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薪火相传 豫韵流长——论豫剧张派表演艺术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1
作者 刘雪妍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1953年,豫剧祥符调名家张岫云辗转到达台湾地区,从此张派豫剧在台湾地区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如今的张派培养了一批以王海玲女士为代表的优秀传承人,不断丰富创作手段,提高技艺表演,并融入新观念,创作了一部部跨文化的新作品,并不断走向... 1953年,豫剧祥符调名家张岫云辗转到达台湾地区,从此张派豫剧在台湾地区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如今的张派培养了一批以王海玲女士为代表的优秀传承人,不断丰富创作手段,提高技艺表演,并融入新观念,创作了一部部跨文化的新作品,并不断走向国际舞台,随着两岸的进一步交流,我们対张派豫剧表演艺术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本文深入追溯张派与中原文化之渊源,从理论层面促进了豫剧的文化建设,对传承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张派像剧表演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研究其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对豫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 台湾地区 张派表演艺术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浅析京二胡在张派剧目伴奏中的技法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月皓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7期61-62,共2页
《望江亭》一剧是剧作家王雁根据元代关汉卿著杂剧《望江亭中秋切绘旦》和川剧《谭记儿》改编的。此剧经京剧名家张君秋先生整编排演后很快风靡全国。文章以《望江亭》一剧为例,浅析张派声腔伴奏特点与京二胡在张派剧目中演奏技巧的运... 《望江亭》一剧是剧作家王雁根据元代关汉卿著杂剧《望江亭中秋切绘旦》和川剧《谭记儿》改编的。此剧经京剧名家张君秋先生整编排演后很快风靡全国。文章以《望江亭》一剧为例,浅析张派声腔伴奏特点与京二胡在张派剧目中演奏技巧的运用。首先简单介绍张派声腔与伴奏,再以《望江亭》一剧为例,浅谈何顺信先生琴艺特色,以及他对张派唱腔伴奏的技巧应用与创新。选取剧中四平调、南梆子等唱腔板式来分析唱腔伴奏和京二胡在张派剧目伴奏中的技法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声腔 张派伴奏 《望江亭》 演奏技法 何顺信琴艺
下载PDF
为“张派”小说的历史地位正名——评东方蝃蝀的《绅士淑女图》
3
作者 冒建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3-196,共4页
东方蝃蝀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绅士淑女图》所呈现的世俗化、平面化、个人化特征,承袭了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而且在人生体验、都市男女情感、性别主义、审美特征等方面对张爱玲有所超越。由此,东方蝃蝀长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缺席的... 东方蝃蝀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绅士淑女图》所呈现的世俗化、平面化、个人化特征,承袭了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而且在人生体验、都市男女情感、性别主义、审美特征等方面对张爱玲有所超越。由此,东方蝃蝀长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缺席的情状应予纠正,"张派"小说的历史地位应予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 历史地位 正名
下载PDF
评剧张派小生演唱艺术之解析
4
作者 石文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3期118-119,共2页
评剧张派小生的演唱艺术,从音色、演唱位置、板式处理都是一个大课题,张派小生演唱,是张先生研究出了男女因为性别的差异,所以声音也有差异,虽然有差异,但还是要讲究对称,因此他研究出了"男女同度不同音"的唱法,也就是"你唱你的腔,... 评剧张派小生的演唱艺术,从音色、演唱位置、板式处理都是一个大课题,张派小生演唱,是张先生研究出了男女因为性别的差异,所以声音也有差异,虽然有差异,但还是要讲究对称,因此他研究出了"男女同度不同音"的唱法,也就是"你唱你的腔,我唱我的曲",这样男女演员就不存在互相比声音大小的问题,而是能踏踏实实演戏,刻划人物更加和谐。这也是评剧张派小生演唱艺术最精妙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小生演唱艺术 男女同度不同音 念白与唱同等重要 张派小生演唱艺术中的板式
下载PDF
论台港“张派”作家的承续与超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贝贝 《华文文学》 2005年第4期23-29,共7页
长久以来张爱玲在台港的祖师地位不可动摇。本文通过对台港被列为张爱玲传人的作家进行探究,试图发现这其中的悬秘,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张有大批的追随者;同时也打破历时性秩序,分析张派作家的整体创作景观,力图展示他们“师承的焦虑”,... 长久以来张爱玲在台港的祖师地位不可动摇。本文通过对台港被列为张爱玲传人的作家进行探究,试图发现这其中的悬秘,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张有大批的追随者;同时也打破历时性秩序,分析张派作家的整体创作景观,力图展示他们“师承的焦虑”,即他们在挣扎中的承续、超越、解构以至出离,以此来说明张爱玲神话的颠覆性,她只是标识了一种创作路数,却并不代表了文学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作家 台港 承续 超越
下载PDF
大圣年说大圣戏系列之灵动妩媚的张派 被引量:1
6
作者 严庆谷 《上海戏剧》 2016年第4期32-33,共2页
在南方还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悟空戏流派一一张派,其创始人是武生泰斗盖叫天的长子张翼鹏。他自幼随父学艺,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从青少年开始,就为父亲配戏,一起同台演出,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关键词 张派 舞台经验 盖叫天 创始人 基本功 青少年 父亲 武生
下载PDF
京剧张派艺术美学风格与传承
7
作者 张倩 《人文天下》 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
京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吸收一些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磨砺、提炼、丰富和发展,成为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 京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吸收一些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磨砺、提炼、丰富和发展,成为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美学思想的精华。京剧艺术中,最为绚丽、悦目、美好的当属旦角一行!京剧旦角之美,美在刚柔相济,美在声情并茂!梅派的唱腔明亮甜美、珠圆玉润、落落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 我国民族文化 美学风格 戏曲剧种 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 莺莺 状元媒 张生 张君秋
下载PDF
京剧张派声腔特点及演唱技巧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玉珍 《大舞台》 2004年第2期66-,共1页
众所周知张君秋先生是我国京剧艺术史中难得的一位大家. 张派的声腔既甜美圆润又浑厚宏亮,有一定的厚重度和立体感.这种感觉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即:把"头腔、鼻腔、咽腔、胸腔、腹腔"五大共鸣区充分调动起来,声音通过五大共... 众所周知张君秋先生是我国京剧艺术史中难得的一位大家. 张派的声腔既甜美圆润又浑厚宏亮,有一定的厚重度和立体感.这种感觉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即:把"头腔、鼻腔、咽腔、胸腔、腹腔"五大共鸣区充分调动起来,声音通过五大共鸣区集中到"眉环"的点发出.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损坏声带,还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这是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 唱腔 说唱音乐 戏曲 京剧 声腔 演唱技巧
下载PDF
浅谈张派唱腔的艺术特点
9
作者 王素雅 《戏剧丛刊》 2012年第5期41-42,共2页
张(君秋)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京剧旦行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流派。是京剧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幼年师从王瑶卿弟子李凌枫,后拜尚小云、梅兰芳为师。他嗓音甜润、脆亮,音域宽广,功底深厚,
关键词 艺术特点 张派 唱腔 京剧艺术 王瑶卿 张君秋 创始人 尚小云
下载PDF
张派声腔 引领曲剧——谈张新芳唱腔艺术的独特个性
10
作者 张爱琴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6期77-77,共1页
张新芳为曲剧呕心沥血,倾注了她毕生精力与汗水,经受人间坎坷,历尽风雨沧桑,饱尝酸甜苦辣。一生中她主演了《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百余部传统和现代戏。献艺足迹走遍中华大地,演出万场有余,观众人数... 张新芳为曲剧呕心沥血,倾注了她毕生精力与汗水,经受人间坎坷,历尽风雨沧桑,饱尝酸甜苦辣。一生中她主演了《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百余部传统和现代戏。献艺足迹走遍中华大地,演出万场有余,观众人数无法统计。几十年的实践与磨练,使她从“九岁红”雅号转而又被“曲剧皇后”、“曲剧魂”、“曲剧之光”等美称,她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领军曲剧的表演艺术家。张新芳为曲剧的形成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艺双馨,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 独特个性 唱腔艺术 张新 声腔 张派 《陈三两》 《秦香莲》
下载PDF
有志者事竟成──记诸暨越剧团张派老生张晨英
11
作者 陈伟龙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越剧团 张派 二堂放子 张晨 五女拜寿 歌手大奖赛 王老虎抢亲 戏剧节 润腔 倾囊相授
下载PDF
一部张派名作的曲折经历
12
作者 金勇勤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8-90,共3页
1 和我共事于上海京剧院,并同样任编剧之职的沈凤西女士,是我的老前辈、忘年交。她人生起落之大,颇有传奇色彩,甚有戏剧性。 2001年盛夏,她闻讯我为避酷暑,每天去上海图书馆。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沈凤西 编剧 《诗文会》 张派 创作经历
下载PDF
谈谈京二胡在“张派”唱腔中的伴奏特点——以京剧曲目《诗文会》为例
13
作者 冯鐀庆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第5期113-118,共6页
文章分析了京剧乐器京二胡基本的演奏技巧,根据张君秋大师为代表的“张派”艺术伴奏特点,结合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着重分析、论述了京二胡在“张派”剧目《诗文会》的伴奏中,四平调、西皮流水、西皮二六等几种板式唱腔中具体的演奏方法... 文章分析了京剧乐器京二胡基本的演奏技巧,根据张君秋大师为代表的“张派”艺术伴奏特点,结合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着重分析、论述了京二胡在“张派”剧目《诗文会》的伴奏中,四平调、西皮流水、西皮二六等几种板式唱腔中具体的演奏方法所体现出的演唱特色和京二胡的演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伴奏 京二胡 长“打音” 过门 “垫头”
下载PDF
“张派艺术在当代的思考”研讨会
14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23,共1页
7月,张派传人、上海戏曲学院教师赵群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了《青春路》的个人专场演出。随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剧协召开了“张派艺术在当代的思考”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各抒己见,对赵群以及张派的传承问题展开了热烈... 7月,张派传人、上海戏曲学院教师赵群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举行了《青春路》的个人专场演出。随后,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剧协召开了“张派艺术在当代的思考”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各抒己见,对赵群以及张派的传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上海是张派艺术发展的重要土壤,张派艺术在这里有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流派继承要防止两个倾向,一个倾向是要防止缩水,防止舍本逐末、追求表面形似;第二个是要防凝固,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流派。专家们同时认为,学院是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的前沿,它不仅承担着传承的重任,也承担着研发的重任,因此希望赵群可以从更高、更深的角度来关照自己的艺术世界,观察其他艺术大师的艺术世界,以此对张派艺术有更好的理解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艺术 当代 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学院 艺术世界 专场演出 艺术发展 良好环境
下载PDF
寂寞芳心遇知音——浅谈学演张派名剧《望江亭》
15
作者 王艳玲 《大舞台》 2007年第6期32-33,共2页
  张君秋先生是我国京剧界继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后,旦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四大名旦及各流派之长,并根据自身条件通过长期舞台磨砺,千锤百炼,创立了具有独特唱腔风格的张派艺术.《望江亭...   张君秋先生是我国京剧界继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之后,旦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四大名旦及各流派之长,并根据自身条件通过长期舞台磨砺,千锤百炼,创立了具有独特唱腔风格的张派艺术.《望江亭》作为张派代表剧目之一,以其独特的创新风格和演唱特点,久演不衰,深受观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派 剧目 张君秋 《望江亭》 唱腔 说唱音乐 谭记儿 南梆子
下载PDF
再悟张派《忆秦娥·娄山关》唱腔
16
作者 何长高 《戏剧之家》 2012年第7期7-8,共2页
为了纪念张君秋大师辞世一周年,我曾在《中国戏剧》1998年第12期上发表了《妙词妙曲妙千秋——张派〈忆秦娥·娄山关〉唱腔赏析》一文,并配发了张君秋演唱的《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的唱谱。该谱是笔者根据张先生早年演... 为了纪念张君秋大师辞世一周年,我曾在《中国戏剧》1998年第12期上发表了《妙词妙曲妙千秋——张派〈忆秦娥·娄山关〉唱腔赏析》一文,并配发了张君秋演唱的《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的唱谱。该谱是笔者根据张先生早年演唱的录音直接记录整理的,当时,并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腔 张派 《中国戏剧》 1998年 毛泽东词 张君秋 演唱
下载PDF
张派艺术与何(顺信)派艺术之交融
17
作者 赵伟 《戏剧之家》 2017年第8期22-22,共1页
张派艺术始终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创造。张派唱腔华丽柔婉、刚健清新,具有时代特点。通过论述张派唱腔艺术的形成、张派唱腔特点及何派京胡演奏技术,对张派唱腔与何派京胡进行介绍。
关键词 张派艺术 何派艺术 特点 风格
下载PDF
张派“下行腔”艺术一得
18
作者 苏英杰 《戏剧之家》 2002年第6期42-43,共2页
“下行腔”是京剧声腔经常使用的一种运腔形态。它低迥婉转、起伏厚重,多以唱腔的中、低音区反映出来:在体现剧中人物沉重、抑郁、含蓄等情绪方面有着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旦角声腔艺术中,由于“下行腔”与旦角的人物... “下行腔”是京剧声腔经常使用的一种运腔形态。它低迥婉转、起伏厚重,多以唱腔的中、低音区反映出来:在体现剧中人物沉重、抑郁、含蓄等情绪方面有着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旦角声腔艺术中,由于“下行腔”与旦角的人物性格有着很大内在联系,因此“下行腔”更是被前辈艺术大师们所重视。并且经过他们不断创造、不断完善,“下行腔”在旦角声腔艺术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内行称:“下行腔好听不好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运腔形态 “下行腔” 张派 戏剧
下载PDF
张派艺术展演及研讨活动
19
《上海戏剧》 2016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在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及张派艺术传习研究工作室专门举办了纪念活动,包括"张派经典剧目演出荟萃"和"张派艺术在当代的思考"研讨会。在此次展演和研讨的基础上,还将出版张派艺术学术研讨论文集。
关键词 张派艺术 艺术展演 研讨活动 上海戏剧学院 纪念活动 戏曲学院 剧目演出 学术研讨
下载PDF
浅析歌为心声声情并茂的张派表演艺术——以《诗文会》为例
20
作者 白入夙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5期37-38,共2页
张派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张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现代京剧旦行中最有影响力,流传最广的流派。本文以张派剧目《诗文会》为例,从唱腔设置、节奏变化、板式运用等诸多方面对张派表演艺术进行探讨与... 张派是京剧艺术大师、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创立的京剧青衣流派。张派是继四大名旦之后,现代京剧旦行中最有影响力,流传最广的流派。本文以张派剧目《诗文会》为例,从唱腔设置、节奏变化、板式运用等诸多方面对张派表演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四功” 张派艺术 《诗文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