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2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艺谋电影世界中的诗风词韵——从《满江红》说起
1
作者 牛刚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满江红》呈现出明显的实验性质。从剧本的创作,到剧情的演绎,再到主题的升华,一首《满江红》贯穿于其中。这不仅是张艺谋对于电影艺术多样性的新探索,更是他献给中国古典诗词的情书。张艺谋从经典古诗词中汲...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满江红》呈现出明显的实验性质。从剧本的创作,到剧情的演绎,再到主题的升华,一首《满江红》贯穿于其中。这不仅是张艺谋对于电影艺术多样性的新探索,更是他献给中国古典诗词的情书。张艺谋从经典古诗词中汲取营养,既有对古典诗词的引用与化用,又有对传统诗学技法的借用,更有对古典诗词美学精神的传承。以经典古诗词涵养创作,融民族诗情于电影艺术,张艺谋的探索实践,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满江红》 古典诗词 中国电影
下载PDF
电影活化音乐类非遗的路径及反思——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2
作者 范艾婧 秦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非遗在被划分为“活态文化”之初^(①),便将活态作为其基本特点之一。音乐类非遗作为其中的一种,兼具活态性的同时,更加具有音乐表现“主体内心世界里活生生的样子”[1]的特性。因而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指向“生... 非遗在被划分为“活态文化”之初^(①),便将活态作为其基本特点之一。音乐类非遗作为其中的一种,兼具活态性的同时,更加具有音乐表现“主体内心世界里活生生的样子”[1]的特性。因而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指向“生命力”[2],使其自身拥有“活态地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3]就显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文化 音乐类非遗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艺谋电影 活态性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艺术之道探源
3
作者 李贵龙 骆正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张艺谋电影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从中国走向世界。深入探源与剖析张艺谋电影艺术成功之道,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在全媒体时代提升中国影视传播力,是一件颇有意... 张艺谋电影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从中国走向世界。深入探源与剖析张艺谋电影艺术成功之道,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在全媒体时代提升中国影视传播力,是一件颇有意义也极为重要的事情。张艺谋走向世界电影艺术高峰源于他电影中强烈的艺术“张力”和高超的电影艺术谋略,更离不开他对电影艺术坚持不懈探索的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电影艺术 导演创作
下载PDF
不同时期下张艺谋电影中“一根筋”角色的塑造
4
作者 谢智敏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被称为“国师”,从业四十年,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获奖无数。他拍摄的电影既是在诠释故事,也是在还原自己的人生经历,纵观其近三十部长篇电影,从题材到创作手法都非常多元,一个个鲜明热烈的角色不断地...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被称为“国师”,从业四十年,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获奖无数。他拍摄的电影既是在诠释故事,也是在还原自己的人生经历,纵观其近三十部长篇电影,从题材到创作手法都非常多元,一个个鲜明热烈的角色不断地投射执着的、不计后果的、坚持的人,这种看似“一根筋”的人物,映衬着张艺谋的本性底色。本文旨在通过电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英雄》和《一秒钟》,研究不同时期下张艺谋如何通过角色的塑造展现出“一根筋”的特征,以及这一特征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一根筋 角色塑造 象征意义
下载PDF
竖屏时代微电影的革新与发展——以张艺谋微电影《遇见你》系列为例
5
作者 陈姝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175-177,共3页
在抖音、快手风靡网络平台的当今,竖屏视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占领了人们的观看频道,受众的观看习惯也在默默被影响继而改变。微电影在竖屏视频的风口中催生出新的影视创作方式——竖屏微电影。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张艺谋导演的贺岁微电... 在抖音、快手风靡网络平台的当今,竖屏视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占领了人们的观看频道,受众的观看习惯也在默默被影响继而改变。微电影在竖屏视频的风口中催生出新的影视创作方式——竖屏微电影。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张艺谋导演的贺岁微电影《遇见你》系列进行解读,从传统叙事的解构、叙事视角的改变、叙事主题的表达上分析竖屏微电影,并挖掘竖屏美学的现实建构,浅析竖屏时代下微电影的革新之处与日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屏 微电影 张艺谋
下载PDF
影子与真身的博弈:张艺谋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看黑泽明对张艺谋电影的影响
6
作者 黄素蓉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依据张艺谋的创作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满江红》是他第三个时期的作品,在某些方面突出地体现了张艺谋在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在张艺谋电影中,从叙事母题和美学风格的角度而言,《满江... 依据张艺谋的创作特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满江红》是他第三个时期的作品,在某些方面突出地体现了张艺谋在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在张艺谋电影中,从叙事母题和美学风格的角度而言,《满江红》和《英雄》《影》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连续性、一致性,而且这种内在的关联同时又与受到黑泽明电影美学的影响深刻地关联在一起,体现出张艺谋对黑泽明美学的继承和反叛。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则是缘于“影响的焦虑”,后辈进行创作时,会因为前辈的影响和权威感到焦虑。他们要为克服前辈的影响而进行心理斗争,而这三部影片便是这心理斗争下的产物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的焦虑” 张艺谋 黑泽明 《满江红》
下载PDF
张艺谋为何选择第二十条
7
作者 刘亚 《方圆》 2024年第4期64-65,共2页
当我们讨论电影《第二十条》时,究竟在讨论什么?是犯罪嫌疑人王永强被狗链锁在家门口的屈辱,还是妻子郝秀萍在高楼边比画着“我死了他才能活”的绝望?是三个恰好串联起来推动剧情的正当防卫案件,还是那份早已压抑在老百姓心里、急需呐... 当我们讨论电影《第二十条》时,究竟在讨论什么?是犯罪嫌疑人王永强被狗链锁在家门口的屈辱,还是妻子郝秀萍在高楼边比画着“我死了他才能活”的绝望?是三个恰好串联起来推动剧情的正当防卫案件,还是那份早已压抑在老百姓心里、急需呐喊出来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公平正义 王永强 正当防卫 张艺谋 老百姓
下载PDF
《满江红》——张艺谋家国叙事逻辑与类型化变奏
8
作者 刘宸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自2023年春节档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影片以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为历史背景,但并未将叙事的核心放在宏大历史事件,反而转向了岳飞死后的一众小人物呈现出的家国情仇。在独特...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自2023年春节档上映以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影片以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率兵与金国会谈为历史背景,但并未将叙事的核心放在宏大历史事件,反而转向了岳飞死后的一众小人物呈现出的家国情仇。在独特的电影类型的变奏下,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故事以别样的方式展开,在某种意义上既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艺谋近年来电影叙事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张艺谋 电影类型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四十年:基于红色文化解码和现代性转化的审思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 孙平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9-84,共6页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蕴含深刻,是张艺谋四十年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电影市场格局转变中张艺谋能紧随时代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并建构出诸如《悬崖之上》《狙击手》等新主流影像,实现了“红色叙事”电影...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蕴含深刻,是张艺谋四十年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电影市场格局转变中张艺谋能紧随时代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并建构出诸如《悬崖之上》《狙击手》等新主流影像,实现了“红色叙事”电影类型的转型。通过爬梳不同时期的张艺谋电影,进一步解码“红色”叙事内涵,即由“红色”符码转向红色“叙事”,明确了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的引领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张艺谋“红色文化叙事”转向及其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红色叙事 叙事符码 叙事逻辑 创作转型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析
10
作者 张立嘉 胡丹 《艺术家》 202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作为一种媒介,电影具有的综合性、叙事性、传播性等特征成为体现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张艺谋导演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电影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题材广泛,包... 作为一种媒介,电影具有的综合性、叙事性、传播性等特征成为体现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张艺谋导演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其电影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张艺谋导演的影片题材广泛,包括农村、战争、爱情、人文、历史等题材,影片集社会反思、传统文化嵌入与电影艺术创新于一体。他的影片融入了对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批判,对女性成长、觉悟、反抗精神的歌颂,对城乡差别的真切关注以及对社会历史观和伦理道德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导演 第五代导演 张艺谋电影 传统文化元素 社会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城乡差别 女性成长
下载PDF
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人物脱嵌
11
作者 崔萍 《声屏世界》 2023年第7期55-57,共3页
“脱嵌”是将“个人”从前现代的整体宇宙秩序中脱离出来,将自身首先看作是“独立自由的个体”,这体现了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人物设定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脱嵌特征,有利于表现个体生命力... “脱嵌”是将“个人”从前现代的整体宇宙秩序中脱离出来,将自身首先看作是“独立自由的个体”,这体现了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张艺谋导演作品中的人物设定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脱嵌特征,有利于表现个体生命力的张扬和激情,但人物形象塑造中社会历史情境和生活形态的景观化处理,则容易使人物沦为概念的载体而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嵌 张艺谋 景观
下载PDF
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特色
12
作者 黄铭渲 《艺术家》 2023年第9期111-115,共5页
《悬崖之上》是一部建党百周年献礼影片,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国为民、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这部影片从色彩、蒙太奇叙事、摄影机运动、声音创作等方面展示了谍战影片在数码技术下的新审美特点。张艺谋导演的美学思想在《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是一部建党百周年献礼影片,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国为民、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这部影片从色彩、蒙太奇叙事、摄影机运动、声音创作等方面展示了谍战影片在数码技术下的新审美特点。张艺谋导演的美学思想在《悬崖之上》中有了新的体现。作为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正面案例,该影片对内可以增强大众的本国文化自信,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外能让世界理解并接受中国国家形象,推动外销型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机运动 张艺谋电影 张艺谋导演 中国共产党党员 数码技术 中国国家形象 促进作用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坚如磐石》:张艺谋的“新现实主义”美学
13
作者 常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23-125,共3页
《坚如磐石》将扫黑除恶的主题与苏见明的寻根之旅结合在一起,通过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否定,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讲述和正义的伸张,商业类型片元素的运用也堪称娴熟。在影片中,苏见明的破案之旅与他的主体建构是一体两面的。对于案件... 《坚如磐石》将扫黑除恶的主题与苏见明的寻根之旅结合在一起,通过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否定,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讲述和正义的伸张,商业类型片元素的运用也堪称娴熟。在影片中,苏见明的破案之旅与他的主体建构是一体两面的。对于案件真相的追索最终巧妙地指向了苏见明的真实身世。同时,影片还注重影像空间的生产,通过各种封闭化的空间来暗示人物的精神处境,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如磐石》 现实主义 张艺谋 影像空间
下载PDF
张艺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分析三次奥运开、闭幕式
14
作者 张莹莹 《国学(汉斯)》 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作为无法割断的精神命脉,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深入阐发,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弘扬与创新,从而本文选择以文艺界领军人物张艺...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作为无法割断的精神命脉,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深入阐发,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得到更好地弘扬与创新,从而本文选择以文艺界领军人物张艺谋为代表,通过分析他执导的三次奥运开、闭幕式来发掘他艺术创作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弘扬和创新性发展。这对于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 创新 奥运 时代彰显
下载PDF
浅析张艺谋影片的叙事创新——以《满江红》《狙击手》为例
15
作者 杨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8期157-159,共3页
从《悬崖之上》到《狙击手》再到2023年春节档的《满江红》,张艺谋在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呈现出了与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在朴素美学的呈现模式下,张艺谋注重叙事第一性原则,更加强调色彩视觉效果;强化电影意义的表达效果,作品... 从《悬崖之上》到《狙击手》再到2023年春节档的《满江红》,张艺谋在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呈现出了与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在朴素美学的呈现模式下,张艺谋注重叙事第一性原则,更加强调色彩视觉效果;强化电影意义的表达效果,作品呈现简洁有力、朴素纯净;多次使用“三整一律”的叙事原则,注重小切口,聚焦小人物,以小见大描绘大情怀。张艺谋近年来的创作在叙事原则、叙事角度、叙事策略和美学风格等方面的创新,可以视作张艺谋对自身创作习惯的一次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叙事原则 朴素美学 叙事角度 叙事革新
下载PDF
从《满江红》看张艺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16
作者 徐曼 王紫菡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3期37-40,共4页
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与转化较为成功的导演,张艺谋影片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形成了独特的张氏电影风格。其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剧中,张大与孙均被意外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 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与转化较为成功的导演,张艺谋影片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反思与人文关怀,形成了独特的张氏电影风格。其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剧中,张大与孙均被意外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金国使者死在宰相驻地,而秦桧要求他们在一个时辰内查明真相,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武义淳、瑶琴、丁三旺、刘喜等人被一一卷入其中。电影抒写的家国情怀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精神的发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想象。文章基于电影对岳飞故事的当代改写,对儒家思想和中式美学意境的渗透等方面,分析张艺谋电影运用不同视角对家国情怀进行的全新诠释。电影《满江红》丰富的文化符号营造了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氛围,使其对外传播时在文化的共融中寻找文化的共情,通过文化渗透助力内容传递,加以张氏电影品牌的延续与创新,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逐渐提升,引起外国观众对中国的憧憬,引发国际文化共情,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社会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江红》 张艺谋 电影 家国情怀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张艺谋竖屏贺岁微电影研究
17
作者 李永乐 李婧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4期249-252,共4页
短视频时代,竖屏电影迎来了发展机遇,并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影视行业一大热门。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分析竖屏美学的概念、竖屏贺岁微电影的价值,包括创新形式、适应移动设备使用习惯、短小精悍、助力... 短视频时代,竖屏电影迎来了发展机遇,并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影视行业一大热门。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分析竖屏美学的概念、竖屏贺岁微电影的价值,包括创新形式、适应移动设备使用习惯、短小精悍、助力营销推广、文化传承和表达;同时,从实践、建构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张艺谋竖屏贺岁微电影的美学。文章结合《谢谢你》《陪伴你》《温暖你》《遇见你》四部竖屏贺岁微电影,一方面,对叙事美学进行研究,包括采用平凡、单一的角色;体现微幸福、有温度以及无距离的主题;更加平坦化的情节,主打依赖互动感知。另一方面,阐述了视觉美学:选择纵向结构的场景;基于手机壁纸风格的景别构图;内部运动很丰富,而外部运动却很平稳。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基于烟火气的微电影叙事风格以及基于新视野的竖向审美等建议,以期为竖屏贺岁微电影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此外,文章还指出,竖屏贺岁微电影与相关媒体平台合作,开启了电影与观众实时互动的新格局,观众能够通过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等,不仅有利于扩大竖屏微电影的传播范围,而且能够提升观众参与度,进而推动竖屏短视频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竖屏美学以及独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竖屏贺岁微电影 竖屏美学 叙事美学 视觉美学
下载PDF
张艺谋竖屏贺岁微电影:竖屏美学的实践与建构
18
作者 王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5期139-142,共4页
竖屏视频逐渐成为新时代影视行业一大热门,随之张艺谋提出“竖屏美学”的概念,并携手别克汽车推出竖屏贺岁系列微电影。本文主要先就其叙事美学分析,利用单一的小人物、有温度的主题、平坦化的情节来建构“微叙事”特征;再就视觉美学探... 竖屏视频逐渐成为新时代影视行业一大热门,随之张艺谋提出“竖屏美学”的概念,并携手别克汽车推出竖屏贺岁系列微电影。本文主要先就其叙事美学分析,利用单一的小人物、有温度的主题、平坦化的情节来建构“微叙事”特征;再就视觉美学探讨其竖向结构的场景选择、壁纸化的景别构图和有舍得的内外运动建构竖向新视野审美特征,建构系统化的张艺谋“竖屏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微电影 竖屏美学
下载PDF
新电影史学视角下张艺谋爱情文艺电影分析——以《归来》《山楂树之恋》《我的父亲母亲》为例
19
作者 米丹丹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2期165-167,共3页
纵观当代中国电影,张艺谋无疑是电影界的一面旗帜。自1987年的《红高粱》以来,张艺谋一共导演了24部电影作品,其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在文艺片方面也有显著成就。而爱情文艺电影作为张艺谋导演所有电影作品之中的重要类... 纵观当代中国电影,张艺谋无疑是电影界的一面旗帜。自1987年的《红高粱》以来,张艺谋一共导演了24部电影作品,其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且在文艺片方面也有显著成就。而爱情文艺电影作为张艺谋导演所有电影作品之中的重要类型,其中所体现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新电影史学视角。基于此,本文在新电影史学视野下,以张艺谋的三部爱情文艺电影《归来》《山楂树之恋》《我的父亲母亲》为分析文本展开剖析,借此了解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抗争、屈服与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电影史学 爱情文学影视 张艺谋
下载PDF
张艺谋电影造型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20
作者 于肆洋 刘美安 《新闻传播》 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美学 服饰 建筑 习俗 婚礼 葬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