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改革与政治制约——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重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洪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61,共9页
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项。在张百熙的领导下,大学堂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由于中国一向是教育服从行政领导,所以,虽然大学堂是在存旧的基础上开新,但是手握实权而思想守旧的枢府权臣,为了维... 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项。在张百熙的领导下,大学堂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由于中国一向是教育服从行政领导,所以,虽然大学堂是在存旧的基础上开新,但是手握实权而思想守旧的枢府权臣,为了维护固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通过政治权力对大学堂进行严密监督和制约,以致张百熙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大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政治制约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下载PDF
张百熙与中国近代的版权保护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明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15,共9页
中国版权观念最迟起源于宋 ,立法建制保护则在晚清。国际间版权双边保护从中美、中日商约续修开始。清末版权律的制定 ,与廉泉、严复上张百熙书有密切关系。张百熙在中美、中日续修商约谈判期间反对加入版权条款的态度 ,和他批答廉泉、... 中国版权观念最迟起源于宋 ,立法建制保护则在晚清。国际间版权双边保护从中美、中日商约续修开始。清末版权律的制定 ,与廉泉、严复上张百熙书有密切关系。张百熙在中美、中日续修商约谈判期间反对加入版权条款的态度 ,和他批答廉泉、严复上书 ,主张国内实施版权保护的态度 ,看似矛盾对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版权史 版权制度 张百熙 版权观
下载PDF
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张百熙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承耕 《船山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张百熙,字野秋(一作冶秋),湖南长沙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治年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学政或主考官,后又入朝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刑部... 张百熙,字野秋(一作冶秋),湖南长沙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治年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学政或主考官,后又入朝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管学大臣、邮传大臣等要职。任管学大臣时,曾主持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 张之洞 教育改革 改革思想 学制改革 吴汝纶 近代学制
下载PDF
试论张百熙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章育良 《湖湘论坛》 1995年第1期80-83,共4页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冶秋,湖南长沙人。晚清进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及南书房行走,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工部尚书...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冶秋,湖南长沙人。晚清进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及南书房行走,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思想甚新,力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改革 湖南长沙 教师 教育事业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
下载PDF
张百熙与晚清教育改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平一 《船山学刊》 2002年第1期39-43,62,共6页
张百熙在担任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期间对京师大学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改革,他主持制订和参与制订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更是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全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 张百熙 晚清 教育改革 《王寅学制》 《癸卯学制》 教育史 京师大学堂
下载PDF
张百熙论教师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洪成 李占萍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0-43,共4页
张百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教师培养工作,主持京师大学堂期间,积极从事教师教育实践,参与制定的清末"新学制"章程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制度化的保证,这些举措对近代教师教育有重大贡献。
关键词 张百熙 教师培养 学堂章程
下载PDF
清末教育改革中的张百熙与近代教育之兴
7
作者 卢书欣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4,共2页
在清末危机日益积重难返之日,张百熙临危受命管学大臣一要职。他是清朝历史上任职最久,成绩最为突出的一位教育大臣。他亲手主持的京师大学堂的重建,更是为其以教育为己任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张百熙 近代 教育 清末
下载PDF
张百熙与清末近代教育改革
8
作者 李建国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本文从重建京师大学堂、推进晚清学制改革、改革与废除科举考试三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出发,对张百熙近代教育改革举措进行梳理,正确评价了张百熙近代历史地位。
关键词 张百熙 清末 近代教育 改革
下载PDF
张百熙致翁同龢信札考释
9
作者 李文君 《长沙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6-49,共4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5通张百熙致翁同龢信札,这些信札作于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张百熙担任国子监祭酒之时。信札的主要内容,是张百熙向管理监事大臣翁同龢汇报国子监的工作。这些信札的刊布,对研究晚清国子监的运作、张百熙早... 故宫博物院藏有5通张百熙致翁同龢信札,这些信札作于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张百熙担任国子监祭酒之时。信札的主要内容,是张百熙向管理监事大臣翁同龢汇报国子监的工作。这些信札的刊布,对研究晚清国子监的运作、张百熙早年仕宦经历以及张百熙与翁同龢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翁同龢 国子监 信札
下载PDF
张百熙与中国近代教学管理
10
作者 张普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在恢复京师大学堂及系统构建近代学制的过程中,他逐步认识到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他的一些教学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工作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张百熙 教学管理 模式 素质
下载PDF
张百熙与清末教育
11
作者 曲剧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张百熙作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持者,设想勾画了近代教育的蓝图,实践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使高等教育由此发端,系统教育自此时始。本文通过追述其历史贡献,探讨其教育思想,追溯其言行的渊源,说明了张百熙与清末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张百熙 清末教育
下载PDF
张百熙创办近代教育述论
12
作者 曲剧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张百熙作为清末管学大臣,设想勾画了近代教育的蓝图,其实践奠定了近代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由此发端,系统教育自此时始。本文拟追述其历史贡献,探讨其教育思想,追溯其创办近代教育的渊源。
关键词 张百熙 清末教育
下载PDF
张百熙与近代教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易棉阳 万晓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张百熙是晚清第三任管学大臣 ,也是任职时间最长 ,建树最多 ,遭受诽谤与争议最大的中央教育行政长官。他倾其全力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 ,主持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实施了的新学制———癸卯学制 。
关键词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癸卯学制 教育思想 办学实践
下载PDF
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恢复重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勇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张百熙在就任管学大臣期间为重建和发展京师大学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全国性的学校章程;修建校舍,扩大学校规模;整顿管理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对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产生了积极作用:认真... 张百熙在就任管学大臣期间为重建和发展京师大学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全国性的学校章程;修建校舍,扩大学校规模;整顿管理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对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产生了积极作用:认真选聘、严格管理西方教员,提高了师资质量;允许科考、奖励出身,保证了学堂招生;资金上开源节流并举降低了办学成本,保证了办学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恢复重建
下载PDF
张百熙“跪请”吴汝纶考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张百熙 总教习 《日记》 吴汝纶 京师大学堂
下载PDF
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育良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2-64,共3页
张百熙(1847-1907年),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士,早年曾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 张百熙(1847-1907年),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士,早年曾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本文仅对其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的贡献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廷的《请推广学校折》中,提议设立"京师大学","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李端芬这个奏折,据说出于梁启超的手笔,当时流传甚广,影响较大。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清廷下谕举办京师大学堂,并派孙家鼐管理。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教育事业 湖南长沙 翰林院 清廷 戊戌政变 梁启超 百日维新
下载PDF
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张百熙和张之洞
17
作者 江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6期188-191,共4页
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戊戌维新期间二人都曾在地方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并对中央教育改革献策献力。新政时期,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其后张之洞也因久负兴学盛名而被朝廷任命参襄学务.在制定近代学制、废除科举制... 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戊戌维新期间二人都曾在地方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并对中央教育改革献策献力。新政时期,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其后张之洞也因久负兴学盛名而被朝廷任命参襄学务.在制定近代学制、废除科举制度等方面二人有诸多合作,也存在不少分歧,既由于教育权力之争,也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但总体来说二人在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共识,在教育改革当中的合作关系还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张百熙 张之洞
下载PDF
张百熙与晚清教育改革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46-54,共9页
庚子事变后 ,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他在改革教育方面所实施的重大变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考察 ,认为张百熙在教育改革中体现的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指出 ,... 庚子事变后 ,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他在改革教育方面所实施的重大变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考察 ,认为张百熙在教育改革中体现的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指出 ,晚清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次教育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变革 ,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心理变化和新的世界观形成 ,但这又是一次不彻底的变革 ,其中除了外在的因素阻挠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教育改革 清朝 中国 教育史
下载PDF
张百熙教育改革思想钩沉
19
作者 康峰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3,共2页
张百熙,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清末时期担任管学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主管全国学务。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悉心考察,夙夜构思",复建了京师大学堂,并在主持京师大学堂过程中,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学堂建设。
关键词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教育改革 教育实践
下载PDF
张百熙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金録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10期178-180,共3页
张百熙是颇有建树的清代教育家。他主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学制系统文件。他的政府办学主体的教育思想、中体西用的教育主张、普职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培并重的教育思路,以及在推动清代实业教育... 张百熙是颇有建树的清代教育家。他主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学制系统文件。他的政府办学主体的教育思想、中体西用的教育主张、普职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培并重的教育思路,以及在推动清代实业教育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职业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