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留青竹刻浅谈
被引量:
4
1
作者
乔锦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5年第3期52-58,共7页
留青竹刻,作为现今江南竹刻的主要特征而存在。江南一带(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无锡、常州、武进等地的竹刻艺人,无不以留青见长。其中上海和无锡,除擅长留青手法外,还常将留青与透雕、浮雕相结合,间或也作阴文浅刻和高浮雕,而常州和...
留青竹刻,作为现今江南竹刻的主要特征而存在。江南一带(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无锡、常州、武进等地的竹刻艺人,无不以留青见长。其中上海和无锡,除擅长留青手法外,还常将留青与透雕、浮雕相结合,间或也作阴文浅刻和高浮雕,而常州和武进,则专事留青,不及其余。为了更好地继承历史传统,进一步研究江南竹刻艺术,单独将留青竹刻技法和发展历史加以介绍,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青竹刻
技法
图象
青皮
补气药
竹刻艺术
张希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作者
夏蓓蓓
陆铖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2期14-19,4,共7页
2012年6月28日至29日,"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作为竹刻研究史上第一次专题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海内外56名专家参加,其中有40位提交论文,21位在会上作了围绕竹刻历史研究、中外竹刻收藏与鉴赏...
2012年6月28日至29日,"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作为竹刻研究史上第一次专题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海内外56名专家参加,其中有40位提交论文,21位在会上作了围绕竹刻历史研究、中外竹刻收藏与鉴赏、竹刻文化与交流等三个主题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位提交
潘西凤
张希黄
研究史
苏州碑刻
博物馆馆藏
文化特征
山东省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3
作者
徐秉方
《中国书画》
2007年第8期192-193,共2页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需求推动了艺术品收藏的热潮。一些竹刻爱好者来信、来电表示在竹刻赏玩中缺乏导向,希望我能借助媒体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收藏
政治体制改革
张希黄
香港佳士得
臂搁
爱竹
生活水平
东坡
民族文化遗产
舞台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族传承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研究——以常州徐氏留青竹刻为例
被引量:
7
4
作者
邵晨霞
施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29,共2页
留青竹刻,顾名思义是将竹子青皮上所绘图案之外的皮铲掉,露出细丝般条纹的竹肌,并在留下极薄一层的青皮之上做青筠五色的技法处理。王世襄在其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五位全国顶尖的竹刻艺术家,其中常州占了四席。四席中最为著名的就是...
留青竹刻,顾名思义是将竹子青皮上所绘图案之外的皮铲掉,露出细丝般条纹的竹肌,并在留下极薄一层的青皮之上做青筠五色的技法处理。王世襄在其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五位全国顶尖的竹刻艺术家,其中常州占了四席。四席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徐素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青竹刻
徐素白
传统手工技艺
做青
张希黄
浅刻
层青
第三代
观瀑图
溪山
原文传递
浅谈竹刻技法与浅刻刀法的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益海
《上海工艺美术》
2015年第3期68-70,共3页
竹刻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是受到世人重视的一门艺术。它同绘画艺术关系密切,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家在竹材上运用线条刻划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观情趣。因限于竹材之大小,不可能有较大的艺术品...
竹刻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是受到世人重视的一门艺术。它同绘画艺术关系密切,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家在竹材上运用线条刻划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观情趣。因限于竹材之大小,不可能有较大的艺术品,但可展现小中见大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刻
雕刻艺术
小中见大
艺术形象
阳刻
仿古铜器
考古发掘资料
透雕
张希黄
提梁壶
原文传递
莆田留青竹刻 一片毛竹的神奇变身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嘉奇
黄建山
《福建人》
2015年第7期86-89,共4页
"闽派竹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入闽第一代竹刻大师刘材成,传至今日已到第七代。刘材成在《乙亥家训》中言,后世子孙必须要有"拓宏基、有伟业、守业、敬业"的精神,技艺要传承后世,不在产业...
"闽派竹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入闽第一代竹刻大师刘材成,传至今日已到第七代。刘材成在《乙亥家训》中言,后世子孙必须要有"拓宏基、有伟业、守业、敬业"的精神,技艺要传承后世,不在产业之规划与市场之扩展,而在技能之修炼与品格之养成。煮青加暴晒,"千锤百炼"方成大器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广袤的毛竹丰产林中,上了年纪的徐文芳带着砍刀,寻找着可以用作留青竹刻的毛竹。"两年太嫩,四年太老,三年刚刚好",徐文芳要找的就是三年龄的毛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青竹刻
游洋镇
宏基
志高
闽派
成大器
雕刻艺术
臂搁
竹质
张希黄
原文传递
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7
作者
张钢
《武汉文博》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之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笔筒甚少,明代中叶之后,竹刻名家辈出。明代竹刻名家有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
关键词
题刻
朱松邻
朱三松
明代中叶
名家辈出
张希黄
祖孙三代
吴之璠
周芷岩
九服
原文传递
臂搁
8
作者
天穹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我国文人大多爱竹,竹子这种植物,虽中空而有节,文人多以此喻"气节",传统的文人书画家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而竹刻也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臂搁是文房色彩很浓的用具之一,多以竹木、象牙、玉石、珐琅、陶瓷等材料制成。臂搁是文...
我国文人大多爱竹,竹子这种植物,虽中空而有节,文人多以此喻"气节",传统的文人书画家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而竹刻也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臂搁是文房色彩很浓的用具之一,多以竹木、象牙、玉石、珐琅、陶瓷等材料制成。臂搁是文人写字、作画时承腕垫肘的用具,亦可把玩欣赏。臂搁这种文房用具,因毛笔使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搁
范尧卿
朱松邻
朱三松
有节
王世
拍卖成交价
爱竹
四面花
张希黄
原文传递
文房用具:收藏界的一块洼地
9
作者
张世科
《金融博览》
2017年第14期86-88,共3页
有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这条消息: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中,备受瞩目的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最终以55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木制笔筒的最高拍卖纪录。五年过去了,如今的文房用具,其市场前景又如何...
有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这条消息: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中,备受瞩目的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最终以55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木制笔筒的最高拍卖纪录。五年过去了,如今的文房用具,其市场前景又如何呢?其实,大量拍卖数据表明,文房用具依旧是收藏界的一块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拍卖会
拍卖纪录
嘉德
明周
臂搁
王世
百宝嵌
墨床
张希黄
朱三松
原文传递
常熟博物馆
10
作者
钱浚
蒋伟国
《文物天地》
1998年第2期25-27,共9页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腹地,是一座具有5000余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活于这块肥沃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出了丰富多采的地方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珍贵文物。为了展示常熟的这段历史,弘扬常...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腹地,是一座具有5000余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活于这块肥沃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出了丰富多采的地方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珍贵文物。为了展示常熟的这段历史,弘扬常熟的地方文化,便有了常熟博物馆的创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
江苏省东南部
张希黄
臂搁
清晖老人
耕烟散人
虞山画派
中国古代书画
官窑瓷器
王时敏
全文增补中
竹雕:竹上的风流
11
作者
彭治国
《优品》
2010年第10期262-267,共6页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把"居有竹"作为风雅生活的追求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人风骨的"竹"几乎是雅士们自古以来就争相称颂的物件。而由此派生出的竹雕玩件也就成了清雅高洁之士的心头之好。近年来,竹雕在收...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把"居有竹"作为风雅生活的追求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人风骨的"竹"几乎是雅士们自古以来就争相称颂的物件。而由此派生出的竹雕玩件也就成了清雅高洁之士的心头之好。近年来,竹雕在收藏市场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在节节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
收藏市场
香港佳士得
张希黄
臂搁
中国嘉德
春季拍卖会
层青
艺术品市场
原文传递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12
作者
马未都
《中华文化画报》
2011年第5期52-59,共8页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雕刻工艺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古人一开始用于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动物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艺术
雕刻工艺
臂搁
张希黄
明十三陵
朱松邻
北京故宫博物院
香港佳士得
朱三松
周芷岩
原文传递
竹木牙雕艺术源流与历代名家
13
作者
峥嵘
《收藏家》
1994年第2期15-18,共4页
我国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竹、木、牙等材料,制成工具或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和最善用竹的民族之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四汉彩漆龙纹竹勺",可见两千多年前...
我国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竹、木、牙等材料,制成工具或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和最善用竹的民族之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四汉彩漆龙纹竹勺",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喜用竹材雕刻成精美的器物了。人民喜爱竹子的节实竿挺,虚中洁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刻工艺
历代名家
嘉定竹刻
封锡爵
北京故宫博物院
彩漆
张希黄
百宝嵌
竹雕渔翁
浅刻
原文传递
香港半闲居文房珍玩台北宇珍首现登场
14
作者
宇轩
《文物天地》
2016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2016年春拍将于4月30日举行,预展为4月23-29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呈献"半闲居珍玩-竹木角文房精品专拍"及"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两场精致专场,佳品纷呈,不容错过。香港"半闲居珍玩-竹...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2016年春拍将于4月30日举行,预展为4月23-29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呈献"半闲居珍玩-竹木角文房精品专拍"及"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两场精致专场,佳品纷呈,不容错过。香港"半闲居珍玩-竹木角文房精品专拍"首现台北香港半闲居主人是位医术超群的医生,也是对中国文化充满热情的艺术收藏家,对竹雕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三十年的心血收藏颇具成果,藏品出处明确,来源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艺术
国瓷
纽约苏富比
臂搁
张希黄
国际拍卖
铜鎏金释迦牟尼
菊石图
十年
铜胎掐丝珐琅
原文传递
题名
留青竹刻浅谈
被引量:
4
1
作者
乔锦洪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5年第3期52-58,共7页
文摘
留青竹刻,作为现今江南竹刻的主要特征而存在。江南一带(指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无锡、常州、武进等地的竹刻艺人,无不以留青见长。其中上海和无锡,除擅长留青手法外,还常将留青与透雕、浮雕相结合,间或也作阴文浅刻和高浮雕,而常州和武进,则专事留青,不及其余。为了更好地继承历史传统,进一步研究江南竹刻艺术,单独将留青竹刻技法和发展历史加以介绍,是完全必要的。
关键词
留青竹刻
技法
图象
青皮
补气药
竹刻艺术
张希黄
分类号
J3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
2
作者
夏蓓蓓
陆铖
出处
《上海文博论丛》
2012年第2期14-19,4,共7页
文摘
2012年6月28日至29日,"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作为竹刻研究史上第一次专题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海内外56名专家参加,其中有40位提交论文,21位在会上作了围绕竹刻历史研究、中外竹刻收藏与鉴赏、竹刻文化与交流等三个主题的发言。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位提交
潘西凤
张希黄
研究史
苏州碑刻
博物馆馆藏
文化特征
山东省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3
作者
徐秉方
出处
《中国书画》
2007年第8期192-193,共2页
文摘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需求推动了艺术品收藏的热潮。一些竹刻爱好者来信、来电表示在竹刻赏玩中缺乏导向,希望我能借助媒体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
艺术品收藏
政治体制改革
张希黄
香港佳士得
臂搁
爱竹
生活水平
东坡
民族文化遗产
舞台艺术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族传承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研究——以常州徐氏留青竹刻为例
被引量:
7
4
作者
邵晨霞
施茜
机构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29,共2页
基金
江苏理工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传统艺术(设计)传承与交流"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号TDZD13010
文摘
留青竹刻,顾名思义是将竹子青皮上所绘图案之外的皮铲掉,露出细丝般条纹的竹肌,并在留下极薄一层的青皮之上做青筠五色的技法处理。王世襄在其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五位全国顶尖的竹刻艺术家,其中常州占了四席。四席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徐素白。
关键词
留青竹刻
徐素白
传统手工技艺
做青
张希黄
浅刻
层青
第三代
观瀑图
溪山
分类号
J314.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竹刻技法与浅刻刀法的表现
被引量:
1
5
作者
周益海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15年第3期68-70,共3页
文摘
竹刻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雕刻艺术,是受到世人重视的一门艺术。它同绘画艺术关系密切,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家在竹材上运用线条刻划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观情趣。因限于竹材之大小,不可能有较大的艺术品,但可展现小中见大的形象。
关键词
浅刻
雕刻艺术
小中见大
艺术形象
阳刻
仿古铜器
考古发掘资料
透雕
张希黄
提梁壶
分类号
J314.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莆田留青竹刻 一片毛竹的神奇变身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嘉奇
黄建山
出处
《福建人》
2015年第7期86-89,共4页
文摘
"闽派竹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入闽第一代竹刻大师刘材成,传至今日已到第七代。刘材成在《乙亥家训》中言,后世子孙必须要有"拓宏基、有伟业、守业、敬业"的精神,技艺要传承后世,不在产业之规划与市场之扩展,而在技能之修炼与品格之养成。煮青加暴晒,"千锤百炼"方成大器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广袤的毛竹丰产林中,上了年纪的徐文芳带着砍刀,寻找着可以用作留青竹刻的毛竹。"两年太嫩,四年太老,三年刚刚好",徐文芳要找的就是三年龄的毛竹。
关键词
留青竹刻
游洋镇
宏基
志高
闽派
成大器
雕刻艺术
臂搁
竹质
张希黄
分类号
J314.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7
作者
张钢
机构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出处
《武汉文博》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文摘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之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笔筒甚少,明代中叶之后,竹刻名家辈出。明代竹刻名家有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
关键词
题刻
朱松邻
朱三松
明代中叶
名家辈出
张希黄
祖孙三代
吴之璠
周芷岩
九服
分类号
J31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臂搁
8
作者
天穹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文摘
我国文人大多爱竹,竹子这种植物,虽中空而有节,文人多以此喻"气节",传统的文人书画家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而竹刻也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臂搁是文房色彩很浓的用具之一,多以竹木、象牙、玉石、珐琅、陶瓷等材料制成。臂搁是文人写字、作画时承腕垫肘的用具,亦可把玩欣赏。臂搁这种文房用具,因毛笔使用的减少。
关键词
臂搁
范尧卿
朱松邻
朱三松
有节
王世
拍卖成交价
爱竹
四面花
张希黄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房用具:收藏界的一块洼地
9
作者
张世科
出处
《金融博览》
2017年第14期86-88,共3页
文摘
有心的读者也许还记得这条消息: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中,备受瞩目的王世襄先生旧藏"明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最终以55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木制笔筒的最高拍卖纪录。五年过去了,如今的文房用具,其市场前景又如何呢?其实,大量拍卖数据表明,文房用具依旧是收藏界的一块洼地。
关键词
春季拍卖会
拍卖纪录
嘉德
明周
臂搁
王世
百宝嵌
墨床
张希黄
朱三松
分类号
F830.9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常熟博物馆
10
作者
钱浚
蒋伟国
出处
《文物天地》
1998年第2期25-27,共9页
文摘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腹地,是一座具有5000余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生活于这块肥沃土地上的人们,以其勤劳、智慧创造出了丰富多采的地方文化,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珍贵文物。为了展示常熟的这段历史,弘扬常熟的地方文化,便有了常熟博物馆的创设。
关键词
地方文化
江苏省东南部
张希黄
臂搁
清晖老人
耕烟散人
虞山画派
中国古代书画
官窑瓷器
王时敏
分类号
G269.2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竹雕:竹上的风流
11
作者
彭治国
机构
中国嘉德
出处
《优品》
2010年第10期262-267,共6页
文摘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把"居有竹"作为风雅生活的追求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人风骨的"竹"几乎是雅士们自古以来就争相称颂的物件。而由此派生出的竹雕玩件也就成了清雅高洁之士的心头之好。近年来,竹雕在收藏市场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在节节攀升——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
收藏市场
香港佳士得
张希黄
臂搁
中国嘉德
春季拍卖会
层青
艺术品市场
分类号
F426.89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12
作者
马未都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11年第5期52-59,共8页
文摘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雕刻工艺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古人一开始用于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动物或植物,
关键词
雕刻艺术
雕刻工艺
臂搁
张希黄
明十三陵
朱松邻
北京故宫博物院
香港佳士得
朱三松
周芷岩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竹木牙雕艺术源流与历代名家
13
作者
峥嵘
出处
《收藏家》
1994年第2期15-18,共4页
文摘
我国雕刻工艺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竹、木、牙等材料,制成工具或装饰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和最善用竹的民族之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四汉彩漆龙纹竹勺",可见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已喜用竹材雕刻成精美的器物了。人民喜爱竹子的节实竿挺,虚中洁外。
关键词
雕刻工艺
历代名家
嘉定竹刻
封锡爵
北京故宫博物院
彩漆
张希黄
百宝嵌
竹雕渔翁
浅刻
分类号
J314.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香港半闲居文房珍玩台北宇珍首现登场
14
作者
宇轩
出处
《文物天地》
2016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文摘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2016年春拍将于4月30日举行,预展为4月23-29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次呈献"半闲居珍玩-竹木角文房精品专拍"及"重要中国瓷杂工艺精品"两场精致专场,佳品纷呈,不容错过。香港"半闲居珍玩-竹木角文房精品专拍"首现台北香港半闲居主人是位医术超群的医生,也是对中国文化充满热情的艺术收藏家,对竹雕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三十年的心血收藏颇具成果,藏品出处明确,来源可循,
关键词
国际艺术
国瓷
纽约苏富比
臂搁
张希黄
国际拍卖
铜鎏金释迦牟尼
菊石图
十年
铜胎掐丝珐琅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留青竹刻浅谈
乔锦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竹刻国际学术研讨会”
夏蓓蓓
陆铖
《上海文博论丛》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徐秉方
《中国书画》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家族传承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研究——以常州徐氏留青竹刻为例
邵晨霞
施茜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原文传递
5
浅谈竹刻技法与浅刻刀法的表现
周益海
《上海工艺美术》
2015
1
原文传递
6
莆田留青竹刻 一片毛竹的神奇变身
张嘉奇
黄建山
《福建人》
2015
1
原文传递
7
明清竹雕笔筒艺术浅析——兼谈程潜款竹雕笔筒题刻
张钢
《武汉文博》
2009
0
原文传递
8
臂搁
天穹
《中华文化画报》
2010
0
原文传递
9
文房用具:收藏界的一块洼地
张世科
《金融博览》
2017
0
原文传递
10
常熟博物馆
钱浚
蒋伟国
《文物天地》
1998
0
全文增补中
11
竹雕:竹上的风流
彭治国
《优品》
2010
0
原文传递
12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马未都
《中华文化画报》
2011
0
原文传递
13
竹木牙雕艺术源流与历代名家
峥嵘
《收藏家》
1994
0
原文传递
14
香港半闲居文房珍玩台北宇珍首现登场
宇轩
《文物天地》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