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崟的“四库学”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2,共3页
张崟多年潜心文澜阁《四库全书》研究,著有《文澜阁四库全书史稿》等著作多种,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研究成果最多的学者。可惜的是,人们对张崟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尚未做出应有的评价。本文拟对张崟在"四库学"研... 张崟多年潜心文澜阁《四库全书》研究,著有《文澜阁四库全书史稿》等著作多种,是文澜阁《四库全书》研究成果最多的学者。可惜的是,人们对张崟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尚未做出应有的评价。本文拟对张崟在"四库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崟 《四库全书》 四库学
下载PDF
张崟的山水画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倚平 《东南文化》 2000年第8期52-54,共3页
张崟(176-1829年)字宝岩,号夕庵,别号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祖籍江西,迁居镇江。他的高祖张滔,迁居域外薛家巷,以摆布摊谋生,传至其祖父张标时,布摊已发展成张升大布庄了。其父名自坤,经营布庄生意,并“善鉴别”、“多蓄古人... 张崟(176-1829年)字宝岩,号夕庵,别号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祖籍江西,迁居镇江。他的高祖张滔,迁居域外薛家巷,以摆布摊谋生,传至其祖父张标时,布摊已发展成张升大布庄了。其父名自坤,经营布庄生意,并“善鉴别”、“多蓄古人真迹”。张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幼时便受到诗书画的陶治。青年时代的张崟,一面利用家藏古代书画从事学习临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崟 山水画艺术 中国 生平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简析张崟的创作心态及其诗歌旨趣
3
作者 陈家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8-89,共2页
乾嘉之际,镇江地区出现了一个诗画兼擅的文人群体——京江画派,其代表人物是丹徒张崟。时代政治的束缚和地域隐逸文化风尚的双重作用,使得张崟形成一种逃世的心态:隐迹田园,回避现实矛盾,诗画自娱。这种心态又直接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 乾嘉之际,镇江地区出现了一个诗画兼擅的文人群体——京江画派,其代表人物是丹徒张崟。时代政治的束缚和地域隐逸文化风尚的双重作用,使得张崟形成一种逃世的心态:隐迹田园,回避现实矛盾,诗画自娱。这种心态又直接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得其诗歌中流露出浓郁的闲适情调。张崟的文化心态及其诗歌旨趣在镇江士大夫群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探析有助于了解镇江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崟 逃世心态 闲适情调
下载PDF
试论张崟的绘画风格——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1991年“美术史论专业学生论文奖”学士论文奖选登
4
作者 赵力 薛永年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6-62,共7页
康雍年间的京江画坛与整个江南一带,呈现流派掺杂、风格交混的局面。其中有松江派、金陵派的余绪;吴派的某些绘画风格,作为传统因素也被保持,然而此时它们并非主要,以“正统派”自居的四王画风,更成为画家争相因袭的对象,是左右画坛的... 康雍年间的京江画坛与整个江南一带,呈现流派掺杂、风格交混的局面。其中有松江派、金陵派的余绪;吴派的某些绘画风格,作为传统因素也被保持,然而此时它们并非主要,以“正统派”自居的四王画风,更成为画家争相因袭的对象,是左右画坛的绘画主流。清中期兴起的扬州诸家画风也影响到仅一江之隔的京江画坛,尤其是花鸟画的创作。更多的资料表明,京江士大夫及画人与扬州画家通常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由于生计所迫,京江画坛人鬻画扬州、苏州等地不乏其例,甚而出现如蔡嘉、蒋璋(铁琴)长期旅居扬州,直接加入扬州画家群体中进行创作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崟 美术史论 吴作人 绘画风格 松江派 四王 潘恭寿 京江 金陵派 吴派
原文传递
京江画派的地域特质
5
作者 邓兰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期80-81,共2页
京江画派的诞生地镇江与扬州画派的诞生地仅一江之隔,地缘相近,且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不过京江画派在绘画史上的存在价值却时常为世人忽视。由京江画派的地域特质可知,京江画派画家无论在师法古人还是在师法造化方面均有突出的艺术贡献... 京江画派的诞生地镇江与扬州画派的诞生地仅一江之隔,地缘相近,且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不过京江画派在绘画史上的存在价值却时常为世人忽视。由京江画派的地域特质可知,京江画派画家无论在师法古人还是在师法造化方面均有突出的艺术贡献,尤其是对镇江地域风光的“实景”式描绘与文化建构方面,京江画派的众多画家所做的贡献更是不容遮蔽。代表画家张崟、顾鹤庆均在京江画派地域特质的凝练上颇具艺术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江画派 地域特质 张崟 顾鹤庆
下载PDF
从《题襟馆消寒图》探究十八世纪末的江南文人心境
6
作者 孔祥震 朱光耀 《艺海》 2020年第3期51-52,共2页
十八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已为康乾盛世的尽头,看似平静的社会表象背后实则矛盾丛生。文人群体在世易时移的时代背景下遭遇着不同的人生境况。《题襟馆消寒图》是张崟为时任两淮盐运使的曾燠所作,我们可以借由这幅作品窥探彼时江南文人心境。
关键词 张崟 曾燠 《题襟馆消寒图》 江南文人
下载PDF
梦境图说:《莲因图》与《莲因第二图》——兼及仓斯升的生平与交游考
7
作者 任文岭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14-19,共6页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 一张崟(1761—1829)《莲因图》卷与陈鸿寿(1768—1822)《莲因第二图》卷是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重要绘画作品。张卷《莲因图》卷,纸本设色,画心纵32.5厘米、横293厘米,作于嘉庆"辛未三月"(1811),引首为孙星衍(1753—1818)题写篆书"莲因图"及七言绝句一首,拖尾处从右至左依次有姚鼐(1732—1815)、蒋予蒲(1755—1819)、唐仲冕(1753—1827)、蒋荣昌、陈文述(1771—1843)、赵曾(1760—1816)、张问陶(1764—1814)、李荥、吴嵰等9人题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因 蒋予蒲 唐仲冕 画心 七言绝句 张问陶 广东省博物馆 张崟 绢本设色 文述
下载PDF
“京江画派”与地域画家群体研究
8
作者 吕文喆 《金山》 2008年第12期57-57,共1页
百年间,"京江画派"还"藏在深闺人未识"。1962年,镇江博物馆前馆长陆九皋老先生精心策划,将"京江画派"画家王文治、张崟、顾鹤庆、潘恭寿、周镐、潘思牧、明俭等人的绘画作品展现给镇江市民。
关键词 画家群体 京江 潘思牧 潘恭寿 张崟 王文治 顾鹤庆 绘画作品 画史 镇江博物馆
原文传递
《张夕庵先生年谱》考辨
9
作者 邱叶 《国画家》 2022年第5期66-68,共3页
20世纪末以来,学者们对张崟事迹的研究多以民国时期鲍鼎编纂的《张夕庵先生年谱》为据,谱中基本厘清了谱主张崟的生平行迹、家系、绘画活动等情况,为学界研究张崟其人其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此谱所录张氏之行迹虽较为完整,谱中多条记... 20世纪末以来,学者们对张崟事迹的研究多以民国时期鲍鼎编纂的《张夕庵先生年谱》为据,谱中基本厘清了谱主张崟的生平行迹、家系、绘画活动等情况,为学界研究张崟其人其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此谱所录张氏之行迹虽较为完整,谱中多条记载却未附注具体的史料来源及出处,导致该谱存在记述失实、字句讹误等问题,如谱中张氏卒年(1829)就未有相关考证。而笔者搜集资料后发现,1829年以后仍陆续有张崟的文献与画作出现,此矛盾之处亟待分析与解决。据此,笔者就经眼所及,对谱中所载张崟之生平行事补正三条,并结合其他材料对谱中考定的卒年加以辨析,以期对张崟的研究工作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崟 卒年 《张夕庵先生年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