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元树突电活动和树突返传动作电位在突触可塑性调控中的作用--悼念树突功能研究的先驱张香桐院士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健天 韩中胜 祁金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299,共7页
本文回顾了张香桐院士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的有关神经元树突电活动和功能特性的先驱性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此后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的树突在中枢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形成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概况,籍以说明张香桐院士不愧为神经科学研... 本文回顾了张香桐院士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的有关神经元树突电活动和功能特性的先驱性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此后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热点之一的树突在中枢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形成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概况,籍以说明张香桐院士不愧为神经科学研究历史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香桐 大脑皮层 顶树突 树突电位 轴突始段 树突返传动作电位 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享誉国际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维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关键词 张香桐 神经生理学 生平 学术贡献
下载PDF
怀念张香桐先生
3
作者 何淑舫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7-308,共2页
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个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更是想念他。因为每年春节我们都去给他拜年,这是多年的惯例,今年却没有了,心中感到空落落的。于是我取出去年春节与他的合影,张先生微笑着... 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个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更是想念他。因为每年春节我们都去给他拜年,这是多年的惯例,今年却没有了,心中感到空落落的。于是我取出去年春节与他的合影,张先生微笑着坐在我们当中,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健康而慈祥,由此引起了我对很多往事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怀念张香桐先生》 何淑舫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远去的背影——怀念张香桐院士
4
作者 杨雄里 《生理通讯》 2008年第5期147-149,共3页
去年初冬那个晴朗的早晨,是向张香桐院士作最后告别之时。《科学时报》记者前来采访,问我想说些什么,我无语凝噎,只说了八个字:“提携之恩,没齿不忘。”时光流逝得令人惶恐,半年了,我竟然没有为张先生写些什么。我不敢妄称自己... 去年初冬那个晴朗的早晨,是向张香桐院士作最后告别之时。《科学时报》记者前来采访,问我想说些什么,我无语凝噎,只说了八个字:“提携之恩,没齿不忘。”时光流逝得令人惶恐,半年了,我竟然没有为张先生写些什么。我不敢妄称自己是张先生的弟子,但是,“受恩莫忘”(《朱子家训》),当历史已蒙上尘埃,记忆正在被冲刷,我应该为这位提携我的学界前辈留下一点文字的纪念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香桐 院士 医疗卫生行业 生理学 科学研究工作
下载PDF
张香桐先生生平及学术贡献
5
作者 吴建屏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3期97-102,共6页
关键词 神经生理 张香桐 学术贡献 医学史 中国
下载PDF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访学部委员张香桐教授
6
作者 亚舒 《中国科技翻译》 1992年第2期29-32,28,共5页
本文是作者到上海脑研究所专访著名脑神经科学家张香桐教授的访问记。张先生结合自己把《朱子家训》译成英文的经验,谈了翻译方面的一些精湛见解。
关键词 张香桐 《朱子家训》 教授 学部委员 科学家 科技翻译 耶鲁大学 祖国 研究工作 外国
下载PDF
为科学事业有滋有味地生活和工作——记中国神经科学奠基人之一张香桐院士
7
作者 张光武 《今日科技》 2003年第5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神经科学 院士 张香桐 生平 科研成果
下载PDF
人物印象:张香桐(下)
8
作者 倪既新 《上海科学生活》 2001年第10期40-52,共13页
在初访张香桐之前,我就已听说他从美国回来的过程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可是,在与他直接交谈时,每每提到这个问题,他总是简单地带过,我问多了,他才直率说明:这件事情现在还不到说的时候,因为其中牵涉到好多人,他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关键词 张香桐 脑科专家 人物传记 美国 留学教育 中国
下载PDF
他,破译脑神经“密码”——记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
9
作者 姜晓凌 《科协论坛》 2001年第5期10-12,共3页
'寻经觅道数十年,犹在灯下坐若禅。忽闻悉索声渐近,却又无踪去杳然。但愿肘下生双翼,凌云飞越万重山。纵使藏身海天外,终必落网人渔船。'这首词的作者是中科院院士张香桐。他告诉人们,大脑的奥秘忽隐忽现,若有若无,难以寻觅,而... '寻经觅道数十年,犹在灯下坐若禅。忽闻悉索声渐近,却又无踪去杳然。但愿肘下生双翼,凌云飞越万重山。纵使藏身海天外,终必落网人渔船。'这首词的作者是中科院院士张香桐。他告诉人们,大脑的奥秘忽隐忽现,若有若无,难以寻觅,而人生又是如此短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勇往直前,探索真理。张香桐执着破译脑神经'密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9年,92岁高龄的张香桐获得了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介绍 张香桐 科研工作 科研风格 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脑科学家张香桐
10
作者 倪既新 《档案与史学》 2004年第4期11-18,共8页
关键词 脑科学家 张香桐 人物传记 人物采访
下载PDF
人物印象:张香桐(上)
11
《上海科学生活》 2001年第9期30-43,共14页
每次给他打电话,只要我一说出“张老”两个字,他就会马上接口,亲切地呼出我的名字,哈哈笑道:“我已经听出来了!”
关键词 张香桐 脑科学家 《朱子家训》 英语翻译
下载PDF
张香桐:石家庄走出的中科院院士
12
《科技风》 2007年第11期12-15,共4页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香桐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张香桐出生于石家庄市小马村,早年留学美国,是国际著名神经生理学家。
关键词 张香桐 石家庄市 祖国 比利时 破庙 中科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马村 石家庄 河北
下载PDF
张香桐冷泉港讨论会“树突”论文发表60周年
13
作者 陈宜张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I0001-I0001,499-503,共6页
张香桐(Hsiang-Tung Chang,Xiang-Tong Zhang)在冷泉港讨论会发表著名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别注意其顶树突》报告已整整60年。这60年来,由于各种精细技术的发展,许多有关树突功能的认识已经大大推进。我们现在知道:树突在接受刺激而兴奋... 张香桐(Hsiang-Tung Chang,Xiang-Tong Zhang)在冷泉港讨论会发表著名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特别注意其顶树突》报告已整整60年。这60年来,由于各种精细技术的发展,许多有关树突功能的认识已经大大推进。我们现在知道:树突在接受刺激而兴奋后,能够顺向、逆向传导;树突有钠锋电位和钙锋电位,有相应的钠电导和钙电导;树突可以接受谷氨酸而兴奋。近来甚至可以用去笼囚谷氨酸方法,在微米尺度上进行化学性刺激,树突上突触后致密(PSD)的分子组构得到定量研究。虽然树突研究的进展很大,但困难仍然不少,如树突棘的整合作用就是一个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香桐 冷泉港 树突
原文传递
百岁“乐天派”——张香桐院士养生之道
14
作者 侍茹 陈洁 《家庭用药》 2006年第1期49-49,共1页
冬日透彻的阳光投进南窗,暖暖地照在张香桐院士的脸上、身上、手上,近届百岁的老人慈眉善目,始终温暖地笑着,开朗地笑着,谈到得意处不停地做着各种手势。说到自己长寿的秘诀,张老笑说没什么经验,但想告诉我们四点:
关键词 张香桐 养生方法 老年 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
原文传递
张香桐教授对前苏联神经科学的影响(英文)
15
作者 姜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4-586,共3页
张香桐教授是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半世纪前他的回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影响并非局限于中国。对前苏联神经科学先驱科斯特尤克的研究显示,前苏联现代神经科学的起源可部分追溯到张香桐教授。
关键词 张香桐 神经科学 科学史
原文传递
眼睛和耳朵的故事 张香桐谈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意义
16
作者 倪既新 《少年科技博览(漫迷)》 2002年第4期30-30,共1页
张香桐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他谈到有关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意义时,讲了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故事一: 关于眼睛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从阳光地里快步进入暗室时,开头会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等待几分钟之后,视觉才逐渐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暗适应... 张香桐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他谈到有关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意义时,讲了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故事一: 关于眼睛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从阳光地里快步进入暗室时,开头会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等待几分钟之后,视觉才逐渐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暗适应现象。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迈尔斯发现,红色光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暗适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香桐 科学研究 飞行员 红色光 适应现象 暗适应 心理学 世界知名 科学家 小故事
原文传递
让我们寻找那颗星——读科学家张香桐的三封信
17
作者 刘格文 《集邮博览》 2022年第3期40-45,共6页
2022年第2期《格文读信》讲了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信札背后的故事,这期再介绍笔者的另一位前辈校友、科学家张香桐的几件信札。张松如、张香桐均为河北正定中学走出的优秀学子,一位在文学的道路上铸就了耀眼的辉煌,一位在科学的探索... 2022年第2期《格文读信》讲了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信札背后的故事,这期再介绍笔者的另一位前辈校友、科学家张香桐的几件信札。张松如、张香桐均为河北正定中学走出的优秀学子,一位在文学的道路上铸就了耀眼的辉煌,一位在科学的探索中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百年校史上可谓“一文一理两昆仑”。天上有颗“张香桐星”2021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张香桐星”命名仪式暨纪念张香桐先生学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张香桐 校史 河北正定 神经科学研究所 学术报告会 智能技术 命名仪式
原文传递
东西方疼痛会议在北京举行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0-60,共1页
疼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到医院就诊的重要原因。医生们对于许多严重的慢性疼痛,至今束手无策。例如慢性腰背痛、晚期癌症痛等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各发达国家大都成立了专业机构对此进行研究。最近。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头面痛 治疗仪 临床医师 外科手术 针灸学会 神经外科 张香桐 北京医科大学 优秀研究成果
下载PDF
国际脑研究组织第三届国际神经科学大会情况简介
19
作者 郑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2年第1期35-36,共2页
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成立于1961年,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是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成立后不久,IBRO便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神经学联合会和国际科学联合会建立了密切联系。
关键词 情况简介 神经科学 脑研究 张香桐 会员组织 学术讨论会 团体会员 专题学术报告 NEUROSCIENCE 壁报展示
下载PDF
翻译也是一种创作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香桐 《中国科技翻译》 1993年第1期38-41,共4页
作者明确提出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翻译家,除懂得外文,充分理解外文的含意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才能等方面的学术观点。
关键词 翻译家 学术观点 学部委员 张香桐 翻译工作 科技翻译 创作 教授 充分理解 外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