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新渝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多宁 张新渝 《河南中医》 2008年第6期22-23,共2页
张新渝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病性以阴虚火旺最多,病位多在心、脾(胃)。治疗以滋阴生津、泻心清胃为其基本治法,并在增液汤、导赤散和白虎汤的基础上化裁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组合,提出临床常用的加减变化。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张新渝 增液汤 导赤散 白虎汤
下载PDF
张新渝教授遵《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脾胃病症经验的探讨
2
作者 杨鹏 张新渝 党思捷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张新渝教授遵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本文分别从寒热虚实、阴纳阳化、升降出入、肺为脾散精、土得木而达五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和发挥,总结了张新渝教授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实例予以佐证。
关键词 张新渝 《内经》理论 脾胃疾病 治疗经验
下载PDF
张新渝教授治愈真菌性肺炎引起败血症1例之启示
3
作者 庞嘉言 《国医论坛》 2004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张新渝 真菌性肺炎 败血症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张新渝补肾解毒泻肝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举要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怡驰 汤朝晖 +1 位作者 秦灵鸽 李炜弘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24-26,共3页
张新渝教授在慢性再障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肾精亏虚是贯穿病程的"主线",而热毒是发病的中心环节,肝火伏热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分扶正祛邪两大方面,包括滋肾填精、温补肾阳、补益脾气、清热解毒、泻肝柔肝... 张新渝教授在慢性再障的治疗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肾精亏虚是贯穿病程的"主线",而热毒是发病的中心环节,肝火伏热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治疗上分扶正祛邪两大方面,包括滋肾填精、温补肾阳、补益脾气、清热解毒、泻肝柔肝。在选药上不仅首要考虑中药的性能,而且也参考了相关药理研究。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填精益髓 清热解毒 泻肝补脾 中医病机 张新渝
下载PDF
张新渝老师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性上肢肿胀经验介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骁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8,共2页
张新渝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高等教育委员会《内经》、中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老师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根治... 张新渝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高等教育委员会《内经》、中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老师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淋巴液回流障碍致上肢肿胀,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肿胀 手术后并发症 乳腺肿瘤 中药疗法 张新渝
下载PDF
张新渝治疗痛经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童银秀 赵国惠 张新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1期778-778,共1页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痛经病位在肝,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现将其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痛经 治疗 张新渝 经行腹痛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张新渝运用“火郁发之”的经验琐谈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萍 高永四 《中医药通报》 2009年第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火郁发之"在各类疾病中的运用,从而扩大它的运用范围;方法:使用具有辛凉解表的代表性药物青蒿、薄荷、蝉蜕、石膏,辛温解表代表性药物麻黄、紫苏、防风、荆芥与辨证施治相结合运用于外感高热,五脏实(湿)热,内伤虚... 目的:探讨"火郁发之"在各类疾病中的运用,从而扩大它的运用范围;方法:使用具有辛凉解表的代表性药物青蒿、薄荷、蝉蜕、石膏,辛温解表代表性药物麻黄、紫苏、防风、荆芥与辨证施治相结合运用于外感高热,五脏实(湿)热,内伤虚热及内伤杂病之中;结果:很多种类的疾病配合"火郁发之"治疗均获得了很满意的效果,使疗效增高,病程缩短;结论:"火郁发之"具有很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值得总结、继承、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新渝 火郁发之 经验
下载PDF
张新渝教授运用'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理论的学术思想简介
8
作者 沈六俊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480-481,共2页
张新渝教授根据《灵枢·口问》:'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理论,认为正虚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从而指导临床,在实证中大胆运用扶正的治疗方法,以扶正加辨证进行治疗,疗效颇丰。
关键词 张新渝 邪之所在 皆为不足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