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DOS系统中两种大气弥散模型链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姚仁太 郝宏伟 +2 位作者 胡二邦 曹建主 何穗锦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通过对RODOS系统中两种大气弥散模型链在均匀和非均匀气象条件情况下风场与大气扩散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表明 :在进行核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风场模式确定烟羽输送轨迹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复杂地形厂址 ;分段烟羽模式的ATSTEP模型... 通过对RODOS系统中两种大气弥散模型链在均匀和非均匀气象条件情况下风场与大气扩散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表明 :在进行核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风场模式确定烟羽输送轨迹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复杂地形厂址 ;分段烟羽模式的ATSTEP模型在整个评价区采用单点风资料 ,仅在平坦均匀地形和稳定条件下是一种有用的近似 ,对于复杂地形厂址其适用性将受到限制 ;从对风场的处理方法和对大气扩散的模拟角度看 ,采用Lagrange轨迹烟团模式的RIMPUFF模型模拟的结果相对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OS系统 大气弥散模型 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核应急管理 风场 大气扩散
下载PDF
土壤中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及其解析解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德生 沈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给出了同时考虑随深度变化的一阶降解和随深度变化的线性平衡吸附时 ,一维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 -弥散方程。在初始浓度为零 ,半无限一维空间内第三类边界条件下 ,利用L aplace变换等数学方法推导出了该方程在 L
关键词 对流-弥散模型 吸附 降解 解析解 土壤 溶质
下载PDF
核电厂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大气弥散模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瑞萍 张琼 +2 位作者 陈海英 潘昕怿 杨春林 《核安全》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介绍了核电厂气态流出物在大气输送和扩散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几类大气弥散模型,讨论了大气弥散模型的影响因素、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和数据同化.以及大气弥散模型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大气弥散模型 放射性核素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井巷紊流传质过程的纵向弥散模型及纵向弥散系数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恩良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65-69,共5页
本文从纵向弥散机理出发研究了井巷紊流传质的数学模型,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确定纵向弥散系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几种确定井巷紊流传质过程中纵向弥散系数的方法.
关键词 井巷 紊流传质 弥散系数 弥散模型
下载PDF
基于湍流弥散模型的批量薄壁孔件抛光数值模拟与分析
5
作者 单晓杭 汪佳成 +1 位作者 张利 叶必卿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3期270-282,共13页
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薄壁孔类零件均匀批量抛光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夹具的几何参数以及入口流速的改变对抛光效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湍流场中颗粒的无序运动以及颗粒碰撞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同余法修正磨粒速度并... 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薄壁孔类零件均匀批量抛光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夹具的几何参数以及入口流速的改变对抛光效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湍流场中颗粒的无序运动以及颗粒碰撞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同余法修正磨粒速度并结合Tanaka碰撞模型以及Nanbu算法计算粒子碰撞的湍流弥散模型。通过Minit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不同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从优化结果来看,PV值均方差、PV平均值和离散度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磨粒流 湍流理论 湍流弥散模型 正交实验 统计分析 批量均匀抛光
下载PDF
核事故下放射性核素多介质耦合弥散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盼 党同强 +2 位作者 何鹏 何桃 龙鹏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7-63,共7页
建立了高斯烟团模型与欧拉输运扩散模型的耦合模型,以实现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以及水体中弥散的耦合。通过对大气和水体弥散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各个模块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对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发生燃料组件熔化事故释放的^(131)I进行... 建立了高斯烟团模型与欧拉输运扩散模型的耦合模型,以实现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以及水体中弥散的耦合。通过对大气和水体弥散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各个模块的正确性。基于该模型,对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发生燃料组件熔化事故释放的^(131)I进行仿真分析,对该核素在大气以及水体中的浓度分布进行评估。模拟结果表明:事故发生2 h后大气污染主要分布在10 km内,水域污染主要分布在10~20 km处;在该模拟条件下,铅基堆发生燃料组件熔化事故后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影响均低于国家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 耦合弥散模型 放射性核素 中国铅基研究实验堆 超级蒙特卡罗核计算仿真软件系统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弥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韩清 陈春花 +2 位作者 郑晓磊 何桃 胡丽琴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弥散模型,以实现对放射性核素浓度分布的精细模拟。通过与法国La Hague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含氚废水的海面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并与MARS(Hydrodynamical model for applic... 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近岸海域放射性核素弥散模型,以实现对放射性核素浓度分布的精细模拟。通过与法国La Hague核燃料后处理厂排放含氚废水的海面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并与MARS(Hydrodynamical model for applications at regional scale)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尺度(<5 km)范围内,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较为吻合,误差控制在15%以内,模拟精度略优于MARS模型;在地形与水文条件复杂的近岸海域,本模型可用于预估核设施事故或常规排放所造成的辐射后果,为核应急响应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弥散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近岸海域 核事故应急
下载PDF
非稳态下井巷瓦斯浓度弥散模型及其求解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卫民 魏建平 刘明举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5期3-8,共6页
根据紊流传质理论建立了非稳态下井巷瓦斯浓度的弥散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确定出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对该瓦斯浓度弥散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给出了利用该方法计算循环通风系统内瓦斯浓度的非稳态显现规律的实例.
关键词 瓦斯浓度 弥散模型 有限差分 矿井瓦斯 非稳态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模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晓丽(综述) 郑宁(审校)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85-288,共4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重要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保乳手术成功率。因此,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成为临床所需。磁共振弥散模型包括单...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重要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保乳手术成功率。因此,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成为临床所需。磁共振弥散模型包括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模型,近年来这些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磁共振弥散模型对乳腺癌NAC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模型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用气泡弥散模型对连铸结晶器液流进行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Bessho,N 张江宁 《国外钢铁》 1992年第4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气泡弥散模型 连铸 结晶器
下载PDF
时间和二维空间的弥散模型
11
作者 J.F.Henry E.G.Foree 程声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4年第1期48-57,共10页
引言目前,很多用来预测污染物扩散及其影响的弥散模型过于复杂,以至于不能很快地确定弥散分布。本文所介绍的二维模型,应用起来快速、简便。它的相对简易性是对该模式建立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数学表达式的近似中达到的。如果不采用近似式... 引言目前,很多用来预测污染物扩散及其影响的弥散模型过于复杂,以至于不能很快地确定弥散分布。本文所介绍的二维模型,应用起来快速、简便。它的相对简易性是对该模式建立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数学表达式的近似中达到的。如果不采用近似式,这个模型将只能利用计算机求解,否则,就不可能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 浓度分布 近似表达式 面源 点源分布 近似式 排放源 简易性 模式建立
下载PDF
层状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径向水动力弥散模型和应用
12
作者 张效先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初步研究了层状含水层中溶质运移的径向水动力弥散模型,给出了Lagrange有限元法。实例计算表明,多层溶质运移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实测曲线,所求出的弥散系数也较小。
关键词 层状介质 溶质运移 弥散模型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模式的价值
13
作者 陈千娟 龙莉玲 +2 位作者 李晨晖 谢金桓 张会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 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常规序列及多个b值(0~3000 s/mm^(2))的DWI检查。通过弥散后处理技术获得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模型、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的衍生定量参数及常规的ADC值,分别由2位放射科医生测量整个病灶的所有弥散参数的平均值。由2位病理科医师联合VETC和MVI结果对HCC组织的微血管模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VETC/MVI(VM)组。比较不同VM分组间各个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组AUC值的差异。结果:IVIM-Dstar值、DKI-K值在不同VM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M-组的IVIM-Dstar值、DKI-K值低于VM±和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VM分组间的DKI-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IM-Dstar及DKI-K值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56、0.863、0.630及0.653、0.802、0.673;IVIM-Dstar值及DKI-K值组成的联合模型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69、0.896和0.702(P<0.05)。Delong检验结果表明,IVIM-Dstar、DKI-K以及两者组成的联合模型在鉴别不同VM分组的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非高斯弥散模型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HCC的VETC及MVI联合表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包绕型血管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非高斯弥散模型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瞬时涌出灾害气体弥散规律试验研究
14
作者 雷柏伟 王劲博 +1 位作者 吴兵 党素娜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灾害气体的运移弥散规律,分析灾害气体运移过程中峰值体积分数及分布的影响因素,在综采工作面内开展示踪气体(SF_(6))现场试验,应用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定量分析示踪气体运移特征,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数学模型中的巷...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灾害气体的运移弥散规律,分析灾害气体运移过程中峰值体积分数及分布的影响因素,在综采工作面内开展示踪气体(SF_(6))现场试验,应用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定量分析示踪气体运移特征,使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数学模型中的巷道平均风速和纵向弥散系数进行最优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监测到的示踪气体呈现偏态分布,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示踪气体分布影响区域增大;影响监测点处的示踪气体浓度曲线峰值和波形的主要因素是平均风速,其次是纵向弥散系数。对比模拟与试验测试值可以看出,使用一维对流—弥散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灾害气体在综采工作面内的弥散运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示踪试验 对流弥散模型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正常前列腺组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的最优拟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智德波 邱本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对比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弥散加权成像在1.5 T不同b值分段下的拟合效果。材料与方法采集11例健康男性前列腺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磁共振的多b值成像,从0到3000 s/mm2中选取31个b值,将两个弥散模型对... 目的对比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弥散加权成像在1.5 T不同b值分段下的拟合效果。材料与方法采集11例健康男性前列腺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磁共振的多b值成像,从0到3000 s/mm2中选取31个b值,将两个弥散模型对弥散加权信号原始数据作曲线拟合,根据曲线拟合计算的拟合信号强度值与原始图像采集的信号值的差值大小,选取对某个模型该差值都较小的对应的连续多个b值,组成一个分段,该模型则为此b值分段最优的拟合模型。结果在所有b值数据的整体拟合中,双指数弥散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大于弥散峰度模型。b值在500~1000 s/mm2时,弥散峰度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比双指数弥散模型更小;b值在0~500 s/mm2和1000~3000 s/mm2时,双指数弥散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比弥散峰度模型更小。结论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的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的b值下的拟合优度不同,不同b值分段具有不同的最优拟合模型,将两个模型结合起来对前列腺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分析可能会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指数弥散模型 弥散峰度模型 前列腺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对ABAQUS中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的静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力 方秦 +1 位作者 还毅 张亚栋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7年第5期478-485,共8页
为全面了解ABAQU S有限元软件中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分析混凝土材料和构件的能力,用该模型对混凝土材料的单轴、双轴应力状态下力学性能以及构件的抗弯、抗剪性能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能较精... 为全面了解ABAQU S有限元软件中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分析混凝土材料和构件的能力,用该模型对混凝土材料的单轴、双轴应力状态下力学性能以及构件的抗弯、抗剪性能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能较精确地模拟单轴受拉和受压、双轴受压和双轴拉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能较好地预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弯和抗剪性能及其相应的破坏形态,但不能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双轴受拉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也不能反映体积应变发展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混凝土弥散开裂模型 有限元 剪切破坏
下载PDF
基于弥散与分离裂缝模型的混凝土开裂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龙渝川 张楚汉 周元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4,共5页
裂缝扩展是影响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因素,其扩展深度与张开位移是评价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弥散裂缝框架,该文建立了等效裂缝张开位移与损伤因子、断裂带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采用弥散、分离两类裂缝模型模拟I型断裂和... 裂缝扩展是影响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因素,其扩展深度与张开位移是评价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弥散裂缝框架,该文建立了等效裂缝张开位移与损伤因子、断裂带宽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采用弥散、分离两类裂缝模型模拟I型断裂和I-II混合型断裂试验,二者在结构承载力、裂缝扩展和裂缝张开位移方面均获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数值算例表明弥散裂缝模型与分离裂缝模型计算精度接近但其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断裂力学 弥散裂缝模型 分离裂缝模型 裂缝张开位移 等效裂缝张开位移
下载PDF
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巫昌海 汪基伟 夏颂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7-20,共4页
基于应变分解法,将开裂后的混凝土应变分解成裂缝面的应变与完好混凝土应变两部分,裂缝面上混凝土法向刚度取单轴受拉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以考虑骨料咬合与销栓作用,完好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弹塑... 基于应变分解法,将开裂后的混凝土应变分解成裂缝面的应变与完好混凝土应变两部分,裂缝面上混凝土法向刚度取单轴受拉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刚度,并保留裂缝面的剪切刚度以考虑骨料咬合与销栓作用,完好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了混凝土三维非正交弥散裂缝模型的基本公式.算例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分析,且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关系 弥散裂缝模型
下载PDF
混凝土的连续损伤模型和弥散裂缝模型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28-1432,共5页
将经典的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应用到所建议的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并推导了剪切模量和剪力保持因子与受剪损伤变量的关系式 .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多维应力状态下 ,避免了弥散裂缝模型中存在的参数经验取值... 将经典的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应用到所建议的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统一理论框架中 ,并推导了剪切模量和剪力保持因子与受剪损伤变量的关系式 .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多维应力状态下 ,避免了弥散裂缝模型中存在的参数经验取值问题 .最后 ,通过一个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数值算例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弥散裂缝模型 连续损伤模型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基于弥散裂缝模型的重力坝简化地震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怀至 周元德 王进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21-1227,共7页
基于弥散裂缝模型,将简化地震分析由常规的线弹性分析扩展到考虑材料损伤断裂行为的非线性模拟,借助弧长法对完整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求解。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分别采用动力时程和地震简化分析两种方法对Koyna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 基于弥散裂缝模型,将简化地震分析由常规的线弹性分析扩展到考虑材料损伤断裂行为的非线性模拟,借助弧长法对完整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求解。在数值模拟分析中,分别采用动力时程和地震简化分析两种方法对Koyna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线弹性分析所得最大主应力分布形式基本一致,并且非线性分析中,地震简化分析方法模拟得到的坝体开裂与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也基本相同,说明基于弥散裂缝模型的地震简化分析可以较好地预测坝体的地震开裂响应。分析中给出的地震荷载系-坝顶位移关系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反映了弧长法能够模拟地震荷载与位移的完整关系曲线。曲线峰值点给出了Koyna坝最大地震承载力分别为0.55g(向上游)、0.60g(向下游)。从而为判断坝体达到地震承载极限状态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分析 等效地震侧向力 弥散裂缝模型 弧长法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