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弥散张量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徐群 周滟 +2 位作者 曹雯炜 林岩 李焰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4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sease,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识别作用。方法42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sease,SIVD)患者经过认知测试,被分为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分析其认知测试指标与DTI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CIND组、VaD组全脑白质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分别为(0.89±0.05)×10-9m2.s-1和(0.93±0.05)×10-9m2.s-1,与NCI组(0.84±0.03)×10-9m2.s-1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VCIND组、VaD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为(0.35±0.02)和(0.34±0.02),与NCI组(0.37±0.02)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全脑白质MD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和-0.500,均P<0.01;FA值与注意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测验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39和0.411,均P<0.01。排除VaD患者后,MD与注意执行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401,P<0.05。结论 VCIND和VaD组的MD和FA值与NCI组有统计学差异,SIVD患者的注意执行与记忆功能与白质完整性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磁共振
下载PDF
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特征的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何光武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材料和方法: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10例正常志愿者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图像,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相对称的5个感兴趣区即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研究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材料和方法: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观察10例正常志愿者的大脑白质纤维的FA图像,分别测量两侧大脑半球相对称的5个感兴趣区即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的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在FA图像上可清楚地观察到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呈高信号,各个部位信号是不同的,胼胝体信号较其他部位高,尤以压部信号最高。5个感兴趣区的FA值是外囊0.41、内囊前肢0.48、内囊后肢0.71、胼胝体前部0.72、胼胝体后部0.86。各个兴趣区之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为胼胝体后部与外囊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后部与内囊前肢比较有统计显著差异,胼胝体前部与外囊相比较亦有统计显著差异,其余各兴趣区之间相比较无统计显著差异。结论: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方法有效地显示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为正确认识大脑白质纤维的正常解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脑白质纤维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大脑胶质瘤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光武 孟宪科 +4 位作者 孙洪勋 孔庆奎 董德柱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的特点。方法: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和FA值。...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的特点。方法:1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患者,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ADC图和FA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正常大脑白质ADC值和FA值。结果:肿瘤周围水肿区域的ADC值和FA值与肿瘤囊变区域、脑脊液及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脑脊液、对侧正常大脑白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囊变区域与肿瘤强化区域相比较,ADC值无显著性差异,FA值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域的ADC值及FA值与对侧大脑白质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肿瘤周围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肿瘤囊变区域的ADC值及FA值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定量分析大脑胶质瘤本身及其周围脑组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大脑胶质瘤 分析 周围脑组织 大脑白质
下载PDF
弥散张量磁共振在卒中后情感障碍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尚勇 王宝军 +5 位作者 李月春 梁芙茹 苏宁 周茂荣 贺燕 霍宇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磁共振在卒中后情感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卒中后抑郁患者22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卒中后无抑郁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弥散张量磁共振检查。结果观察组右侧和左侧额中回各向...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磁共振在卒中后情感障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卒中后抑郁患者22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卒中后无抑郁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弥散张量磁共振检查。结果观察组右侧和左侧额中回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别为(0.460±0.122)和(0.450±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感兴趣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左侧额中回FA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23和-0.341,P<0.05)。结论弥散张量磁共振在卒中后抑郁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卒中后抑郁患者双侧额中回FA值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弥散张量磁共振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的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玫 罗述谦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4年第4期198-203,共6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对脑白质纤维具有高度敏感性以致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纤维跟踪 脑白质图 连通性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新南 赵永利 孙志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ACI患者(设为研究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34例;依据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3例、重度2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患侧相对剩余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FA)、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分析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7d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分为发生者27例、未发生者55例,比较其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3d后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FA、ADC低于对照组,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程度加重,FA、ADC呈降低趋势,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FA、ADC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恶性脑水肿发生者治疗3d后FA、ADC低于未发生者,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联合预测恶性脑水肿发生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ACI患者FA、ADC降低,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自噬效应蛋白 脑水肿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效果
7
作者 李彩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应用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MRI及MRI+DTI检查,比较不同分... 目的探索不同分期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间盘改变患者应用磁共振(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1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MRI及MRI+DTI检查,比较不同分期患者入院时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常规MRI及MRI+DTI对椎体病变情况检出率,病变椎体与邻近正常椎体DTI下ADC值FA值。结果急性期组FA值明显低于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且急性期组和亚急性期组ADC值均明显高于慢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正常椎体FA值和ADC值[(0.80±0.14)和(1.05±0.08)10^(-3)mm^(2)/s)]均明显低于病变椎体[(0.68±0.15)和(1.32±0.2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检查后脊髓神经纤维束改变、脓肿、骨质增生、骨髓水肿检出率均明显低于MRI+DT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用于诊断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椎间盘改变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椎间盘 磁共振弥散成像 影像学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赵岩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3.0T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5... 目的:观察3.0T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15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部CT及3.0T MRI弥散张量成像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对比CT、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诊断效能;对病例组患者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随访,以改良Rakin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mRS>3分)、预后不良组(mRS≤3分),比较两组的DTI参数,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DTI参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验证DTI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衰减指数(Exa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T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FA、DCavg、VRA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Exat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经ROC曲线验证,随FA、DCavg、VRA降低,患者mRS评分升高,二者呈负相关;随Exat升高,患者mRS评分升高,二者呈正相关,DTI相关参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AUC均>0.85)。结论: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的DTI参数可实现对其病情及预后的有效诊断、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效能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骏 许建兴 +3 位作者 沈烨 何赟 顾勇坚 恽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3—2022-0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102...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03—2022-0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损伤组(102例)、中度损伤组(42例)、重度损伤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3组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参数,即各向异性分数(FA)、脑血流灌注率(CBF),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CT灌注成像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3组患者FA值、C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损伤组FA值、CBF值高于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A、CBF值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呈显著负相关,FA、CBF值越小,颅脑损伤越严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值、CBF值及联合评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的曲线AUC分别为0.873、0.804、0.88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取最佳cut-off值时,敏感度分别为0.750、0.799、0.840,特异度分别为0.917、0.694、0.833。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脑CT灌注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临床可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CT灌注成像的定量参数分析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磁共振弥散成像 脑CT灌注成像 Spearman相关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颈髓损伤及评估预后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强 张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颈髓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8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析二者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颈髓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8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析二者在颈髓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病灶部位ADC值高于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FA值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F=21619;F=33379,P<005);.研究组治疗.后ASIA感觉.、运动评分高于治疗前(t=4717;t=2637,P<005);A~B级组ADC值低于C~D级组,.FA值、AS.IA上肢感.觉和运动评.分高于C~.D级组(t=2443;t=5294;t=5337;t=5540,P<005);颈髓损伤患者FA.值与ASIA.感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呈正相关(r=0423;r=0475,P<005);改善组病灶.部位ADC.值高于未改.善组,FA值低于未改善组(t=3542;t=362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FA联合预.测的AUC为.0911高于.ADC的0790、FA的0749(Z=1993;Z=2182,P<005)。结论DTI可早期显示颈髓的损伤,可用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磁共振弥散成像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冯天保 陈真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797-1798,共2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AD患者、37例MCI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对双脑区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AD患者、37例MCI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对双脑区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患者各脑区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患者各个脑区脑白质FA值均低于MCI及健康志愿者(P<0.05),MCI患者只有颞叶和胼胝体FA值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其余脑区FA值与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D、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和部位不同,DTI技术可以通过评估海马和杏仁核的微结构来鉴别AD、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弥散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亚丽 邱建武 +1 位作者 王瑾 刘干辉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6周且存活至出院的早产儿纳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6周且存活至出院的早产儿纳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72h内,1~2周和3~4周。生后矫正胎龄36~40周时研究对象进行头颅MRI及DTI检查。头颅MRI结果是脑白质损伤(WMI)的研究对象归为病例组,无WMI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3次的aEEG依据Burdjalov的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与矫正胎龄36~40周时白质束双侧内囊前、后肢、视放射和胼胝体膝部和腰部等8个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预测脑白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病例组早产儿第1次aEEG监测的睡眠觉醒周期(Cy)及总分(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aEEG T总分对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0.621,敏感度为0.889,Cy的特异度为0.655,敏感度为0.889,左、右内囊后肢FA值的特异度分别为0.724、0.448,敏感度均为1.000。结论 aEEG监测及DTI对于早产儿W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地评估早产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磁共振弥散成像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于磊 李馨 +1 位作者 张虎 付彩虹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T-MRI)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T-MRI)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DT-MRI检查两组胼胝体,比较两组胼胝体各部分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观察组中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的胼胝体各部分的FA和ADC值,分析胼胝体各部分FA值对预测针刺疗效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9例,无效27例;有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有效和无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949和0.7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预测价值最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偏头痛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可作为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头痛 磁共振弥散成像 胼胝体
下载PDF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方 胡连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1期91-93,共3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DiffusionTenso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DTI) ,对脑内的白质纤维束有很高的敏感性 ,为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症 缺血性脑卒中 癫痫 运动神经元病 慢性乙醇中毒 脑肿瘤
原文传递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薛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9期187-188,198,共3页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成像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研究期间诊断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成像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研究期间诊断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实施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DTI检查,将术后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指标包括检出结果、数据分析、ADC与FA值对比、神经细胞连接图像显像质量。结果:常规MRI检出率75.00%低于DTI检出率的100.00%,P<0.05;常规MRI真阳性、敏感度、准确性均低于DTI,假阴性、漏诊率、假阴性率均高于DTI,假阳性、真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相一致;低级别与高级别ADC值囊变区域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ADC值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域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FA值囊变区域、瘤周水肿区域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实质部分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DTI神经细胞连接图像显像质量高于常规MRI,P<0.05。结论:脑胶质瘤诊断中采用DTI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灶区域神经状况、血流状况,检出率高,分型准确,可以将其用于脑胶质瘤级别判断,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弥散成像 常规MRI ADC值 FA值 准确性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电图诊断结果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16
作者 侯成飞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0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电图诊断结果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行头颅MRI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健康者为对照组(4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WM... 目的:分析脑白质病变(WML)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电图诊断结果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行头颅MRI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健康者为对照组(40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WML患者分为WML伴认知正常组、WML伴轻度认知障碍组、WML伴中重度认知障碍组,各40例。比较四组MoCA评分、不同大脑区域相对功率比(DTABR)、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值。结果:WML伴轻度认知障碍组、WML伴中重度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WML伴认知正常组,WML伴轻度认知障碍组、WML伴中重度认知障碍组各大脑区域DTABR低于对照组、WML伴认知正常组,WML伴轻度认知障碍组、WML伴中重度认知障碍组各大脑区域MD高于对照组、WML伴认知正常组,WML伴轻度认知障碍组、WML伴中重度认知障碍组各大脑区域FA低于对照组、WML伴认知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区域DTABR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脑电图测定与WML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弥散成像 脑电图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李晓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29-31,共3页
观察分析在帕金森病中用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疑似帕金森病患共计50例,时间分布界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对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进... 观察分析在帕金森病中用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疑似帕金森病患共计50例,时间分布界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对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验的有效性达到88.00%,灵敏性达到90.00%,阳性预测值达到94.73%,相较于常规磁共振检验明显偏高(50.00%、55.17%、57.14%),且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验的特异性80.00%、阴性预测值66.66%,相较于常规磁共振(42.85%、40.90%)差异不明显,差异对比P>0.05;(2)帕金森病患的基底节区的异性分数值,相较于非帕金森病患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而黑质表观扩散系数值、基底节区表观扩散系数值与非帕金森病患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P<0.05。结论 在帕金森病诊断中,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有较高的诊断有效性、特异性与敏感性,能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 帕金森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采用偏微分方程的磁共振弥散张量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去噪
18
作者 吴锡 周激流 +2 位作者 毕务忠 谢明元 罗代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是无创研究大脑白质结构及其他人体纤维状组织结构的主要工具。由于合成DTI数据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DWI)易受噪声干扰,需要有效去噪以保证DTI数据精度和后续应用的实现。使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理论,综合考虑各方...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I)是无创研究大脑白质结构及其他人体纤维状组织结构的主要工具。由于合成DTI数据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DWI)易受噪声干扰,需要有效去噪以保证DTI数据精度和后续应用的实现。使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理论,综合考虑各方向通道DWI数据的几何形态和结构特点,重构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获得统一平滑的结构张量,以期在有效去噪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持DTI数据几何结构和特征。利用所提出方法在合成弥散张量数据上进行仿真,并在真实脑部DTI数据上进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少噪声对DTI数据的影响,较之现有的时频分析去噪方法,可更准确地恢复DTI数据,减少主分量方向的偏差和部分各向异性值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各向异性扩散滤波 偏微分方程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鉴别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永丽 连建敏 +3 位作者 窦社伟 闫峰山 史大鹏 徐俊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鉴别价值。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疑似肿瘤复发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及各相异性分数(FA)图上对应病变强化区、水肿区和对侧半球正常脑白质区(对照)选择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和FA值,计算病变强化区和水肿区标准化ADC比值和FA比值,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经组织学检查及胶质瘤术后随访,确定胶质瘤复发20例、放射性脑坏死15例。肿瘤复发组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34±0.15)低于放射性脑坏死组(1.62±0.17)(t=5.162,P<0.001),FA比值(0.45±0.03)高于放射性脑坏死组(0.32±0.03)(t=12.686,P<0.001)。2组水肿区以上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病变强化区ADC比值<1.65和(或)FA比值>0.36判断肿瘤复发时,DT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17/20)、86.7%(13/15)和85.7%(30/35)。结论:DTI对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肿瘤复发 脑胶质瘤 鉴别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丹凤 燕铁斌 +2 位作者 黎冠东 胡荣亮 梁启堂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康复疗效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以相同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3周后完成DTI检查,测量最大病灶侧及对侧相应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计算FA比值(r FA)、FA不对称性(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同时完成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FMA)。观察治疗前后患侧FA、健侧FA、r FA、FAasy及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康复治疗3周后,患侧FA、r FA、FAasy、健患侧FA差值及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侧F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后患侧FA和r FA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正相关(r=0.579,P=0.015;r=0.560,P=0.020);FAasy和健患侧FA差值的变化值与FMA变化值呈线性负相关(r=-0.530,P=0.029;r=-0.557,P=0.020);健侧FA变化值与FMA变化值不相关(r=-0.300,P=0.242)。结论:DTI中各参数的改变与下肢运动损伤程度存在关联性,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和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脑卒中 早期 Fugl-Meyer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