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8年日苏张鼓峰事件新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曲晓范 智利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6,共7页
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日苏两国军队围绕"满苏边境"军事要点的控制和边界走向归属问题在吉林珲春界山张鼓峰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由于长期受到苏联史学观念的影响,以往我国学术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大多是在预设框架和结论... 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日苏两国军队围绕"满苏边境"军事要点的控制和边界走向归属问题在吉林珲春界山张鼓峰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由于长期受到苏联史学观念的影响,以往我国学术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大多是在预设框架和结论的基础上,以肯定苏军、批判日军为重心的战事史实介绍为主,很少有严格意义上的实证性研究。笔者以为,这场由日苏两国地方军队贸然发动,以争夺图们江地区战略制高点为目标,以打击对方局域军事攻击能力为核心的局部有限战争,在整体性质上体现出的是民族扩张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边境冲突 日军 苏军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对中苏边界影响摭论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强 崔艳芳 《兰台世界》 2016年第8期76-79,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日苏两国远东战略矛盾激化,为争夺中国图们江地区的控制权,在张鼓峰地区爆发了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这场冲突最终以日本战败收场,苏联取得了对中国张鼓峰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张鼓峰事件改变了中苏边界的划分,中断了中国... 20世纪30年代,日苏两国远东战略矛盾激化,为争夺中国图们江地区的控制权,在张鼓峰地区爆发了军事冲突,即张鼓峰事件。这场冲突最终以日本战败收场,苏联取得了对中国张鼓峰地区的实际控制权。张鼓峰事件改变了中苏边界的划分,中断了中国图们江口的出海权,使中国东北人民遭受了沉重的苦难,不仅影响了日苏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更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野蛮侵犯,历史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影响 中苏边界 侵略
下载PDF
论日、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春良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6-42,共7页
日本与苏联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张鼓峰事件 ( 1938)和诺门坎事件是日、俄 (苏 )在远东长期矛盾和争夺中国“满蒙”的阶段性组成部分。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诺门坎事件 关东军
下载PDF
对张鼓峰事件中苏联太平洋舰队作用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赵聪 黄定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日在张鼓峰地区发生冲突,主要作战区域的道路被暴雨冲垮。对于苏联军队来说海上交通成为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的主要手段。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承担了此任务,该舰队的海军特遣队、航空兵、第七舰艇支队、反坦克营等都发...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日在张鼓峰地区发生冲突,主要作战区域的道路被暴雨冲垮。对于苏联军队来说海上交通成为运送武器、弹药和粮食的主要手段。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承担了此任务,该舰队的海军特遣队、航空兵、第七舰艇支队、反坦克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太平洋舰队 张鼓峰事件 苏日关系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是日本北进的试探吗?——兼论日本北进战略的畸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8-44,共7页
1938年7至8月在中苏朝边境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只是日苏之间一场有限的边界战争,但由于它涉及到对当时日本的战略意图和侵略方向的估价,在国内外的有关著述中引起种种不同的看法。依据史实澄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北进 日本军部 苏联 侵华战争 战略意图 远东地区 全面战争 畸变 边界纠纷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大植 《东疆学刊》 1991年第3期55-59,共5页
1938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其“大陆政策”,侵占苏联远东地区,试探苏联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张鼓峰事件.本文拟就张鼓峰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以及结果作一探讨,希望史学界老前辈及同行指教.
关键词 苏军 张鼓峰事件 苏联 沙草 步兵 日本帝国主义 军阵 炮兵 部队 “大陆政策”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前夕苏日在东北亚的军事建设研究
7
作者 赵聪 《西伯利亚研究》 2018年第1期79-84,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东北亚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苏联在远东地区加快军事建设步伐,陆海空军实力得到极大增强。日本亦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带加快构筑要塞工事、提高军事装备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苏日两方军事建设快速推...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东北亚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苏联在远东地区加快军事建设步伐,陆海空军实力得到极大增强。日本亦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带加快构筑要塞工事、提高军事装备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苏日两方军事建设快速推进,军事对峙局面亦突出显现。这从根本上反映了苏日两方在东北亚的根本性利害冲突,战争其实早已在政治母体中孕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苏联 日本 军事建设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中苏日参战兵力及损失对比研究
8
作者 赵聪 《西伯利亚研究》 2016年第4期87-91,共5页
张鼓峰事件是发生在伪满洲国与苏联毗邻边境地带的军事冲突事件,日本虽然打着伪满的幌子,但其冲突的主体是苏日两方。通过对张鼓峰事件中苏日两方投入兵力及损失的对比研究可见,苏军投入兵力优势及多兵种联合作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苏... 张鼓峰事件是发生在伪满洲国与苏联毗邻边境地带的军事冲突事件,日本虽然打着伪满的幌子,但其冲突的主体是苏日两方。通过对张鼓峰事件中苏日两方投入兵力及损失的对比研究可见,苏军投入兵力优势及多兵种联合作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苏军虽最终取得战局控制权,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场规模不大的冲突中实际兵力损失大于日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苏联 日本
下载PDF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30年代的日苏关系--以张鼓峰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李金成 《日本研究》 2020年第2期68-76,共9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苏联在中国东北形成对峙局面。1933年,日苏围绕中东铁路的纠纷使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甚至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为此,苏联派情报人员理查德·佐尔格前往日本建立情报小组,以探明日本是否会与苏联开战。从1936年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苏联在中国东北形成对峙局面。1933年,日苏围绕中东铁路的纠纷使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甚至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为此,苏联派情报人员理查德·佐尔格前往日本建立情报小组,以探明日本是否会与苏联开战。从1936年开始,佐尔格小组从东京频繁地向莫斯科发送有关日本对外政策和日德关系的重要情报。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诺门坎事件中,佐尔格小组扮演了重要角色,成功促成了这两次武装冲突的和平解决,对此后日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尔格小组 情报 日苏关系 张鼓峰事件
下载PDF
张鼓峰事件与国民政府国际战略的调整
10
作者 吴启睿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81,共15页
张鼓峰事件爆发初始,国民政府高层大多认为日苏冲突难以演变为全面战争,但蒋介石判断苏联对日政策转取攻势,预测日苏行将开战。日苏冲突扩大后,国民政府在不牵扯内政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联苏政策,并在继续固守武汉的同时,筹划配合日苏... 张鼓峰事件爆发初始,国民政府高层大多认为日苏冲突难以演变为全面战争,但蒋介石判断苏联对日政策转取攻势,预测日苏行将开战。日苏冲突扩大后,国民政府在不牵扯内政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联苏政策,并在继续固守武汉的同时,筹划配合日苏战争的局部反攻。日苏停战后,国民政府试图缔结不具强制力的中苏互助协定,却屡遭拒绝。苏联为分散日本军力,对国民政府施压,推动其反攻。待至日本提出建设“东亚新秩序”,美英逐渐转向援华制日政策,中方开始重点寻求美英支持,苏联在国民政府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渐趋下降。国民政府谋求日苏爆发战争以改善抗战局势,非但难以达其初衷,反而干扰自身外交、军事决策,更引发苏联对华猜忌与反制,是其国际战略不可忽视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武汉会战 中苏互助协定 日苏冲突 对日反攻
原文传递
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张鼓峰事件的研判与因应
11
作者 李新文 李有福 《军事历史研究》 2023年第1期61-74,共14页
1938年7月中旬张鼓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高度关注,认为苏日战争将就此爆发,在其主导下国民政府采取诸多应对措施,力图以此为契机促成中苏互助条约的签订。事件快速平息后,蒋介石大失所望,降低了对苏日开启战事的期待,渐长了独立抗战的意... 1938年7月中旬张鼓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高度关注,认为苏日战争将就此爆发,在其主导下国民政府采取诸多应对措施,力图以此为契机促成中苏互助条约的签订。事件快速平息后,蒋介石大失所望,降低了对苏日开启战事的期待,渐长了独立抗战的意识。蒋介石对张鼓峰事件的关注始终基于其对中国战局影响的考量,而对其所涉及的中国领土主权问题未有重视,未能认清事件的本质,因而对事件的起因、走向和结局都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战略和对苏外交的开展。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张鼓峰事件的研判和因应情形,是其依靠外援抗战思想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蒋介石 国民政府 苏日冲突
原文传递
东京佐尔格小组与30年代的日苏关系——以张鼓峰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李金成 《日本学刊》 CSSCI 2021年第S01期186-187,共2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与苏联在中国东北形成对峙局面。1933年,日苏围绕中东铁路的纠纷使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甚至有爆发战争的可能。为此,苏联派情报人员理查德·佐尔格前往日本建立情报小组,以探明日本是否会与苏联开战。
关键词 张鼓峰事件 情报人员 日苏关系 中东铁路 两国关系 30年代 小组
原文传递
诺门坎事件对日本南进北进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文勇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之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次冲突以日本的失败告终,而这个结果对日本的侵略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促成了日本由北进转为南进。
关键词 日本 张鼓峰事件 诺门坎事件
下载PDF
最强状态的日军怎么败给了最弱时候的苏军? 张鼓峰:日苏第一次碰撞
14
作者 周明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第9期114-119,共6页
1938年夏季,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日本和苏联之间第一次正面碰撞。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发生冲突?当时,正是日军战力最为鼎盛的时候,却是苏军战力最薄弱的时候。那么为什么最终还是苏联取得了胜利?一... 1938年夏季,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张鼓峰发生了武装冲突,这是日本和苏联之间第一次正面碰撞。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方发生冲突?当时,正是日军战力最为鼎盛的时候,却是苏军战力最薄弱的时候。那么为什么最终还是苏联取得了胜利?一个叛逃者带来的震动1938年的上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 中国战场 张鼓峰事件
下载PDF
郭沫若在三厅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虹 《郭沫若学刊》 1991年第4期32-38,83,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国统区从事过文化斗争的人们,无不知道以郭沫若同志为首的政治部第三厅和后来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它们是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这是阳...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国统区从事过文化斗争的人们,无不知道以郭沫若同志为首的政治部第三厅和后来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它们是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这是阳翰笙同志的深情回忆,亦是他对郭老的诚挚评价。1938年4月1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部第三厅 孩子剧团 抗日战争时期 文化工作委员会 二期抗战 对敌宣传 台儿庄大捷 长沙大火 军事委员会 张鼓峰事件
下载PDF
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春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7,共5页
 日本侵占中国"南满"迫使苏联势力退出"北满"。苏联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获取一定权益后退守西伯利亚东部与中国外蒙古。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是日、苏瓜分中国"满蒙"之侵略事件。1945年苏联...  日本侵占中国"南满"迫使苏联势力退出"北满"。苏联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获取一定权益后退守西伯利亚东部与中国外蒙古。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是日、苏瓜分中国"满蒙"之侵略事件。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是日俄战争以来俄(苏)、日在远东矛盾与争夺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5—1945年 简论 日本 苏联 张鼓峰事件 诺门坎事件 “日苏中立条约” 中东铁路
下载PDF
论《日苏中立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树藩 《外国问题研究》 1985年第3期1-8,共8页
《日苏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一项颇具影响的双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史学界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对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认真剖析这一条约,不仅会使人们对条约签订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 《日苏中立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一项颇具影响的双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史学界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对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认真剖析这一条约,不仅会使人们对条约签订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对日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关系也会得到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条约 苏德战争 法西斯国家 反共产国际协定 三国同盟条约 日本帝国主义 巴巴罗萨计划 日本军国主义 美日谈判 张鼓峰事件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作者 严士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84-88,93,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对华侵略,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对华侵略,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主动调整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 中国战场 中国军民 敌后战场 青年远征军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党军队 张鼓峰事件
下载PDF
论苏联“二战”期间的对日策略
19
作者 丁宝有 《外国问题研究》 1984年第4期54-60,共7页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爆发后,既有来自德国的隐患,又有来自日本的忧虑,面临东西夹击之危。这种复杂而艰险的国际局势,要求苏联不仅要具备坚韧不拨的斗争胆识,而且必须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苏联对日...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爆发后,既有来自德国的隐患,又有来自日本的忧虑,面临东西夹击之危。这种复杂而艰险的国际局势,要求苏联不仅要具备坚韧不拨的斗争胆识,而且必须运用灵活的斗争策略。苏联对日本从公开对抗到信守“中立”,委屈求全,再到对日出兵决定的个別渗透和局部披露等一系列决策,虽然局部上在一定时期内有损其他国家的抗日斗争,但从反法西斯的大局着眼,仍然是斗争策略的灵活运用。拙文仅欲就此谈谈管窥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斗争 日本法西斯 斗争策略 欧洲第二战场 中立条约 张鼓峰事件 管窥之见 三国同盟条约 九四 军事贷款
下载PDF
以战备战 酿成大战——浅论二次大战起源的一个特点
20
作者 邬群 《乐山师专学报》 1992年第1期9-15,共7页
众所周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特点。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战争,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演变为全面世界大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众所周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特点。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战争,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演变为全面世界大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此期间,法西斯国家利用局部战争,以战备战,积蓄力量,再扩大为全面战争。为什么二次大战会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本文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国家 二次大战 经济战 全面侵华战争 反共产国际协定 军事工业 华盛顿体系 张鼓峰事件 丘吉尔 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