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仲景宗和法治疗胸痹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蕊 焦华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313-316,331,共5页
和法古往今来都备受争议,张仲景运用和法治疗胸痹更具有典型特色。本文简要分析了和法之和解、和中、调和的内涵和《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和法的诠释与应用。旨在总结归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和法,抓住胸痹主要病机,从营卫、气血、... 和法古往今来都备受争议,张仲景运用和法治疗胸痹更具有典型特色。本文简要分析了和法之和解、和中、调和的内涵和《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和法的诠释与应用。旨在总结归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和法,抓住胸痹主要病机,从营卫、气血、阴阳三方面辨证治疗胸痹的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张仲景 和法 《伤寒论》
下载PDF
张仲景“和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探析
2
作者 刘蔚霞 杨丽萍 +1 位作者 马素娟 李玲玲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0期5-9,共5页
张仲景的“和法”体现了“和其不和”的健康观、疾病观、辨证论治观及预后调护观,旨在通过调和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该理论广泛指导临床疑难疾病的诊治,并取得较好疗效。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疑难病,... 张仲景的“和法”体现了“和其不和”的健康观、疾病观、辨证论治观及预后调护观,旨在通过调和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该理论广泛指导临床疑难疾病的诊治,并取得较好疗效。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但目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高度异质,难以治愈。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脏腑气血失和,虚实夹杂。临证治疗该病应在张仲景“和法”理论指导下遵循“和其不和”的原则,对于痰湿为患者治以温药和之,血不利为水者给予血水同治以和之,寒凝血瘀、气血不和者给予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以和之,总体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同时调整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方式,坚持长期管理,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张仲景 和法 和其不和 气血不和
下载PDF
张仲景健康养生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3
作者 刘喜山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体卫融合深入发展需要借鉴中医传统健康养生智慧,但相对于张仲景的医学治疗思想,学界对张仲景的健康养生思想关注极少。体卫融合下,特别应该从体育视角梳理张仲景健康养生思想及其时代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梳理出张仲景... 体卫融合深入发展需要借鉴中医传统健康养生智慧,但相对于张仲景的医学治疗思想,学界对张仲景的健康养生思想关注极少。体卫融合下,特别应该从体育视角梳理张仲景健康养生思想及其时代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梳理出张仲景饮食养生、运动养生、顺天时养生、御邪气养生、女性养生、舒情养生、守法养生和仁爱养生8个方面的健康养生认识及方法,并表征了“以人民为中心”“健康方案个性化”和“大健康”的健康养生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健康养生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播创新研究
4
作者 李乐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不仅对中医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并且形成了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仲景文化”。在传统媒体时期,政府和中医药企业开展多种仲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交流活动,取得一定效果。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仲景文化传播面临多方面的...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不仅对中医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并且形成了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仲景文化”。在传统媒体时期,政府和中医药企业开展多种仲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交流活动,取得一定效果。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仲景文化传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建设新型传播队伍、制作高水平传播内容和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渠道,推动仲景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中医药文化 时代价值 传播创新
下载PDF
从《脾胃论》探讨李杲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5
作者 姜婧 刘刚 +6 位作者 张钰欣 曹晓璇 余如霞 王湫澄 王越 赵小月 张保春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79-1682,共4页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用易水学派脏腑用药与随时用药思想对仲景之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发挥;再次,李杲运用仲景之方以临证为要进行了加减,师古不泥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易水学派 李杲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张仲景论消渴并发症的共性病机及治法
6
作者 王建康 邓颖萍 +3 位作者 翁思颖 王扬帆 冯慧 王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4期103-106,共4页
探讨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及其并发症的演变规律。通过查阅古籍经典,结合现代文献,分析和探讨张仲景对消渴及其系列并发症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张仲景以《内经》营卫理论为基础,认定消渴的基本病机是津液亏损,其系列并发症的共性病机... 探讨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及其并发症的演变规律。通过查阅古籍经典,结合现代文献,分析和探讨张仲景对消渴及其系列并发症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张仲景以《内经》营卫理论为基础,认定消渴的基本病机是津液亏损,其系列并发症的共性病机是营卫失调导致的营卫-津液轴损伤,涉及肺脾肾三焦等多脏器功能节点。因此指导心悸、中风、水肿、痹症、便秘、肺痿、淋证等系列并发症的诊治立法应以调和营卫为基础,修复营卫-津液轴为目标,并形成预防治疗的靶方靶药系列,对临床防治消渴并发症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消渴并发症 共性病机 营卫-津液轴 调和营卫
下载PDF
江苏地方医派传承发展张仲景学说刍议
7
作者 马俊杰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仲景学说自明清开始出现北学南移,此与江苏地方医派关系密切。除刊刻《仲景全书》,精研仲景学术思想外,江苏医家结合当地气候、饮食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灵活变通《伤寒杂病论》的证治思路,促进了温病学派的诞生。此外,江苏地方医派秉承寒... 仲景学说自明清开始出现北学南移,此与江苏地方医派关系密切。除刊刻《仲景全书》,精研仲景学术思想外,江苏医家结合当地气候、饮食及患者体质等因素,灵活变通《伤寒杂病论》的证治思路,促进了温病学派的诞生。此外,江苏地方医派秉承寒温一体理论,临证融伤寒、温病之长,同时将此思想融入中医教育中;并且借鉴西方院校教育模式,发展中医学校教育,开辟当代中医教育之先河。文章对江苏中医流派的学术及教育学思想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后续的中医药数字化科普工作进行了思考及展望,为中医流派的守正创新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地方医派 张仲景 北学南移 寒温一体 传承发展 中医教育 中医数字化科普
下载PDF
基于《神农本草经》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
8
作者 陈含情 李晓红 +3 位作者 陈晓伟 张双圆 林政道 毛堂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100,共5页
麻黄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神农本草经》对麻黄主治病症的阐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的记... 麻黄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在临床各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基于《神农本草经》对麻黄主治病症的阐述,结合《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的记载,归纳总结了张仲景对《神农本草经》的学术继承,尤其是涉及“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等;此外,张仲景结合临证经验,将麻黄的主治功效进行了拓展创新,尤其是在“痉病”“湿病”“水气病”。同时,文章还系统整理了张仲景应用麻黄的运用时机、用量规律、炮制煎煮等,从而进一步探析张仲景运用麻黄的证治规律,以期为中医学者深入理解经方组方特色、掌握麻黄运用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麻黄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运用规律
下载PDF
吴鞠通对张仲景复脉汤之继承与发挥
9
作者 谷劼楠 王国为 +3 位作者 王永涛 田笑新 彭彬 徐世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30-632,共3页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脉汤 养阴 加减复脉汤 大定风珠 吴鞠通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寒、热、饮”探讨张仲景对外感咳喘辨治经验
10
作者 黎健 王志远 +1 位作者 彭恋 郜文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17-920,共4页
《伤寒杂病论》中对外感咳喘的论述十分丰富,张仲景围绕“寒、热、饮”三大因素,为外感咳喘的辨治提供了参考标准。本文对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后发现,由外感引起的咳喘有10个证型,围绕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发现张仲景用药,详辨邪之性质、轻... 《伤寒杂病论》中对外感咳喘的论述十分丰富,张仲景围绕“寒、热、饮”三大因素,为外感咳喘的辨治提供了参考标准。本文对相关条文进行梳理后发现,由外感引起的咳喘有10个证型,围绕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发现张仲景用药,详辨邪之性质、轻重,配伍及剂量灵活变化。外寒者以麻黄为重,轻重不同,配伍发汗散寒药也有差异;兼有里热者以石膏为重,轻重不同剂量也随之变化;若内有饮者主以温化,重者以逐水饮,或痰饮上逆者,加下气化痰药;若见正气不足者则补益正气可用人参。张仲景用药权衡各因素轻重缓急,调整药物配伍及剂量,辨证细致入微,思路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针刺期门穴旨要探析
11
作者 赵沛涵 徐爽 +1 位作者 赵京博 钟相根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95-98,共4页
《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 《伤寒杂病论》中仲景针刺处方出现频次最高者当属期门穴,历代医家多从调肝经之气,开启“周期之门”释其用义。本研究基于文字考证及两汉针灸学术视角探究期门之腧穴含义、归经特性和特定穴属性,认为期门穴命名取象汉代武官名,隐喻其有护卫心主之特性;其特性主要源自特定穴属性,作为肝之募穴乃脏气盛聚之处,刺之可泻血分之热盛。本研究归纳分析仲景刺期门穴条文,仲景针刺期门穴用于尸厥乃行气滞血结、护卫心主;治疗肝乘肺、肝乘脾证乃因期门为肝之募穴以泻其过亢;用在谵语证乃取其护心主、醒神志和泻肝之血分邪热,以针刺之法行急救醒神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期门 张仲景 针刺 考据
下载PDF
药证理论下张仲景应用甘草内涵探析
12
作者 陈梁宇 郭晶晶 杨秀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甘草又名“甜草”“国老”,素有“中药之王”的美称。本文主要分析经方中甘草的应用、配伍思路及组方机制,发现甘草主要以“扶正”为主,其次涉及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补中缓急、益气通阳等作用,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白虎加人参... 甘草又名“甜草”“国老”,素有“中药之王”的美称。本文主要分析经方中甘草的应用、配伍思路及组方机制,发现甘草主要以“扶正”为主,其次涉及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补中缓急、益气通阳等作用,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白虎加人参汤与小柴胡汤对比后发现仲景使用生甘草偏于清热泻火,炙甘草偏于温补元气、健脾和中;甘草用量以二两和三两居多,多以调和药性、补中益胃等功效为主,并就经方中“炙甘草”存疑进行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张仲景 内涵 药证 探析
下载PDF
张仲景重阳思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永福 黄飞翔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阳气通过血液化生、血管舒缩、心脏泵血影响血压的形成。临证根据张仲景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的重阳思想,运用宣阳、通阳、温阳、扶阳、升阳、潜阳、化阳、救阳八法治疗高血压,为经方治疗高血压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重阳思想 高血压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三焦咳”理论探讨张仲景治咳思想
14
作者 游进顺 张川林 +1 位作者 张建伟 王琪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素问·咳论》提出“三焦咳”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咳嗽产生深远影响,仲景虽未对其进行专门阐述,但其在治疗咳嗽时,也常从“三焦咳”的机理进行论治。本文将仲景治咳分为上、中、下焦进行阐述,发现上焦以肺为主,中焦以脾胃、肝胆为主... 《素问·咳论》提出“三焦咳”的理论,对后世治疗咳嗽产生深远影响,仲景虽未对其进行专门阐述,但其在治疗咳嗽时,也常从“三焦咳”的机理进行论治。本文将仲景治咳分为上、中、下焦进行阐述,发现上焦以肺为主,中焦以脾胃、肝胆为主,下焦以肾、膀胱为主。虽然涉及脏腑诸多,但从仲景辨治思维来看,以肺为先,同时根据邪气之偏胜,内脏亏虚之轻重,辨证施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咳 咳嗽 张仲景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张仲景微症辨析
15
作者 范航 张冬梅 陈萌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189-192,共4页
现今医家较为关注症状反映的表里病位与寒热虚实的性质差别,而忽视症状量化的重要意义。基于张仲景构建的中医临证规范,将“微”引出的定量症状表述命名为“微症”。立足发生原因与表现特点的基础,结合伤寒病、杂病的演变规律,从诊察、... 现今医家较为关注症状反映的表里病位与寒热虚实的性质差别,而忽视症状量化的重要意义。基于张仲景构建的中医临证规范,将“微”引出的定量症状表述命名为“微症”。立足发生原因与表现特点的基础,结合伤寒病、杂病的演变规律,从诊察、辨证、治疗的全局视角出发,挖掘微症反映的张仲景临证要领。在诊察方面,注重特殊征象的细微变化,明晰病证关键,做到见微知著;在辨证方面,以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既通过微症辨析疾病的细微变化,把握其反映病位迁移、病性转变、病势转归的临床价值,又兼顾引发微症的多重因素,如失治误治、病家体质;在治疗方面,尽早识别已病而未显的微症状态,将既病防变理念落实于临证之中,同时善于调整治疗思路,运用性味相反药物进行搭配,发挥微症治疗的相成作用。针对疗效判定与治疗火候的把握,药后微症则明确了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原则。从微症探析张仲景临证要点,有助于理解经典蕴含的理论思想,提高症状辨识水平,深化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症 症状 张仲景 量化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探析张仲景用芍药之精髓
16
作者 赵泽义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739-740,共2页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古往今来中医临床之常用药,若究其辨证之严谨,组方之精良,用药之灵活,则非张仲景莫属,在《伤寒论》中有33个方出现芍药,《金匮要略》的205方中34个出现芍药,占全部方剂的21%^([1]),可见芍药应用范围之广,“...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古往今来中医临床之常用药,若究其辨证之严谨,组方之精良,用药之灵活,则非张仲景莫属,在《伤寒论》中有33个方出现芍药,《金匮要略》的205方中34个出现芍药,占全部方剂的21%^([1]),可见芍药应用范围之广,“去”“留”之多变。本文将基于中医历代医家古籍探求张仲景应用芍药的内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思想探讨张仲景眩证论治规律
17
作者 李健伟 李春艳 王诗源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明确《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关系,分析《黄帝内经》眩晕论治思想对张仲景的影响,梳理总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论述眩证的内容,从外邪致眩、痰饮致眩、因虚致眩等方面,探讨张仲景眩证论治规律,以期为临床辨治眩证提... 明确《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关系,分析《黄帝内经》眩晕论治思想对张仲景的影响,梳理总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论述眩证的内容,从外邪致眩、痰饮致眩、因虚致眩等方面,探讨张仲景眩证论治规律,以期为临床辨治眩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证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三焦形质理论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康 钟光辉 +4 位作者 陈璐佳 邓颖萍 张婷素 孙常波 董晶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 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有关三焦形质理论,结合当代学者对三焦实质研究成果探讨张仲景“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观,认为“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三焦是膜与腔共同构成的遍及全身的组织器官,具有通行元气营卫、气化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三焦之气变会引发“三焦无御营卫”的病理状态,具体机制有腠理失调、营卫失和、气机失调、气化失司、元气失资等,会产生多器官、多部位、多系统病证。对这些病证的治疗分别采用通达腠理、调和营卫、疏通气机、通利水道、通补元气等方法。“三焦无御营卫”病理观对临证辨治疑难病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无御营卫 病理观 三焦形质理论 张仲景 生理基础 病变机制 治疗法则
下载PDF
张仲景巧用麻黄治疗咳嗽探析
19
作者 王仪 石梦瑶 杨程 《河南中医》 2024年第9期1297-1301,共5页
麻黄可发汗以解表,宣肺以平喘,利水以消肿,重在宣通,能达表入里,只要配伍得当,把握剂量,发挥其“通”的特性,便能有效治疗咳嗽。麻黄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滞肌表,肺气失宣所致的伤寒表实证;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饮伏肺证;大青龙汤用于治... 麻黄可发汗以解表,宣肺以平喘,利水以消肿,重在宣通,能达表入里,只要配伍得当,把握剂量,发挥其“通”的特性,便能有效治疗咳嗽。麻黄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郁滞肌表,肺气失宣所致的伤寒表实证;小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饮伏肺证;大青龙汤用于治疗寒邪郁于肌表入里化热证;射干麻黄汤为治疗寒哮的经典名方;小青龙加石膏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之证;厚朴麻黄汤用于治疗外邪引动内饮,挟热迫肺之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治疗表邪入里化热,邪热内陷,导致肺气郁闭或逆乱之证;越婢加半夏汤治疗饮邪蕴热,肺失通调导致的上气喘咳诸证;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治疗太阳表证兼少阴阳虚证;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体虚之人,太阳受邪,营卫失调,气机不畅,筋脉失养之证。无论寒热、表里、虚实所致咳嗽,均可用麻黄治疗,不过针对热证时注意麻黄的剂量,且常配伍石膏以制约麻黄的辛温之性,治疗表虚证用麻黄时更需慎重,剂量不可大,以患者微微汗出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麻黄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贾英杰发展张仲景学术思想论治肿瘤经验
20
作者 李丰丞 肖贤 贾英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全国名中医贾英杰认为张仲景学术思想对当今肿瘤疾病的诊治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贾教授认为动态辨治学说是辨证论治思想的升华,审正气强弱而定攻补之序是攻邪法与扶正法的必要前提,因势利导,通利二便是灵活运用... 全国名中医贾英杰认为张仲景学术思想对当今肿瘤疾病的诊治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贾教授认为动态辨治学说是辨证论治思想的升华,审正气强弱而定攻补之序是攻邪法与扶正法的必要前提,因势利导,通利二便是灵活运用仲景下法的具体表现,恶性肿瘤治取中州是对仲景顾护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贾英杰教授在继承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之上,联系自身临证经验,发展“黜浊培本”治癌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张仲景 学术思想 贾英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