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张志聪三注《伤寒论》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
1
作者 张人元 戚瑜清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09-1013,1038,共6页
[目的]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 [目的]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气化 张志聪 伤寒论 钱塘医派 浙派中医 形成过程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张志聪三阳阳明病浅析
2
作者 郝亚非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79-482,489,共5页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决定了脏腑经络的生理机制及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阳阳明病 伤寒论 阳明病 六经气化 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张志聪《伤寒论宗印》学术特色探析
3
作者 张入元 郑洪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530-531,共2页
张志聪是钱塘医派的代表性医家,一生孜孜不已精研经典,历经十年著成《伤寒论宗印》。张志聪在注释《伤寒论》时采用以经注经的方式,将运气七篇与《伤寒论》结合,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解释六经病症,重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反对“三纲... 张志聪是钱塘医派的代表性医家,一生孜孜不已精研经典,历经十年著成《伤寒论宗印》。张志聪在注释《伤寒论》时采用以经注经的方式,将运气七篇与《伤寒论》结合,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解释六经病症,重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反对“三纲鼎立”说。他善用格物致知的方式分析药物的形态色泽,以探求药物在人体中所发挥的功效,达到精准用药的目的。通过研究《伤寒论宗印》,探讨张志聪学术思想,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宗印 张志聪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张志聪医学全书版本源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延春 郑林 赵恩正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张志聪 医学著作 版本源流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伤寒论集注》
下载PDF
试论张志聪《本草崇原》的学术成就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慧峰 杨巧红 易华 《福建中医药》 2004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张志聪 《本草崇原》 学术成就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张志聪及《侣山堂类辩》 被引量:1
6
作者 相鲁闽 《河南中医》 2013年第5期816-816,共1页
张志聪,清代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清顺治、康熙(公元1644—1722年)间。张氏生活在一个世医家庭,自小喜好医药,成年后即从当时名医张卿子学医,学成后行医数十载,并于杭州胥山专门建造了一所房子,题名“侣山堂”,集聚... 张志聪,清代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清顺治、康熙(公元1644—1722年)间。张氏生活在一个世医家庭,自小喜好医药,成年后即从当时名医张卿子学医,学成后行医数十载,并于杭州胥山专门建造了一所房子,题名“侣山堂”,集聚同道医家在一起讲论医学。侣山堂实际就是一所医学校,从事学术研究,讲授医理,培养了大批医生,颇极一时之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侣山堂类辩》 张开之 杨元如
下载PDF
论张志聪《本草崇原》的学术成就及其意义
7
作者 吉训超 徐志东 罗菲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8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张志聪 《本草崇原》 学术成就
下载PDF
张志聪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8
作者 郑林 王国辰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张志聪 医学学术思想 清代医学
下载PDF
试论张志聪注释《内经》的训诂成就 被引量:3
9
作者 鲍晓东 郑东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68-70,F004,共4页
关键词 张志聪 《黄帝内经》 训诂学 古典医籍
下载PDF
试论张志聪注释《内经》的特色与风格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晓东 王晓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75,共4页
清初张志聪所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乃继张介宾《类经》之后的又一鸿篇巨著。就其特色而言 ,如集体注经、眉批注经、“藏头露尾”式的篇首提示和篇尾小结等 ;就其风格而言 ,如严谨的体例、广泛地举证、以经解经... 清初张志聪所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乃继张介宾《类经》之后的又一鸿篇巨著。就其特色而言 ,如集体注经、眉批注经、“藏头露尾”式的篇首提示和篇尾小结等 ;就其风格而言 ,如严谨的体例、广泛地举证、以经解经、以哲释医、平铺直叙等。无疑为《黄帝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注释 特色与风格
下载PDF
张志聪对“戊癸合化”应用的研究
11
作者 石舒尹 许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04-206,215,共4页
[目的]研究张志聪对戊癸合化的应用。[方法]整理张志聪用戊癸合化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内容,参考《侣山堂类辩》中相关的医论、医案,分析其相应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其应用特点。[结果]张志聪对戊癸合化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 [目的]研究张志聪对戊癸合化的应用。[方法]整理张志聪用戊癸合化解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内容,参考《侣山堂类辩》中相关的医论、医案,分析其相应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其应用特点。[结果]张志聪对戊癸合化的应用主要有以下特点:(1)脏腑关系角度,重视胃肾作为先、后天之本的互生关系。(2)伤寒六经角度,均可概括为"少阴是否得阳明热化":少阴得阳明太过则见热证;少阴不得阳明热化则见寒证;少阴阳明合化则病愈。(3)在具体应用中,戊癸的对应,多以六经为纲,推衍至脏腑,结合《黄帝内经》之论而推至气血,综合性较强,但总不离《黄帝内经》《伤寒论》。[结论]张志聪将运气七篇中戊癸合化的理论运用于解读经典、本草、医案,是一种理论的创新,但尚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钱塘医派 戊癸合化 运气学说 六经气化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学术思想浅识
12
作者 司楚银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4-45,共2页
张志聪(公元1610~1674年),字隐庵,号西陵隐庵道人,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自诩为张仲景第46世裔孙。1640年,于侣山堂集同学、朋友、弟子数十人,研讨医理,集注《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 张志聪(公元1610~1674年),字隐庵,号西陵隐庵道人,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自诩为张仲景第46世裔孙。1640年,于侣山堂集同学、朋友、弟子数十人,研讨医理,集注《内经》,《伤寒论》等经典,为中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就《伤寒论集注》一书,对其学术思想做初步探讨。一、指导思想张志聪曾亲炙于当时的伤寒大家张遂辰,张遂辰尊王(叔和)赞成维护旧论的观点对其影响很大。张氏集注指出:“成氏以后,注释本论,皆散叙平铺,失其纲领旨趣,至今不得其门,视为断简残篇,辄取条例节割。”反对错简重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试论张志聪《集注》中拾漏补阙的显著特色
13
作者 鲍晓东 金莉莉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8-9,共2页
清朝张志聪总结前人的成就 ,发挥集体的力量 ,深刻而又全面地注释了《黄帝内经》一书。从他的注释中 ,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不同于前人的创见。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借此来系统地探讨张志聪继承发展《黄帝内经》系统理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张志聪 内经 注释 创见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试论张志聪注释《内经》四季摄生法的瑕瑜得失
14
作者 鲍晓东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0-71,共2页
张志聪为清朝研究《内经》卓有成效的一代宗师。通过分析其对《内经》有关摄生条文的注释 ,阐明了其独到的医学观点 ,以此来展示其“集体注经”的优势所在。此外 ,针对其“内格”一词解释的欠妥 ,来指出其千虑一失的缺憾。
关键词 张志聪 注释 《内经》 摄生法
下载PDF
读《侣山堂类辩》看张志聪治学
15
作者 张光霁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5-26,共2页
以《侣山堂类辩》为据,讨论了张志聪的治学主张:先难后易,苦志力学,主张反循序渐进法,以苦志力学为前提,先准其所难,后易其所易;辩异知同,举一反三,主张治学不为表面异同所迷惑,要得其纲领,一以贯十,十以贯百,而后举一反... 以《侣山堂类辩》为据,讨论了张志聪的治学主张:先难后易,苦志力学,主张反循序渐进法,以苦志力学为前提,先准其所难,后易其所易;辩异知同,举一反三,主张治学不为表面异同所迷惑,要得其纲领,一以贯十,十以贯百,而后举一反三以引申之;共同研究,集思广益,十分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常集诸家一得之见,后人谓之开集体创作之先河;维护旧论,师不泥古,认为《伤寒论》未遭秦火之劫,虽经王叔和编次,但其义理首尾相贯,如神龙出没,为张仲景原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治学 侣山堂类辩
下载PDF
张志聪与《金匮要略注》
16
作者 刘宏岩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0-20,共1页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1610年,卒于1674年。就学于名医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业医数十年,致力于研究、注解经典著作,著述甚丰。其中即有广为世人流传的《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 张志聪为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人。生于1610年,卒于1674年。就学于名医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业医数十年,致力于研究、注解经典著作,著述甚丰。其中即有广为世人流传的《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伤寒论宗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金匮要略 经典著作 素问集注 伤寒论 名医
下载PDF
张志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17
作者 王东升 《汽车观察》 2008年第2期52-53,共2页
酷像"发哥"的"中国F1教父"郁知非走了,不懂赛车的"英国金融投资家"张志聪来了!两个性格和职业经历差别很大的人却因全国场地锦标赛CCC而结合到了一起。郁知非的突然谢幕导致全国场地锦标赛突然失去推广方... 酷像"发哥"的"中国F1教父"郁知非走了,不懂赛车的"英国金融投资家"张志聪来了!两个性格和职业经历差别很大的人却因全国场地锦标赛CCC而结合到了一起。郁知非的突然谢幕导致全国场地锦标赛突然失去推广方,郁知非的戏台留给了谁?是张志聪接受了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但是张志聪也差点被这个忽然惊喜给撑坏了!因为无论是张志聪自己还是张志聪的好友——华赛董事会主席Oliver Stahe都没有在中国运作赛事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赛车 金融投资 和尚 赛事 锦标赛 外来 中国市场 融资 上海站
下载PDF
张志聪本草“六气”理论学术思想探析
18
作者 雷佳楠 徐光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1-2405,共5页
张志聪为明清时期钱塘医派之集大成者,其本草气化学说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本草崇原》中。现今有学者认为张志聪主要通过“格物”之法探究本草药性,而忽视了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视角研究张志聪药性理论。笔者通过研究,认为... 张志聪为明清时期钱塘医派之集大成者,其本草气化学说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体现于《本草崇原》中。现今有学者认为张志聪主要通过“格物”之法探究本草药性,而忽视了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视角研究张志聪药性理论。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张志聪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阐释本草药性,通过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结合五行阴阳与运气理论,辨析本草“六气”,以期于气化之中探寻本草之原。本草“六气”理论为后世学者理解仲景医学之方证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为中药药性现代化研究提供新视角,值得重视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气化学说 张志聪 《黄帝内经》 象形思维 五行 五运六气 药性
原文传递
浅析张志聪本草药性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立平 黄玉燕 汤尔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60-2762,共3页
张志聪诠释《神农本草经》,阐明药性和药用,总以"五运六气"之理和"格物取象用药"为视角,认为万物各有自然之性,即当有其自然之性理,可原其始终,于外在气化环境及药物本身自然形气中探求。具体方法是:穷天地之气化... 张志聪诠释《神农本草经》,阐明药性和药用,总以"五运六气"之理和"格物取象用药"为视角,认为万物各有自然之性,即当有其自然之性理,可原其始终,于外在气化环境及药物本身自然形气中探求。具体方法是:穷天地之气化、原其所由生成;格物于自然,"述类象形"以辨药。因形不违气、外内相通之故,二者各行其径,又时而交互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志聪 本草崇原 药性 五运六气 格物取象
原文传递
从《素问》“肾风”、“风水”中了解肾病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婷 焦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肾风"、"风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肾风"、"风水"有六段描述,分散在《风论》、《评热病论》、《奇病论》、《水热穴论》、《大奇论》五个章节中。古今对"肾风"和&... "肾风"、"风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肾风"、"风水"有六段描述,分散在《风论》、《评热病论》、《奇病论》、《水热穴论》、《大奇论》五个章节中。古今对"肾风"和"风水"关系的探讨一直争论不一,如清代张志聪提出:"肾风者,因风而动肾脏之水,故又名风水"[1]。认为二者属同病异名;陈氏等[2]认为"肾风"以肾虚及风病为主要表现,"风水"以浮肿兼外感风邪为主要表现;"风水"因风而成,"肾风"因肾虚而成,说明"肾风"与"风水" 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肾风 外感风邪 奇病论 评热病论 热穴 《黄帝内经》 张志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