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智华 李任 +3 位作者 潘慧玲 范凤杰 江晓兵 唐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_(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模拟双侧椎体成形手术,其中骨水泥分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弥散类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在T_(10)上终板持续施加垂直向下260 N载荷,同时分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10 N·m力矩),分别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①在所有加载条件下,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应力最大;左侧屈曲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最大应力比中部分离模型、中部融合模型、前部分离模型分别高出4.4,8.6,4.8倍;中部分离、前部分离、不均匀分离模型左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中部融合模型右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所有模型左右旋转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小;②左右旋转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小于其他模型,其他工况下各模型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相似;4种模型左右侧屈时的松质骨-水泥界面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③各模型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趋势相似,且相同工况下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2)上终板和下终板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在所有加载条件下,各模型间T_(11/12)、T_(12)/L1椎间盘最大米塞斯应力无明显差异;④当位移3.5 mm时,中部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小,为40 N;中部融合和前部分离模型的载荷为50 N;不均匀分离模型的载荷最大,是中部分离模型的2倍;⑤结果显示,骨水泥不均匀分离会显著增加骨水泥应力,因此椎体强化术中应使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域充分且对称分布,并适当增大骨水泥与松质骨界面接触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 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弥散类型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赵永生 李强 +1 位作者 历强 郑燕平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46-452,共7页
目的:观察PVP、PKP及手法复位PVP术后不同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及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和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PVP、PKP及手法复位PVP术后不同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及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和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VP术式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龄60~78岁;PKP术式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61~79岁;手法复位PVP术式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60~76岁。术后摄正侧位DR片,以Auto CAD图形处理软件计算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区面积和团块区面积,然后计算正侧位DR片平均弥散区与平均团块区面积的比值(K),定义K<50%为团块型,50%≤K≤100%为混合型,K>100%为弥散型。分析不同椎体成形术式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然后按骨水泥弥散类型分为弥散型、混合型和团块型3组,观察各类型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压缩率、JOA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 3种术式的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不同(P<0.05),PVP术式弥散型、混合型、团块型构成比分别为46.43%、35.71%和17.86%,PKP术式为16.67%、37.50%和45.83%,手法复位PVP术式为37.21%、44.19%和18.60%。PVP术式以及手法复位PVP术式以弥散型和混合型构成为主,而PKP术式以团块型和混合型构成为主。VAS评分及JOA评分以及骨水泥渗漏率3种弥散类型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压缩率:3种弥散类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型组术后24 h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31±5.06)%和(18.58±4.91)%,混合型组为(14.21±5.15)%和(14.59±5.07)%,团块型组为(13.89±5.02)%和(14.28±4.94)%。结论 :PVP及PKP和手法复位PVP 3种不同术式骨水泥弥散类型构成不同,且团块型与混合型弥散方式较弥散型能更好地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而不同骨水泥弥散方式的中早期疗效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压缩率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钊钿 陈荣彬 +3 位作者 李勇 何奇龙 鲁尧 招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椎体强化术(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再发术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6年5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411例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塌陷组与非塌陷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纠正值、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分布区域及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个月,平均(17.60±7.28)个月。59例手术椎体出现塌陷,发病率为14.36%。在椎体压缩率、术椎高度恢复率、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PKP是导致椎体成形术后术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椎前缘高度恢复过度、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PKP是椎体成形术术后出现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成形术 术椎塌陷
下载PDF
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荣彬 李勇 +2 位作者 白杰 张劲新 余照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8-637,共10页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在不同载荷下术椎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通过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和3例L1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别呈弥散型、团块型、混合型患者的原始CT资料,通过Mimics 19.0、Geomag...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在不同载荷下术椎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通过1例L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和3例L1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别呈弥散型、团块型、混合型患者的原始CT资料,通过Mimics 19.0、Geomagic Studio 2013及Solid Works 2017等软件处理,建立T11~L2椎体功能单元压缩性骨折及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约束L2椎体下表面所有节点的各向活动,于T11椎体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的400N面载荷,压力方向垂直向下,模拟正常人体上半身重量;同时在T11椎体上表面于不同方向施加10N·m力矩,模拟正常人体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运动状态。并在T11表面分别施加0.3MPa(低压力)、1MPa(中压力)、4MPa(高压力)分别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比较4种模型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骨水泥注入后,在各级压力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应力明显高于弥散型与混合型,4种模型术椎的应力与压力增加呈正相关,在6种载荷下,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对术椎的应力均明显高于混合型与弥散型,混合型对术椎的应力较低,且在施加0.3、1、4MPa压力下,术椎在前屈载荷下所受应力最大,团块型应力最高,分别为63.295MPa、84.419MPa、174.96MPa;弥散型为62.348MPa、80.974MPa、160.95MPa、混合型为47.667MPa、62.171MPa、124.35MPa。结论:胸腰段椎体强化术后术椎应力与其所受压力及载荷方向相关,团块型骨水泥是导致术椎应力增高的重要因素,骨水泥呈混合型分布可能是理想的弥散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弥散类型 椎体强化术 有限元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镇痛效果及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松 曹家俊 +1 位作者 魏学忠 丁少成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及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的81例OVCF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术后骨水泥弥散等级分为三组:骨水泥弥散等级为1级26例,纳入1组;2级36例,纳入2...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类型与PVP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及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的81例OVCF患者进行观察,依据术后骨水泥弥散等级分为三组:骨水泥弥散等级为1级26例,纳入1组;2级36例,纳入2组;3级19例,纳入3组。对三组患者的术后3 d、术后1年VAS评分及延迟性高度丢失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骨水泥弥散等级与VAS评分、延迟性高度丢失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3 d,三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1组>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年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三组患者均出现伤椎高度丢失现象,但1组>2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骨水泥弥散等级与术后3 d VAS评分、椎体延迟性高度丢失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等级越高,则PVP术后的即时镇痛效果越好、椎体高度丢失也越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PVP技术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高度丢失 镇痛
下载PDF
岩溶含水层渗漏污染弥散类型分析——以贵州废渣堆场污染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伟丽 褚学伟 +1 位作者 董毓 丁坚平 《地下水》 2011年第2期6-7,14,共3页
在贵州岩溶地区,由于废渣堆场产生渗漏,使强酸强碱性废水污染了岩溶含水层,直接影响了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10个工业废渣堆场的岩溶含水层介质特征及污染质运移特征的分析,划分出4种岩溶渗漏污染的水动力弥散类型,为岩溶含水层污... 在贵州岩溶地区,由于废渣堆场产生渗漏,使强酸强碱性废水污染了岩溶含水层,直接影响了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10个工业废渣堆场的岩溶含水层介质特征及污染质运移特征的分析,划分出4种岩溶渗漏污染的水动力弥散类型,为岩溶含水层污染预测评价及渗漏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含水层 渗漏污染 水动力弥散类型 贵州
下载PDF
象限法评估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类型与骨质疏松性椎体新发骨折的关系
7
作者 陈礼 李雪光 +1 位作者 张栋 曹传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 象限法评估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分析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满足条件的病人170例。根据脊柱正侧位片将伤椎分成4个象限,根据术后骨水泥在伤椎内弥散分布情... 目的 象限法评估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分析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与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满足条件的病人170例。根据脊柱正侧位片将伤椎分成4个象限,根据术后骨水泥在伤椎内弥散分布情况分为弥散均匀组和弥散不均组。比较两组术后再骨折发生率及再骨折类型,以及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170例病人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其中弥散均匀组90例、弥散不均组80例。发生再骨折33例,发生率为19.41%;弥散均匀组发生再骨折12例,发生率为13.33%;弥散不均组发生再骨折21例,发生率2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散均匀组发生再骨折部位以邻椎骨折为主,而弥散不均型邻椎及术椎发生再骨折概率相近。弥散均匀组病人术后骨水泥泄漏发生率低于弥散不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与骨水泥弥散类型相关,通过象限法定义为骨水泥弥散不均型再骨折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限法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弥散类型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后早期术椎塌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白杰 陈荣彬 李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成形术(PVP)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早期术椎塌陷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T11~L2)90例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男13例,平均年龄(73.85±...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成形术(PVP)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早期术椎塌陷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T11~L2)90例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男13例,平均年龄(73.85±8.16)岁,女77例,(70.58±7.06)岁。术后常规摄胸腰段正侧位DR片,通过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分别计算术椎骨水泥弥散颗粒区和团块区面积,将弥散颗粒区面积与团块区面积的比值定义为k值,k<50%为团块型,50%≤k≤100%为混合型,k>100%为弥散型,根据k值分为弥散组(28例)、团块组(31例)、混合组(31例),定义随访时X线侧位片术椎高度较术后椎体高度下降4 mm为术椎塌陷,通过观察比较三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压缩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个月,平均(2.61±2.06)个月。弥散型、团块型及混合型三种弥散类型构成k值分别为154.88±58.87,29.57±13.48和73.30±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出现术椎塌陷:弥散组9例(32.1%),团块组12例(39%),混合组1例(3%)。随访时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椎体高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PVP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是造成术后术椎塌陷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胸腰段
原文传递
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观察
9
作者 张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51-52,共2页
探究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诊断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方式,治疗以PVP、PKP、手法复位PVP后摄X片对... 探究骨水泥弥散类型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诊断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方式,治疗以PVP、PKP、手法复位PVP后摄X片对患者骨水泥弥散进行分类,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90例患者中,三种治疗方式对于骨水泥的弥散形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弥散类型对于患者的疼痛影响并不显著,但团块型以及混合型的患者其椎体高度在术后更佳; 结论:三种治疗方式的骨水泥弥散类型各不相同,团块型以及混合型对于患者锥体恢复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弥散类型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影响观察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阳 徐宏光 +3 位作者 赵泉来 肖良 金中行 王效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研究归纳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弥散分布,分析不同类型弥散方式对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均应用骨水泥PVP行单侧穿刺后,根据影像学检查骨... 目的:研究归纳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弥散分布,分析不同类型弥散方式对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均应用骨水泥PVP行单侧穿刺后,根据影像学检查骨水泥弥散情况分成abc三组,统计并比较不同弥散情况术后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VAS评分、ODI、脊柱生活量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分析发现上下终板均弥散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脊柱生活量表均较单终板弥散的类型有所提高(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经过PVP行单侧穿刺后并且使骨水泥分布到上下终板的弥散形式对患者的疗效优于上下终板未能同时弥散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类型 疗效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法的安定性与刑法类型思维的更新——由数字时代的“类型弥散”谈及
11
作者 廉睿 宋昊原 《政法学刊》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数字时代的犯罪类型与日俱增,为否定僵化的概念思维提供依据,却也催生类型弥散现象,给类型思维带来冲击和质疑。类型弥散现象源于类型的开放性特征,指的是类型之间要素的相互扩散,致使类型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类型弥散使得类型... 数字时代的犯罪类型与日俱增,为否定僵化的概念思维提供依据,却也催生类型弥散现象,给类型思维带来冲击和质疑。类型弥散现象源于类型的开放性特征,指的是类型之间要素的相互扩散,致使类型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类型弥散使得类型过度模糊、彼此模糊,再次引发类型思维的安定性危机。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应当承认类型思维是与罪刑法定相契合、符合刑法认识规律的思维形式,并进一步强调罪刑的法定是类型的安定。基于类型安定性的考虑,应发挥制定法的形象指导作用,扩充刑事制定法的范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义学立场,从个人性之整体关系出发理解和解释类型;再以消极的预防与积极的报复为刑事政策的目的,从观念上指导要件类型的开放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思维 类型 类型弥散 罪刑法定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PVP术后骨水泥弥散效果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顾文浩 张乐乐 赵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骨水泥弥散效果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PVP治疗的82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41例术后骨水泥弥散良好(弥散良好...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骨水泥弥散效果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采用PVP治疗的82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41例术后骨水泥弥散良好(弥散良好组),41例术后骨水泥弥散不佳(弥散不佳组)。比较两组伤椎后凸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ODI指数、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弥散良好组术后并发症数较弥散不佳少,伤椎后凸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较弥散不佳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弥散良好组ODI指数、疼痛VAS评分较弥散不佳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弥散类型与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PVP术后疗效密切相关,骨水泥弥散情况良好的患者伤椎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满意,脊柱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的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 骨水泥 弥散类型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