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董颖璇 吕俊男 李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7,共10页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颗粒团聚位置、运行环境静水压力以及基体材料性质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燃料颗粒团聚区域是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起点,而运行环境静水压力对芯体应力集中有抑制作用,揭示了燃料颗粒团聚现象对弥散型核燃料元件力学性能的“短板效应”。团聚区域的燃料颗粒通过密集堆叠的方法进行几何建模,局部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由最小颗粒间距定义。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越大,弥散型核燃料芯体越容易失效。而包壳外的环境压力会降低芯体内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的应力水平,但随着局部团聚程度的增加,环境压力对芯体中Mises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相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厚度方向位置改变对芯体的最大Mises应力几乎没有影响;燃料颗粒团聚区域在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面内分布位置和环境压力共同决定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失效行为。本研究可为弥散型核燃料元件的失效条件预测、可靠性评估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核燃料元件 颗粒团聚 强度分析 短板效应 基体失效
下载PDF
金属基弥散燃料元件失稳肿胀的静态弹塑性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洪生 龙冲生 肖红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针对金属基弥散燃料元件金属基体开裂导致的失稳肿胀,在不考虑粘塑性变形情况下建立了裂纹面的静态弹塑性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对静态弹塑性模型进行了验证。当金属基体发生全屈服后,其主要变形方式从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根据金属基... 针对金属基弥散燃料元件金属基体开裂导致的失稳肿胀,在不考虑粘塑性变形情况下建立了裂纹面的静态弹塑性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对静态弹塑性模型进行了验证。当金属基体发生全屈服后,其主要变形方式从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根据金属基体的主要变形方式,分别建立金属基弥散燃料裂纹面的弹性变形模型和塑性变形模型;结合内应力与弯矩的平衡条件,获得了裂纹面弹塑性变形的临界转变条件。弹性变形模型和塑性变形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金属基弥散燃料失稳肿胀的静态弹塑性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燃料元件 金属基体 弹塑性变形 数理模型
原文传递
板型核燃料元件包壳内芯体边界识别与定位检测系统
3
作者 张小刚 俞东宝 +2 位作者 汤慧 朱永利 葛腾 《无损检测》 CAS 2023年第1期58-61,71,共5页
芯体定位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方法,为了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设计开发机械运动机构(包括自动上下料、X射线扫描运动机构等)、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失真的矫正、芯体轮廓和离散颗粒的识别)、芯体定位算法... 芯体定位检测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方法,为了满足工程化应用需求,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设计开发机械运动机构(包括自动上下料、X射线扫描运动机构等)、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失真的矫正、芯体轮廓和离散颗粒的识别)、芯体定位算法等,建立了用于板型燃料元件芯体边界识别的芯体自动定位系统,研制了检测设备,实现了板型燃料元件芯体的自动定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数字成像 弥散燃料元件 板型燃料元件 芯体定位算法
下载PDF
弥散型燃料元件等效热传导系数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馨 丁淑蓉 霍永忠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弥散型燃料元件的热传导与燃料颗粒的数量、形状、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元件的几何形状和堆芯内热工条件等密切相关。采用细观计算力学的方法,按照燃料颗粒不同的排布方式从整个元件中取出单胞和代表体积单元,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弥散型燃... 弥散型燃料元件的热传导与燃料颗粒的数量、形状、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元件的几何形状和堆芯内热工条件等密切相关。采用细观计算力学的方法,按照燃料颗粒不同的排布方式从整个元件中取出单胞和代表体积单元,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弥散型燃料元件在不同温度、燃耗和颗粒体积含量下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并和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和Maxwell模型的理论值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燃料元件 等效热传导系数 细观力学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在板型核燃料元件服役行为模拟中引入离散辐照数据的方法
5
作者 赵云妹 杨小航 丁淑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4-500,共7页
核燃料元件的辐照工况条件一般只能以离散数据的形式给出,如何将其引入元件堆内热力耦合行为的计算模拟中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板型弥散核燃料元件,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可将大量的离散辐照数据处理为所需要的数据格式,从文件... 核燃料元件的辐照工况条件一般只能以离散数据的形式给出,如何将其引入元件堆内热力耦合行为的计算模拟中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针对板型弥散核燃料元件,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可将大量的离散辐照数据处理为所需要的数据格式,从文件中精确搜索到所需要的数据点和辐照数据,并插值到元件热力耦合分析单元的积分点。通过编制FORTRAN程序,将离散辐照数据成功地引入定义等效芯体和包壳材料热-力学本构关系的用户材料子程序、定义等效芯体产热率的子程序,从而将离散辐照工况数据引入了元件热力耦合服役行为的有限元计算。通过输出元件堆内行为有限元计算中所实际使用的工况数据,验证了离散辐照数据引入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燃料元件 离散辐照数据 插值方法 搜索算法
下载PDF
燃耗深度对U_3Si_2-Al弥散型燃料元件芯体中气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文 伍晓勇 +6 位作者 吴璐 温榜 朱伟 张伟 潘荣剑 王桢 黄伟杰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0-174,共5页
辐照过程中,燃料颗粒内部会产生裂变气体形成气孔,将对其热/力学性能造成显著影响。采用带屏蔽的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辐照后U_3Si_2-Al弥散型燃料中U_3Si_2燃料颗粒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了燃料颗粒... 辐照过程中,燃料颗粒内部会产生裂变气体形成气孔,将对其热/力学性能造成显著影响。采用带屏蔽的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辐照后U_3Si_2-Al弥散型燃料中U_3Si_2燃料颗粒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统计分析了燃料颗粒内气孔的形貌、尺寸及分布,获得气孔平均尺寸及孔隙率随燃耗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变密度在2.34×10^(27)~3.74×10^(27)m^(-3)范围内时,U_3Si_2-Al燃料颗粒中的裂变气体气孔的形貌未发生较大改变,均呈球状。而裂变气体气孔平均尺寸以及孔隙率均随着裂变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存在两个阶段:裂变密度在2.34×10^(27)~3.19×10^(27)m^(-3)范围内,稳态增长;裂变密度在3.19×10^(27)~3.74×10^(27)m^(-3)范围内,加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3Si2-Al 弥散燃料元件 燃耗深度 气孔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U-Mo微球与Al粉的混合工艺研究
7
作者 庾正伟 王录全 +3 位作者 刘海 冷茂林 黄健民 郭振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5,共5页
采用垂直行星分罐式混料机进行U-Mo微球与Al粉混合,系统研究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和料罐填充率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因素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混合物料的混合度和微观形貌.结果... 采用垂直行星分罐式混料机进行U-Mo微球与Al粉混合,系统研究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和料罐填充率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因素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混合物料的混合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最佳混合工艺参数为:混合时间90min、混合转速30r/min和料罐填充率30%,其物料混合度为93.6%;三种混合因素对混合度的影响程度为:混合时间<料罐填充率<混合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Al弥散燃料元件 混合工艺 行星混料机 U-Mo微球 混合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