当多的有助于理解介电弛豫理论、测量和介电谱分析原理的示意图,加上简捷的分析和精选的专著论文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谱方法 应用 研究成果 尖端技术 弛豫理论 生物学 示意图
下载PDF
多级倍增超晶格InGaAs雪崩光电二级管的增益-噪声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萌曦 李潇 +4 位作者 石柱 代千 宋海智 汤自新 蒲建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7,共7页
重点研究了多级倍增超晶格InGaAs雪崩光电二级管(APD)的增益和过剩噪声,建立了新的载流子增益-过剩噪声模型。在常规弛豫空间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考虑了预加热电场和能带阶跃带来的初始能量效应、电子进入高场倍增区时异质结边... 重点研究了多级倍增超晶格InGaAs雪崩光电二级管(APD)的增益和过剩噪声,建立了新的载流子增益-过剩噪声模型。在常规弛豫空间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其工作原理,考虑了预加热电场和能带阶跃带来的初始能量效应、电子进入高场倍增区时异质结边界附近的弛豫空间长度修正以及声子散射对碰撞离化系数的影响,提出了用于指导该类APD的增益-过剩噪声计算的修正弛豫空间理论。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比于常规的单层倍增SAGCM结构,多级倍增超晶格InGaAsAPD同时具有更高增益和更低噪声,且修正的弛豫空间理论可被推广到更多级倍增的超晶格InGaAsAPD结构,在保证低噪声前提下,通过增加倍增级数可提高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弛豫空间理论 多级倍增超晶格InGaAs APD 碰撞电离 弛豫空间长度
下载PDF
新技术
19
《稀土信息》 2014年第12期23-25,共3页
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取得重要进展 长春应化所唐金魁研究员及其团队以分子磁性材料为研究对象,率先开展了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及自旋拓扑调控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揭示了多弛豫机理,提出... 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机理与调控取得重要进展 长春应化所唐金魁研究员及其团队以分子磁性材料为研究对象,率先开展了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稀土单分子磁体弛豫及自旋拓扑调控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揭示了多弛豫机理,提出和发展了有效调控弛豫过程的机制,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分子磁性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日前该成果荣获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分子磁性材料 单分子磁体 弛豫理论 长春应化所 自然科学奖 弛豫过程 性能优异
下载PDF
低过剩噪声级联倍增雪崩探测器设计(英文)
20
作者 唐艳 李彬 +5 位作者 陈伟 黄晓峰 柴松刚 赵开梅 张承 高新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基于弛豫空间倍增理论数值模型和修正的弛豫空间倍增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倍增级数和不同载流子初始能量时级联倍增雪崩探测器的过剩噪声.研究了不同碰撞离化倍增层厚度、不同电子预加热层厚度、不同电场控制层掺杂浓度对过剩噪声因子的... 基于弛豫空间倍增理论数值模型和修正的弛豫空间倍增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倍增级数和不同载流子初始能量时级联倍增雪崩探测器的过剩噪声.研究了不同碰撞离化倍增层厚度、不同电子预加热层厚度、不同电场控制层掺杂浓度对过剩噪声因子的影响.同时,比较了DSMT模型、Van Vilet模型和McIntyre模型得到的结果.通过调整碰撞离化倍增层厚度、电子预加热层厚度和电场控制层掺杂浓度,DSMT数值模拟获得了一个相对优化的结构,其过剩噪声与Van Vliet模型 k s=0.057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噪声 级联倍增 弛豫空间倍增理论(DSMT理论) 弛豫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