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
1
作者 龚爱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14-16,20,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超急性脑梗死的94例患者,其中23例临床最...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联合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超急性脑梗死的94例患者,其中23例临床最终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进行DWI检查,血清CYR61、UCH-L1检测,比较超急性脑梗死、无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参数及血清CYR61、UCH-L1水平,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DWI对超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82.61%(19/23)、100.00%(71/71)、95.74%(90/94)。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R61、UCH-L1高于无脑梗死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3。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血清CYR61、UCH-L1在超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磁共振参数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食管癌精准放化疗的效果预测和价值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丁丁 郑香 +2 位作者 史利红 付敬华 张文艳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39-241,245,共4页
目的探究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72例食管癌患者(均施行精准放化疗)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CT扫描(对照组)、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组)扫描... 目的探究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72例食管癌患者(均施行精准放化疗)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CT扫描(对照组)、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组)扫描,以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实际病变长度为参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食管癌病变测量长度,并随访半年,比较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中,b=6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和实际病变长度最接近,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b=400、8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均和实际病变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不同b值情况下ADC值均较放化疗前更高(P<0.05)。缓解组放化疗后ADC值较未缓解组更高(P<0.05)。未复发组放化疗后ADC值较复发组更高(P<0.05)。结论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助于评估其放化疗效果及预后,对医师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良好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放化疗 食管癌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预测 疗效
下载PDF
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丁丁 郑香 +2 位作者 史利红 付敬华 张文艳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175-2177,2181,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肺癌患者,在CT模拟定位当日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位扫描,获取图像,于CT、DWI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 目的探讨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肺癌患者,在CT模拟定位当日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位扫描,获取图像,于CT、DWI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设定放疗靶区,制定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技术具体差异值。结果CT勾画GTV高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伴肺不张或(和)阻塞性肺炎者CT测得GTV值高于DWI(P<0.05);肺癌伴肺不张或(和)阻塞性肺炎者ADC值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0.05)。结论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肿瘤体积,为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放疗 靶区勾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52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全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5期125-125,共1页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2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2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肝癌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金岭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5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分组,缓解...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扫描,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分组,缓解组(n=30),未缓解组(n=15);有无复发分组,复发组(n=9),未复发组(n=36)。比较缓解与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及复发与未复发患者ADC值、食管癌病变长度。结果:两组治疗前ADC值与食管癌病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缓解组相比,缓解组治疗后ADC值较高,食管癌病变长度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ADC值较低,食管癌病变长度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可由ADC值及病变长度评估食管癌患者放疗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食管癌 放疗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研究
6
作者 朱旭瑶 王彬彬 +1 位作者 赵瑞峰 孙宗泽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2期37-38,55,共3页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43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治疗,在行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7天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和磁共...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43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治疗,在行介入治疗前和介入治疗后7天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大小、影像学特征以及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值下治疗前后ADC值。结果4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肿瘤体积为(204.95±121.88)cm^3、(204.95±121.88)cm^3;当b值为50 s/mm^2时,治疗前、治疗后ADC值为(3.02±0.63)n、(3.05±0.56)n;当b值为100 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1.68±0.41)n、(1.74±0.69)n;当b值为300 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为(1.48±0.32)n、(1.91±0.51)n;当b值为500 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为(2.02±0.18)n、(2.58±0.71)n;当b值为700 s/mm^2,治疗前后ADC值为(2.37±0.26)n、(2.82±0.36)n。结论肝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房加高 邹月芬 +3 位作者 陈丽娟 时寅 徐磊 徐怡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4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西门子Viro3.0T磁共振系统,为这56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西门子Viro3.0T磁共振系统,为这56例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这56例患者病情的检出率、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数量、多发性骨髓瘤病灶的ADC(表观弥散系数)值及多发性骨髓瘤的MRI分型。结果: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这56例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显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有51例,其病情的检出率为90.9%。这51例患者肿瘤病灶的数量为726个,其肿瘤病变处的骨髓ADC值低于其未发生肿瘤病变处的骨髓ADC值(P <0.05)。在这51例患者中,多发性骨髓瘤的MRI分型为正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8例,为弥散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2例,为局灶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0例,为胡椒盐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5例,为混合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16例。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 ADC值
下载PDF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林依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4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对治疗前后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组织情况以及在弥散敏...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对治疗前后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组织情况以及在弥散敏感梯度值不同的情况下弥散系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效果,治疗后患者肿瘤组织体积小于治疗前患者肿瘤组织体积,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分析肿瘤组织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肝癌 介入治疗 实际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海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26-228,共3页
观察诊断脑梗死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效果。方法 以80例脑梗死病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成每一组4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DWI、MRI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的数据,明确脑梗死使用DW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研... 观察诊断脑梗死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效果。方法 以80例脑梗死病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成每一组4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DWI、MRI的诊断方式,对比两组的数据,明确脑梗死使用DW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显著增加检出率、序列检出率,P<0.05;对比脑组织正常区域的ADC值,病灶区明显更高,P<0.05。结论 诊断脑梗死期间使用DWI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脑梗死 诊断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飞 王华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患者采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均表现为高信号。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与T1WI、T2WI、FLAIR序列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相对弥散系数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婧 谢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WB-DWI、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WB-DWI检查后1周内)。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转移病灶检出情况,分...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进行WB-DWI、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WB-DWI检查后1周内)。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转移病灶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良恶性肿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82例患者经常规核磁共振/CT检出249个病灶,应用核磁共振WB-DWI检查显示出372个病灶,经临床病理证实均为恶性肿瘤,于核磁共振WB-DWI上均呈现出高信号。ADC图呈现出低信号,且各个病灶ADC值显著低于正常区域,与病灶恶性程度成正比。WB-DWI检查骨转移、肺转移、脑转移、肝脏转移、淋巴转移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4.38%、86.67%、82.35%、96.67%、94.64%,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的59.38%、66.67%、58.82%、70.00%、8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核磁共振/CT检查血管受侵但WBDWI未发现异常的有5例。WB-DWI对T_(1)、T_(2)、T_(3)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4%、90.91%、100.00%,均高于常规核磁共振/CT的47.06%、66.67%、70.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T4期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在恶性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准确检出病灶数目,评估是否发生转移及良恶性外,还能依据肿瘤浸润程度与累及范围准确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阻止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分期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彦 李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49-250,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00例,均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周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和DWI扫描,... 目的 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00例,均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周行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和DWI扫描,观察影像学特征,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并比较不同扩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的ADC值。结果治疗后患者肝癌病灶处由治疗前的中高信号或高信号转变为低信号,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50和100s/mm2时,患者肝癌病灶区的ADC值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300、500、700s/mm2时,患者肝癌病灶区的ADC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通过DWI可从微观结构观测肿瘤组织内部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肝癌介入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下载PDF
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对常见脑部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慧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0期19-19,共1页
本文概述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鉴别和诊断脑梗死、脑肿瘤、脑出血及脑部其他病变上的意义和作用,并对DWI技术在脑部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做以简要评价。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 脑部病变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乳腺良性及恶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估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估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查的416例乳腺病变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的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证实416例乳腺病变患者,253例病变为良性,163例病变为恶性;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出254例病变为良性,162例病变为恶性,共有5例误诊及漏诊;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以及不均匀强化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用于乳腺疾病良性、恶性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在90%以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乳腺疾病 良恶性
下载PDF
评价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学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椎体良性压缩骨折患者840例及椎体恶性压缩骨折患者60例,对其应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后,进行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均会出现高、等、低或混杂信号,检出率为100%;而良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明显高于恶性病灶。结论: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中不仅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在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 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华志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5例患者均采用3.0T高场磁共振... 目的:探讨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5例患者均采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其检查的结果。结果:在这55例患者中共检出71个梗死灶,其中有59个梗死灶为超急性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灶,有12个梗死灶为陈旧性病灶。在这71个梗死灶中,有多发病灶15个,大面积病灶8个,腔隙性梗死灶29个。在这55例患者中,梗死灶位于额叶、枕叶及丘脑的患者有13例,位于颞叶的患者有7例,位于半卵圆中心的患者有9例,位于小脑及脑干的患者有8例,位于基底节区的患者有18例。结论:用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能明确其脑梗死的范围及脑血管闭塞或狭窄的情况,可为对其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CT薄层重建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柯灿泽 黄志明 +2 位作者 刘向华 赖东平 李锦华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对比CT薄层重建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河源市人民医院3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先后进行CT薄层重建诊断和DWI技术诊断,根据确诊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病灶位置准确度及检测出直径小于5mm的病... 目的对比CT薄层重建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河源市人民医院3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先后进行CT薄层重建诊断和DWI技术诊断,根据确诊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病灶位置准确度及检测出直径小于5mm的病灶概率。结果DWI技术检测病灶位置准确度比CT薄层重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技术检测出直径小于5mm的病灶概率高于CT薄层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薄层重建,DWI技术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CT薄层重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温志玲 全国彪 +2 位作者 周伟文 张杨贵 廖文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设10名正常乳腺组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DWI技术诊治,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情...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3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设10名正常乳腺组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DWI技术诊治,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情况。结果当b=800-0 s/mm^2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患者的ADC平均值为(1.29±0.05)×10^(-3) mm^2/s,95%置信区间(95%CI)(1.157,1.420)×10^(-3) 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平均值为(0.57±0.12)×10^(-3) mm^2/s,95%CI(0.302,0.855)×10^(-3) mm^2/s;正常腺体对象的ADC平均值为(2.04±0.20)×10^(-3) mm^2/s,95%CI(1.571,2.510)×10^(-3) mm^2/s。恶性病变患者的ADC低于良性病变患者的ADC,低于正常腺体组,DWI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技术的ADC值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乳腺肿瘤的病变情况。DWI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强、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作为定性定量的判断,为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乳腺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爱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文安县医院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文安县医院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用常规的磁共振检查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病情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准确率
下载PDF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晶 郭桂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3期28-30,共3页
目的:探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9月接收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在病理确诊前均实施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以病理诊... 目的:探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9月接收的疑似肝脏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在病理确诊前均实施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手术中获得标本或者肝脏穿刺标本经过病理检查明确为肝细胞),就此对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至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临床实际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阳性检出率23.33%同病理检测的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100.00%、准确度98.33%。恶性肿瘤ADC分值显著低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将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可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肝脏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