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山汉简《秩律》与吕后元年汉朝政区复原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孟龙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3期71-89,156,157,共21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吕后元年朝廷直辖280余县道,是研究西汉政区地理的重要资料。由于《秩律》地名排列主要依据长官秩级而非所属郡,给西汉政区研究带来障碍。自《秩律》公布以来,学界已推出多种《秩律》地名隶属关系...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吕后元年朝廷直辖280余县道,是研究西汉政区地理的重要资料。由于《秩律》地名排列主要依据长官秩级而非所属郡,给西汉政区研究带来障碍。自《秩律》公布以来,学界已推出多种《秩律》地名隶属关系复原方案。随着近年来《秩律》文字释读以及汉初政区研究取得新进展,揭示《秩律》“同郡属县集中排列”的抄写规律,比以往理解的更为规整。基于这一律文抄写规律,能够更准确复原《秩律》县道隶属关系。再加上学者对汉初侯国地理分布、基层行政单位隶属特征的认识,可以复原完整的吕后元年朝廷直辖政区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秩律》 西汉政区地理 竹简抄写特征 西汉侯国
下载PDF
谈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文 马孟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学界普遍认为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乃《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之讹误。本文结合秦国上郡兵器铭文、赵国尖足布币铭文,指出战国后期秦国上郡辖有襄城县,秦封泥所见"襄城"亦即此地。上郡襄城县地... 学界普遍认为张家山汉简《秩律》简452之"襄城"乃《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之讹误。本文结合秦国上郡兵器铭文、赵国尖足布币铭文,指出战国后期秦国上郡辖有襄城县,秦封泥所见"襄城"亦即此地。上郡襄城县地处今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与《汉书·地理志》上郡襄洛县没有任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秩律》 襄城 秦兵器铭文 秦封泥 上郡
原文传递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酆”县考
3
作者 马孟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1,143,共9页
关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酆”、秦封泥“豐”“酆”的性质,学界有刘邦故乡豐县和关中豐县两种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今西安市渭河沿岸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县级政区设置,指出秦国在渭水南岸设有豐(酆)县,即秦封泥所见“豐... 关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酆”、秦封泥“豐”“酆”的性质,学界有刘邦故乡豐县和关中豐县两种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今西安市渭河沿岸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县级政区设置,指出秦国在渭水南岸设有豐(酆)县,即秦封泥所见“豐”“酆”。高祖七年长安县辖域范围划定后,原关中豐县被撤销。同时,刘邦更“丽邑”为“新豐”,与关中旧“豐”相区别。汉末流传“新豐”为刘邦仿建故乡“豐”的说法不可信。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酆”应为刘邦故乡,吕后初年为皇帝汤沐邑,属少府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秩律》 西汉政区地理 秦封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