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丹南宗对新儒学的吸收与融通——以张伯端与白玉蟾为中心
1
作者 李玉用 赵佳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基本奠定了宋以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面向:以新儒学为主导、佛道为两翼的文化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客观存在,使得佛道两家在相争的同时,不得不格外重视新儒家对自身的影响。在这方面,金丹派南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如... 宋代新儒学的兴起,基本奠定了宋以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面向:以新儒学为主导、佛道为两翼的文化发展格局。这一格局的客观存在,使得佛道两家在相争的同时,不得不格外重视新儒家对自身的影响。在这方面,金丹派南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张伯端、白玉蟾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新道教理论体系时,无一不特别重视吸取和融通传统儒学和新儒学的思想养料。他们敏锐地把握时代精神,力倡儒佛道三教融通,援新儒学入道,把心性论放在“性命双修”的核心层次上作了细密的阐发,使得以心性论为底蕴所构筑的金丹思想焕然一新,极大地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金丹思想
下载PDF
张伯端美学思想及其美育价值探研
2
作者 苏振宏 《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3年第1期30-31,共2页
张伯端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哲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对艺术创作的深刻认识和审美精神的总体把握,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与美学观念。在审美心理层面,张伯端讲求静极生动、自由无待的审美态度与艺术灵感;在艺术创作方面,他主张氤... 张伯端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哲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对艺术创作的深刻认识和审美精神的总体把握,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与美学观念。在审美心理层面,张伯端讲求静极生动、自由无待的审美态度与艺术灵感;在艺术创作方面,他主张氤氲朦胧的审美趣味,追求恣意昂扬的艺术生命力。梳理研究张伯端的美学思想,有益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资源,在新时代做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育工作 美育价值 以文化人 张伯端 以美育人 艺术生命力 艺术灵感
下载PDF
张伯端及其《悟真篇》诸问题的再检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争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1,共9页
张伯端曾遭遇谪籍岭南等重大变故,一生起伏不定,又因其隐显无常的道士身份,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在后世被反复塑造和改写,以至于史籍中有关张伯端的记载前后牴牾。张伯端籍贯是天台还是临海,学界讨论比较多,一些学者混... 张伯端曾遭遇谪籍岭南等重大变故,一生起伏不定,又因其隐显无常的道士身份,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在后世被反复塑造和改写,以至于史籍中有关张伯端的记载前后牴牾。张伯端籍贯是天台还是临海,学界讨论比较多,一些学者混淆了宗教文化地理和行政区划的内在分别,忽视了署作"天台张伯端"未必就是"天台县张伯端"的细微差别。《悟真篇》的源头复杂,但总体来看源自吕洞宾、刘海蟾一系。另外或与宋初高先《真人高象先金丹歌》有密切的源流关系。《悟真篇》全篇用诗词文赋形式写就,具有特殊的宗教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生平 《悟真篇》 文学性质
下载PDF
张伯端及其后学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兆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103,共8页
道教内丹学以精、、神为标识,以五派为支柱,其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学术具有深刻影响。张伯端开创的道教内丹学南宗理论吸收儒、佛思想,主张三教融合,其内丹理论以性命双修为特色。张伯端的后继者坚守师法,传承有绪,注重印证,著述不断,丰... 道教内丹学以精、、神为标识,以五派为支柱,其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学术具有深刻影响。张伯端开创的道教内丹学南宗理论吸收儒、佛思想,主张三教融合,其内丹理论以性命双修为特色。张伯端的后继者坚守师法,传承有绪,注重印证,著述不断,丰富了道教内丹理论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丹学 张伯端 南宗传承
下载PDF
论张伯端的丹道与易道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令宏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91,共9页
在继承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五代宋初陈抟图书学派的象数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丹修炼中所涉及的炉鼎与药物、采药、火候等要素及其间关系的处理,张伯端在论述时均用《周易》理论直观地解说,如以乾代鼎,以坤代炉,以离指元神,以坎... 在继承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和五代宋初陈抟图书学派的象数易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内丹修炼中所涉及的炉鼎与药物、采药、火候等要素及其间关系的处理,张伯端在论述时均用《周易》理论直观地解说,如以乾代鼎,以坤代炉,以离指元神,以坎指元精,以纳甲法阐述颠倒坎离翻卦象的采药过程,以十二辟卦、十二辰、二至二分说明进阳火、退阴符,把握时机即火候炼成金丹的过程,富有特色。《悟真篇》所借用的易卦,如乾坤、坎离、震兑、否泰、屯蒙、复垢等及其卦象,往往已脱离《周易》中本原的卦象内涵,都有《周易》中所没有的特殊内涵,赋予了新义。《悟真篇》通过易卦、易象阐述丹道,为易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悟真篇 周易 内丹 道教
下载PDF
张伯端“三教合一”思想探微
6
作者 李玉用 陆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2-16,共5页
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既继承了五代宋初由钟吕特别是陈抟所开创的融合儒、佛、道以革新传统道教教理、教义的理路,又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以道教为本位、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合一"思想、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在... 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既继承了五代宋初由钟吕特别是陈抟所开创的融合儒、佛、道以革新传统道教教理、教义的理路,又使之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以道教为本位、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合一"思想、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在具体融合策略上,张伯端坚守而不保守,能够顺应时代主潮,一方面积极融合儒、道,改造儒家心性理论为己所用;另一方面,援禅入道,集中体现在以佛禅的"明心见性"形成其先命后性、渐修顿悟的修道进路。张伯端的"三教合一"思想适应了道教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内向化、心性化发展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融合儒道 援禅入道 心性思想
下载PDF
论张伯端的老学思想
7
作者 刘固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共4页
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 张伯端以道教内丹心性理论阐发《老子》,把老子思想落实在具体的炼养实践之中。其由命而性而心的修道理论,既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子》的一次重新理解和运用,也是他融会三教思想的理论成果。张伯端的老学思想,充分反映了道教哲学发展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老学 内丹心性
下载PDF
从《悟真篇》看张伯端“归根复命”的宗教实践
8
作者 许颖 《东岳论丛》 200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悟真篇》是北宋以来道教内丹学集大成的作品 ,其作者张伯端因而也成为道教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 ,被尊为南宗丹法的始祖。张伯端的著述传世不多 ,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 ,既有禅道融合的思想特色 ,又有性命双修的具体方法。张伯端... 《悟真篇》是北宋以来道教内丹学集大成的作品 ,其作者张伯端因而也成为道教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 ,被尊为南宗丹法的始祖。张伯端的著述传世不多 ,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炼体系 ,既有禅道融合的思想特色 ,又有性命双修的具体方法。张伯端一生的宗教实践鲜明地体现了“归根复命”的道家色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真篇》 张伯端 归根复命 道教 丹学
下载PDF
张伯端与丹经《悟真篇》
9
作者 袁志鸿 《竞争力》 2009年第12期76-76,共1页
张伯端所撰《悟真篇》阐述了道教内丹修持的方法和理论;他提倡的“内丹”方式,是以“性命双修”为内炼宗旨,其以人体为丹炉,以“气精”为药物,以神意为为候;最后通过心性修养,达至与道合真的境界。
关键词 《悟真篇》 张伯端 丹经 性命双修 心性修养 内丹 修持 道教
下载PDF
试论张伯端道教思想的易学渊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建洲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4,共7页
紫阳真人张伯端以《周易》阐述的宇宙观为本,结合自己的修炼实践,以易学象数学理论为依 据,说明内丹之周天火候和成丹过程的阴阳变易之理,从而形成了深具易学渊源、崇尚性命双修的道教内 丹理论。
关键词 张伯端 《周易》 阴阳 卦气 内丹
下载PDF
张伯端与《悟真篇》及南宗的传承
11
作者 任林豪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6期65-68,共4页
南宗是中国道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其始祖张伯端以《悟真篇》而闻名于世.然张伯端不但正史无载,且《悟真篇》的成书及南宗的传承等尚多不明之处,本文试以探讨.
关键词 张伯端 南宗 《悟真篇》 台州 临海县 内丹 紫阳 白玉 道光 熙宁
下载PDF
张伯端籍贯考
12
作者 周泉浩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5期66-66,共1页
宋代名道、周天功主要奠基人张伯端的籍贯,所有史料,包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悟真篇》序等,均称浙江天台人。然而,笔者初步结论是浙江临海人。主要依据有: 一、志书有记载。“张用诚,本名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群人,尝入成都遇真人,得金... 宋代名道、周天功主要奠基人张伯端的籍贯,所有史料,包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悟真篇》序等,均称浙江天台人。然而,笔者初步结论是浙江临海人。主要依据有: 一、志书有记载。“张用诚,本名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群人,尝入成都遇真人,得金丹术诀归,以所得(禾卒)成秘诀八十一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四库全书总目 籍贯考 《悟真篇》 浙江天台 浙江临海 金丹术 紫阳 史料 奠基人
下载PDF
周敦颐思想与张伯端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令宏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8-12,共5页
周敦颐《太极图》来源于张伯端 ,他的思想与张伯端的有诸多相同之处 ,是受张伯端思想影响的结果。本文认为 ,以儒为本 ,儒道融合 。
关键词 周敦颐 张伯端 儒家 道教 儒道关系
全文增补中
佛教心性论对张伯端的影响
14
作者 刘国梁 《广东佛教》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张伯端是一位融摄儒、释、道的著名道教学者。他遗世的主要著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无一不反映出儒、释、道圆融的思想。本文仅就佛教心性论对张伯端思想的影响略述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 佛教 心性论 张伯端 中国 宗教思想
全文增补中
为了让开放的江苏更开放——访江苏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张伯端
15
作者 尹芝才 《改革与开放》 1999年第5期16-18,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发展带动大开放,大开放又促进了大发展。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世纪之交,江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
关键词 铁路建设 新长铁路 江苏省 张伯端 办公室主任 征地拆迁 大发展 大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北宋高道张伯端思想探微 基于儒释道融通的背景
16
作者 程宝良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5,共2页
张伯端(987-1082)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丹道家,他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所著的《悟真篇》是丹道史上的重要著作,阐述了内丹修炼方法和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一理”思想,援儒引佛,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由此形成了张伯端融合儒释道的道教思... 张伯端(987-1082)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丹道家,他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所著的《悟真篇》是丹道史上的重要著作,阐述了内丹修炼方法和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一理”思想,援儒引佛,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由此形成了张伯端融合儒释道的道教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内丹修炼 道教内丹 《悟真篇》 道教思想 融合儒释 儒释道 性命双修
原文传递
张伯端早年行迹新考
17
作者 韩松涛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金丹南宗是宋代重要的道教宗派,以张伯端为初祖。在《道藏》文献中,张伯端晚年的行踪是较为明确的,首先是陆彦孚《悟真篇记》中提到的约在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谪岭南兵籍”的事,后面的经历,通过张伯端在《悟真篇》中的自序,《道... 金丹南宗是宋代重要的道教宗派,以张伯端为初祖。在《道藏》文献中,张伯端晚年的行踪是较为明确的,首先是陆彦孚《悟真篇记》中提到的约在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谪岭南兵籍”的事,后面的经历,通过张伯端在《悟真篇》中的自序,《道藏》中文献的记述,以及一些地方文献的记载,虽然有争议之处,但其大概内容是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道藏》 《悟真篇》 道教 悟真篇 宗派
原文传递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18
作者 李玉用 陆杨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06,192,共7页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白玉蟾 心性论 三教融合
原文传递
道教名家张伯端的教育思想
19
作者 史冰川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29,共2页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张伯端自幼熟读儒、释、道三教经书,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以及悟道有深入的研...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张伯端自幼熟读儒、释、道三教经书,对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以及悟道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学有识之士。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八脉经》、《紫阳真人语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道教史 教育思想 名家 《悟真篇》 南宗 经书 悟道
原文传递
张伯端内丹学思想探微
20
作者 章伟文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大丹妙用法乾... 道教内丹学致力于为其宗教实践提供具体范式的指导,围绕着这个历史使命,内丹学对实证形上道体的方法、形上道体与形下经验世界的关系等诸多宗教哲学问题进行了思考。北宋张伯端及其内丹学思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提出"大丹妙用法乾坤",认为宇宙生成的本原、轨则与丹道之理相契合;"逆行归元"是丹法的重要原理,人只要"返根复命"即可以"长存";又提出"先命后性"、"以命取性"的性命之学;而其宗教理想则重视"见末而悟本,舍妄以从真",以证得无上至真妙觉之道为目标。这些宗教哲理对宋以后道教内丹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端 内丹学 真阴真阳 逆行归元 先命后性 悟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