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钱智 史晓琛 骆金龙 《科学发展》 CAS 2017年第11期5-14,共10页
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需要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建设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汇集和协同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需要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建设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汇集和协同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速度",力争早日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领域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成为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策源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 集中度 显示度
下载PDF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坚 黄琨 +3 位作者 李英 齐国友 迟春洁 刘璇 《科学发展》 CAS 2018年第9期11-19,共9页
按照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部署,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为基础,以高水平大学、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为依托,汇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 按照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部署,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为基础,以高水平大学、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深度融合为依托,汇聚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推动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创中心 科学装置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树义 鄢德春 +2 位作者 罗月领 张高煜 吕品 《科学发展》 CAS 2018年第3期5-13,共9页
大科学基础设施是现代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建造全球顶尖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而且可以吸引和凝聚全球顶级人才。科技研究人员运用大科学设施,多层次构建研究机构与研发平台,可以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科技研究人员... 大科学基础设施是现代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建造全球顶尖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而且可以吸引和凝聚全球顶级人才。科技研究人员运用大科学设施,多层次构建研究机构与研发平台,可以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科技研究人员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可以不断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科学家通过发起系列大型科技行动计划,可以深度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江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 科学基础设施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象限双循环”建设路径研究
4
作者 刘志迎 周洋 洪进 《科技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决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践正在行动,理论探讨却很不够。在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及有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布鲁金斯学会...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为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决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践正在行动,理论探讨却很不够。在回顾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及有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参照布鲁金斯学会提出的二维象限模式,提出了改进的四象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建设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内容进行了归类和比较,立足于建设目标与建设实践界定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内涵和功能,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象限双循环”建设逻辑。最后,围绕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建设逻辑、建设保障、建成运营提出了五点建设路径思考,试图打通基础科学研究、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商业化和人才培养及科学普及的内在逻辑,为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四象限 双循环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评估与比较——基于合肥、深圳的样本研究
5
作者 汪晓梦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借鉴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文献,立足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展实践,构建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合肥、深圳2017-2021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 借鉴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文献,立足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展实践,构建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合肥、深圳2017-2021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总体上高于深圳,研发人员创新潜力有待激发,企业资金绩效高于政府资金绩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扩大创新投入要素增量、提升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机制等四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政策 绩效 合肥 深圳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系统与治理结构研究
6
作者 郭庆山 何欣 +2 位作者 贾宝余 詹京晶 李天鸣 《科技中国》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的大型创新平台。与一般的科技创新平台相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的大型创新平台。与一般的科技创新平台相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具有体量更加巨大、要素更为繁多、关系错综复杂、功能定位多样、外部性更强等特征。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审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要素组合,以“要素—子系统—系统”对其主体框架进行分解并整合,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中的创新系统和治理结构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平台 要素组合 治理结构 巨系统 主体框架 应用基础研究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下载PDF
新一代科学城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谈起
7
作者 蔺洁 王婷 池康伟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兴起,以新一代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为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创新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新一代科学城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科学城是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 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兴起,以新一代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为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创新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新一代科学城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科学城是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集聚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水平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发水平,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科学发现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创新链整合,并拥有高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组成部分。从科学要素、产业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影响要素等五方面分析新一代科学城的构成,并基于此探讨了新一代科学城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知识创新高水平收敛效应研究
8
作者 杨浩东 王高峰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9,共13页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重大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简称科学中心)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多重使命。本文旨在考察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知识创新及其收敛性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城际面板数据,采用...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重大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简称科学中心)在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多重使命。本文旨在考察科学中心建设对区域知识创新及其收敛性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城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估计,对科学中心实施效果展开评估。研究发现:①基础效应层面。科学中心建设促进城市知识创新“量质齐升”。其中,财政科技投入与科技从业人数增加是其重要机制,而高能级平台数量正向调节这一积极影响。②网络效应层面。科学中心建设增加了城市与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直接联系,强化了中心位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结构洞属性。③收敛效应层面。虽然科学中心通过地理邻近和科研合作渠道实现了知识扩散,但对区域知识收敛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创新收敛 创新网络 知识溢出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测度研究
9
作者 汪晓梦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构建科技政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8-2022年面板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安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进行绩效测度并与上海、北京和广东比较。研究发现:安徽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存在着正相关性,人力资源与科技产出... 构建科技政策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8-2022年面板数据,使用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安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进行绩效测度并与上海、北京和广东比较。研究发现:安徽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存在着正相关性,人力资源与科技产出的绩效优于经费投入,企业资金与科技产出的绩效低于政府资金。安徽科技政策绩效优于广东,低于北京、上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势能,优化企业资金绩效与建立科技政策绩效评估体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政策绩效 灰色关联 主成分
下载PDF
南京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思考
10
作者 郭双霜 葛焱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近年来,各地申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积极性高涨,南京在科教资源、人才储备、高技术产业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明智的战略选择。在回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明确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南京... 近年来,各地申请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积极性高涨,南京在科教资源、人才储备、高技术产业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明智的战略选择。在回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明确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南京现有资源条件和创新基础,从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引导、加大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夯实创新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五个方面提出南京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施路径,并从加快科学城建设、全面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积极构建全球开放创新网络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学 创新 南京
下载PDF
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拉昌 赵彩云 +1 位作者 冉丹 马铭晨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6,共8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中国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研发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的重点方向。得出现有研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对中国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研发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的重点方向。得出现有研究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构成要素、结构、功能、特征、运行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欠缺深层次的分析,没有清晰地揭示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作用机制、动态演变、驱动因素等规律和特征,也缺少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布局体系以及产生的区域效应。面对国际新形势与国内战略需求,未来亟需重点探索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理论基础、作用机理、演化规律、不同尺度的案例差异、总体布局体系规划以及区域效应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科技人才生态圈运行机制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锡环 黄钦旭 谭茜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3-60,共8页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为例,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人才生态特征,提出科技人才生态圈高质量建构的激励的制度赋能、关系的主体协同、需求的资源交换、服务的联动对接、...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为例,借助人才生态运行逻辑及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人才生态特征,提出科技人才生态圈高质量建构的激励的制度赋能、关系的主体协同、需求的资源交换、服务的联动对接、融合的要素链接五大动态良性运行机制,为优化科学中心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政府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才生态圈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基于安徽视角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晓梦 《安徽科技》 2023年第6期34-38,共5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面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先行区,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中坚力量。本文基于安徽视角,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相对...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面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先行区,是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任务的中坚力量。本文基于安徽视角,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评估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相对省内其他地市,合肥科技创新能力规模总量领先,但整体绩效不突出。本文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科技创新绩效、发挥科技创新效应和建设世界科创中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绩效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下松山湖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
14
作者 刘洋 盘思桃 +1 位作者 罗梦思 张寒旭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0-107,共8页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亟须对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高度集聚和全面升级,但自2020年7月获批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至今,学界关于松山湖高新区如何打造科学城以及两者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尚属空缺。为推动松...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亟须对自身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高度集聚和全面升级,但自2020年7月获批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至今,学界关于松山湖高新区如何打造科学城以及两者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尚属空缺。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实现园区的跨越式发展,在对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和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松山湖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认为松山湖科学城已初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产业体系、创新环境体系、城市功能体系以及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具有创新体系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和功能社会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梳理我国其他三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经验,总结得出其在系统规划、产业布局、创新人才、开放创新和营造环境等五大方面高度重视,而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对标这三大国家科学中心,还存在源头创新能力偏弱、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创新软硬件环境亟需优化、城市功能配套有待完善等差距和不足,进而从发挥科学城的创新策源作用、强化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提升凸显创新特色的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推进松山湖高新区向科学城演变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科学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创新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布局优化:框架体系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承良 毛炜圣 《城市观察》 2023年第3期6-20,160,共16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序发展和优化布局,对于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科技力量结构优化调整、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加快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结合科学中心建设现状,构建以要素规模与流动格局为核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有序发展和优化布局,对于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科技力量结构优化调整、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集成攻关、加快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结合科学中心建设现状,构建以要素规模与流动格局为核心的空间重构思路,搭建点—轴—面空间构型的互嵌布局,提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的布局优化方案。从科学中心功能定位、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布局优化路径,为建立纵深布局、梯次联动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体系,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体系布局 城市群 科技基础设施
下载PDF
世界科学中心与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比较--概念、特征、政策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慧芳 谢来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总结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共性条件、归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学术界定和中国四大科学中心的建设现状,综合对比二者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发现二者在组成要素、形成条件、空间集聚、演化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根据世界科学中心... 通过总结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共性条件、归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学术界定和中国四大科学中心的建设现状,综合对比二者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发现二者在组成要素、形成条件、空间集聚、演化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根据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规律,结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实践经验,提出探索科研组织“新型举国体制”、夯实基础研究、完善大科学装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阶段中国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突破口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特征分析 政策启示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上海张江、合肥为例 被引量:26
17
作者 叶茂 江洪 +1 位作者 郭文娟 龚琴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2,共4页
分析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资源配置要素,围绕资源配置要素提出了区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线。并以上海张江和合肥为例,在比较研究两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共性特征;最后,围绕区域如何创建综合性国... 分析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资源配置要素,围绕资源配置要素提出了区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线。并以上海张江和合肥为例,在比较研究两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共性特征;最后,围绕区域如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出了进一步思考,包括:明细的目标定位,大力提升科技治理水平、加强政产学研资的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内涵 资源配置要素 共性特征 建设经验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对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建民 《科技智囊》 2022年第3期10-14,共5页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我国已布局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启动较早的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表现出若干共性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对这些经验...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我国已布局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启动较早的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表现出若干共性特征。通过实地调研,对这些经验和特征加以归纳,对于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 调研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管理机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耀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2,共8页
文章从目标定位、组成要素、承担任务三个角度界定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即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硬件设施群与政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 文章从目标定位、组成要素、承担任务三个角度界定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即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硬件设施群与政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引领。同时基于国外可借鉴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其管理机制的构建,包括: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政产学研多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健全人财物多要素驱动的动力机制;注重制度建设,营造创新环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最后探讨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学研究基础,在自然形成与国家扶持之间的关系平衡,及其特征条件和未来发展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内涵 功能 管理机制
下载PDF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公共政策绩效实证分析——以安徽合肥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妍妍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4,共6页
基于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分析方法,以2013年以来安徽合肥创建和实施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政策绩效为研究对象,实证测算2013—2017年科技政策的评价绩效得分。从创新载体建设、人才计划、科技项目、财税金融、科技成果... 基于科技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分析方法,以2013年以来安徽合肥创建和实施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政策绩效为研究对象,实证测算2013—2017年科技政策的评价绩效得分。从创新载体建设、人才计划、科技项目、财税金融、科技成果产出、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等方面对政策实施效果及其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就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科技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政策供给 绩效评价 安徽合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