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学家如何看见《易》?——张新之红学诠释研究
1
作者 梁从峨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82,共16页
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被认为是指张新之的红学评点。张氏的确用易学话语建构了一个精致的红学诠释体系,具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解释:以阴阳“对待”论小说的“寓意”,解释了作者一文本一读者之间的诠释关系;以阴阳“往来”论“章法... 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被认为是指张新之的红学评点。张氏的确用易学话语建构了一个精致的红学诠释体系,具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解释:以阴阳“对待”论小说的“寓意”,解释了作者一文本一读者之间的诠释关系;以阴阳“往来”论“章法”,解释了小说情节展开的动力;以阴阳“消息”论“结构”,解释了剧情走向的整体形式;以“清浊”二气论“性理”,解释了小说的宗旨与诠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红学评点派 易学 性理
下载PDF
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考论
2
作者 拜剑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7-66,共10页
国家图书馆(文津楼)藏存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是一部未经比勘的手抄本。通过对抄本与晚清孙桐生整理过录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前十六回的评语进行细致比对,发现孙桐生在过录张新之评点时对评语做了大量的增、删... 国家图书馆(文津楼)藏存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是一部未经比勘的手抄本。通过对抄本与晚清孙桐生整理过录的《妙复轩评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前十六回的评语进行细致比对,发现孙桐生在过录张新之评点时对评语做了大量的增、删、错置,有严重的失真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考证研究,有如下具体发现:关于抄本所用底本的发现;关于作者曹雪芹的发现;关于评点技法的梳理。这三方面的发现将有助于还原真实的张新之评点,可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抄本 考论
下载PDF
张新之《红楼梦》评点品第术语考论
3
作者 高红豪 《红楼梦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97,共17页
将“神品”“叙事能品”等品第术语运用于小说的文法批评,是张新之《红楼梦》评点的主要特色与理论贡献。这些品第术语常以文法加品第的形式组合存在,主要受明代经史评点影响。张新之在叙事与写人两个方面分别赋予品第以不同内涵,叙事... 将“神品”“叙事能品”等品第术语运用于小说的文法批评,是张新之《红楼梦》评点的主要特色与理论贡献。这些品第术语常以文法加品第的形式组合存在,主要受明代经史评点影响。张新之在叙事与写人两个方面分别赋予品第以不同内涵,叙事上追求技巧与微言大义,写人上区分个性与逼真的艺术效果,从而体现了张新之的“红楼观”。张新之的理论贡献体现在品第术语的系统性运用、价值序列的构建与批评视角的拓展。通过对张新之品第批评话语的梳理考辨,既可以加深我们对《红楼梦》艺术特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品第术语 文法评点 经史评点
原文传递
张新之及其《妙复轩评石头记》序跋作者考论——以台湾宦游文人的记述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艳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201,共15页
张新之与王希廉、姚燮同为红楼梦评点派的重要作家,其《妙复轩评石头记》流传颇广。但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张新之其人其事了解不多,目前仅见胡文彬先生在《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中作出过相关讨论。《妙复轩评石头记》成于台湾,故借... 张新之与王希廉、姚燮同为红楼梦评点派的重要作家,其《妙复轩评石头记》流传颇广。但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张新之其人其事了解不多,目前仅见胡文彬先生在《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中作出过相关讨论。《妙复轩评石头记》成于台湾,故借助道咸时期台湾宦游文人的相关记述,可以补证张新之的籍贯、生平事迹及其完成《妙复轩评石头记》时的台湾社会情形,并进而对其《妙复轩评石头记》的序跋作者进行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序跋作者 台湾地区
原文传递
张新之《红楼梦》“品”评论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志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3-345,共13页
本文对《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出现的画论品第术语进行了集中探讨。认为此一独特现象渊源于画论品第观念,同时之前的小说“品”评以开启其先声,而在《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基础上,以张新之的《红楼梦》“品”... 本文对《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出现的画论品第术语进行了集中探讨。认为此一独特现象渊源于画论品第观念,同时之前的小说“品”评以开启其先声,而在《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此基础上,以张新之的《红楼梦》“品”评为中心考察了古代小说“品”评演进过程中规律性现象。另外对传统品评形式与古代小说批评之间关系也作有初步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红楼梦》 画论品第 小说“品”评
原文传递
释“大落墨”——以《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志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95,共14页
"大落墨"一语在《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频繁出现,它主要是作为一种寄寓手法而存在的,这是"大落墨"法的部分意涵演进至极致的体现。"大落墨"法被人称赏的是其展开淋漓尽致地集中描写的一面。"大落墨&... "大落墨"一语在《红楼梦》张新之评本中频繁出现,它主要是作为一种寄寓手法而存在的,这是"大落墨"法的部分意涵演进至极致的体现。"大落墨"法被人称赏的是其展开淋漓尽致地集中描写的一面。"大落墨"源自古代绘画技法,在古代诗文和小说批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转用。这一术语在小说批评中的前后反差,均与评点文人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落墨 寄寓 张新之 画论 金圣叹
原文传递
北大图书馆藏《妙复轩石头记评》抄本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武迪 《曹雪芹研究》 2021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未见前人提及的清人张新之《妙复轩石头记评》抄本,与已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残抄本、1881年卧云山馆刊《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和1884年石印《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中的张新之评点均存在...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未见前人提及的清人张新之《妙复轩石头记评》抄本,与已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残抄本、1881年卧云山馆刊《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和1884年石印《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中的张新之评点均存在诸多差异。通过版本对校和异文整理,可知北大抄本虽非清人刘铨福、孙桐生所见的张氏“手批本”,亦非据国图抄本、卧云山馆刊本或《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过录而成,却是一部较国图抄本更近于张新之评点原貌的清抄本。北大抄本保留了未见于他本的张新之评点,对还原张新之评点的原貌和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之 北京大学图书馆 《红楼梦》 妙复轩 孙桐生
下载PDF
《红楼梦》评点中的影身说与其学说来源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柏林 《红楼梦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8,共15页
影身理论在清代的《红楼梦》评点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影身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说解,阐明影身说是超越人物的具体表象而对其深层意义进行互通阐释的说解方式,影身的构成是为了文本内容的丰富和结构层次的多样。而影身理论从其学说... 影身理论在清代的《红楼梦》评点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影身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说解,阐明影身说是超越人物的具体表象而对其深层意义进行互通阐释的说解方式,影身的构成是为了文本内容的丰富和结构层次的多样。而影身理论从其学说来源讲则可追寻到易学,影身说一则根植于《易传》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和象意相通的观念,二则根源于易学中的互体、卦变的结构变化形式。最后,以影身理论的具体用例为基础来对其分析文本内在意义的读法进行辩证的反思,对影身说进行客观的评述和批判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评点派 影身说 周易 张新之
原文传递
国图藏《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考辨
9
作者 武迪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5,共17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并非张新之的原稿或手批本,亦非孙桐生据原稿整理而成的改订本,而是某一整理改订本的过录本。因此,不能径直将这部抄本视同张新之原稿而加以利用。与卧云山馆刊本、《金玉缘》相比,这部抄本保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妙复轩评石头记》抄本并非张新之的原稿或手批本,亦非孙桐生据原稿整理而成的改订本,而是某一整理改订本的过录本。因此,不能径直将这部抄本视同张新之原稿而加以利用。与卧云山馆刊本、《金玉缘》相比,这部抄本保存一些有关张新之的历史信息,对研究张新之生平及其《红楼梦》评点活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将此抄本与北京大学藏《妙复轩石头记评》抄本结合起来,有助于复原张新之评点的原始面貌,对全面、准确地把握张新之《红楼梦》评点蕴含的文学思想与艺术精髓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张新之 孙桐生 卧云山馆 金玉缘
原文传递
20世纪90年代《红楼梦》的三部评点本谫论
10
作者 杨慧 《红楼》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红楼梦》从其开始问世,就以带有评批的“脂批本”形式流行。在1791年有后40回续书的程高本出来以后,又有王雪香、张新之等人的评点本流行。评点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说批评形式后来一度中断,但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又有所复... 《红楼梦》从其开始问世,就以带有评批的“脂批本”形式流行。在1791年有后40回续书的程高本出来以后,又有王雪香、张新之等人的评点本流行。评点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小说批评形式后来一度中断,但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又有所复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三部当代人的《红楼梦》评点本。依出版时间的先后,它们分别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评点本 王雪香 张新之 小说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