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新青年派与张厚载戏剧论争的错位性
1
作者 王馨蔓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8期145-149,共5页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立志于将人们从传统落后思想解放出来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新旧戏剧论争以《新青年》为主要论争平台展开思想交锋,响应着主流思潮。胡适、刘半农等"新...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立志于将人们从传统落后思想解放出来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新旧戏剧论争以《新青年》为主要论争平台展开思想交锋,响应着主流思潮。胡适、刘半农等"新青年派"带着对五四新文化思想的认可,站在戏剧与社会变革关系的角度上介入论争,而张厚载带着对戏曲表演的理论总结来强调遵循艺术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改良。在话剧借着时代的思想发展需要和以批驳戏曲为手段实现了迅速发展的同时,透过戏剧论争的表面进行解读和审视,可以发现这是一场未能充分展开的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戏剧论争 新青年派 张厚载 错位性
下载PDF
从张厚载公案观新文化运动之文化断层
2
作者 王鑫 《戏剧之家》 2013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张厚载与胡适,刘半农之间的那段关于新旧剧之间的论争,至今仍然被视作一段公案。如何看待这段师生之间公案,如何看待这段争论背后的新文化运动,也就成了后人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中国文化角度,首先对张厚载在京剧记录与京剧理论方... 张厚载与胡适,刘半农之间的那段关于新旧剧之间的论争,至今仍然被视作一段公案。如何看待这段师生之间公案,如何看待这段争论背后的新文化运动,也就成了后人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中国文化角度,首先对张厚载在京剧记录与京剧理论方面的贡献给与积极的肯定,并对其理论进行新的历史估价。其次,笔者对新文化运动的功与过给出了自己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厚载 国之牛虻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不愉快的师生论争——审视胡适与张厚载的一段公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丽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胡适 张厚载 公案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传统戏曲 世界主义
下载PDF
怀旧人之魂,哀今人之事——由张厚载与新青年派论争所引发的思考
4
作者 刘雅 刘浩洋 《戏剧之家》 2014年第3期316-317,共2页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以主张"建立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者特殊的角色。以鼓吹新文化的先锋刊物《新青年》为阵地,新青年派与青年学生张厚载各为一方,展开了新旧戏...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以主张"建立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者特殊的角色。以鼓吹新文化的先锋刊物《新青年》为阵地,新青年派与青年学生张厚载各为一方,展开了新旧戏剧论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傅斯年等"新青年派"带着宣传五四新文化的思想,将先锋的、极端的革命思想带入戏剧改良当中,他们痛批一切旧剧的表演体制和思想内容,希望废除旧剧,推广新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派 张厚载 戏曲表演艺术 戏剧论 民众基础 钱玄同 青年学生 刘半农 中国剧之组织 扮演者
下载PDF
只因爱戏成痴——小议“旧剧辩护士”张厚载及其戏曲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丽 《戏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315-334,共20页
提及张厚载,印象最深的当数1918年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而爆发的那场"五四"戏剧论争。时为北大学生的他为维护中国旧戏,与胡适、刘半农、傅斯年等师长、同学产生论争,因而被冠以"保守派"、"旧剧辩护士"... 提及张厚载,印象最深的当数1918年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而爆发的那场"五四"戏剧论争。时为北大学生的他为维护中国旧戏,与胡适、刘半农、傅斯年等师长、同学产生论争,因而被冠以"保守派"、"旧剧辩护士"之名。但正如李秩斋所言:"豂子先生,壮游北部,历观名家之作,不可胜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厚载 戏曲家 戏剧论 壮游 历观 一片爱国心 公言报 胡适之 傅斯年 立言画刊
原文传递
张厚载与现代中国文坛第一公案 被引量:1
6
作者 倪斯霆 《纵横》 2000年第8期49-54,共6页
1917年1月,创刊已一年之久的《新青年》杂志在第2卷第5期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月后,第6期旋又推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关键词 张厚载 钱玄同 新文学家 胡适之 王敬轩 中国文坛
原文传递
“开风气之先声”——张厚载戏曲批评话语研究
7
作者 任婷婷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分析张厚载戏曲批评话语中的三个特质:一是观剧笔记的书写方式更重演出时效,批评对象由“舞台下的演员”转向“舞台上的演员”;二是批评实践形成了以富含韵味的唱念、细致入微的做工为标准的范式;三是总结梅派艺术的意境之美,参与... 本文分析张厚载戏曲批评话语中的三个特质:一是观剧笔记的书写方式更重演出时效,批评对象由“舞台下的演员”转向“舞台上的演员”;二是批评实践形成了以富含韵味的唱念、细致入微的做工为标准的范式;三是总结梅派艺术的意境之美,参与建构梅派艺术。本文指出,张厚载的剧评是现代戏曲批评的开风气之先声者:纠偏了花谱余续中的捧角之风,确立了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表演本位批评观念,凸显建构表演流派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厚载 戏曲批评 谭鑫培 杨小楼 梅兰芳
原文传递
1919年北京大学风潮再考
8
作者 秦素银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9,共14页
1919年北京大学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1919年初,北大内部新旧两派的冲突对立日益显露。2月底,北大学生张厚载散布关于陈独秀等因言论思想激烈浮躁而被政府要求辞职的流言,致使北大内... 1919年北京大学因新旧思潮冲突受政府干涉而引起人事变动的一系列事件,时称“大学风潮”。1919年初,北大内部新旧两派的冲突对立日益显露。2月底,北大学生张厚载散布关于陈独秀等因言论思想激烈浮躁而被政府要求辞职的流言,致使北大内部分歧暴露于公众视野。随后安福系言论机关《公言报》对北大进行猛烈攻击,更有国会议员要求取缔《新青年》等杂志,否则将弹劾教育总长及蔡元培。北大在巨大社会压力之下,不得不免去陈独秀的北大文科学长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新旧思潮 蔡元培 林纾 张厚载
下载PDF
回眸《新青年》上的“旧戏”论争
9
作者 张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8-85,共8页
五四时期,《新青年》上围绕以京戏为代表的"旧戏"问题展开激烈论争,一方是师长辈的《新青年》编辑同仁,一方以学生辈的张厚载为代表。世纪初的这场论争,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对这场论争的背景、人物及... 五四时期,《新青年》上围绕以京戏为代表的"旧戏"问题展开激烈论争,一方是师长辈的《新青年》编辑同仁,一方以学生辈的张厚载为代表。世纪初的这场论争,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对这场论争的背景、人物及论争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与考察,力图在历史现场的还原中再现论争的来龙去脉,为人们进一步深入反思这一论争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张厚载 “旧戏”论争
下载PDF
民族情结与世界眼光:重评“五四”旧戏论争
10
作者 穆杨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五四"旧戏论争的本质在于传统艺术观和现代艺术观的一次正面碰撞,它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新青年》和张厚载都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态度上的偏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反思这场论争的价值。如果后人能同时汲取张厚载熟... "五四"旧戏论争的本质在于传统艺术观和现代艺术观的一次正面碰撞,它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新青年》和张厚载都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态度上的偏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反思这场论争的价值。如果后人能同时汲取张厚载熟悉戏曲舞台艺术规律的长处和《新青年》所拥有的世界眼光与批判精神,那就有可能比前人更好地研究中国戏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五四"旧戏论争成为了现代戏曲研究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戏论争 《新青年》 张厚载 国剧运动
下载PDF
略谈《戏剧集》的局限
11
作者 肖华 《电影评介》 2014年第Z1期92-93,共2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一片尊孔读经的复古浪潮中,为了捍卫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诞生了。其中戏剧集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洪深编选,主编赵家璧在回忆中,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戏剧集请洪深编选得到普...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一片尊孔读经的复古浪潮中,为了捍卫五四文学革命的成果,《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诞生了。其中戏剧集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洪深编选,主编赵家璧在回忆中,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戏剧集请洪深编选得到普遍的同意,认为他是最孚众望的"。[1]洪深也果不负众望,洋洋洒洒地写了六万余字,可以说对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戏剧进行了一个梳理。但在这篇六万余字的导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话剧 赵家璧 翻译文学 上海戏剧协社 张厚载 温德 尊孔 白话文运
下载PDF
齐如山剧学初探
12
作者 梁燕 《文化艺术研究》 1997年第5期22-29,共8页
关键词 齐如山 戏曲创作 中国戏曲 张厚载 戏曲理论 戏曲观众 美学风貌 舞赋 审美趣味 曲论
下载PDF
巧借柳枝相形容——戏曲虚拟表演
13
作者 蓝凡 《上海戏剧》 1988年第1期20-22,共3页
虚拟表演是形成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区别于西方戏剧的独特舞台风格和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什么是虚拟表演?一般舞蹈和哑剧中有没有虚拟表演?它们之间的异同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至今在理论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虚拟表演概... 虚拟表演是形成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区别于西方戏剧的独特舞台风格和美学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什么是虚拟表演?一般舞蹈和哑剧中有没有虚拟表演?它们之间的异同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至今在理论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虚拟表演概念的界定到底什么是虚拟表演?1918年7月,张厚载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中国旧戏观》一文,第一次接触了这个问题。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虚拟 张厚载 西方戏剧 传统戏曲 虚拟动作 美学特征 戏剧样式 春草闯堂 入山 中国民族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美学研讨的历史回顾
14
作者 邓牛顿 《上海戏剧》 1987年第4期8-10,共3页
这两年,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报刊上,或报道、或开展着关于戏剧发展问题的研讨。有同志认为,中国话剧的“最好的作品还没有突破社会学的层次”,“未能进入美学层次”;拯救的办法是,“以审美的直觉体验彻底取代社会学的习惯思维模式”。... 这两年,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报刊上,或报道、或开展着关于戏剧发展问题的研讨。有同志认为,中国话剧的“最好的作品还没有突破社会学的层次”,“未能进入美学层次”;拯救的办法是,“以审美的直觉体验彻底取代社会学的习惯思维模式”。这些论点的提出,涉及到如何评价中国话剧运动的历史,以及把话剧、包括整个戏剧艺术引向怎样的前途?现在,我把在上海大学、复旦大学讲授《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时有关戏剧美学的内容,整理出来,期望有助于我们对上述理论问题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美学 戏剧艺术 中国现代戏剧 张厚载 话剧运动 中国话剧 中国传统戏剧 中国现代美学 田汉 美学观
下载PDF
中国戏剧观念现代化的历史转折——论《新青年》派的戏剧观
15
作者 胡星亮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6-22,共7页
中国古典戏剧是一种融汇“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的诗剧艺术。经过元代杂剧、明代传奇的繁衍发展,中国古典戏剧在清代的京剧、昆曲等样式中达到其艺术的峰巅阶段。然而可悲的,也正是在这里潜埋下使它走向衰微的危机,——进入宫廷... 中国古典戏剧是一种融汇“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的诗剧艺术。经过元代杂剧、明代传奇的繁衍发展,中国古典戏剧在清代的京剧、昆曲等样式中达到其艺术的峰巅阶段。然而可悲的,也正是在这里潜埋下使它走向衰微的危机,——进入宫廷王府使其缺乏现实生,命,没有戏剧文学使其少有鉴赏文彩,但更重要的是,它那已经僵化、程式化的舞台表现艺术,使其难以反映当今激烈复杂的现实社会。因此,当鸦片战争的枪炮声催发近代中国的革命浪潮,先驱者呼吁借戏剧以张扬、鼓吹社会革命时,一场前所未有的戏剧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在中国戏剧界艰难地展开了。汪笑侬、夏月润、潘月樵等人的京剧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观 中国古典戏剧 元代杂剧 戏剧文学 表现艺术 汪笑侬 文学地位 张厚载 枪炮声 钱玄同
下载PDF
戏曲程式在现代戏创作中的继承和发展
16
作者 李佳秋 《剧影月报》 2022年第3期25-26,共2页
在肇始于1915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戏曲被当作旧文化、旧道德、旧思想的载体,成为了批判的标靶。为实现建设新文化的根本目的,激进主义者对旧戏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一批有识之士则力主保存旧戏,与其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张厚载作... 在肇始于1915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戏曲被当作旧文化、旧道德、旧思想的载体,成为了批判的标靶。为实现建设新文化的根本目的,激进主义者对旧戏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一批有识之士则力主保存旧戏,与其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张厚载作为旧剧守护派的代表在辩护过程中谈到中国旧戏,无论文戏武戏,都有一定的规律,他的“规律说”指出了戏曲的程式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程式 现代戏 旧道德 武戏 五四新文化运动 张厚载 旧戏 程式化
下载PDF
老树新枝——《瓦口关》挖掘改编小记
17
作者 舒桐 《中国京剧》 2023年第9期77-82,共6页
《瓦口关》是一出京剧花脸的传统名剧,数十年来鲜见于舞台。根据资料记载,京剧第一代花脸演员钱宝峰先生的代表剧目中,就有《瓦口关》一剧,他饰演张飞,有“将人物塑得活灵活现、形神俱妙,而膺‘活张飞’之美誉”。1民国戏曲理论家张厚... 《瓦口关》是一出京剧花脸的传统名剧,数十年来鲜见于舞台。根据资料记载,京剧第一代花脸演员钱宝峰先生的代表剧目中,就有《瓦口关》一剧,他饰演张飞,有“将人物塑得活灵活现、形神俱妙,而膺‘活张飞’之美誉”。1民国戏曲理论家张厚载著《歌舞春秋》中曾记载,继钱宝峰之后,钱金福先生也善演此剧,评价其“做工之妙,栩栩欲活,处处缜密,至神气之好,身段之佳,独其余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金福 戏曲理论家 形神俱妙 京剧花脸 张厚载 代表剧目 歌舞 张飞
原文传递
重审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上的旧戏论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86,共14页
五四时期发生于《新青年》的旧戏论争,对20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争背后既有编辑策略的参与,更交织着转型时代的救亡动机、文化焦虑与艺术自觉等复杂信息。本文对这次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背后的《新青年》... 五四时期发生于《新青年》的旧戏论争,对20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争背后既有编辑策略的参与,更交织着转型时代的救亡动机、文化焦虑与艺术自觉等复杂信息。本文对这次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背后的《新青年》编辑策略,晚清以来戏剧改良的历史逻辑,以及论争双方的文化思想背景进行了探讨,以冀对这场论争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旧戏论争 《新青年》 张厚载
原文传递
齐如山剧学的科学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燕 《戏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齐如山先生(1877—1962)是中国近现代戏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活动家。他的杰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为梅兰芳创作并导演了一大批富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
关键词 齐如山 戏剧学 戏曲史 戏曲创作 京剧艺术 戏曲研究 中国戏曲 戏剧艺术 张厚载 中国剧之组织
原文传递
“文学革命”呼声中的戏剧新、旧之争及其影响
20
作者 李祥林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1年第2期168-176,共9页
中华文学有诗、文、词、曲等类型划分。百年回眸,作为"曲"的本土戏曲,其升降沉浮跟现代中国史上的社会转型和文学演变相关联。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势和话语惯性,话剧的中心化和戏曲的边缘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此态势在当今著... 中华文学有诗、文、词、曲等类型划分。百年回眸,作为"曲"的本土戏曲,其升降沉浮跟现代中国史上的社会转型和文学演变相关联。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势和话语惯性,话剧的中心化和戏曲的边缘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此态势在当今著作中不难见到。究其缘由,除了跟学术领域中学科之间分界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刻板的现实有关,也跟20世纪初以来"文学革命"呼声中戏剧"新"、"旧"之争及其影响有深层联系。下面,拟就此谈谈个人管见,以供学界朋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中华文学 升降沉浮 传统戏曲 中心化 齐如山 中国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厚载 文化反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